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局官,已经调试差不多了。”
“那就开始吧!给大将军演示一番。”
聂宏下达了命令,工匠们立刻启动了机器,学徒工抄起铁锹开始卖力添煤。
“咚咚咚咚!”
蒸汽机带着沉闷连续的动静,开始了循环往复工作,通过连杆滑轮结构,将产生力持续不断的匀速传递给了另一部分的拉线机。
拉线机的结构看着复杂,但实际却很简单,里面有一把钢制的锉刀,其为拉线的主体结构。锉刀后面与连杆滑轮相准,滑轮被蒸;汽机带着转动,文联动了连杆拉着矬刀做与速任复运动。
锉刀的固定结构,焊接了一个铁尺,铁尺表面有着均匀切出的齿条,顶上与一个斜坡结构相接。
每当锉刀被带动匀速往复运动,铁尺也会跟着斜坡结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固定锉刀的齿条,让锉刀往复运动的同时,又匀速往复螺旋转动。
锉刀的前端,便是需要拉膛线的枪管,枪管的固定处设置了一个较大的铁齿轮结构,与蒸汽机滑轮通过连杆联动。
每当锉刀做过一次往复运动,枪管固定的铁齿轮就推着枪管转动五分之一圆周。
如此来回往复五次,用不了半分钟时间,一个枪管的膛线就被完美拉好了。
“大将军请看!”
聂宏在工匠那里接过枪管,枪管表面还能感受到热量。
聂宇真就迎着阳光看了看枪管内壁,里面都是螺旋均匀的来复线:“不错不错,有没有成品拉出来的线膛枪?”
聂宏早有准备,在工匠那里接过一杆崭新线膛枪,双手奉上:“请大将军移步打靶场!”
川打靶场位于荆州城郊,实际就是汉军火器坊的试验场,这里的百姓民居已经全部搬迁清空,有土地田产的也都重新给了分田。
聂宇举起线膛燧发枪,瞄准一百步开外的标靶就是一枪。
“砰!”
枪声过来,一环。
聂宏当即抚掌赞道:“大将军好枪法!”
神特么好枪法,用线膛枪打靶,打一百步距离的目标,居然就中了一环。
这枪法,放到新兵营里头,不被教官劈头盖脸熊一顿就不错了。
不过,聂宇对此倒是完全不觉得尴尬,反而非常高兴,因为他已经见识到了线膛枪的厉害。
作为汉军的大将军,聂宇自然摸过滑膛燧发枪,可摸得并不多,只在枪法上,他就是个十足的新兵。
现在,连他这样的新兵,用线膛枪来初次打靶,都能命中百步开外的目标。
这命中率,已经相当可以,要换成滑膛枪,别说一枪了,让聂宇打出去十枪,能不能打中一环都算够呛。
滑膛枪,没有膛线情况下,子弹命中率纯看天意,所以才会有三段击和线列步兵的密集火力覆盖。
聂宇问道:“这把线膛枪的射程是多少?”
聂宏回答:“因为增加了膛线,所以能有三百米的有效射程。”
实际上,这还是聂宏和火铳局的保守估计,真正射程应该能达到五百米左右,已经能与迫击炮相持平,甚至还略有超出。
“不过,这线膛燧发枪也有个缺陷。”聂宏补充说道。
最于一愣:“什么缺点?
“子弹,”聂宏认真说道,“原来不论火绳枪,还是随发枪,因为都属于滑膛枪,所以对于得的生产需求,只要能放入到枪管就行。可现在的线牌随发枪不同,枪管内壁都被拉了膛线,这就导致之前能很容易放进滑膛枪的子弹,会因为膛线的存在,而很难被线膛枪使用。”
这也是欧洲推广“线膛枪所面临的难题,线膛枪的射程精度都让欧洲人难以舍弃,但子弹塞不进去同样也是件麻烦事。
英国人因此还一开始拒绝了列装线膛枪,继续使用滑膛枪作为常规装备。
法国人就不一样了,英国人不用的装备,那他们就要用。
不就是子弹塞不进去嘛,拿把锤子锤两下不就好了。
没错,你没看错,法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士兵随身带锤子上战场,子弹装不进去,就用锤子把子弹砸进去。
后果就是,子弹这样暴力去装,会更容易炸膛,但炸膛就炸膛,相比线膛枪的射程优势,只是几杆枪炸膛而已,算不了什么。
聂宇没有参照法国人的“坑兵”经验,他想了想说道:“你们知道锥形子弹吗?”
