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404节

  “我们本计划好在10日后,五路大军齐出,把西域军大营切割开来,逐个击破,若能成功,便阻止了贵霜、匈奴、乌孙三国援军和楼兰王会师了。”

  马超点头:

  “你们的计划是对的。贵霜三国援军的战力颇为不俗!”

  马承问道:“父亲见过贵霜国的军队了?”

  马超点头,收回了目光,看向屋内的众人,缓声道:

  “我机缘巧合之下,集结了万余羌人骑兵,去了一趟敦煌,见到了5万贵霜骑兵。

  与他们交手三次,皆不能克之,然后我就向东前行,沿途召集散居在各处的羌人,于前几天找到楼兰王大营,接下来的事你们就知道的。”

  马承皱眉道:

  “机缘巧合?那日我们被伏击后,父亲是被羌人救了么?”

  马超微微摇头:

  “不是。”

  “那父亲是怎么逃出去的,又是怎么聚拢了如此多的骑兵?”

  马超又看向窗外的鹅毛大雪,缓声道:

  “那日,你们离开后,我单挑了楼兰军的三个将领,夺了三匹马,向北逃去。

  楼兰王穷追不舍,追了我四天五夜,直到我几次趁夜杀回去,射杀了他先锋军中的恶犬,而后遁入戈壁,这才逃过追击。”

  马承一惊:“进入了戈壁?”

  马超点头:

  “因为是夜间进入戈壁的,天亮后我便迷路了,紧接着是四五天的沙尘天,遮天蔽日不辩方向。

  幸好楼兰将领的战马上,有一些水和食物,再加上我杀了一匹马,借此,我在戈壁硬撑了10天。”

  “然后呢?”苏则问道。

  马超一叹:

  “然后?然后我又杀了一匹马!”

  “呃……”苏则一噎,“然后你又挨了十天么?”

  马超凄惨一笑:

  “你以为我一个人十天吃完了一匹马?要知道,天气炎热,两匹马都是在第三天就完全臭了。”

  马超坐下,珍而又珍地喝了口茶,继续道:

  再然后,我就记不清日子了,也不知身在何处,等我吃完所有野狼和马匹,终于倒下了。

  如此过了三四个昼夜,就在我以为自己会死在戈壁时,我默念太子的尊号,然后,身体突然生出了力量。

  此后,我虽然一直没找到食物和水,但是每天都会在正午时分恢复体力,直到误打误撞到一个羌人部落!”

  马承闻言瞪大眼睛:“天神赐福?”

  苏则惊道:“竟然有这种事!”

  马超感慨道:

  “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不会相信会有这种事情的。”

  马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开口问道:

  “抚国公通过那个羌人部落,逐步聚拢的骑兵?”

  马超点头:“正是如此。”

  *************

  玉门县外。

  一队商队冒雪前行,看着不远处的玉门城墙,一个大胡子喜道:“终于到了。”

  他转过身,寻到一个年轻人,低声道:

  “入城后,尽快打听最近的战事,若是楼兰王还没走,便冒雪前去他的大营,寻找公子,把家主的信交给他。”

  “万一楼兰军走了呢?”

  “那便去追,不论怎么样,都得将信交给大公子!”

  “小的明白了!”

  “你小心谨慎一些,万不要让汉军探查道你的意图,更不要被人发现了那封信。”

  “小的明白!”

  ************

  玉门县。

  马超说完近期的经历,沉沉一叹:

  “本以为能一战杀退西域军,报仇雪恨,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阻隔了我们的进攻之路。”

  苏则看着屋外的飞雪也是一叹:

  “本来准备在冬天前灭了西域军,收复敦煌,这一场雪,让我们的反击难度成倍增加啊!早知如此,我们应该提早出击的!此事,罪责在我,我不该太过谨慎贻误战机的。”

  毌丘俭闻言道:

  “此事哪里能怪苏将军,今年的初雪比往年早了至少一个月,这时谁也想不到的。”

  马超没有参与他们的话题,看着地上一尺深的雪,凝眉道:

  “若贵霜三国在今冬和楼兰王会师,陈兵渊泉、沙头一代,这仗,就更难打了。”

  马良闻言问道:“贵霜三国有多少人马?”

  马超摇头:

  “目前还不能确定总人数,但是我之前派出了部分斥候探查,相信他们在半个月内就能送来消息。”

  说到这,马超接着道:

  “拿纸笔来,我要给朝廷写奏表!”

