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00节

  两人又商议了诸多细节,李敏才匆匆离去。准备开始行动了。

  一个时辰后,马悦以个人的名义在未央宫附近租下一座大仓库,当天下午,西海商行和杨丽华的第一批财物便被转移到了这座仓库内。

  三更时分,东城外靠近码头的一座大宅,宅门缓缓开启,宇文述带着十几名太保和上百名家丁押送着百辆大车鱼贯出了宇文府,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也跟随父亲。

  宇文述得到消息,太子已经列了一份名单,作为登基后要收拾的家族,而他就是名单中的第一个。

  当初他公开背叛晋王,投靠太子,后来又背叛太子,投靠了汉王,更要命是,为了扳倒太子杨勇,他和汉王设下局,假装重新投靠太子,然后拼命诱引皇长孙杨俨。

  导致杨俨彻底堕落,最终被斩断一只手,落下了残疾,这个杀子之仇,太子怎么可能放过自己?

  宇文述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他决定趁天子驾崩之前逃离长安,前往太原。

  一个月前,宇文述在东城外靠近广通渠附近买下了一座宅子,然后把财物逐步转移到东城外的大宅内,今天白天,宇文述带着两个儿子和妻妾转到了城外大宅内。

  到了晚上,宇文述要行动了,他们来到广通渠码头上,这里已经准备三十艘大船,家丁们一起动手,把财物抬上船,宇文述让长子率领一半家丁押船,他自己则带着次子乘车向东而行。

  就在宇文述队伍刚走,码头上几名黑影立刻骑马向皇城奔去。

  太子杨勇一直在盯着父亲的病情,他刚刚睡下不到一个时辰,又被人叫醒,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宇文述跑了。

  宇文述要走也不是不可以,但人和财之间总得留一样下来。

  太子杨勇喝了口热茶缓缓道:“传令下去,扣住他的船队!”

第328章 天子驾崩

  次日中午,宇文述在郑县等待船队,他将从这里再走陆路前往蒲津关去河东。

  一直等到黄昏时分,却迟迟没有等到船队,宇文述已经感觉到有点不妙了。

  这时,长子宇文化及带着十几名手下仓惶赶来,他都快哭了,“父亲,我们的船队被拦截了!”

  “什么?”

  宇文述大吃一惊,“在什么地方,被谁拦截了?”

  “在新丰县,被雄阔海率领的船队拦截了,他让父亲自己去给太子解释。”

  几十万贯的财富就这样被拦截了!

  宇文述身子晃了晃,几乎要晕倒,次子宇文士及急忙扶住他,“父亲,钱财是身外之物,大哥平安归来就是好事。”

  宇文述轻轻点头,“你说得对,人没事就是万幸!”

  他回头看了看长安方向,咬牙切齿道:“好!好!多谢太子殿下的恩赐,我一定会好好回报殿下。”

  他调转马头大喊:“我们走!”

  一行人跟随着宇文述向蒲津关方向而去。

  天子的重度昏迷进入第二天了,根据御医的经验,这种重度昏迷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上次服用了长公主送来的药,天子便意外醒来。

  但这一次,太子控制了天子的治疗,他不允许天子再服用长公主的药,就是这个缘故,杨丽华见不到父亲了。

  此时,朝廷的局势格外紧张,很多人都感觉到,天子可能就在今晚了。

  “太子殿下来了!”

  不知是谁喊一声,病房内的人纷纷向两边分开。

  太子杨勇快步走进病房,他眉头一皱,“怎么有这么多人,都给我退下去!”

  宦官、宫女和太医们纷纷退下,杨勇又喊道:“孙太医留下!”

  片刻,所有人都退下,只剩下了太医孙哲,他同时也是太医署署令。

  杨勇看了一眼静静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父皇,问道:“今晚陛下能熬过去吗?”

  孙哲轻轻摇头,“微臣不敢肯定,但熬过去的可能性不大了。”

  “我知道了,你去吧!”

  孙哲也退下了,杨勇来到父皇面前,静静看了片刻,他坐了下来。

  “好久没有这样坐在父皇身边了,你知道吗?现在我已经不怕你了。”

  杨勇笑了笑道:“这么多年来你一直不喜欢我,甚至还对别人说,你怀疑我不是你的儿子,其实你可以把‘怀疑’两个字去掉,我确实不是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在十七时就已经死了,我像狗一样夹着尾巴整整熬了二十年,被你猜忌,被你叱骂,被你羞辱,可结果呢?你还是没有勇气把我废掉,我最终还是要继承你的皇位。

  真是遗憾,你差一点就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为一个私生子,就把江山拱手送给了外人,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我说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就算你听到,你也改变不了结局,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再让你活到天亮,你最好自己死去,省得我动手。”

  杨勇站起身摸了摸杨坚的额头,冷冷道:“快去吧!不要逼我动手,父亲大人!”