的u聂宏有些疑惑,问道:“大将军说的可是我汉军大炮用的那种特殊炮弹?”
聂宇点头说道:“差不多,不过我这子弹不同,你们跟弹药局那边说一声,让他们回头把子弹也做成前半锥形,但后半部分的内里留下孔隙,看看能不能利用火药的威力,让子弹膨胀,填满枪膛的空隙?”
好家伙,还能这样?
聂老的理解能力本来就不算差,又在火铳局干了这么久时间,瞬间就明白了大将军到底想干什么。
关键似乎还真的可行,先给子弹后半凿空,再利用火药产生爆炸
膨胀的空气,来冲击子弹,让子弹自行膨胀,迅速填满枪膛,与枪膛的膛线紧密接触。
这样,既不用担心子弹太大,装不进枪管,也不用担心子弹做的太小,没法与膛线接触,让膛线失去作用。
“我这就去找弹药局,让他们制作这新型子弹。”聂宏脸上带着兴奋说道。
“这把线膛枪我就拿走了。”
聂宇笑道:“凡是这次参与制造拉线机的工匠,一律都有重赏。再告诉工匠们,可以多多去集思广益,不用害怕失败。”
“钢管不够用,火药不够用,我来解决。现在咱们已经有了线膛枪,那能不能再想办法把前装线膛枪,变成后装的线膛枪?”
“除了后装的线膛枪,能不能再搞打的更远、精度更高的线膛枪?还有,线膛枪能不能从单发变成连发?”
聂宇一时说到兴起,下面聂宏在内的火铳局工匠,也是听得浑身热血沸腾。
他们倒是不懂搞出火器有什么意义,但他们晓得弄出了新型的火器,大将军会不吝重赏,甚至还有机会做官做贵人。
没有人能拒绝得了当官的诱惑,何况是这些社会地位比平民更低下的工匠们。
第157章 六味居
徽州,六味居。
这家酒楼是半年前新开,开业当天就大把撒银子,免费吃饭,赠送果品,成功揽住了大批的食客。
后续又推陈出新,每三天推出一道新品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从外地来的小酒楼,一跃成为徽州有名的“六味居”,连徽州知府都来这里吃过饭。
包括酒楼的名字,原本应该叫陈家酒楼,因为食客都赞称其酒楼当有六味,比别的酒楼“酸甜苦辣咸”,还要多出一味“香”。
有好事的书生戏称六味居,陈家酒楼的掌柜陈林就顺势改名,打出了六味居的招牌。
却说六味居的二楼雅间。
几个年轻书生正在推杯换盏,掌柜陈林也是亲身入席作陪。本来,跟陈林这样的纯粹商贾,没有功名傍身,这些读书人应该是玩不来,也不屑与之为伍,但谁让人家财大气粗,还跟本地的地头蛇——徽州商帮有着关系往来。
半年前,六味居才刚来徽州,就抢了几家大酒楼的生意。
自然有人恼火,同样也眼红六味居的客流量,还有它的独家菜肴秘方,那可是连几家有名酒楼的大师傅都尝不出来到底加了什么,要么就是觉得价钱上得不偿失。
这些大酒楼起初是打算联合起来,一同收拾并瓜分掉六味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事无疾而终,几家大酒楼要么改了门面,要么干脆搬迁避开六味居。
到后来徽州知府亲临,还是被徽州商帮的大商号掌柜请客过来吃饭。
徽州读书人才知道,这六味居原来是跟徽商们牵上了线,或者干脆就是投入徽商做了白手套。
“陈兄,来再饮一杯!”
“哈哈,李兄也是,你我共饮。”
“陈兄,我也敬你一杯!”
“我也来!”
“……”
“哈哈,都吃菜,吃菜,今日上的可都是大厨拿手好菜!”
