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49节

  他眼中震惊万分,“这这是真的吗?”

  罗士信微微笑道:“我第一次用也是很震惊,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屈突通又一次举起千里眼细看,城墙再次出现他眼前,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城墙。

  虽然比刚才好一点,但屈突通心中依旧震惊不已,手臂都在微微发颤。

  他又仔细看了看手中皮质外壳的千里眼,不可置信道:“这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就用几块水晶片,具体怎么造出来我也不知道,这个用在船上特别有用。”

  “这简直就是战场上的宝贝啊!有了它,逃命都能抢到别人前面。”

  众人一阵大笑,屈突通心中不舍,也只能把千里眼还给罗士信,这时,他忽然发现,薛氏兄弟手中也各有一支,他愣住了。

  “这千里眼每人都有吗?”

  罗士信笑了笑道:“虎贲郎将以上都有,斥候兵、眺望兵也有,如果屈突将军愿意效忠晋王,那么屈突将军也会有。”

  屈突通干笑两声,又好气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罗士信微微一笑,“今天晚上屈突将军就知道了!”

  入夜,三万晋王军已经准备完毕,蓄势待发,斥候校尉王金明带着三名斥候和两名火器兵抬着一只重达一百五十斤的重型铁火雷,沿着山坡边缘向上小心翼翼前进。

  月亮在云中时隐时现,月亮穿出云层,大地骤然变得明亮起来,仿佛涂上一层银辉,几人立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城头士兵警惕的注视着山道,这个时候稍有动静他们就会发现。

  罗士信和所有将领都注视着夜空,不多时,一大片乌云飞来,让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月亮进入云层,山道上骤然变暗了,李金明一挥手,又带着五人迅速向上疾走,这时,距离关城约一百步,他们进入了第一道沟壑,六人蹲在沟壑中,周围又渐渐放亮了,他们只得再次等待乌云到来。

  当一片又再次覆盖月光,六人开始在地面上匍匐前进,他们的服色和地面完全一样,城头上士兵在昏暗的月光下很难发现他们。

  在天空乌云的掩护下,六人距离关城越来越近,直到六人翻进最后一道沟壑,罗士信才长长松了口气,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最后一道沟壑距离关城城门只有二十步远,除非他们弄出声响,被城头守军听见,守城士兵伸出头向下观察,否则正常情况下已经看不见他们。

  校尉李金明摆摆手,让三名斥候士兵在沟壑里等候,他带着两名火器兵先爬向城门,很快,三人背靠城门,又一起拖拽绳子,将一百五十斤重的重型铁火雷一点点拖到城门前。

  校尉李金明和两名士兵用前端锋利的铁撬棍在城门下方挖了一个一尺深的土坑,将大南瓜一般的铁火雷推进坑中,死死顶住了城门。

  李金明轻轻点头,一名火器兵将火器顶端的木壳子撬开,露出了里面的火绳,他们甩燃火折子,点燃了火绳,火绳开始嗤嗤燃烧。

  “快跑!”

  李金明喝令一声,六人一起狂奔,立刻被城头上的士兵发现了。

  “是什么人?有敌情!”

  守城士兵举弩疾射,箭如疾雨,两名火器军士兵闷叫了一声,两人都中间倒地,身材魁梧的李金明,一手抓住一人,纵身跳进了第二道沟壑内,距离城门不足百步,还是属于危险范围。

  城头同时敲响了警钟,“当!当!当!当!”

  城头上警钟声大作,无数士兵立刻向城头上奔来。

  就在这时,一道强烈的火光迸射,紧接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大地都在摇晃,屈突通绰不及防,差点摔倒,被罗士信一把扶住。

  强大的冲击波冲天而起,带着无数碎木和石块飞上天空,硝烟弥漫笼罩着关城。

  罗士信不管旁边震惊万分的屈突通,一挥手大喊:“给跟我杀上去!”