  杨勇走出病房令道:“下令所有七品以上大臣,所有在长安的皇室子弟,今晚都必须来皇宫,陪伴天子走完最后一程!”

  一更时分,未央宫西南角的一扇宫门缓缓开启,一辆辆由骡驴拉拽的大车鱼贯而出,足足有四百多辆,每辆大车上都装满了箱子,被油布覆盖,在大车两侧跟随着三百多名骑马武士,由李敏统一率领。

  大车刚走,宫门又缓缓关闭了。

  在长安,这么多大车夜间出城绝无可能,但在老城就有可能了,未央宫夜里悄悄开偏门,无人知晓,这个时候,所有官员都在关注天子的最后时刻,已经没有人会留意车队出城了。

  关中的官道四通八达,修建得都很平坦宽阔,车队沿着西南官道向南而行,前面八十里外便是鄠县,但车队不去鄠县,向南走五十里,便转道上了鄠蓝官道,从鄠县到蓝田县的官道。

  然后不到蓝田县,再转入蓝郑官道,从蓝田县到郑县的官道,再转入京兆主官道去华阴县庄园上船。

  这样就完美避开了春明门到新丰县的三个陆路监视点,又避开了潼关和函谷关的两个拦截点,同时也避开了咸阳和新丰两个水路拦截点。也是因为太子的心思在皇位上,对拦截还不上心,一旦他登基后,发现很多人跑掉了,他肯定会收紧盘查拦截,那时再想逃离关中几乎就不可能了。

  上千名官员和皇亲国戚在甘泉殿广场上等候了几乎一夜,很多年迈的官员都站不住了,只得坐在地上。

  天快亮时,宫内传来隐隐的哭声,一名宦官跌跌撞撞跑来,大哭道:“天子崩了!”

  广场上顿时一片恸哭,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嚎啕痛哭,长公主杨丽华更是当场晕厥过去,被宫女们抬去让太医救治。

  皇宫上方弥漫着凄风惨雨,景阳钟缓缓敲响,向全城传递消息,大隋天子驾崩。

  太原府晋阳县,靠南城门的三晋酒楼内,一名官员走进了酒楼,而二楼一个角落坐下,不多时,一名男子在他对面坐下。

  官员趁人不备,迅速将一张纸条递给了男子,男子收起纸条,将一个小布包放在桌上,起身走了,官员拾起布包打开看了看,整整有银子两百两,他随即将布包揣进怀中,这才要了两盘小菜和一壶酒,自斟自饮起来。

  三晋酒楼是大周商行下面的一家酒楼,萧夏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情报点,专门收集汉王杨谅的情报,情报点主事叫做王勉,是总管府的一名小吏,因为他是太原人,便被萧夏派到了太原。

  王勉回到酒楼后院,他取出纸条看了看,立刻抄写了一份鸽信,卷起塞进小竹筒里。

  不多时,一只信鸽腾空而起,在天空盘旋几圈,向南方飞去。

  宋城县,主干道上这几天搭了十几座大棚,每座大棚前都排着长队,全部都是青壮男子,这是梁州总管府在招募新兵。

  募兵条件很简单,身高要求在六尺以上,必须将八十斤石锁举过头顶。

  如果应募成功,将得到两贯钱和一石米的安家费,第二天到军营报道,然后每月有三贯钱的军俸,每年一个月的探亲假。

  报名者大部分都是城内贫民和无地农民,当兵能吃饱饭,还能挣钱养家,这一点很吸引人,如果不幸阵亡,家人还能得到百贯钱的抚恤,解除了后顾之忧,百姓们纷纷踊跃报名。

  萧夏骑马在每个募兵点巡视,太子之前允许他募兵两万人,去除他现有的六千人,他还能再募兵一万四千人,尽管总管府的官员们不太赞成,但萧夏把话说清楚了,一切责任由他来承担。

  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了,众人都无话可说,只能全力配合他招募士兵。

  萧夏当然不会自己掏钱,而是直接从朝廷的税赋中扣钱,虽然太子到现在还没有给他明确答复,但萧夏一文钱也不想给朝廷了。

  招募士兵不光是梁郡,荥阳郡和东郡都有招募点,应募者踊跃,条件普遍不错,看样子只需要几天时间,一万四千新兵就能应募完成了。

  这时,一名骑兵奔来禀报,“启禀总管,刘主丞有急事找你!”

第329章 新帝登基

  萧夏赶回总管府,刚坐下,刘文静便进来道:“刚刚收到太原传来的鸽信!”

