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得韩僧寿推荐,官任兵部的驾部员外郎,这次当然也在清算之列,也被革职了。
李靖苦笑一声道:“我在这里的原因和兄长一样,朝廷不用我,我就决定去江南,说不定还能混个前途。”
韩孝基也叹口气,“我比贤弟更惨,贤弟是一个人,我拖家带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如果找不到事情做,你嫂子和侄儿侄女都要跟我挨饿了。”
“三哥文武全才,怎么会没有人用,三哥不用担心,晋王一定会用你。”
“可我韩家被朝廷严惩,我就害怕晋王也不敢用我。”
李靖向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苏威一家逃到高陵县被晋王庇护,本来应该是机密,但现在被宣传得沸沸扬扬,其实就是晋王的人在宣传,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连苏威都敢收容,其他人更不在话下。”
“原来如此!”韩孝基一颗吊着心稍稍放下了。
这时,一名管事开始给众人发放号码,笑眯眯道:“各位都把简历交给我,等会儿会喊号,喊到号码就请进里间。”
李靖的号码是二十六,韩孝基的号码是二十七,还好是两间屋子在同时登记,速度就会快一些。
快到中午时,李靖先进去了,紧接着右边屋子有人喊道:“请二十七号入内。”
韩孝基连忙起身进了房间,房间里坐着两人,穿着军服,看起来像军中的文职官员。
“请坐!”一名官员很客气的摆手道。
韩孝基忐忑坐下,官员翻了翻他的简历,笑道:“阁下是韩大将军的侄子?”
韩孝基点点头,“正是,家父韩僧寿!”
“令尊现在可好?”
韩孝基摇摇头,“他被下狱了,不准家人探望,我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你现在住在哪里?”
“全家被赶出房子,财产也被没收,一家人暂时住在客栈内。”
官员点点头,“韩使君是军器监少监,又出身名门,晋王殿下肯定会欢迎韩使君,但我也要告诉韩使君,如果使君要去江南,怎么任用不会考虑你的个人意愿,由晋王殿下决定,当然,俸禄不会低,一定能让你轻松养活家人,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把职务想得太高,。”
韩孝基苦笑道:“我现在没有资格提要求。”
“那就好,去江南有两条路线,如果五天之内使君能赶到高陵县,那面就随大军一起南撤,到襄阳坐船去京口,如果五天内来不及,我们会给你盘缠,你自己去京口。”
“我如果明天就出发,可以带家人吗?”
“当然可以,最好是全家一起带上,南下时我们会给你的家人安排马车。”
“多谢,我明天就可以出发去高陵县。”
官员给了他一份录用书和一只鼓囊囊的布包,笑道:“高陵县西城门外有专门的接站处,里面有一些钱是给你还债之类的开销,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们!”
韩孝基再三感谢,走出房间,他打开布包,里面竟然是白花花五锭银子,足有五十两,他鼻子一酸,泪眼都差点掉下来了。
这时,李靖也出来了,他是单身去江南,也得了二十两银子。
“兄长,到中午了,一起去喝一杯吧!”李靖笑道。
韩孝基急着赶回家给妻儿,便婉拒了李靖的邀请,“你嫂子和侄儿侄女连午饭都没有着落了,我得赶回去,下次再一起喝酒吧!”
“好吧!那明天一早我来找兄长,一起去高陵县。”
韩孝基点点头,“我住在常乐坊安康客栈,贤弟明天早点来!”