  他手执盾牌和刀槊,率先奔在最前面,后面是五千士兵。

  五千晋王军已经奔到城下,城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此时,硝烟渐渐散去,只见城门已经无影无踪,城门上方的城墙也被炸垮,露出一个宽达三丈的缺口,满地的碎木、碎石和人体的残肢断臂,月光下,依旧可以看见触目惊心的大片鲜血,还不少死去的士兵看不见任何伤痕,这些是内脏被震碎后死去。

  活着的士兵都处于一种痴呆状态,对杀进来的晋王军没有任何反应,远处的北城门已经被开启,大量守城士兵正仓皇向北逃亡。

  罗士信率领大军汹涌杀进了武关城内

  武关被攻克,屈突通已经来不及震惊和感慨,这个时候兵贵神速,他们必须抢在长安大军反应过来之前,杀进关中。

  罗士信率领的三万骑兵和屈突通率领的两万骑兵一路向北疾奔,骑兵高速机动的优势淋漓在这一刻尽致显露出来。

  仅仅两天时间,五万骑兵便杀到了蓝田关,之前从武关败退的守军早已被他们甩到后面,蓝田关守将独孤览被杀来的五万骑兵吓坏了,他知道连武关都挡不住敌军杀来,小小的蓝田关更是守不住。

  更何况关陇贵族已经和洛阳天子和解,他作为独孤家族的成员,更没有必要死守蓝田关,独孤览当即带着两千军队弃关而逃。

  五万骑兵随即杀进关中,他们兵分两路,罗士信率三万骑兵杀向蒲津关,屈突通则率两万骑兵杀向潼关。

  他们没有仓促杀向长安,关中有二十万大军,其中十八万部署在长安周围,另外两万大军部署在潼关和蒲津关。

  解决两关守军,放主力大军入关中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第626章 空城之计

  独孤览带回了五万骑兵已经攻入关中的消息,长安城内顿时一片大乱。

  西隋皇族们在皇宫内紧急协商对策,他们实际上是在做抉择,是守还是逃,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他们必须要作出选择。

  长安城内到处是奔跑的士兵,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连东市和西市也关闭了大门,所有酒楼客栈也关门停业,长安变得萧瑟无比,但又紧张万分。

  黄昏时分,独孤陀和独孤纂乘坐马车赶往元府,数百名骑马武士护卫马车在空旷的大街上疾行,马车内叔侄二人目光严峻,谁也没有说话。

  这时,对面驶来一辆马车,马车停下,有人高声问道:“请问,是独孤家主吗?”

  武士首领低声对独孤陀道:“家主,是苏相国!”

  原来是左相苏威,独孤陀喝令马车停下,打开车窗,一名身穿紫袍的大臣走上前,果然是左相国苏威。

  独孤陀问道:“相国这是去哪里?”

  苏威行一礼道:“我去皇宫打探消息,独孤家主也是去皇宫吗?”

  独孤陀叹了口气,“我劝相国回府吧!收拾一些财物,等城门开启,去城外避一避!”

  苏威一惊,“家主的意思是,我们守不住了吗?”

  独孤陀笑了笑道:“如果想守城,肯定动员百官,大家齐心协力,鼓舞士气,可现在,只有他们皇族关门密议,你觉得他们还有心抵抗吗?”

  苏威心中黯然,自己要被天子清算了,他轻轻叹口气拱手道:“多谢家主!”

  他转身回马车,独孤陀见他背影瘦小落寞,心中不由有一丝怜悯,便喊道:“苏相国留步!”

  苏威停住脚步,回头问道:“独孤家主还有何事?”

  “我给苏相国指条明路吧!苏相国可以投奔晋王。”

  “啊!独孤家主是要我逃去江南?”

  “不用去江南,这次晋王也出兵了,苏相国只要去高陵县就能找到他们,他们会保护相国一家安全。”

  苏威心中感激,再次行一礼,“感谢独孤家主的指点!”

  苏威匆匆走了,马车继续前行,独孤纂低声道:“这次东隋若获胜,天子会大清洗吗?”

  独孤陀点点头,“如果天子不敢动关陇贵族,一定会迁怒其他人,苏威肯定是首当其冲,然后是云定兴、韩僧寿、柳逖、贺若怀亮等人,如果逃不掉肯定会被清算。”

  “六叔为何要帮助苏威?”

  “当年你父亲回长安时很落魄,苏威曾接济了他五十贯钱,虽然钱不多,但当时却是雪中送炭,这个人情我一直记住。”

  “原来如此!”