陈林一边喝酒,一边不忘劝客吃菜。
几个读书人也是谈笑动筷子,他们倒是真拿陈林当好友了。既有六味居背景深厚,同样也在于这陈掌柜财气多金、敬重读书人。
他们每次结伴过来吃饭,这位陈掌柜都会主动请客。要知道这六味居的一桌酒菜可不便宜,好吃也意味着价格肯定下不去。
中面当然,这几个读书人吃过几次,也觉得六味居配得上这价,卖得价低了,反而衬不上这么高的档次。
如此大包大揽、次次请客的朋友,就是再怎么高傲的读书人,也总会觉得不好意思。
酒过三巡,菜过六味。
今日酒宴的例行重头戏来了。
那带头给陈林敬酒的李衡突然放下了酒杯,满脸神秘说道:“诸君可知近日来的湖广汉贼?”
旁边一个负责捧哏拍马的读书人许文瑞,连忙问道:“湖广汉贼?可是那打下了荆州,又南下湖广,杀败了湘西朝廷十万大军,而后逼死了湖南巡抚与湖广提督的白莲教汉贼?”
“正是此人。”李衡淡然点头。
一个读书人惊呼出声:“居然有如此凶悍的反贼?”
因为他是今天新入伙,家庭没那么豪富,也没那么手眼通天,平日里都是压根不来六味居吃饭,今日属于有人请客,他又实在却之难恭。
李衡笑道:“哈哈,陆兄有所不知,这湖广汉贼可不止如此凶悍,其在早先时候,就已经逼死了湖南布政使,还杀了荆州将军,那可是满洲人,还是姓……爱新觉罗的满洲人。”
后半句,李衡刻意放低了声线,满洲人说了也就说了,可爱新觉罗那就得当心点了。
被唤作陆兄的陆洵先是震撼,震撼过后又有些疑惑:“这湖广汉贼如此凶残,连朝廷大军和湖南巡抚都不能抵挡,到底是什么来路?”
眼看捧哏的又多了一个,李衡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已经得到极大满足。他清了清嗓子,借着刚上来的酒劲说道:“这湖广汉贼,说起来外人都以为他们属于白莲教,为白莲教的一份,但实则却是不然。某曾经族中有人去过一次湖广,对汉贼消息有一定了解,你们知道汉贼为何是叫汉贼,而不是白莲教吗?”
“额……”
这问题问住了在场所有人,他们作为当地士子,都还在潜心读书,备战科举。
哪有什么闲心思去关注外面出了什么反贼,这些反贼的底细又都是什么情况?
李衡看没人答得出来,当下说道:“因为汉贼打出来的旗号,并非白莲教传承的‘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而是‘反清复汉、驱逐鞑虏’。”
反清复汉,驱逐鞑虏。
好大的口气!
众人或是冷笑,或是木然,只有陆洵心中生出几分敬佩,敬佩这湖广汉贼的口号大气,志向高远,前提是他们真能做到。
李衡接着说道:“汉贼为反清复汉,白莲教为无生老母,二者本就不可能同宗同源。虽然一度有讹传汉贼出自白莲教,可实际上却都是子虚乌有,汉贼就是汉贼,白莲教便是白莲教。”
“再说汉贼,之来路,现在最广泛、也最可信的传言,汉贼出身宜都县的聂氏豪强。因为地方官府横征暴敛,汉贼这才愤而起兵,攻破了县城,又接连击败了湖北巡抚,进而攻陷荆州府城,屠戮了荆州满城。”
陆洵略微有些失望:“若只是如此,这汉贼顶多算是凶悍,没什么其他特殊啊!”
“那若是汉贼还能收买人心呢?”
李衡幽幽说道:“这汉贼先是分士绅地主之田,将他们赐给百姓,又把士绅地主之奴仆家丁全部勒令放还,就此收拢百姓民心。若只是如此,也还罢了,关键这汉贼,收拢了百姓民心,接着连士绅人心也不放过。”
“诸君可知道近日湖南岳麓书院传来的那段‘君臣相得’佳话?”
君臣相得四个字,被李衡特地加了重音,显然是意有所指。
这几个聚在一块的读书人,显然家境能量没这李衡来的厉害,别说“君臣相得”了,就是汉军的田政官制都知之不详,多是商旅的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