就在这时,大批士兵冲来,路人吓得纷纷闪躲。
李靖连忙把韩孝基拉到一边。
这支数百人的士兵直扑西海商行,就在这时,从西海商行两侧涌出三百名重甲士兵,身披铁甲,手执刀槊,杀气腾腾列阵成三排。
数百名朝廷士兵领队叫孟秉,是一名千牛卫中郎将,被王世充派遣来查封西海商行,不料西海商行早有准备,竟然埋伏了三百名重甲步兵。
孟秉顿时傻眼了,对峙了片刻,只得灰溜溜撤军走了,四周围观的上万百姓一片欢呼。
韩孝基和李靖都意识到问题严重,朝廷已经关注这件事,他们必须尽量离开长安。
两人约好明天早上的出发时间,便各自匆匆走了。
皇宫内,天子杨广听取了兵部侍郎王世充的汇报,杨广十分信任王世充,虽然职务不高,却被委于重任,全权负责清算伪朝大臣。
王世充投天子所好,不仅冷酷无情,而且赶尽杀绝,把革职大臣没收房产和财产,把大臣全家统统赶上大街流浪才肯善罢甘休。
这一点让天子杨广很满意,一定要让这些背叛自己的人付出惨重代价。
但今天杨广却十分不爽,晋王竟然在收容这些臣子,什么意思?他想笼络人心吗?
“陛下,卑职今天派士兵去查封西海商行,不料对方竟然埋伏了三百重甲士兵,直接和千牛卫军士对抗,实在太张狂了,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杨广脸色着实难看,虽然西海商行有点过分,但他又不敢真的封了西海商行,晋王军还有三万骑兵在高陵县呢!
杨广半晌道:“确定苏威在高陵县?”
“卑职能确定,就在高陵县军营内,卑职的手下亲眼看见了苏威一家。”
杨广冷冷道:“你拿朕的金牌明天亲自去高陵县军营,把苏威给朕带回来!”
“微臣遵旨!”
次日天不亮,王世充率领三千骑兵一阵风似的想高陵县疾奔而去。
中午时分,三千骑兵抵达了高陵县大营,罗士信早得到了禀报,这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当即下令五千骑兵出营,五千骑兵手执马槊,身披盔甲,杀气腾腾,等待着朝廷军队的到来。
王世充远远看见了列队整齐的骑兵,他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全军放慢速度。
在距离大营一里外,三千骑兵彻底停了下令,王世充实在没有勇气再向前推进,对方已经举弩瞄准,再向前小命也保不住了。
王世充命令全军原地不动,他自己骑马上前,对罗士信抱拳道:“参见罗将军!”
“你是何人?”罗士信冷冷问道。
“本官是兵部侍郎王世充!”
“王侍郎是路过高陵县,还是专程来找我们?”
王世充心中恼火,已经告诉他自己是兵部侍郎,居然还敢这么无礼?
王世充强忍怒火道:“我奉天子之令前来带走伪相苏威,请罗将军把苏威交给我们。”
罗士信上下打量他一下,“可有晋王殿下的命令?”
王世充举起金牌,怒喝道:“这是天子金牌,罗将军敢抗旨不遵?”
罗士信冷冷道:“第一,苏威不在我的军营内,你找错了地方;第二,我不认识什么天子金牌,我只遵从晋王殿下军令,你有什么事去找晋王殿下,不要在我面前指手画脚!”
说完,罗士信掉转马头就走,五千把弩箭一齐对准王世充,哪怕是失手射出一箭,都会要了王世充的小命。
王世充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咬牙道:“我们走着瞧!“
他也调转马头奔回队伍,喝令道:“我们回去!”
三千骑兵簇拥着王世充返回了长安城。
第630章 出尔反尔
韩孝基一家和李靖正在前来高陵县的路上,韩孝基和李靖骑马,韩孝基妻子和一对儿女则坐在一辆牛车上。
这时前方尘土飞扬,这是有军队来了,韩孝基和李靖对望一眼,两人立刻反应过来,急对车夫道:“走小路去!”
他们运气非常不错,左面正好有一条田埂小路,牛车立刻掉头向小路驶去,走了两百步左右,骑兵便风驰电掣来了,正是王世充率领的三千骑兵。
王世充满腔怒火,虽然看见了牛车,却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当地村民,骑兵如洪水般奔驰而过,见骑兵奔远了,李靖调转马头先奔回官道,看了片刻,才向韩孝基招手。
韩孝基带着牛车回来,问道:“贤弟看清楚了吗?是哪里的军队?”