  ************

  洛阳。

  刘备再次扶着腰来到章德殿,看了会儿奏表,立刻感觉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喝了口茶道:

  “还是批阅奏表好啊!”

  阿斗闻言嘴角一勾:“计成矣!”

第554章 这么突然

  阿斗笑了:“既如此,这边的活就交给父皇了。”

  刘备闻言厉声道:

  “那可不行,我这才享了几天福啊,怎么能回来没日没夜的干活!”

  阿斗拿出一个册子,递给刘备道:

  “父皇,不会的

  这是儿臣草拟的【内阁部门制】章程,其中把政务分成了宗亲、祭祀、财政、治安、监察、

  宣教、司法、农务、工务、水务、审计、土地、外交等类别,各自建立部门,各司其职。

  这些部门互不管辖,直接听命于天子,并由天子从中调度协调。

  由于政务繁杂,儿臣在皇宫设立了内阁,由9个低阶文官充实,帮助天子处理政务。

  另外,儿臣将军队另行建制,成立兵部和军机处两个机构。

  军机处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的军队,兵部则负责全国军队的人事、后勤、军械、兵籍等事务。

  两个机构互相牵制,以便于天子统御三军。”

  刘备边听边看,问道:“你准备直接实行么?”

  阿斗摇头:

  “不,此事关系着我大汉国运,应该由父皇和三公再行商议,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才能试行。

  同时,部门制还要与官员任命和科举取仕结合起来,汇入在边陲任职方能进入中枢的政策,考虑新旧官员更替的进程,最后统一筹划,谋定而后动。”

  刘备默默想了一会,缓声道:

  “设置了多种部门分担政务,再设立内阁,天子确实轻松了,执政效率也会提高。

  可是,如此长久下去,内阁的权柄会渐渐加大,万一遇到幼年帝王,或者怠政的君主,内阁必然快速成为朝廷实际上的当权者。

  虽然你用低阶文官充任内阁,但是,一旦内阁掌握了实权,随随便便就能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官职或者爵位。

  如此一来,后世的帝王很可能掌控不了内阁,内阁会逐步变成了实质性的宰相,万一有权臣控制了所有内阁成员,那他就是大汉第一人了。

  这对皇家的威胁太大了。”

  阿斗惊讶的看了一眼刘备,心道:“不愧是季汉昭烈帝啊,短短时间就看到了内阁制的弊端和历史走势。”

  他沉声道:

  “内阁部门制能分担了天子的理政压力,能更好的协调朝廷运转,而且还能在一定时间内避免出现权臣,在新皇权利交接时,也不会引起过于动荡的朝局,在三五代内是很合适的。

  至于父皇说的内阁可能掌握实权,以至于倾覆皇权,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而且,似乎是必然。

  但是三公、宰相、外戚当权,不是同样如此么?”

  阿斗顿了顿,继续道:

  “我大汉自高祖驾崩后,历代先祖执政的过程,多由太后、外戚、皇帝和宦官轮番登台掌权。

  详细说来,就是新皇登基后,先顺着母亲或者祖母的意思,看着舅舅当朝。

  数年后,皇帝会依靠宦官等嫡系,抢过太后和舅舅手中的权利亲政,而后重用宦官和新的外戚,均衡朝堂势力。

  可以说,太后是新皇的第一块磨刀石,国舅是新皇的第二块磨刀石,宦官和新外戚是新皇的刀。

  这种政局实在过于动荡和血腥,一旦新皇羸弱或者昏庸无道,王朝立刻处于灭亡的危险中,委实不利于大汉的长治久安和臣民富裕安康。”

  话罢,阿斗停下,让刘备吸收和思考。片刻后,刘备道:

  “你继续。”

  阿斗点头,取出羽扇轻轻摇动,摆出一副诸葛孔明的架势,缓缓道:

  “我大汉皇权承袭,秉承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天子足够优秀,必然能创造盛世,国富民强。

  但是,纵观夏商周秦汉,历代当权者中,真正的明君极其稀罕,相当一部分君王的能力或者品德都非常低下。

  一旦连续几代出现昏君,再强大的王朝也逃不脱衰败灭亡的宿命。

  而嫡长子继承制,只能确保权力交接的法统和相对顺利,无法确保继承人是英明神武、果决睿智的。

首节 上一节 404/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