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20节

  杜如晦大喜,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他连忙躬身道:“感谢刘军师的信任!”

  刘文静摆摆手又道:“再给你简单说两句,因为你是楚王殿下点名录用,所以考核比较简单,正常的录用就比较复杂,难度也很大,一旦被录用,待遇都会不错,目前楚王殿下的幕僚一般有三大分工,一个政务,其次是财政仓禀,第三个是军务,你职务是接替杜文,负责军务,上司是裴文安,你可别小看他,他原本是汉王杨谅的头号幕僚,另外一个主管政务的张云秋是前太子的头号幕僚兼军师,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被楚王殿下收罗过来,好好跟他们学,提高自己。”

  “卑职明白了!”

  “明白就好,走吧!我带你去军务大帐,回头裴公会带你去见殿下!”

  刘文静带着杜如晦前往军务大帐,杜如晦正式成为萧夏的幕僚之一,此时的杜如晦只有二十一岁,是萧夏手下最年轻的幕僚。

  转眼就到了二十四日,距离婚礼还有一天,萧夏被大哥杨昭带到了婚礼之地,百福殿。

  “这一大片都是皇宫举办各种喜庆活动之地,最西面的大殿叫做承庆殿,是给皇子皇孙举办满月周岁的地方,刚才我们路过的两座殿堂,一座叫公主院,是给公主举办满月和周岁之地,另一座叫千秋殿,是老人祝寿之地,皇祖父的每年寿辰都在那里举行。”

  萧夏指指眼前的殿堂笑道:“所以这座百福殿就是举办婚礼之地?”

  杨昭笑道:“一点没错,当年我的婚礼就在这里举行,不过只限于娶妻,纳妾不算,当然,如果比较重要的娶妾,经过天子特批,也可以在这里举行,公主出嫁也在这里,从这里出发,后面有一座院子,院子里有两座楼并为一座楼,很有特色,叫做亲亲楼,洞房花烛夜就在那里。”

  走进殿前,台阶上已铺上了红毯,走上台阶,一眼可见大殿里都布置好了,迎面是一个斗大的囍字,四周布置得富丽堂皇,

  这时,杨昭见周围无人,他低声对兄弟道:“有件事我得告诉你,老二杨暕不去并州和河北了,朝廷已经取消了并州总管和魏州总管,只留下朔州都督和幽州都督,朔州都督是杨义臣,幽州都督是李景。”

  “那杨暕去哪里?”

  杨昭又向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他改为去洛阳,河南府已改为都畿道,他出任洛阳留守兼都畿尹,父亲明年可能要迁都洛阳,宇文恺正在洛阳大兴土木。”

  “要迁都洛阳,确定吗?”

  杨昭点点头,“基本确定了,但不一定是明年,这可是机密,千万别出去说。”

  萧夏沉吟一下又问道:“我还是去西北吗?”

  杨昭点点头,“这就是我要向你道歉的地方,让你去西北不是我的意思,是父皇决定的,父皇要保证皇位的正常继承,不允许再出现三子夺嫡,所以就把你派出去了,其实我们都知道,皇祖父是想把皇位传给你!”

  萧夏拍拍兄长的肩膀笑道:“你错了,是我主动提出去河西,不是父皇的决定,皇位是大哥的,我绝不会和你争,但大哥一定要注意调养,你太胖了,会影响寿命。”

  杨昭摇摇头,忧心忡忡道:“我从来不担心你,我担心的是杨暕,父皇是想让他去江南,但他跑去求母后,最后在母后的坚持下,他被改派去了洛阳,父皇甚至还允许他成立神龙府,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第365章 迎亲到来

  萧夏完全明白大哥的意思,杨昭意思是说,天子杨广和皇后萧氏在培养次子杨暕,作为皇位的第二继承人,他们担心长子的寿命,活不到登基之时。

  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危险,会严重助长杨暕的夺嫡气焰,虽然历史上杨昭是在大业二年病逝,但那是因为他有严重的心脏病,不适合长途跋涉,他当他从长安赶到洛阳,又从洛阳赶回长安,折腾了几趟后,累得心脏病发作而死。

