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415节

  谁能想到,阿斗一语成谶,关凤真的生了大虎和小虎。

  他心道:

  “龙凤胎都会提前生产,到了小凤这,竟然足月生产,真不愧是虎女!”

  他叹道:

  “大家都顺利生下孩子了,我可以放心的西征了。”

第570章 改元建兴

  阿斗和张莺莺进去看了孩子,走到关凤面前,关心的问道:“要是累了就睡会!”

  关凤笑眯眯的道:“不累,就是有点疼,但这会儿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她撑着双手坐起来,喜道:

  “终于把孩子生下来了,我可以出去骑马耍刀了,这次我要玩个痛快!”

  张莺莺笑着摇头:

  “那可不行,不仅不能出去骑马,甚至不能出房门。”

  “为什么?我被囚禁了?”

  “说什么呢,你要坐月子啊!”

  关凤闻言一呆,忽然想起莺莺几人坐月子的场景,一脸苦涩地道:

  “我不!”

  莺莺正色道:

  “那可由不得你,这个月,你就在寝宫里好好养着!不准洗漱,不准出门,不准见风!”

  阿斗插嘴道:“其实,洗洗脸洗洗脚什么的是可以的。”

  张莺莺白了他一眼:“虽然您是皇帝,但这种事您没有发言权!”

  阿斗摸摸鼻子,握着关凤的手道:“我会经常来陪你说话的。”

  关凤皱着鼻子拒绝:“不要,到时候我就臭了,我不准夫君过来看到我臭烘烘的样子!”

  阿斗轻轻刮她鼻子,开玩笑道:

  “坐月子时不要皱鼻子,要不然褶子会固定在脸上了。”

  关凤闻言立刻停了脸上的动作,惊恐地道:“我再也不皱鼻子了!我要多笑,让笑容固定在脸上!”

  这时。

  奶娘将两个孩子抱了过来,关凤看了半晌,幽幽地道:“这是我生的么?怎么有点丑,跟小猴子似的。”

  奶娘陪笑道:“哪里丑呀,皇子和公主多粉嫩可爱啊,我见过很多婴孩,但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

  关凤笑了,感觉整个世界都阳光明媚。

  **********

  几日后。

  长安飘下大雪,洁白的雪花覆了一层又一层。喜鹊在雪地里觅食,似乎是要趁着雪还不厚时,先填饱肚子。

  百姓则忙着收集薪柴,加固门窗房梁,收拢牲畜,忙完这一切,便回到家中,看着满缸的粮食,满心踏实的生火做饭。

  皇宫中。

  刘备看过几个孙子孙女后,来到章德殿。

  阿斗起身将他迎了进来,开玩笑道:“父皇在寝宫累着了,又来这里补充体力啊!”

  “贫嘴!该打!”刘备佯怒,转而道:“朕是来问问年关祭祀事宜准备的如何了?”

  阿斗道:“这个礼部的人正在筹备,章程和去年无差,各司人员都很熟悉了,不会出纰漏的。”

  刘备随便看着几本奏疏,缓声道:

  “今年不一样!”

  “因为开春后的出征么?”

  “不是,是因为皇家这几次皇子和公主的降生,都极为顺利,如此祥瑞之事,必须感谢天地宗族护佑!”

  阿斗闻言点头,他知道,在这个年代,生孩子是人生的生死大关,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婴孩的夭折率更是高得吓人。

  像阿斗这样,后宫五人全都顺利生产,母子平安的,实在是个奇迹。

  这里有阿斗暗中加点的原因,也有莺莺几人年龄比较大的原因。

  相较于十三四岁就生孩子的女孩,莺莺五人绝对是老姑娘了,身体已经发育成熟,难产的几率必然低很多。

  此外,民间的婴孩在生下来后,都是放在枯草堆里,拉尿都在上面,大人偶尔给换一次枯草,毫无卫生可言,生病的几率非常高。

  一旦生了病,全看命。

  但在皇宫中,卫生条件相对好一些,阿斗也据理力争的革除了一些陋习,婴孩的卫生状况尚可,小病太医治,大病阿斗治,故此六个后代都很健康。

  现在刘备感慨上天护佑,阿斗也不反驳,顺着他的意思道:“好,我稍后知会礼部操办。”

  刘备闻言一瞪眼:“你要自称朕!”

  “这不会跟父皇说话么?自称我就行。”

  “不可,你既然登基,该有的规矩制度一个都不能少!”

  “好好好,朕知道了,父皇在这里批阅奏折玩儿吧,朕偷会儿懒,回去抱孩子玩。”

  刘备摇头:“我就看几个玩玩,你休想撂挑子。”

  阿斗笑道:“这是圣旨,父皇不能抗旨!”

