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55节

  “有一辆马车出去,但已经好一会儿了。”

  “追!”

  张增光大喊一声,带着数百士兵向西城门外的官道追去。

  实在是间隔时间太久,张增光一口气追出三十余里也没有见到马车的踪影,路上分岔路口太多,他也不知道马车向哪个方向走了。

  张增光心中惶然,当天晚上,他带着数十名心腹冲进刺史府,没有找到叔父的小妾,他索性带着手下翻箱倒柜,抢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连夜出城去投奔杜伏威了。

  五天后,李鹿鸣亲自率领三千内卫士兵抵达了钟离县,施孝真将藏在城内的刺史张台押了出来,李鹿鸣随即下令抓捕所有和杜伏威有勾结的官员,

  施孝真再次率领手下来到被封了的刺史府,从书房密室内清点出九万两银子,少了一万多两和一箱金银首饰,应该是被张台的小妾偷走了。

  府中稍微值钱的物品,包括数百贯铜钱、几百匹绫罗绸缎,以及瓷器、文房之类都不翼而飞,甚至连张台的刺史官印也不见了,基本上被洗劫一空,应该是被张增光带着手下抢走了。

  李鹿鸣宣读了晋王令,任命原县尉吴长泰为钟离县县令,任命淮南郡长史黄耀德出任钟离郡刺史,把所有贪赃枉法的押回京口。

  十天后,张台等十名官员以叛乱罪公开处斩。

  让我们把时间线向前推,就在张台被抓走的同一天,从襄阳过来的两艘万石大船也抵达了江都县,船内一百多名长安伪朝官员和他们的家眷终于来到了江南。

  刘文静早已在江都县准备好了住处,他亲自来码头欢迎远道来客,高颎也来到码头迎接老朋友苏威。

  罗士信率领三万骑兵也几乎是同步抵达江都,骑兵纷纷回营休息,罗士信自去向晋王交令,另外,投降江南隋军的宋老生和他的军队则留给了驻扎江陵县的来护儿。

  一百多名官员和家眷进了江都县迎宾馆,每家都安排了一座小院子,暂时休整一段时间,然后由吏部司安排他们的官职和府宅。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元敏,他下船后便直接坐上另一艘船去了京口总管府。

  晋王官房内,萧夏特地接见了老朋友元敏。

  两人略略叙旧,元敏便将家主元孝矩的信件递给了萧夏。

  尽管信件内写得比较含蓄,但萧夏还是一下子捕捉到了关键之处。

  “元兄,家主的意思是说,关陇贵族分裂了?”

  元敏得到家主的交代,和晋王说话须坦诚以待,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实际上也隐瞒不了。

  元敏点点头,“还没有正式分裂,但已经走向分裂。”

  “怎么回事?”

  萧夏着实不解,好好的怎么突然分裂了。

  “两个原因吧!直接原因是天子出尔反尔,不遵守之前达成的迁都协议,激起了关陇贵族各个家族的严重不满,这个不满既是对天子,也是对元家和独孤家,大家都希望天子迁都后,他们都重新回到官场,但天子出尔反尔,那么他们为迎接东隋而大量放弃了西隋的官职,全部都没有了,这些都是协议上的白纸黑字。

  按照协议,关陇贵族不再支持西隋,放弃西隋的官职,天子迁都后将重新任命官职,结果天子背叛协议,也背叛了他承诺的封官许职,这让所有关陇贵族都极为愤怒。”

  “大家的愤怒我能理解,但这和关陇贵族分裂有什么关系?”萧夏还是不解。

  “殿下,关陇贵族之前是一个整体,是以元家和独孤家族为领袖,和天子谈判也是我们两家一起去谈的,我们代表关陇贵族和天子达成了协议,天子最后出尔反尔,也就意味着我们两家的彻底失败,大家不再信任我们,之前的关陇贵族联盟由此解散了。

  或许这就是天子期待的,原本拧成一股绳的关陇贵族,最后变成一盘散沙,听说窦家得到了重用,窦彦、窦抗都出任高管,窦威这一房一无所有,首先窦家内部分裂,然后元家和独孤家也难以承担后果,而各走一方了。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元家和独孤家支持的对象不同,元家支持殿下,独孤家支持李渊,以前大家还可以求同存异,现在求同存异也做不到了,元家和独孤家结盟也随之破裂。”

  萧夏点了点头,他总算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元家和独孤家的押注完全不同,才导致关陇贵族分裂。

第637章 危机突发

  萧夏点点头又问道:“家主信说,能助我拿到襄阳郡,怎么做得到?”

  “襄阳郡通守赵优是元家的女婿,可以通过招募军队的方式,将晋王军加入襄阳军中。”

  “赵优也是关陇贵族吧!”

  元敏点点头,“他是八柱国之一赵贵的子孙,但他是家族庶子,从小不受重视,是元家把他培养出来。”

  萧夏眉头微皱,“伪朝成立时,他为什么没有被朝廷清洗?”

