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无奈,只得上了马车,车门随即锁死了,数百名骑兵护卫着马车走了。
萧夏又对刘师立笑道:“刘兄,好久不见了!”
刘师立施礼道:“当年不知道殿下身份,多有得罪了!”
萧夏笑道:“烦请刘将军去召集士兵,只要刘将军把军队安抚住,我会看着旧交情面上,一定不会亏待将军!”
连秦王都投降了,刘师立当然也给自己寻找前途,他当即又返回去,收集败兵,让士兵放下兵器,最后又说服了乞伏慧投降。
这一战只伤亡了敌军几千人,便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利益,近六万大军几乎全部投降萧夏。
秦王军六万军在一夜间分崩离析,被萧夏吞并了。
晋王杨广听说秦王被俘,六万军队全部投降,他心中大喜,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拿下秦王,自己的夺得皇位的可能性已经增加到七成。
他想起了父皇最后给自己说过的话,自己能否得到皇位,关键就在老三萧夏的身上,现在看来,父皇这话果然不错。
这时,有军士禀报,“秦王来了!”
杨广连忙迎了出去,马车停下,片刻,秦王杨俊满脸苍白从马车里走下来,他看见兄长,连忙上前跪下磕头,“臣弟拜见皇兄!”
这声臣弟叫得杨广心花怒放,只有对天子才有这个称呼,说明三弟完全臣服自己了。
他连忙扶起兄弟笑道:“我们都是同胞兄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将来我若得到皇位,必不会亏待你。”
杨俊惭愧道:“其实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想参与争夺皇位,主要是老五一再怂恿,使我一时糊涂,现在清醒过来,心中不胜羞惭!”
杨广拍拍他肩膀,“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先回去休息,回头我派人去把弟媳和侄儿都接回长安。”
“多谢兄长!”
很快,萧夏率军大军返回,一名侍卫骑马奔来行礼道:“启禀殿下,王爷请你到大帐商议军务!”
第349章 因势利导
萧夏来到大营,父亲杨广亲自在大帐外迎接,杨昭也在,父子三人一起走进大帐,杨暕却不在,他和主将杨素的关系不是很好,杨广便命他在后军督办粮草。
杨广颇为兴奋对萧夏道:“现在我们的兵力已经超过三十万,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萧夏微微笑道:“父亲觉得宇文述如何?”
“宇文述?”
杨广愣了一下,他明白儿子的意思了。
“你是说,策反宇文述?”
萧夏点点头,“宇文述号称三姓家奴,这个绰号不是白叫的,他其实就是趋利避害,不站危墙之下,只是做得过份了一点,但我相信秦王被灭对宇文述影响很大,他心中会做出权衡,如果父亲趁机拉拢他,九成的可能性他会率军投降父亲。”
旁边杨昭道:“但宇文述的两个儿子都在太原为人质,小儿子宇文智及在杨谅身边做参军,宇文述不可能不担心,恐怕就算他有心也不太敢冒这个风险。”
萧夏摇摇头笑道:“大哥太小看宇文述了,以宇文述的油滑狡诈,他怎么真把两个儿子置于险地?他一定偷偷留了口子,他的两个儿子可以随时逃离太原,再说一旦宇文述投降,汉王就要崩了,他根本来不及传令杀宇文述的儿子,这一点宇文述肯定心知肚明。”
杨广沉吟良久问道:“那我该给宇文述许诺什么职务?夏儿可有建议?”
萧夏早有想法,他当即道:“父亲可以把政事堂扩大到七人,除了左右相外,再加五个副相,为参知政事,给宇文述一个副相名额,把他从军权剥离,这样既可以满足他拜相的权力欲望,也避免了他掌握军权的风险,甚至不用封他王爵,依然给他上柱国勋官和国公的爵位,他也不用担心父亲会秋后算账。”
杨广点点头,“我来试试看吧!”
杨广也知道宇文述是关键,一旦宇文述反叛自己,杨谅就垮了。
萧夏笑道:“我们还可以添油加醋,在杨谅军中散播一些谣言,说宇文述暗中和我们接触了,杨谅必然会防备,甚至剥夺他的军权,这样便推动宇文述投降父亲。”
杨昭拍手笑道:“这个反间计不错,而且我知道杨谅会派士兵出来打柴,我们便利用这个机会,让几名有关系的士兵混入大营之中。”
萧夏笑道:“是不是大哥已经在杨谅军中安插人了?”
杨昭点点头,“杨谅手下的仓曹参军崔明巍是我岳父崔弘升的族侄,从前和我一起读书,和我关系很不错,之前他写了一封给我,说他不想给杨谅卖命,我回信安抚了他,让他等待我的安排。”
萧夏欣然道:“有这么一个人,事情就好办了!”