  可现在历史被改变了,杨广不会那么快迁都洛阳,也就意味着杨昭不会再长途跋涉,他的心脏病也就不会发作,杨昭至少还能活好几年。

  可杨广准许杨暕建神龙府,其实就是变相建齐王府,不是住宅齐王府,而是官署齐王府,这就和李世民建天策府是一回事了,建立自己的官署,置办官员,和东宫抗衡,

  萧夏忽然意识到,天子杨广让次子杨暕建神龙府恐怕不是和太子抗衡,而是和自己抗衡,父皇真正防备的是自己。

  入夜,郑氏把长女崔羽叫入内室,笑道:“明天时间比较紧,恐怕来不及开面,今晚娘先替你开面!”

  开面就是将少女脸上的毫毛和散乱的眉毛都拔掉,为施粉黛和修眉做准备,因为古代女孩出嫁早,十五六岁就出嫁,正是女孩子发育旺盛之时,脸上会长不少粗黑的毫毛,后世都是二十几岁结婚,那时脸上都很干净了,所以没有修面的必要。

  郑氏用两根丝线把毫毛和散眉绞住拔掉,一边小心翼翼开面,一边低声给她传授房中之术,听得崔羽满脸通红。

  “娘,不要说了。”

  “哎!怎么能不说呢,很多小两口成亲几年都没孩子,后来发现妻子居然还是处女,真不知道他们晚上折腾什么,而且有的小夫妻不懂,例假来了还同房,会导致女方生重病,这就是没有长辈教他们的后果,还有发现怀孕了,夫妻就不能同房,否则孩子会保不住。”

  “那丈夫忍不住怎么办?”

  “不是有侍妾吗?还陪嫁丫鬟,她们是做什么的,不就是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郑氏又拿出一册厚厚图谱,详细给女儿讲洞房之夜要领,翻了几页,顿时看得崔羽满脸通红,连忙合上。

  郑氏笑道:“这是我母亲给我的,我现在传给你,自己晚上慢慢看,但千万要收好,别让小眉看到,将来你的女儿成婚了,你也要把图谱传给她,不过那时估计图谱都旧了,你自己要重新绘制,便于传宗接代,怎么同房,怎么怀孕,怎么生产,怎么育儿,上面都有详细记录,这是做母亲的义务,明白了吗?”

  “那小眉将来有吗?”

  “有!我给她也绘制了一册,她成婚时我再给她。”

  开了面,郑氏笑道:“脸上一下子干净多了,我要走了,你早点休息,明天还得早起化妆穿衣,凤冠霓裳,皇宫就是讲究,不过我的女儿要成王妃了。”

  崔羽将图册放进绣袋中收好,“娘,你去吧!”

  郑氏捧了捧女儿的俏脸,鼻子有些发酸,明天女儿就要出嫁了。

  “那我走了!”

  她转身下楼走了,母亲刚走了,小眉就钻了进来,“阿姐,娘拿的是什么图册,给我看看嘛!”

  崔羽笑道:“就是怀孕时要注意什么,生孩子要当心什么,养育孩儿要注意哪些事项。”

  小眉眨眨眼问道:“同房的图画没有吗?杏花说最好看就是前面部分,阿姐,给我看一眼嘛!好不好?”

  崔羽顿时怒道:“我明天就让娘把杏花赶出府去,这种图片是你能看的吗?”

  小眉撅着嘴嘟囔道:“几张图片有什么大不了的,她们都看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就我没看过,小青姐那边也有好几本,我问她要,她也不给,下次我自己买去。”

  “你”

  崔羽忍住心中的恼火,耐心对妹妹道:“这一般是已婚女人才可以看,都是一些男女之事,你还小,还不能看这些东西。”

  “那她们几个都和我一样大,不都看过了?还有好多比我小的,也看过了,就只有我像傻瓜一样,什么都不懂!”

  “她们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你们能一样吗?小眉,你可是世家嫡女,从小怎么教你的?你.”

  “我知道了,不看就不看,变得和娘一样啰啰嗦嗦,整天教训人,烦不烦?”

