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很小的时候,
便被父亲送去镇上,跟随一位老木匠学习手艺。
其后内乱开始,约瑟跟他的师傅,被当地官员一同征调去修补城墙,铸造武器。
这样的本意,是没有问题的。
可官员违背了征调时许下的承诺,拖欠了本应发给他们的酬劳,还不顾工匠的死活,像当年始皇帝大兴土木那样,鞭打匠人和役夫,规定了时限,要求他们做那难以实现的事情,使得太多人为此哀嚎起来。
太平道也因此而来。
他们凭借同秦墨合流后,更加广泛的人脉和力量,解放了苦难的乡民。
约瑟因为年少,还在服徭役时受了些伤,便被太平道收留了一段时间,没有直接放回家乡。
而正是在此期间,
他从那和蔼大方的道人口中,学习了墨家的知识,知道了“上帝”和“墨子”。
约瑟随即大为感动。
他认为那位四百年前的贤人,既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又拥有超越凡俗的勇气和博爱,还明了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坚定的奉行着上帝的“道”……
就像祭祀口中的“弥赛亚”一样!
约瑟当时在心中如此想到。
等到后面,
约瑟一家,还有其他人的生活因为太平道的帮助,变得有所好转,甚至在这乱世中,享有难得的安宁后,
他更是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毕竟按照族中的传说,
他们只能在弥赛亚的带领下,才能享受到和平和安宁!
墨家的墨子,
其思想惠及了这么多人,还被太平道尊为教祖之一,
这凭什么不能算是“弥赛亚”呢!
而且约瑟在后面,跟随教导他木工的墨家老师学习时,也总会见到对方在不小心做错了某个步骤后,急切的拿着凿子和刨刀,一边修正一边哀嚎:“哦,墨子在上!这木料可别废了!”
……
如此种种,
使得约瑟在私底下,将墨子奉为了仅次于上帝的神明,并自己为之取了个名号。
在跟玛利亚定亲后,
又凭借“墨家外门弟子”的身份,
约瑟得以跟随赵申这位大贤良师身边。
赵申很快就察觉到了约瑟的动作,还有他那特殊的理念。
他没有多说什么。
约瑟却因此有些担忧,生怕这位上帝代言人,会讨厌自己的“不虔诚”。
结果赵申说:
“我不管这个。”
“你若是真做错了事,上帝会亲自过来给你一巴掌的。”
约瑟当场露出一个“我听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表情,想了想后,觉得这是大贤良师认可了自己,于是便念叨的更加起劲儿了。
每当雕刻、组装好一件物品,约瑟总喜欢赞颂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墨子”。
玛利亚对此,却是有些不习惯的。
可老师都没有说什么,俯察世间万物的上帝也没有说什么,她只能嫌弃约瑟的“自成一派”了。
“你不要把这个奇怪的东西传播给别人啊!”
“弥赛亚和墨子这位先人组合在一起,真的是太奇怪了!”
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婉拒了罗马本地人向他们展开的热情的“奴隶推销”,这对未婚夫妻回到了赵申身边。
秦明将这座按照诸夏风格修建起来的大宅子,分给了他们一个院落。
他们就这样,在罗马城中停留下来。
但赵申并没有第一时间向这里的人传播起太平道的理念。
因为这是罗马的中心,是权贵集聚的地方。
在这种一块砖头砸下去,极有可能砸到一位大家族出身子弟的地方,
太平道的经文可不会受到欢迎。
若效仿罗马习俗,跑到大街上大声宣扬的话,
没被穿着清凉的罗马士兵一枪捅死都算好的。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来到这里呢?”玛利亚因此问道。
赵申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罗马因为地形的限制,
还有“罗马”这一族群的人口数量,
使得各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的风采。
乍看下去,很有秦国此时藩镇割据的味道。
但其终究和秦国不同。
罗马正在蒸蒸日上,
后者却逐步的走向衰弱。
是以,
弄明白罗马这个中枢,还有其对地方的安排,对之后他们去各个省份传道,是很有帮助的。
玛利亚“哦”了一声,便跟随老师,静静的学习起了罗马的语言和文字来。
直到奥古斯都的命令传来,邀请赵申前往他的宫殿中见面。
赵申跟着秦明前往,见到了那位统治罗马的君主。
他不卑不亢的向他行了礼。
后者也从容自得的邀请赵申坐下。
“我听说你在秦国,是一方教派的领袖。”
“是的。”
奥古斯都的双手闲适的搭在桌上,用有些暗哑的嗓音对他说道,“在我留学玉壁城的时候,并没有听说过太平道。”
“由此可推断,这个教派是在这四十年间发展起来的。”
“而能够如此迅猛的,在排斥淫祀的秦国传播它,想来你是一名足以称道的智者。”
不然的话,
太平道哪有如今的气象?
赵申淡然的回道,“我被推选为大贤良师,才十年而已。”
“传播太平道的荣光,我不会一人独享!”
奥古斯都便笑了起来。
他不再与赵申闲谈,直接询问起他,“今日邀请,是想向可以和神灵沟通的智者询求指引——”
“我应该选择哪一位后辈,来继承辛苦得来的宝座呢?”
赵申说,“这是君主独自处理的事,跟我没有关系。”
“如果您一定要我回答,那我也只能告诉您:
江山社稷由你得之,那再由你失之,也是可以的。”
至于那些因国家动荡,而受到伤害的平民?
还是先等他们接受教化以后再说吧!
在没有得到诸夏君子开光启迪,展现出他们作为人的品质之前,
太平道可不会对着一群类人滥发善心。
即便是原教旨主义的墨家“兼爱”,也没见兼到蛮夷异族身上的。
闻言,
奥古斯都沉默了下去。
他最后叹了口气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转而,
他又对赵申提出另一个请求,“我听说太平道擅长医术和保养身体,你这样的年纪,却还能渡过大海,在罗马行走,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想请你帮我照顾一下我的两个外孙,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大。”
“寿数是天定的,我不能对此做出保证。”
“只要尽人事就好。”
奥古斯都想起自己那暴病而亡的继子,心中便忍不住忧伤起来。
“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一请求的话,我可以付出相应的回报。”
“比如说,在众神的殿堂中,为诸夏的上帝,再增设一席位。”
而这,
也代表着奥古斯都对于充满反贼言论的太平道,做出了些许的让步。
只要他们像已经被调教了很久的夏国太平道那样,更加侧重于宣扬“兼爱非攻”的理念,将过剩的精力拿去研究传道所用的仪轨经文,
那知道老秦人曾暗中支持过罗马奴隶起义,喜欢在罗马弄出靓丽风景线的奥古斯都,也可以对其容忍一二。
赵申听了,眨了眨眼。
然后,他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
奥古斯都的两位外孙便来到了赵申面前。
他们受到外祖的教导,能说不少诸夏的话语,只是口音难免浓厚,对一些词句也有些随意。
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的交流。
再之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