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234节

  “敦煌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汉人?”李骁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金州最缺少的就是人口。

  杨守正想了想:“敦煌城中的百姓,大概有两万人左右,城外的一些村寨里面,也有零零散散的百姓两、三万人。”

  敦煌城的总人口,大概是五万人左右。

  根据杨守正所见,其中汉人占据了至少七成,也就是三万五千人左右。

  敦煌毕竟是曾经的金山国首府,汉人比例要更高一些。

  而反观东部的肃州、甘州等地,胡人的比例更高,绝大部分的汉人都集中在兴庆府周围,靠近金国汉地的地方。

  在河西走廊这种荒凉之地,能有七成汉人比例的敦煌,已经难能可贵了。

  “敦煌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如何?”李骁问道。

  “汉人的处境也算不上太好。”杨守正凝重摇头。

  “敦煌的汉人数量虽多,但是城中大部分官员和守军将领,由胡人担任,本地汉人处处受到压制。”

  毕竟是金山国的遗民,西夏对敦煌和瓜州两地的汉人们,防备依旧很深,甚至不允许他们为官。

  比起西夏东部的汉人们,待遇简直是两个天地。

  上头没人,自然也就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胡人的欺负。

  “处境不好?那就太好了。”李骁笑了。

  要是敦煌的汉人百姓都过的很好,谁还愿意跟李骁走啊?

  正是因为他们过的不好,李骁才能去解放他们,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而杨守正大概也猜到了李骁的想法,于是主动说道:“大都督,在下之前为敦煌修补过城墙,知道哪里的墙体不稳。”

  “愿帮助大都督攻破敦煌。”

  杨守正如今已经知道了李骁的身份。

  辽国的金州都督,六院司大王的妹夫,手握重兵的边军将领。

  不久前,他刚刚率军攻破了高昌王国的首府高昌城,活捉了高昌王等一众王族和官员,

  可以说,如今的高昌国算是被李骁给灭了。

  剩下的,不过是他故意留下来的傀儡。

  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杨守正无比的激动。

  因为他终于看到了报仇的希望。

  加入金州军,投靠大都督,去报杨家的血海深仇。

  他要立功,他要在金州军中变得更强。

  有朝一日杀回兴庆府,将那无道昏君从龙椅上拉下来,质问他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便冤枉杨家?

  就因为杨家是汉人,而那名犯了错的主将是皇后的堂兄,杨家就活该背黑锅?

  杨守正不服。

  所以此刻,他要竭尽的展示自己的价值,让李骁看到他的能力。

  有朝一日,或许他也可以率领金州军,杀向兴庆府。

  而眼前的敦煌城,不过是他向昏君收取的一点利息罢了。

  “守正,本都知道你报仇心切,不过以后这种机会还多的是。”

  “至于敦煌城,留着它还有用。”李骁沉声说道。

  目光看向土黄色的城墙,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沙侵蚀,很多地方都已经残破不堪。

  李骁想要攻破它,易如反掌。

  但是,他的眼中可不仅仅只有一座敦煌城。

  “敦煌城的守将,应该早就向瓜州送去消息了吧!”

  “说不定,瓜州的援兵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李骁幽幽的声音说道。

  随后,目光看向杨守正道:“你在敦煌和瓜州两地生活过一年多时间,这两地之间,有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

  杨守正惊愕,较忙点头:“有,很多!”

  不久后,李骁叫来了李大山和二虎,命令两人带着杨家兄弟率军出发。

  他要围点打援,消灭前来增援的瓜州军。

  然后,李骁命令回鹘人继续围着敦煌城,而他自己则是率领金州军四处出击。

  现在还有时间,他要将敦煌城外的百姓们给聚集起来。

  方便最后打包带走。

  与此同时,瓜州城外,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亲自率领六千兵马向着敦煌城前进。

  “快快快,都给我跟上。”

  “三日之内,赶到敦煌城。”

第164章 全军覆没,汉人不打汉人

  荒凉的戈壁上,风沙飞舞,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

  但从瓜州出发的西平军队伍,依旧井然有序。

  步兵们行军速度虽然很快,可各营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间距,既能相互支援,又不会相互干扰。

