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631节

  当转过一个又一个弯道后,

  河水变得汹涌起来。

  无数的人,

  还有无数的水流,

  就这样,

  从邺地,从其他地方,

  拥挤在膨胀的、肿大的元城之中。

  直到它不堪重负的,出现了一丝裂痕。

  ……

  “什么?”

  “大河在元城决口了?”

  长安城,

  王莽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询问来报的人,“有没有损伤到我王氏的祖宗陵墓?”

  “这倒没有。”

  “那就好!”

  王莽顿时松了口气,“既然没有伤到陵墓,那就先不管它。”

  堂下的臣子对此欲言又止。

  最后,

  一名良心不安的举着笏板站了出来,劝谏皇帝,“上天降下了警示,朝廷应当重视,想办法缓解它,避免灾祸更加严重。”

  王莽便震怒起来,呵斥他道,“大河在前汉的时候,便时常洪泛,消耗了无数钱财人力,难道有治理好吗?”

  “现在国家的革新正处在紧要关头,哪里能为了这治理不好的事而浪费精力呢?”

  “而且朕自受禅让登基以来,行事小心谨慎,吃穿用度没有奢侈的。”

  “这怎么会是上天对朕表达不满呢!”

  随后,

  王莽便命人将这妖言惑众之徒拖下去处死。

  臣子见状,都不敢再出声劝谏,担心自己也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王莽这才放缓了语气,摆出来常用的那副圣人谦和姿态,对着臣子说道:

  “朕是因为国家大事而忧虑躁动,并非不知晓赈济灾民的重要。”

  “如今府库还没有充实,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去安置流亡的百姓,即便有心,又怎么能解决它呢?”

  “只要改革取得成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莽这样说着,眉目间透出一股急切的躁动,以及难言的郁气。

  在当上皇帝之后,

  他的立场,他的目光,他的目标,都因为“皇位”而发生了改变。

  他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让手中这枚辛苦多年才得到的传国玉玺,可以传承给自己的后代。

  为此,

  他颁布了许多新的政令,对前汉的许多地方,做出了改动。

  为了尽快的让天下人意识到,他们头顶的太阳已经换成了王氏,

  王莽甚至有过在一天之内,连发多道改革旨意的经历。

  但正如他那位故去的老师所说,

  不一样了,

  很多都不一样了。

  作为臣子的王莽,是一呼百应的存在,

  他每次提出建议,没有不获得同僚们认可推崇的;

  他每次以平帝、摄政的名义颁布政令,没有不得到臣子山呼万岁的。

  但当他以皇帝的身份,再去落实起脑海中的奇思妙想时,却总会受到阻碍。

  臣子不愿意乖乖交出手里的田地、钱财和人口,

  就连王莽铸造的新钱币,都不愿意使用。

  这让王莽感到非常苦恼和无力。

  但他没有倾诉的地方和对象。

  太多年了,

  他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感,将内心的苦闷、不满和怨恨,挤压在身体里。

  他不需要跟别人诉说那些东西,

  他不需要依赖那些比他更加软弱无能的家伙。

  他也不相信,那些口中说着爱护他的人,心里也怀抱着同样的想法。

  王莽只会觉得那些人虚伪,

  就像他自己一样。

  甚至在这样漫长的伪装下,

  王莽的改革也不由自主的同他所利用的“礼法”靠拢。

  他坚信“礼法”可以让他得到利益,

  所以他按照史书里的记载,捡起了周朝的旧物,想要将之重新打造出来,摆放在世人面前,告诉那些曾因为他崇尚礼法,而支持他的人:

  “看!”

  “我就是新时代的周公!”

  但后者却一反常态的,对他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并有臣子劝谏:

  “三代之时,同如今怎么会一样呢?”

  “用古人的举措,来应对眼下的问题,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让王莽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惶恐——

  他将“礼法”奉为圭臬,将其为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神圣吗?

  这必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曾毒杀过自己的君主。

  但他能够离开“礼法”吗?

  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拥有的一切,都是“礼法”带给他的。

  面具紧紧的烙印在他的脸上,

  当无论如何也不能摘下时,它和王莽身上的那层皮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

  当有人告诉他:

  你就算按照“礼法”做事,将它利用到了极致,有些东西也没办法实现。

  它号召不了所有人,

  它解决不了所有事,

  你必须自己想办法,用全然真实的,没有任何伪装的姿态,去面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对王莽来说,

  这跟活生生扒掉他身上的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还有真实的自我吗?

  他还敢用真实去面对这个世界吗?

  他做不到的!

  王莽于是变得很痛苦,对于推行自己革新的事,也变得更加偏执。

  他不是以前那个只能依附讨好别人的王莽了,

  他是新朝的皇帝,是如今东跨大洋、西连罗马的诸夏世界的天子!

  他可以用手里的权利,屁股下的位置,去强迫别人接受他的革新,遵从他的“礼法”。

  这样,

  他的皮囊就还在,

  他不用承受撕裂血肉的痛苦。

  “只是一些贱人而已……”

  “大河泛滥,淹没的是山东河南之地,跟长安有什么关系?”

  “我只要改革就好,我只要坚持礼法就好……”

  “等到治世到来,等王氏的统治巩固,新一代的百姓只会歌颂我的德行,而不会记住我的过错……”

  “不!”

  “我是圣人!”

  “我没有过错!”

  王莽怀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束了朝会。

  他走向属于自己的未央宫,

  然后在思绪混乱之下,来到了自己母亲生前居住的宫殿。

  那位被他塑造为泥像的女人在王莽坐上皇位的第一年,就离开了人世,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多余的话语。

  因为她知道,

  王莽不爱听自己这个无能母亲的念叨。

  而为了自己的“仁孝”,

  王莽并没有在其去世后,撤去宫殿内的一切。

  他下令保留了母亲生前的物品,并像她还活着一样,时常过来拜访、思念。

首节 上一节 631/7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