  元敏微微笑道:“朝廷并没有清洗关陇贵族,都是主动辞职的,但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辞职,地方官员没有辞职。”

  “也就是说,地方上还有不少关陇贵族子弟?”

  “正是!”

  虽然元孝矩是好心,但他的方案萧夏不能接受,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赵优统领,怎么可能?

  萧夏笑了笑便道:“你们家主的好意我心领了,襄阳我暂时不考虑,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把江淮六郡收回,和荆襄连为一片。”

  元敏一怔,连忙道:“殿下若还有什么顾虑,可以直接说。”

  “没有什么顾虑,拿下襄阳郡虽然是我的既定方针,但水满必溢,留一个缺口给朝廷未必是坏事。”

  元敏立刻明白了萧夏的意思,他不想过早引来朝廷的关注。

  元敏笑道:“我过江时,在京口码头看见很多大象,个个体型庞大,殿下现在就是一只体型庞大的大象了,不管殿下怎么低调,都不可能躲过朝廷的关注,我个人觉得,与其低调躲避,不如强大到别人不敢关注。”

  好心可以有,可好心管得太宽,那就让人反感了。

  萧夏淡淡道:“元兄的好意我心领了,先安顿下来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聊。”

  刚打发走了元敏,陆邈便在门口禀报,“殿下,张通判紧急求见!”

  “让他进来!”

  片刻,张亮急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道:“殿下,刚刚接到梁郡的飞鸽传信,陈棱统领五万大军已经抵达虞城县,正向彭城县方向疾速推进,另外,济阴郡的孟海公也率两万军队驻扎在单父县一带,一旦战争爆发,战场很可能会是留县。”

  萧夏连忙走到一旁的沙盘前细看,他用三支红旗分布插在彭城县、虞城县和单父县上,形成了一个三角,而这个三角的中心正好是留县。

  而留县就是他们的煤田所在地。

  萧夏脸色格外凝重,他担心的不是煤田,而是给煤田干活的民夫,战争对青壮的需求是无底线的,大军所过,青壮男子都会一扫而空。

  唯一的办法就是守住留县,江南军在留县也有一千驻军,但一千士兵远远不够,必须立刻支援。

  萧夏毫不犹豫道:“立刻令尤俊达来见我!”

  尤俊达虽然个人武艺一般,但他的组织很强,善于守城,韧性十足,在关键的地方要用关键的人,萧夏想到的就是尤俊达。

  很快,尤俊达匆匆赶来,行一礼道:“参见殿下!”

  萧夏取一面金牌和一支令箭给他,对他道:“你立刻率五千骑兵赶往留县,把煤田的民夫都保护好,守住留县,不被战争摧毁,你就立下大功了。”

  “卑职遵令!”

  萧夏又叮嘱道:“你带上二十枚铁火雷用作威慑,另外,留县城内有粮草储备,情况紧急,你最好立刻就出发!”

  一个时辰后,尤俊达率领五千骑兵,疾速向彭城郡方向驶去。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彭城县一带,首先是李子通的军队占领了彭城县,尽管李子通严令不许骚扰江南煤田,但煤田还是受到了影响。

  采煤是一个体系,从民夫组织,到码头的装卸,船队运输,以及各种钱粮物资保证等等,只要其中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煤田的运行。

  虽然李子通的军队不敢去骚扰煤田,但依旧会在其他环节影响到煤田,最简单就是往来船队运输,船只同样是江淮地区的硬通货,任何船只从泗水经过,都要被李子通的军队拦截,运煤船队也不例外,虽然运煤船队最后能被放行,但至少要被扣留十天以上,这就严重影响到了煤炭运输效率。

  但运输效率降低还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是战争到来,大管事郑荣已经提前接到总管府的通知,让他把商行转移到留县。

  事实上,郑荣早就转移了,在李子通大军杀来之前,他就抢先一步把五万石粮食和二十万担草料全部转移到了留县仓库,否则李子通大军到来后,肯定会把这些粮草没收。

  煤田有一千驻军,刚开始是五百名武士,渐渐变成一千名武士,后来发现朝廷根本不在意,一千名武士就恢复了本相,变成了一千驻军。

  一千军队的军营在留县,目前开采的煤田也在留县旁边,留县一大半的青壮劳力都被煤田聘用,可以说,留县基本上就被江南道的煤田养活了。

  就连留县县令也是由江南道推荐,在某种程度上,留县已经是江南道的一块飞地。

  一千驻军的主将叫李金阳,是一名鹰扬郎将,这天中午,他率领一支军队在煤田四周巡逻,一名骑兵骑马疾奔而至,抱拳行礼道:“李将军,郑总管有急事找你!”

  李金阳点点头,喝令道:“我们回城!”

  他带着三百士兵返回了留县,刚进城门,大管事郑荣迎上来道:“刚接到江南消息,朝廷军队已过了虞城县,正向彭城县杀来,晋王已派五千骑兵支援我们,要求我们切实保护好煤田青壮。”

  李阳金当然知道爆发战争的后果,粮草和青壮都会被抢掠一空。

  “大管事有什么方案吗?”

