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85节

  纷纷派出使节,请求归附。

  阿斗一概不准,只是一味地率军南下。

  辰韩王第一个反应过来,拿出国库中一半财富献上,请大汉天子册封。

  此时阿斗已经势如破竹的走到了马韩的捷卢城。

  他看着辰韩王的“诚意”,很是满意,唤来陈道远,道:

  “辰韩已经投降,你带1000精锐前往辰韩都城,接收王室治权。另外派人护送他北去辽东郡汶县,做个侯爷享福。”

  陈道远点头问道:“他要是不去呢?”

  “不去?”阿斗笑道,“他若是不识抬举,就问他一句:尔视我之剑不利否?”

  陈道远兴奋道:

  “这句霸气!末将这就去!”

  “等等。”

  阿斗叫住他:“这个你拿着!”

  陈道远接过,见是封自己为临屯郡太守的文书,不禁大喜过望,叩拜而去。

  **********

  又几日。

  汉军偏师一步迈过矮墙,玩儿一般拿下了牟韩国的甘路城,剑指半路国。

  牟韩王大惊,只得投降。

  此时,吓破胆的马韩王在港口乘船,往东逃去。马韩各城得知后,立刻遣使投降。

  阿斗设立镇韩郡,任命阚禹彤为太守,让他治理牟韩和马韩南部的十几个城寨。

  又把马韩北部和带方郡东部的土地整合在一起,重新设立真番郡,任命沈托尼为太守,筑城修路,建造港口,开拓农田不在话下。

  并将牟韩王室迁徙到辽东郡平郭,坐等封侯。

  自此,三韩之地尽数纳入大汉治下。

  三郡府衙快速组建起来,一份份文书发到阿斗案头。

  沈天际不辞辛苦,将各地的公文细细整理统计,顶着满眼的红血丝汇报道:

  “殿下,经过这十几天的努力,被曹彰裹挟过来的百姓已经清点完毕,并就地安置。

  三韩王室旧有的户籍册也统计完毕。”

  阿斗点头:“有多少人口?”

  “统算的话,真番郡现在有民7万余户,临屯郡有民3万余户,镇韩郡有民3万余户,男女老幼加一起,三郡能有70余万人!

  另外,各地有大量村寨并未编纂户籍,土地也只有王室和一些文武的数据。

  全部统计完,可能还需要半年时间。”

  阿斗点头:“估计真实人口还要多出很多!”

  沈天际道:

  “末将本以为这种蛮荒之地,有十几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这么多。殿下竟然说还能多出很多?”

  阿斗笑道:

  “周武王伐纣后,箕子率领商朝遗老故旧和文艺百工总计五千人,来到此地定居,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

  此后数百年没有大的战事,到了秦末,朝鲜侯收纳了从齐、燕两国逃亡的流民,后来武帝在这里设立了汉四郡,生活日趋安定,人口一再增多。

  再加上前些日子曹彰裹挟来的人口,这三郡的人口怕是会超过百万!”

  沈天际点头,又道:“按殿下这么说,乐浪、带方和新设立的三郡,其实都是中原人的后裔喽?”

  阿斗点头予以肯定,心道:

  “后世的基因学家指出,汉族中y染色体中,占比最高的是O系,超过85%。

  朝鲜半岛的y染色体中O系占了70%。这种极高的占比完全能证明一点:朝鲜半岛的居民有七成是汉族。”

  二人正说着,杨卓林急急走来,抱拳道:

  “殿下,诸葛恪的船队来了!”

  阿斗闻言站起身,赞道:

  “军令才发出去十几天而已,他的动作还挺快!走,去看看!”

  *********

  两刻钟后。

  众人来到港口,看着10艘大船,沈天际笑道:“太好了,有了这些船,我们就能渡海追击马韩王了!”

  阿斗扶起参拜的诸葛恪,沉声道:

  “虽然你刚刚抵达,但是任务还没结束,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妥当,你即刻安排士卒登船渡海吧!”

  诸葛恪郑重抱拳:

  “殿下,末将知道战事急,早已经安排完毕。

  今日搬运军械和粮草,明日一早将士就可以登船,然后就可以发兵邪马台了!”

第530章 乘风破浪

  浩浩荡荡的船队乘风破浪。

  从空中俯瞰下去,绵延了好几里,这样的场景,在800年后的宋朝能见到,在1400年后的欧洲,也能见到了。

  现在这个时代,也就大汉和罗马才有这种实力了。

  黄皓站在船头,看着碧波大海,忍不住大声朗诵:

  “东临船头,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孤岛竦峙。强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阿斗很无语的看着他:“这是曹操写的!”