  话罢,一溜烟跑了。

  刘备苦笑:“得,这小子学会了!”

  ***********

  时间飞快。

  转眼就过年,阿斗带领皇亲和文武大臣祭天、祭地、祭祖先,召开大朝会,下发诏书改元建兴。

  举国同庆。

  正月十五这一日,阿斗解了宵禁,在长安城中举行为期三天的盛大灯会,全城各个街道张灯结彩,处处姹紫嫣红,百姓提着灯笼,拿着花灯,载歌载舞。

  这里聚集了各地各族的百姓,在几年前还是生死相向、各自为政的族群,现在在阿斗的治理下,已经可以相安无事的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池。

  在衣食住行得到基本保证后,在朝廷权威如日中天时,中原和周围各地的相互征伐,业已消失,各族百姓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

  他们不再抱着看异族的眼神审视其他地区的百姓,而是以同为大汉民族的价值观相处。

  纵使有冲突,也由民族之间的冲突变成了地域黑,寻常百姓吵吵嘴仗,文人墨客互相口诛笔伐,仅此而已。

  “轰!”

  “轰!”

  夜空中传来巨响。

  百姓们齐齐抬起头,欣赏美景。

  绚烂的焰火同皓月争辉,五彩的烟花和灯火辉煌的长安遥相呼应。

  这一夜,百姓们大饱眼福。

  灯会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七。

  再次燃放焰火的同时,京兆尹召集了城中商户,组织了一场花车游街。

  精美的花车上,有寻常百姓难得一见的舞女翩翩起舞,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丽人放声高歌,有身穿华服的文人咏诵诗词文章,还有小型焰火绚丽夺目……

  花车在长安巡游了一圈又一圈,将灯会推向最高潮。

  阿斗带着莺莺等人,换了常服混入人群中,跟着百姓一起追着花车观赏,和百姓一起欢呼喝彩,珍而又珍的享受西征前的团圆时光。

第571章 御驾亲征

  在长安城大肆庆祝新年的时候,洛阳、成都、许昌、建业、下邳、江夏等十几个大城也奉旨举行灯会。

  那里的百姓也有幸见到了绚烂的焰火和繁美的花车,欣赏到了街头的花灯,颇有种普天同庆的气势。

  虽然花费巨大,但阿斗认为是值得的。

  在这么一个地域辽阔、族群繁多的国度,没有什么能比统一的文化、统一的节日、统一的习俗更重要了。

  当全国百姓都在同一个时间段,约定成俗的做同一件事,不论是祭祀、祈福,还是赏皓月、燃焰火,或是采菊登高、折柳踏青,都能将亿万百姓的心,捏在一起,都能将山川大河,揉成整体。

  让这个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

  夜色中,长安的花车依旧在游走,百姓们大声喝彩。

  阿斗带着众女穿行于人群,享受着难得的人间烟火。

  张莺莺对于这种人挤人的场景,不算太喜欢,但看到阿斗兴致勃勃的样子,便积极的参与进来。

  卑弥呼、雾里外颜控、雾里内颜控三人就不一样了。

  她们从未见过这么多的百姓聚集在一起的场合,从没有共同参与过这么一件喜庆的事情。

  此时跟随着花车,一脸开心。

  至于祝融和关凤,她们俩还没出月子,此时被关在寝宫里,早早休息了。

  关凤听着宫外传来的焰火爆炸声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缓缓起身,坐在榻上发呆。

  不多会,她眉毛一挑,穿了衣服,用扎布将胳膊和小腿扎紧,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戴上帽子,蹑手蹑脚地翻窗而出。

  以极轻快的动作爬到房顶,站在屋脊上,遥望宫外的焰火。

  看着美丽的光彩,她嘴角一勾,喜道:“哼,想关住本虎女?没门!”

  忽然,关凤感觉到一道目光锁定自己,转头去看,只见祝融站在另一个屋脊上,呆呆的看着她。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迎着寒风,释放着属于她们的那份桀骜,享受着皇城外的视觉盛宴。

  ****************

  欢快热闹的新年很快过去,就在人们还对花灯、焰火津津乐道时,一道御驾亲征的圣旨打破了这份安乐。

  百姓突然发现,虽然经过当朝皇帝的犁庭扫穴,中原已无战事,自己也过上了安康的好日子。

  但大汉周围,依旧有敌人想要抢夺中原的财富,破坏帝国的安宁。

  在西方的敌人对大汉亮出钢刀时,与民同乐、慈眉善目的皇帝立刻就化身保家卫国的利剑,将带着他的军队,为了天下百姓征战沙场。

  一时间,阿斗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月二十六,辰时。

  长安南侧的一座三层祭坛旌旗招展。

首节 上一节 415/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