  崔眉心中不高兴,转身走了。

  崔羽暗暗摇头,妹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叛逆?自己像她这样大的时候,也文文静静,可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崔羽一阵头大,万一自己嫁走,妹妹没人管束了,她会不会被这些丫鬟仆妇带坏?这一刻,崔羽心中充满了担忧。

  次日天不亮,阿楚便坐马车去了崔府,按照萧夏安排,阿楚将作为崔羽的陪嫁丫鬟,跟随崔羽出嫁,崔羽不再带其他陪嫁丫鬟,这一点很重要,萧夏不喜欢身边莫名其妙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女人。

  萧夏则带着小青来到皇宫,小青已经被封为正六品媵,可以进宫。

  按照隋朝礼制,亲王的后宫分为妻、媵、妾三级,媵由分上媵和下媵,上媵叫做孺人,正五品,亲王能拥有两名孺人,下媵可以纳十人,正六品,至于妾就没有品级了,侍妾地位更低,只比侍女稍好一点,等级森严。

  小青由侍妾一下子升为媵,正式有了名份,这还是天子杨广特地要求的。

  虽然今天婚礼有几百名宫女做事,但萧夏身边必须有个贴身侍女,晚上进洞房之前,还需要在洞房内放一个贴心之人,安排好洞房,自然就是小青了。

  一名女官带着几名宫女给萧夏化妆更衣,小青则端来一盏热茶,“小青,傧相来了吗?”

  “来了,我看见萧祝融也在化妆,还有一个我不认识。”

  傧相一般是皇族子弟担任,萧祝融是萧皇后的侄儿,未来的驸马,他也可以担任傧相,还有一个傧相便是观德王杨雄的幼子杨师道,他也只有十八岁,尚未成亲。

  司仪是宗正寺卿杨恭仁,他将带领众人去崔府迎亲。

  化妆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快到中午时,迎亲队伍出发了。

  萧夏是水命,崔羽是木命,给他们占卜姻缘的三清宫玄梅宫主就建议他们迎亲走水路,这就符合二人的婚姻命格,‘水以载木,通江达海,诸事皆顺,大吉大利。’

  为此,天刚亮,便有军队来清场了,所有皇宫漕河到兰陵坊崔府这一段河道内的船只全部离开。

  十几艘船扎满了彩绸,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前往兰陵坊,主艘是第三艘,船头站在新郎萧夏,他头戴乌纱帽,纱帽边缘插一朵大红绢花,身穿一件绯红色官服,外面套一件绿色比甲,脸色轻敷薄粉,更显得玉树临风,英武俊朗,

  河道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不断有侍卫将铜钱洒上两岸,有人大喊:“楚王娶亲,百年好合!”

  捡到钱的人也会跟着大喊:“楚王娶亲,大吉大利!”

  讨了好的口彩,船队浩浩荡荡抵达了兰陵坊,直接驶入坊河,停泊在崔府东侧的小桥边。

第366章 水路迎亲

  皇室成婚的最大特色是隆重、盛大,仪式感十足,同时失去了很多民间迎亲成婚的乐趣。

  数百名宦官天不亮就在崔府到小河码头这段路进行清扫洒水,铺上了长达百步的红地毯,数十名迎亲宫女也提前来到崔府进行布置,张灯结彩,崔府里里外外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

  崔府的盛大举动轰动了兰陵坊,坊内百姓都讨论崔家嫁女,竟然是嫁入皇宫,但很快又辟谣了,不是嫁入皇宫,而是嫁给楚王殿下,成为楚王妃。

  博陵崔氏无疑是大赢家,天子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娶了崔家之女为妃,将来肯定会成为第一外戚。

  新娘崔羽已经化妆完成,也穿戴整齐,头戴凤冠,身穿大红喜服,肩盖华丽的霞帔,配以凤纹金坠。

  今天的伴娘是她的妹妹崔眉,另外还有一个接引娘阿楚,接引娘一般是男方年纪稍长的女性担任,主要是安抚新娘紧张的情绪,顺便说一些婚礼规矩。

  但阿楚年纪不长,也不懂婚礼规矩,她就是纯粹来陪崔羽,安抚她的紧张,同时也替代了陪嫁丫鬟。

  “我听公子说,在皇宫只呆一夜,明天上午就回府。”

  “府宅不是在重建吗?”旁边崔眉问道。

  “是去太平坊,太子的旧宅,太子不是搬去东宫了吗?旧宅就空出来了,天子赏给了我家公子,所以那里也是我们府宅,我告诉你们,那边的花园可漂亮了,不像我们的老宅,啥都没有,那边亭台楼阁很多,水中的红鲤鱼有一尺长,没事我们就去喂鱼,可有意思了。”

  崔眉听得眼睛发亮,“阿姐,我们也去喂鱼!”