  黄皓嬉笑:“之前是,之后不一定!”

  “怎么说?”

  “小的命人抹除所有记载这首诗的书籍,这首诗就是小的今天写的!”

  阿斗愣愣的看着他,道:

  “不知不觉,你已经成长到这一步了。记住我之前说过的话,你别动歪心思。”

  黄皓傻呵呵的笑了笑:“我就是说着玩的。”

  阿斗也是笑笑:

  “我送你一段: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岛,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汉廷威福之致。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

  阿斗诵出了修改过的明朝《天妃之神灵应记》,赠给黄皓,意味深长。

  别人看不明白,黄皓却明白了,心道:

  “太子驳斥我抢夺曹操诗文,是敲打;赠我诗文,是爱护。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我想要的,不能自己擅作主张、不择手段的去抢,时机到了,太子殿下自然会给!”

  想到这,黄皓做出诚惶诚恐的表情道:

  “小的再不敢抄袭别人文章,更不敢承殿下的文章。”

  阿斗闻言满意的点头:

  “给你的,你放心大胆的拿着。没说给你的,你不能要,更不能抢!”

  黄皓一脸喜色,叩拜道:

  “谢殿下!”

  阿斗点头,转头俯瞰大海,感受着这份壮观和瑰丽,心道:

  “海洋广阔无垠,令人身心舒畅,心胸豁达,等看惯了碧波荡漾、四海茫茫的场景,又会索然无味。

  等巨浪如山、舟如败叶时,又会发现壮阔美丽的海洋是多么的凶险。

  海洋如同战场、如同朝廷,与皇位和天下,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

  湛蓝的海水被船头破开,掀起的白色浪花不断地幻灭复生

  阿斗看了半个时辰,思绪逐渐飘了出去。

  百无聊赖中,他想起了后世小日子的文宣工作:【将自己的神话、万世一表和所谓文化吹嘘的神乎其神。】

  其实,小日子的神话和历史多为无稽之谈。

  比如,小日子号称1.2万年前左右的时期为绳文时代,其实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祖宗在那时候学会结绳记事了。

  但是考古证据表明,那时候小日子是半地穴式定居,过着捡拾贝渔、采集植物的生活,充其量制作一些简单石器。

  换个表达方式,也就是旧石器时代。

  然后就是大范围的历史空白。

  直到朝鲜、中国等大陆居民移入后,小日子群岛上才出现了陶器、冶铁以及水田文明。

  汉武帝时期,位于九州的倭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印文“汉倭奴国王”5个隶体的金印。

  对于此事,《汉书》上压根懒得记载,后来在日本出土的倭奴金印,成为追溯小日子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

  再后来的《后汉书》中,在《光武帝本纪》和《东夷传》给倭国记载了寥寥数笔,证明它还没有灭亡。

  汉末三国时期,公孙康派人领兵振兴扶桑邪马台国,史称“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可以说,这时候邪马台是公孙康的附属。

  因此,魏朝景初二年,邪马台的女王才会响应燕王公孙渊的号召,经带方郡去往辽东,商议大事。

  但他们抵达带方时,公孙渊已经败亡。

  使者难升米只好去朝见魏帝,时任皇帝曹叡赐予卑弥呼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

  也因为他们的到来,《三国志·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了经朝鲜到小日子的途径,成为研究小日子历史极为重要的史料。

  若是没有这几段话,估计小日子都不知道自己历史上有这些国家和人名。

  小日子的历史学家认为,《三国志·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邪馬臺”(yé mǎ tái),即“大和”(yamato)的起源。只是没有太丰富的考古证据,就是单纯从发音上推断的而已。

  也有人推测,因为曹叡喜欢穿女装,所以他成了小日子天照大神的原型。

  另外,臺这个字,简体台,在甲骨文中是奴隶的意思,也不知小日子哪来的民族自信,非得和邪马台牵扯到一起,或者,他们也没有其他可以牵扯的选项。

  到了公元250年前后,也就是蜀汉灭亡前的几年,小日子群岛出现了“大和国”,经过长期的扩张,逐渐征服了小日子中部地区,这个时候,首领被称为“大王”,而非天黄。

  想到天黄,阿斗便想起了号称是小日子留传最早的正史——用中国字记载的《日本书纪》。

  那是小日子的天武天黄派人于公元720年(唐玄宗时期)编纂完成的。

首节 上一节 385/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