  马车很快来到了元府,元弘嗣亲自到门口迎接,众人来到后堂,元孝矩和元寿已经在堂上等候了。

  独孤陀坐下道:“有消息吗?”

  元孝矩点点头,“刚刚得到消息,潼关守军已经被击溃,宋老生逃到蒲津关,被晋王军包围,已经投降了。”

  “啊!”

  独孤陀一惊,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我刚刚收到华阴县的鸽信。”

  旁边独孤纂接口道:“那皇族应该也知道了。”

  “他们知道应该比我还早,估计他们紧急议事,就是得到这个消息了。”

  独孤陀眉头紧锁,缓缓道:“没想到这次攻势会突破得这么快!”

  元孝矩淡淡一笑,“关键是晋王出兵了,只要晋王出兵,我就知道武关肯定守不住了,他们的铁火雷何其之厉害,完全颠覆了攻城战。”

  元寿问道:“独孤贤弟觉得杨勇会带皇族撤去哪里?”

  独孤陀想了想道:“陇右河西比较艰苦,他们不会去,我估计十有八九是撤去巴蜀。”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进来,在元孝矩耳边低语几句,元孝矩点点头,起身对众人道:“各位稍座,我去去就来。”

  元孝矩出去,众人都猜到肯定有重要消息来了,不多时,元孝矩走进来,表情很怪异。

  “各位,皇宫已经没人了,那帮正在商议的皇族已不知去向。”

  众人面面相觑,元寿急问道:“他们是各自回府了?”

  “他们就没有出皇宫,极可能是从玄武门跑掉了。”

  元寿坐不住了,起身道:“我立刻回军营,元敏单独在军营内,恐怕压不住将士!”

  独孤陀也急声道:“我们要立刻通知各个家族把军队控制住。”

  元孝矩和独孤陀联合写信,通知十几个掌握军权的关陇贵族把军队控制住,不得离开长安。

  玄武门外,两万多军队已经准备就绪,集中了大量马匹和骆驼,满载着各种物资。

  当五万东隋骑兵突破蓝田关杀入关中的消息传来后,便触发了皇族们去年秋天拟定的迁徙方案。

  这是一个只有长安皇族才知道的秘密方案,核心就只有一条,一旦东隋军杀入关中,他们就立刻放弃长安南撤。

  围绕着核心,还有其他依附方案,比如财产转移方案,家人先遣方案等等,实际上,这些皇族的家人和财产大部分都先一步迁徙去了成都。

  他们进皇宫,也是为了撤退。

  天已经黑了,杨庆大喊一声,“出发!”

  两万多士兵簇拥着天子杨勇的龙驾,浩浩荡荡向成都而去。

  苏威的府宅位于城东胜业坊,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官宅,苏威听从了独孤陀的建议,回府收拾了细软,准备等待机会出城。

  苏家也是长安名门,子嗣众多,家族庞大,苏威自己就有六个儿子,不过他的大部分子嗣都不在长安,身边只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

  此时天色已暗,苏威穿一身普通人的装束,坐在大堂里发愣,这时,长子苏夔低声问道:“父亲,天子和皇族真的会跑掉吗?”

  苏威点点头,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想起来,杨庆把几个儿子都封到巴蜀为官,绝不是巧合,他们实际上早就开始撤退了,只是我们都被蒙在鼓里,现在东隋军杀进了关中,他们怎么可能守长安顽抗?他们肯定会逃去巴蜀,要么已经走了,要么正在撤退。”

  就在这时,管家跑来道:“老爷,宫里派来一个宦官。”

  “人在哪里,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宦官匆匆跑来道:“相国,天子已移驾巴蜀,特派我来通知相国赶紧收拾东西去巴蜀。”

  苏威点点头问道:“天子已经走了吗?还是等我一起走?”

  “天子已经走了,通知相国在成都和他会面。”

  苏威笑了笑道:“多些公公通知,我知道,我会想办法去成都。”

  宦官匆匆走了,长子苏夔重重‘呸!’了一声,恨恨道:“这算什么,走了才通知我们,害怕我们路上吃他的粮食吗?”

  苏威摆摆手,“算了,他能派人来通知我们就不错了。”

  这时,他最小的孙子苏烈奔来道:“祖父,城门开了,大量百姓出城,我们也赶紧走吧!”

首节 上一节 349/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