  萧夏精神一振,连忙接过鸽信,这份鸽信他期待已久,打开信细看,果然是他想要的情报,汉王杨谅的军队已达二十余万,光募兵就有八万,其他则是府兵。

  这让萧夏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快就拥有二十余万大军,如果加上保国会的军队,那他的军队岂不是达到三十万吗?

  刘文静看出萧夏的吃惊,他捋须笑道:“总管也不必惊讶,这里面其实有水分。”

  “怎么说?”

  “因为汉王出任并魏大都督,也就是河东和河北,这里面府兵大概有十五六万,但这些府兵会背叛朝廷支持他造反吗?我看未必,朔州都督杨义臣和幽州总管李景会支持他吗?根本不可能,这两人手中的军队就有七八万了。

  所以杨谅真正能控制的军队最多也就十万左右,这里面包括他的八万募兵和太原府的两万府兵,仅此而已。”

  “但先生不要忘记保国会,他们会以支持汉王的名义趁机起兵造反。”

  刘文静点点头,“总管说得没错,保国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次单雄信在东平郡发起英雄盟,就说明保国会要染指中原,杨谅倒未必会攻打我们,但保国会一定会,如果卑职没有猜错的话,一旦保国会造反,朝廷很可能会让我们去剿灭保国会。”

  萧夏笑道:“这时是好事,我求之不得。”

  两人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有人大喊:“长安八百里加急快报!”

  萧夏连忙走到总管官衙前,只见几名带孝士兵,萧夏惊愕道:“怎么回事?”

  士兵伏在地上泣道:“启禀总管,圣上.圣上驾崩了!”

  “啊!”萧夏也呆住了,皇祖父去了,他忽然鼻子一酸,眼泪竟夺眶而出。

  萧夏情绪十分低落,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皇祖父去世了,他最大的靠山没有了,从此他只能靠自己。

  想到祖父对自己说过的话,那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你可以做棋手,在朕的心里,你就是皇太孙,但你得靠自己去争取。”

  “朕已经看透了,只有你才能继承朕的大隋江山,连你父亲都不行!”

  萧夏心中一阵难过,他忍不住再一次潸然泪下。

  这时,长史周墨、录事参军赵广才、梁郡长史崔长逸以及几名幕僚都在房间内。

  周墨劝道:“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他不幸驾崩,所有人都应该悼念他,请总管下令吧!”

  萧夏点点头道:“去传我的命令,梁郡、荥阳郡和东郡所有郡县百姓皆举哀!”

  天子驾崩的消息传来,各地官民都十分悲痛,天子杨坚统一天下,消除了战乱,轻徭薄赋,使国家财富迅猛增长,人口滋生,超过了五千万人,这是历史上人口的最高峰,就连整个唐朝也没有能达到这个峰值,一直到北宋才超过。

  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白幡,全民哀悼天子。

  不光是萧夏的辖地,江南、江淮、中原、河北、河东、荆襄、巴蜀、陇右、河西等等,天下各地都为天子举哀。

  但与此同时,太子杨勇登基皇帝位,尊先帝庙号为隋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同时立太子妃元氏为皇后,云昭训封为贵妃,赦免长子杨俨,准其回京,封为宁王。

  次子杨裕封为楚王,三子杨筠封齐王、四子杨嶷封魏王……

  杨勇随即宣布天下大赦,改年号为永昌,仁寿五年改为永昌元年。

  但杨勇登基仅仅半个月,便以祭奠父皇的名义,下旨招晋王、秦王、蜀王、汉王进京。

  但杨勇的意图太明显,除了蜀王杨秀外,其他三个兄弟一致回绝了杨勇的诏书。

  晋王杨广上书表示,他将在长江边设立祭坛,亲自拜祭父皇九泉之灵,其他两王也表示,他们将各自祭拜父皇,不用回京。

  只有杨秀遵从了圣旨,开始收拾行装,再次北上返京,回长安拜祭父皇。

  这天下午,萧夏得到消息,从长安过来的船队抵达宋城县码头。

  萧夏赶到城外码头,码头靠河边停泊了一溜船只,足有三百艘之多,这支船队正是李敏他们的船队,他们在华阴县的小庄园换船,成功躲过了潼关和函谷关的拦截,最后得以顺利抵达宋城县。

  “萧夏贤弟!”

  萧夏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一回头,竟然是李敏,他手中牵着一个小娘子,正是他的女儿李静训,她服用春雨丹,完全变了样,原本的羸弱态已经消失一空,身体明显健壮了,气色红润,精神饱满,一双大眼睛熠熠闪光。

  “兄长怎么也在这里?”

  李敏笑道:“岳母大人让我去江都支援晋王殿下,好不容易才逃出关中。”

首节 上一节 20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