………..
杨谅携带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但没有携带燃料,燃料不需要携带,每到一地,军队都会派士兵出去打柴。
这天下午,三千士兵每人扛着几大捆柴返回了军营,交了柴禾后,便各自回大帐,两名士兵却绕到了文官帐群,找到了仓曹参军崔明魏的大帐。
崔明魏年约三十余岁,出身博陵崔氏,十年考中进士科,先出任秘书省正字,也就是陪皇孙读书,就在这期间成了杨昭的好友。
后来又出任地方县令,三年前调任为并州总管府仓曹参军事,主管并州总管府的粮草物资,这个任期结束后,他将正常升为郡长史,然后是郡刺史,一般都是这样履历。
而偏巧在这个时候,杨谅发动了叛乱,各个重要职务都改为心腹担任,或许是想获得河北世家的支持,杨谅没有罢免崔明巍,而是继续让他出任仓曹参军事。
崔明巍让两名士兵进了大帐,两名士兵将杨昭的信呈给了他。
崔明巍看完信,点点头道:“你们先在我这里住下来,我会尽快给你们安排见宇文述。”
亲王杨俊大军全军被晋王吞并的消息以最快速度传到了汉王杨谅大营,顿时引起一片哗然,甚至杨谅封锁消息不及时,这个消息便传遍了全军,立刻引发了军心异动。
之前杨谅十五大军被萧夏击溃,损失兵力过半,虽然兵力还是有十七万,但军心士气十分低迷,还没有从华阴县惨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心中又有一个不利的传来,无疑雪上加霜,士气愈加低迷,厌战情绪浓厚,要不是宇文述安排重兵压制,逃亡潮肯定会出现。
秦王军覆灭的消息不仅严重冲击普通将士,也对很多高级将领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宇文述就是其中一员。
宇文述听到了秦王被萧夏剿灭的消息,他立刻意识到,汉王要输了,杨勇也守不住社稷,晋王才是最后的胜者。
宇文述心中也着实焦虑,他一直以为天子更疼爱小儿子,会把皇位传给小儿子,三年前,汉王崛起势头极强,已经和太子分庭抗礼了,已经明显能感觉到汉王杨谅将取代太子。
也正是这个缘故,宇文述背叛了太子,转而支持汉王杨谅,这是他下的赌注,把自己身价性命和家族前途押在汉王身上。
但自从萧夏在江都阻击汉王,汉王被冻结一年后,汉王的形势急转直下,在极短时间内便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越来越边缘化,认可他的大臣也越来越少。
宇文述也看出了汉王没落的真正原因所在,一方面是他骄横、残暴的性格,视人命如草芥,寡恩刻薄,这些致命的性格导致天子对他极度失望。
另一方面,宇文述发现汉王崛起的另一个真正原因,是天子为了保护晋王杨广,天子真正想用的是晋王,为了防止太子对晋王的暴击,才把汉王杨谅推出来,分散太子的注意力。
如果太子再晚两年驾崩,太子肯定会被晋王所取代。
宇文述看透了天子真正的意图,但也没有办法了,他脸皮再厚也不可能再去投靠晋王,至于太子那边,如果没有杨俨事件,他还可以重新投奔太子,但自从杨俨断了一手,宇文述便知道,太子已恨自己入骨,所以他才趁太子还未登基之时逃出了长安。
现在,形势渐渐明朗化,笑到最后之人竟然晋王。
悔恨和焦虑交织在宇文述心中,他现在有点束手无策了。
这时,帐外传来幕僚许宗玄的声音,“大将军,是我!”
“请进!”
许宗玄走进大帐,行一礼道:“大将军听说秦王之事了吗?”
宇文述叹口气,“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会不知道?”
“大将军,现在形势对汉王不妙啊!军队士气低迷,汉王自己又沉溺于酒色,难道大将军没有其他想法吗?”
宇文述沉默片刻道:“先生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第350章 临战反戈
许宗玄缓缓道:“大将军没想过转而投靠晋王?”
宇文述苦笑一声道:“我当然想过,当年我就是他信任的心腹之一,他倒台后,我转而投奔太子,恐怕他不会接受我了。”
“大将军此言诧异,这可是争夺天下,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还会记仇?晋王若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他怎么统治天下?况且大将军手中握有重兵,如果大将军投靠晋王,汉王就倒塌了,这么重要的作用,晋王怎么可能不欢迎大将军?”