李靖点点头,“是千牛卫,为首好像是王世充!”
王世充父子可是天子身边第一宠臣,他父亲王隆出任刑部尚书,王世充本人出任兵部侍郎,马屁拍得好,不光天子喜欢他们,就连一向为人刻薄的虞世基也对他们赞赏有加。
韩孝基一惊,“王世充是不是去高陵县抓人的?”
李靖冷笑一声道:“高陵县的晋王军可是有三万骑兵,王世充这点兵力算什么,肯定是碰了大钉子回来。”
“贤弟说得对,昨天在东市都敢硬碰硬,在高陵县更不会让步。”
牛车加快速度向高陵县而去。
下午时分,韩孝基和李靖一行抵达高陵县,在西城门外的帐篷内进行登记后,一名士兵领他们去军营。
罗士信已经将军营辟出一部分,用营栅和军营隔开,成了官员们的临时驻地,苏威一家就住在这里,韩孝基一家和李靖到来时,驻地内已经有三十余名官员和家眷。
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关系一下子便热络起来,韩孝基一家被安排了一顶单独的大帐,官员送来了日常用品,一家人才长长松了口气。
众人正在说话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口问道:“请问李靖在这里吗?”
李靖连忙举手,“我就是!”
“我家将军有请!”
李靖不知出了什么事,跟随士兵来的中军大帐,士兵进去禀报,不多时出来道:“李先生请进!”
李靖走进大帐,罗士信上前笑眯眯问道:“你可是韩擒虎的外甥李靖?”
罗士信临走时,晋王萧夏给了他一份纳贤清单,李靖就在其中,而且排名第五。
李靖点点头,“正是!”
“李先生请坐!”
罗士信请他坐下笑道:“李先生在长安出任何职?”
“我出任驾部郎中!”
“原来是李郎中,晋王殿下很欣赏李使君,特地让我关注,把李使君请到江南!”
李靖倒也不奇怪,他本来在洛阳就很有名气,但因为舅父韩擒虎的缘故,天子不重视他,他才跟随韩僧寿去了长安。
李靖点点头,“感谢晋王的厚爱!”
罗士信笑道:“我这里有三万骑兵,正好缺一个骑曹参军,李使君是驾部郎中,应该比较合适,能不能请使君暂时屈就,到京口后再另外安排职务。”
李靖欣然笑道:“我正好没有什么事,愿意为将军效力!”
骑曹参军就是兵曹参军,主管骑兵的军籍、训练、立功、奖赏等等事务,权力颇大。
罗士信先把李靖用上,以免他三心二意,又不肯去江南了。
王世充返回了长安,不出意外,他第一时间便是赶去皇宫向天子告状。
但出乎王世充的预料,天子杨广听说对方出骑兵对抗,他脸上的怒火消失了,半晌叹口气道:“晋王的手下想怎么做就随他们去吧!不要管了,你赶紧收拾降卒,朕要返回洛阳了。”
王世充愣住了,天子竟然不管晋王手下乱来了,这是在放纵晋王的军队吗?
王世充不是傻子,他忽然意识到,天子其实很担心和晋王翻脸,一旦晋王造反,那就可怕了。
天子不想招惹晋王,连东市有三百重甲步兵,他都装作不知道,想通这一点,王世充也不会再给自己找麻烦。
说到底,王世充的生存法则就是迎合天子,天子喜欢什么,欣赏什么,他就挖空心思去干,天子不想招惹什么,他也绝对不去碰,现在他发现天子不敢招惹晋王军队,他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也不再去过问晋王怎么招募长安叛臣了。
三天后,天子杨广任命屈突通为长安留守,留五万大军镇守关中,他则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洛阳。
至于要不要迁都长安,什么时候迁都长安,杨广提都不提,或许这就叫好了伤疤忘了痛吧!
元府内,家主元孝矩正在给元敏交代重要安排,元敏也要去江南,替代元文真,元文真偏重于商业,在政治敏感上不如元敏,而且家族地位也不如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