  崔羽听得直翻白眼,昨晚非要看那些图册,不给看还气呼呼走了,一转眼又想去喂鱼了,还真是小孩子。

  不过崔羽想到昨晚那些画册,她昨天一个人偷偷看了,想起来就害羞,但她心中也充满了一丝期待。

  这时,远处传来的鼓乐声,这是迎亲队伍来了,崔羽一下子紧张起来。

  阿楚起身笑道:“羽姐姐,我去看看,打探一下消息。”

  崔羽轻轻点头,阿楚快步出去了,崔眉起身道:“我也想去!”

  崔羽一把将她拉住,“你不准去,在这里陪我!”

  崔眉嘴里嘟嘟囔囔,只好趴在窗上向外张望,“阿姐,好像进府了,哎!真没意思,这么容易就进府了,红包都没有拿到吧!”

  崔眉主要想去拿拦路红包,她感觉红包拿不到,就没有兴致了。

  普通人家迎亲,大门都关着,要想把大门打开,得唱歌或者对诗,要么就是红包开道,一般都是小小的红布袋,每个小红布袋中装几十文钱,大户人家会放一两银子,洒出几十个红包,门自然就开了。

  但皇族迎亲,这些都统统没有,上百名宦官在大门前一字排开,每个人手中捧一只盘子,盘子放着各种礼物,吃喝穿戴,样样有,每样都扎着红绸。

  新娘父亲站在大门前,司仪杨恭仁高喊一声,“楚王前来迎亲,美满姻缘,百年好合!”

  两人躬身行一礼,崔弘舟让开,司仪带着宦官们进府了,两个人一排在前面开路,十几名宦官高举红罗伞盖,簇拥着新郎进府。

  迎亲不是马上就走,迎亲队伍要吃顿点心,一般是红枣桂圆莲子粥,加两个鸡蛋,但这样吃不饱,女方家还要煮一碗面,不过煮面有点麻烦,最近忽然流行包子,包子的圆滚饱满的外型表示团圆美满,导致迎亲吃包子一下子就火了,成了长安的新习俗。

  所以长安迎亲都不再煮面了,每人两个小葱羊肉大包子,加一碗红枣桂圆莲子粥和两个鸡蛋,每个人再塞几百文钱的小红包,这样肚子饱了,口袋也饱了。

  阿楚着带两个侍女各端着一碗红枣桂圆莲子粥进来了。

  她笑嘻嘻道:“赶紧吃点垫垫肚子,晚上皇宫可不管饭。”

  崔眉饿坏了,她连忙接过碗吃了进来,崔羽却没有心思吃,把碗放在一边。

  母亲郑氏也走了进来,笑问道:“羽儿怎么不吃?”

  “娘,我不饿!”

  “哎!这就是专门给你熬的粥,红枣、桂圆、莲子,这就叫早生贵子,应该是婆家进门时喝的粥,但皇宫没有这些规矩,只好在娘家给熬了,赶紧喝了!”

  崔羽只得端起碗,用调羹小口小口喝了起来,但鸡蛋她实在吃不下了。

  “好吧!估计时辰也快到了。”

  郑氏刚说完,只听外面鼓乐喧天,爆炸噼噼啪啪炸响,有人大喊:“吉日已到,新娘出发了!”

  崔羽一下子扑进母亲怀中哭了起来,郑氏鼻子一阵发酸,她强作笑脸拍拍她的头道:“三天后要回门,咱们不是又在一起了,再说等会儿娘也要去皇宫呢!咱们不会分开,赶紧走吧!别让人家久等了。”

首节 上一节 22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