停一下,许宗玄又道:“关键是怎么保住两位公子的安全,大将军有安排吗?”
宇文述点点头,“我已经有安排了,他们可以逃出太原,问题不大。”
这时,外面有亲兵快步走进来附耳对宇文述低语两句,宇文述眼睛一亮,“人在哪里?”
“就在帐外?”
“快快带进来!”
宇文述兴奋地对许宗玄道:“晋王殿下派人来了。”
许宗玄大喜,“好事情啊!卑职要回避一下吗?”
“你不用回避!”
许宗玄是宇文述心腹幕僚,跟随宇文述多年,宇文述对他极为信任。
很快,亲兵带进来两名士兵,两人单膝跪下行一礼,“参见宇文大将军!”
“两位请起,你们是晋王殿下的人?”
为首士兵点点头,“我们都是晋王殿下的侍卫,假装打柴混入军营!”
“你们又怎么会找到我?”宇文述不解问道。
“启禀大将军,有其他人相助!”
为首士兵取出一封信,呈给宇文述,“这是晋王殿下给大将军的亲笔信。”
对方不想明言,宇文述也没有再多问是谁帮助他们。
他接过信打开细看,看完信,宇文述心中长长松了口气,许宗玄说得没错,晋王是希望自己带军队投靠他。
尤其让宇文述心中动心的是,晋王许给他一个副相国的职务,副相国也是相国,拜将入相,这不是每个人一生最大的追求吗?
宇文述让亲兵带两名士兵下去休息片刻,他这才把信递给许宗玄,“先生看一看!”
许宗玄看完信笑道:“恭喜大将军了!”
“你觉得晋王有诚意吗?”
宇文述有点担心道:“会不会是糊弄我,给一个假的承诺,说实话,我有点担心!”
“如果是糊弄大将军,完全可以封大将军为郡王或者左右相,是不是比副相更吸引人?卑职认为,给大将军副相,这也算是晋王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而且必须是带军队投奔,否则还拿不到这个副相,说明晋王是按照功绩开条件,如果汉王因为大将军的投降而崩溃,那么副相国这个条件是合适的。”
宇文述点点头,“你说得有点道理,关键是我虽然背叛过晋王,但并没有做过对他落井下石的事,反倒是现在的天子和我有杀子之仇,他的长子因为我断手,三子被我围困而死在雀鼠谷内,他绝不会饶我,我也必须要将他推翻,否则我和子孙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宇文述随即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愿意效忠晋王,又把信给了两名晋王的侍卫,派人送他们出军营。
次日上午,宇文述假装感恙,让儿子宇文智及来照顾自己,又派亲兵去通知老三宇文智及,把儿子从杨谅身边调离。
杨谅虽然贪色好色,身边有十几名侍妾,美酒不断,但他并没有因贪恋酒色而废事,相反,他异常关注军中将士的动向。
下午时分,杨谅得到一个消息,说军中有不少将士想投降晋王,这让杨谅一下子紧张起来,他立刻派人把军师王頍请来商议对策。
王頍安慰他道:“殿下,这种传言大多比较夸张,肯定有将士想投降,但绝不会多,而且个别将士有异心,最多影响军心士气,对局势没有什么影响,我倒觉得如果殿下没有把握取代天子,那么就派人去找天子谈判,要求河东和河北自治,财权、军权和政务权都归殿下,也就是立殿下为国王,殿下不称帝,这就是汉朝初期的分封制。”
杨谅摇摇头,“这个我可以接受,但现在的问题不是朝廷,而是晋王,晋王如果不答应分封制,有什么用?”
王頍冷笑道:“殿下可以和朝廷联手,一起对付晋王,只要双方达成妥协,完全可以联手。”
杨谅负手走了几步道:“说实话,我现在很担心宇文述,此人号称三姓家奴,从一开始我就不信任他,只是因为他有军事才能才用他,现在我感觉他对我的威胁越来越大,我很担心他会投降晋王。”
“殿下想夺他军权?”
杨谅点点头,“我原本想让纥单贵取代他,但又担心纥单贵资历太浅,威望不足,压不住军队,现在我考虑用贺若弼来替代他。”
王頍想了想道:“贺若弼在军中地位和功绩远远超过宇文述,用贺若弼取代宇文述完全可以,但殿下要注意守住机密,一旦宇文述得知殿下要用贺若弼取代他,他肯定会造反。”
“军师可有好的办法?”
王頍笑了笑道:“秦王被灭,殿下紧急召宇文述来商议对策,直接把他拿下,不就很简单吗?”
杨谅点点头,“就这样决定了!”
杨谅当即派人去召宇文述过来商议紧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