  郑荣连忙道:“现在库存煤炭足够多了,我建议暂时停工,把所有青壮撤回城内,并配上弓箭和刀矛武装起来,我是担心李子通会来抢粮。”

  李阳金想想也对,李子通已经几次派人来借粮了,战争爆发前夕还真要当心他。

  “这就收工回城!”

  煤田上当即敲响了收工大钟,“咚!咚!咚!咚!”

  六千多名采煤青壮从四面八方向留县撤退。

  果然不出郑荣所料,下午时分,一名李子通的采粮官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来到了留县。

第638章 留县遇袭

  李子通早就知道留县有不少钱粮物资,他虽然承诺不动煤田,但不保证他不打粮草物资的主意。

  李子通确实用借粮为借口,敲诈了一千多石粮食,此时,朝廷大军将至,李子通也在积极备战,他自然又想到了留县的数万石粮食。

  留县城门关闭,郑荣站在城头上冷冷看着借粮军到来。

  采粮官扯开喉咙大喊道:“奉我家将军的命令,特来向贵城借点粮食!”

  郑荣冷笑一声道:“不用这么大的声音,我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借,另外,我们现在也缺粮,请把上次借一千两百石粮食还给我们。”

  采粮官又喊道:“我家将军说,如果不肯借粮,就不能保证你们的船队顺利南下。”

  “胆敢拦截我们的船队,就试试看吧!”

  郑荣不再理睬他们,转身下去了,一千士兵举弩瞄准了城下士兵。

  采粮官碰了个钉子,见对方杀气腾腾,严阵以待,他也不敢强行破城,万般无奈,只得带着一千士兵悻悻返回了彭城县。

  李金阳参加过多次战争,经验比较丰富,他一边派出几名斥候去西面打听朝廷军队的消息,一边开始武装青壮男子,他们仓库内有五千套兵甲,他们将煤田矿工组织起来,凡事从过军或者参加过军事训练的矿工都必须配上兵甲。

  很快便成立了一支五千人的矿工军,其他矿工则作为后勤支援。

  李金阳对矿工大喊道:“朝廷大军要来剿匪,战争很快要爆发,彭城县周围都要被卷入战争,留县也不例外,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保卫家园,保护自己的父母和妻儿,也保护你们自己不被抓走,弟兄们,跟着我们一起作战,保卫家园!”

  六千矿工振臂高呼,“保卫家园!”

  当天晚上,就开始从西面陆陆续续逃来了不少难民,几乎都是砀山县的县民和周围农民,扶老携幼向留县逃来。

  郑荣下令接收难民,这些难民当然不完全是逃来留县,北面还有丰县和沛县,很多难民也逃往这两个县。

  城门处,一名中年掌柜惊恐未消地对众人讲述大军过境的过怕,“那些官兵就像蝗虫一样,一路抢掠奸淫,稍有不从就会被杀死,一批走完又来一批,他们没有带什么帐篷之类,冲进县城就进入百姓家住宿过夜,一家冲进几十个人,家里钱粮不用说了,一扫而空,女人更是被轮流糟蹋,简直比贼军还凶狠.“

  另一名农民也道:“上面的将领更是放纵士兵抢夺,说是为了鼓舞士气,我的天,跑得快还能保住性命,跑得慢被他们抓住,倾家荡产都是小事,女人被抢走糟蹋,自己的性命也难保!”

  战争从来都是士兵们合法抢掠奸淫的借口,一旦爆发战争,大量百姓逃难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留下来,就算不死在战争中,最后也要被饿死。

  随着越来越多难民逃来,战争的威胁也越来越近,李金阳开始动用一切物资进行城池保卫,把仓库里的数万只麻袋拿出来,全部装满泥土,堆上城头,加高城墙,又征集石块,准备用来堵城门。

  这时,李子通已经顾不上留县的粮食了,陈棱统领的五万大军距离彭城县不到百里,李子通也开始紧急调兵遣将,并通知杜伏威军队汇合。

  李子通和杜伏威部署了十万大军迎战五万隋军,大战在彭城县以西和以北的辽阔平原上拉开了序幕。

  彭城县方圆数十里内都沦为了战场,到处都在发生小规模的冲突,一个个村庄都惨遭双方士兵肆无忌惮的杀戮、抢掠和奸淫,百姓惊恐万分奔逃。

  留县县城内挤满了各地逃来的难民,上午时分,一支五千人的隋军在大将王师寿的率领下杀到了留县。

  王师寿奉命夺取留县、丰县和沛县,并收集粮食。

  陈棱虽然在出兵之前就研究过了彭城县的情况,也知道江南道总管府在彭城郡有煤田经营,但陈棱只是认为它是一种商业,没有放在心上,更不知道留县已是江南道的飞地。

首节 上一节 355/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