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意味深长看了一眼萧夏,继续道:“题材不限,诗、赋、词都可以,按照自己拿手的来写。”
天子有了要求,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之中。
在横街上走了一圈,众人又向甘露殿走去。
此时,大殿内饮食全部撤下,换成了三百多张小桌子,桌上有笔墨纸砚,还有点心和热茶。
其他皇族也到了,正在大殿下面的广场上射箭取乐,这是传统的游乐,远处有很多木桩子,木桩顶上竖着很多木头雕的小动物,木桩上还挂着各种奖品,如果射掉小动物,就会得到木桩上相应的奖品。
广场上灯火通明,很多皇族女子也在挽弓射箭,这就是隋朝的尚武,女子也一样能骑马射箭。
这时,杨坚见最远处隐隐有个小红点,便指着红点问道:“那是什么?”
“回禀陛下,那是个香头火,最远的一根木桩,在三百步外,上面插了根香,奖项也最高,十两黄金。”
“有人射中吗?”
“目前还没有!”
杨坚回头见自己的一群孙子和外孙都在射箭,便招招手,把他们全部叫上来。
他指着远处的香头火笑道:“三百步外有支香头火,朕出百两黄金,看看谁能射下来?”
众人顿时跃跃欲试,连杨飞燕也要加入,百两黄金啊!让人怎么能不动心。
“大家排好队,每人射一箭!”
三百步外的香头火,一般弓箭的射距不够,必须用两石或者三石硬弓,现场只有一张三石硬弓。
难怪没有人射中,能开三石硬弓就很不容易了。
在武道考试上,这是七品的标准。
萧夏没有参与,他站在一旁观望,他想保持低调,在皇族集团里,他很谨慎小心,与众皇子争宠,赢了,他也得不到什么利益,反而会让一大群人仇视自己。
宇文成都慢慢走到萧夏身边,笑问道:“七郎怎么不参与?”
萧夏笑着摇摇头,“我对箭法不是很精通,没怎么练过!”
“你可以试一试,如果能天子面前出彩,其他人的不满其实并不重要。”
宇文成都一针见血,他看穿了萧夏的心思。
萧夏笑了笑道:“宇文大将军射香头火应该问题不大吧!”
宇文成都摇摇头,“我的职责是保护天子安全,跑去射箭就失职了!”
宇文成都沉吟一下又道:“今天中午有个无赖报案,他昨晚被人削掉一只耳朵,七郎怎么看?”
萧夏心中一跳,宇文成都话中有话啊!
“这和我没有关系吧?”
“那个人说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公子,带着江淮口音,手执一把短剑,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想到了七郎,但想想也不对,江淮那么多人。”
萧夏轻轻点头,“是因为你认识的江淮少年太少了,所以才会想到我,实际上我昨晚压根没有出门。”
“是吧!不出门是对的。”
宇文成都淡淡道:“昨晚可不安全,云师泰被杀人了,杀他之人至少有七品内功,还有五十多名无赖被捅伤,官府认为是两伙人干的,但我很清楚,就是同一个人所为,五十多人的伤口深度完全一样,这种精准地控制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
萧夏心中暗暗心惊,这个宇文成都果然厉害。
这时,杨广向萧夏招手,“七郎,到这边来!”
第135章 皇宫夜宴(下)
数十名皇孙皇外孙都失败了,甚至大部分人连弓都拉不开,让天子杨坚心中十分失望。
这时,他目光一扫,忽然发现萧夏站在一旁和宇文成都说话,他顿时想起了萧夏和宇文成都比剑,居然能顶住宇文成都一剑。
杨坚便对杨广道:“老二,让七郎过来试试!”
杨广连忙把儿子叫过来,萧夏走上前行一礼,“父亲找我?”
“是朕找你!”
萧夏吓一跳,连忙躬身行礼,“请皇祖父训示!”
“他们都在射箭,你怎么不试一试?”
“回禀皇祖父,孙儿练习射箭的时间不长,而且从未在夜间射过箭,实在没有把握,怕射不中让皇祖父失望。”
“这只是娱乐,不是让你上战场,伱去试试看,你若能射中,朕赏你三百两黄金!”
“孙儿遵令!”
这时已经没有人射箭了,萧夏走上前拾起硬弓,他猛地用力拉了两下,拉了两个满弓。
众侍卫暗暗喝彩,这么轻松拉开,力量最少也有五六百斤了。
萧夏拾起一支狼牙箭,挺直腰,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也不见他瞄准,他几乎是不假思索一箭射出,三百步外香头火倏地熄灭了。
“好!”
杨雄大声喝彩,“好箭法!”