  骑兵们则在队伍前后护卫,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时刻警惕着潜在的危险。

  都罗兼赞骑在马上,目光扫视地望着前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行军节奏。

  这是一位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将。

  毕竟瓜沙之地民风彪悍,虽然常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各村寨、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常常发生械斗。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男人都是从争斗中成长起来的,彪悍骁勇,桀骜不驯。

  而都罗兼赞能将这么一群士兵凝聚在一起,指挥有序,足以可见其能力和威望。

  换做其他任何人来担任西平军司的统军使,都无法将这群精兵悍将,治理的服服帖帖。

  “报,统军~”

  就在行军之间,一名探骑从前方飞快奔来,大声的喝道:“前方二十里发现回鹘军,兵力大概有一万人左右。”

  听到这话,都罗兼赞眉头轻皱,忧心忡忡道:“敦煌城危险了!”

  这一万回鹘军的目的,是在阻拦自己增援敦煌,同时也说明还有更多的回鹘军在围攻敦煌城。

  籍辣思义的情况非常危急。

  “高昌国想干什么?为什么突然开战。”都罗兼赞想不明白。

  但是,敦煌不容有失。

  于是对着亲兵说道:“传令全军,准备迎战。”

  对方只有一万士兵,而自己手中可是有着六千兵马。

  说什么也要和回鹘军碰一碰。

  先灭掉这支回鹘军,然后进军敦煌,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彻底消灭所有回鹘军队。

  不久后,两军在一片戈壁滩相遇。

  天空一片碧蓝,澄澈得不见一丝云彩,与大地之上一望无际的土黄形成鲜明对比。

  一万回鹘军列阵在前,严阵以待,步兵们组成紧密的方阵,长枪层层叠叠,很是威武。

  一里之外伫立的,便是西平军的六千将士,他们的铠甲虽样式各异,看起来参差不齐,仿若一支杂牌军。

  然而,每一名士兵的眼神中,无不透着野性与凶悍。

  这是他们在茫茫戈壁之间,历经无数次与天斗、与人斗,饱受死亡与饥饿的磨砺,所练就出来的坚毅心性。

  双方就这样对峙着,戈壁滩上弥漫着浓烈的肃杀气息,空气仿佛都被冻结。

  突然,都罗兼赞大喝一声:“进攻!”

  西平军步兵军阵,开始一步步前进。

  前排的长枪兵将长枪放平,如同一排排利刃,直刺回鹘军方阵。

  就在两军快要短兵相接的时候,都罗兼赞忽然一声大喊:“弓弩手。”

  话音落下,走在第一排的长枪兵忽然全部侧身,身后走出了一排手持神臂弩的士兵。

  “放箭~”

  话音落下,无数箭矢呼啸而至,打的回鹘人阵型大乱,尽管有着盾牌的保护,但是惨叫声依旧此起彼伏。

  西夏神臂弩乃是所有军队的噩梦。

  “骑兵,进攻!”

  趁着回鹘人阵型大乱的间隙,都罗兼赞再次大喝。

  西平军的骑兵从两翼迅速包抄过去,犹如狂风一般席卷而来。

  马蹄扬起漫天黄沙,将整个战场笼罩其中。

  正面的长枪兵,刀斧手同样趁此机会,发动了猛攻。

  “杀!”

  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

  西平军的士兵凶猛、悍不畏死,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丰富的战斗经验,逐渐突破了回鹘军的防线。

  “这些回鹘人,简直是一群废物。”

  远方,李大山手持一个非常简陋的望远镜,看向战场,轻哼说道。

  李骁从高昌王宫中找来了一批清晰度较高的琉璃,再次打磨之后,制作成了一批简易的望远镜。

  实用性很高。

  “该我们出手了。”

  二虎同样放下望远镜,沉声说道。

  西平军士兵骁勇善战,步骑配合密切,又有神臂弩这种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金州骑兵若贸然出击,无论是埋伏还是夜袭,也必然损失不小。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回鹘人做诱饵,打乱西平军阵的防御。

  金州骑兵则是藏身于几里外的一处石林中(雅丹地貌),等待西平军出现破绽,寄予其致命一击。

  “六叔,我黑甲军为先锋,荡破敌阵,你带人两侧包抄,尽可能将这六千西平军全部留下。”二虎沉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34/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