宇文成都也暗暗点头,真看不出,这小子厉害啊!居然还这么低调。
周围响起一片鼓掌,无数人用羡慕的目光望着萧夏,三百两黄金固然诱人,但能在天子面前出彩才最重要。
杨坚捋须对杨广笑道:“你儿子深藏不露,朕都差点看走眼了。”
杨广惭愧道:“儿臣对他了解也不多!”
萧夏上前行礼道:“孙儿沾了皇祖父的天运,第一次夜射,居然射中了。”
杨坚笑道:“七郎不用谦虚了,你每次都让朕感到惊讶,不管是武略还是文采,别人不了解你,但朕了解,朕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大隋的柱梁。”
几名皇子表情不一,太子脸色阴沉,汉王杨谅眼中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嫉恨,倒是杨广眼中有点惶恐,更多是受宠若惊。
父皇这是第一次夸孙子会成为大隋的柱梁。
杨坚转身向大殿走去,众人纷纷跟上。
宇文成都将自己一名心腹招来,低声对他道:“去通知王兴,让他把被割耳的无赖干掉,还有他的三名同伴也一并杀掉,手段尽量隐蔽一点。”
“卑职遵令!”手下匆匆去了。
宇文成都原本想请示天子,但现在没有必要了。
走进大殿,杨昭拍拍兄弟的肩膀,笑道:“干得好!”
“大哥,其实我不想这样啊!”
“知道,知道,你想低调嘛!”
杨昭笑眯眯道:“但没法低调的时候,出彩总比出丑好。”
萧夏讪讪一笑,“大哥真会说话!”
众人都坐下,杨坚笑道:“大家写的诗呢?朕要收卷了。”
众人纷纷铺开纸,提笔写诗,萧夏犹豫一下,写一首团圆的诗,他倒是想到一首很适合自己的诗,虽然时令不符,但可以用。
萧夏提笔写了下来。
《忆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众人写完诗,都走上前呈给天子,萧夏也走上前,把诗呈给了天子杨坚,杨坚摆摆手,示意他等一下。
杨坚看完诗笑道:“写得非常好,但应该不是今天写的吧!”
“回禀皇祖父,是旧作!”
杨坚点点头,“写的是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得好,让朕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
这时,陈贵人又低声对杨坚说了几句。
杨坚笑道:“元夕是你写的吧!东风夜放花千树?”
萧夏有名懵了,这首词被薛道衡拿走了,怎么到天子手上了?
他只得轻轻点头,承认是自己写的词。
杨坚捋须赞道:“果然是你写的,文武双全,不简单,朕的爱妃很喜欢这首词,想再请你替她填一首词,写得好,朕有重赏。”
“但孙儿的书法太差了!”
杨坚微微一笑,“书法可以慢慢练好,先把词写出来。”
“孙儿请皇祖母出题!”
宣华夫人陈贵人也才三十六七岁,不到四十岁,称皇祖母有点显老了,但辈分摆在这里,必须这样称呼,否则就是一种大逆不道。
陈贵人缓缓道:“本宫一直很思念故国,做梦都是从前的宫阙楼台,你母亲同样是南朝人,相信她的感受也是一样,你就填一首词,把本宫对故国的思念写出来。”
写思念陈朝的词,合适吗?
萧夏转头向天子杨坚望去,杨坚明白他的顾虑,点点头笑道:“朕不介意,可以写!”
“好吧!让孙儿考虑一下。”
萧夏向陈贵人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
萧夏坐下,杨昭低声问道:“夫人找你做什么?”
萧夏见无数的目光看着自己,便摇摇头,“现在不好说,回头再告诉兄长。”
这时,所有人的诗稿都递上去了,杨坚和三位夫人同时选中了萧夏的那首‘每逢佳节倍思亲’。
陈贵人低声劝杨坚道:“那孩子射箭已经夺魁,如果诗再夺冠对他并不是好事,陛下不如暂时放一放评选。”
杨坚懂得人情世故,一下子把那孩子拔得太高,确实不是好事,会引起其他皇族的嫉恨。
杨坚对众人笑道:“朕有点疲惫了,大家的诗稿朕回头慢慢欣赏,相信都不错,今晚就这样吧!大家可以回去了,小七郎留下领赏。”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杨昭对萧夏小声道:“我在宫门外等你!”
“大哥不用了,我还要去逛逛花灯,吃点东西,你回去陪嫂子!”
“好吧!你自己当心。”
杨飞燕也笑道:“三弟,我先走了!”
“阿姐,回头见!”
众人都走了,萧夏知道陈贵人还在等自己的词,他心中叹了口气,有一首词曾让宋朝皇帝恼怒,或许大隋皇帝有足够的心胸吧!
萧夏不管了,他提笔写下了一首非常贴切陈贵人的思念故国之情,但又不是很妥当的词。
《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实萧夏多虑了,词妥不妥要看写给谁,写给后宫的陈贵人一点问题没有,但写给陈后主,天子杨坚同样会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