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75节

  传令官走后,阿斗冒风前行,在战场上亲自传令,奈何狂风似乎有摧枯拉朽的威力,两刻钟的时间他没遇到几个人。

  不得已,阿斗带人策马奔到辽隧城下,谁知城头虽有将士坚守,但根本无法看清城外的黑压压情况。

  田豫拄着一根旗杆,看着狂风暴雨,听着被风雨声压盖住的金戈铁马,皱眉大喝:

  “开城门!”

  众将士一愣:“将军?真要开城门么?魏贼冲进来怎么办?”

  田豫朗声道:

  “曹彰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冲进来,此时回到城下的,只能是太子!”

  城下。

  阿斗牵着‘火影’,带着部分将士站在城门口遭受风吹雨打,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吱吱呀呀的声音。

  城门缓缓打开。

  阿斗嘴角一勾,喜道:“城中有大才啊!”

  **********

  两个时辰后。

  天色彻底黑了下来。

  狂风终于停下,但雨水依旧很足,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魏延处理好伤势,田豫规整好城中事务,一起参拜阿斗。

  三人跪坐堂中,一边煮酒,一边交流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待阿斗讲述完他横穿辽东进攻襄平,然后马不停蹄的驰援辽隧的经过,田豫立刻恭维道:

  “殿下始一得知襄平城空,立刻改变既定计划,千里偷袭襄平,真是用兵如神啊!”

  阿斗微微摇头:

  “此战能击破曹彰主力,拿下辽隧和襄平两个大城,全是文长之功!”

  魏延立刻拱手:“末将哪敢居功!”

  阿斗笑着诵道:

  “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

  曹氏既军溃,群逆破胆咸震怖。

  四方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话罢,他端起酒杯,朗声道:“本宫以此歌赠文长,以表汝之大功!”

  魏延连忙举杯,道:“只用这歌辞表功?不给其他封赏么?”

  “哈哈哈……”

  阿斗大笑:

  “能这么明晃晃索要封赏的,也就文长了!放心,该有的封赏,少不了!

  哈哈哈……”

  魏延这才放心,一口饮了杯中酒,跟着大笑起来。

  三人闲谈一阵,阿斗忽地想起什么,郑重道:“这场雨估计还得下几天,此城低洼,又在两河之间,八成会遭洪水!

  城外尸首遍布,若是处理不善,怕是要闹瘟疫啊!”

第519章 辽泽再现

  田豫闻言赞道:

  “殿下真是未雨绸缪啊。末将这就安排人手,连夜打造小船,收拢阵亡将士的尸首,焚烧和填埋。”

  这时,有士卒走到门外,抱拳 道:

  “将军,小的已经将城中木板收拢完毕,开始打造小船,明天一早就能出城疏通浮尸了。”

  阿斗闻言一愣,问道:

  “谁安排你去的?”

  那士卒道:“回殿下的话,是田将军之前便交代过的。”

  魏延闻言,深深看了田豫一眼,心道:

  “刚刚太子下令处理尸首时,你这个老家伙还称赞殿下未雨绸缪,结果,这件事你自己已经提前办了!

  若不是这个士卒来禀报,你哪里还有功劳?”

  阿斗闻言亦是深深看了田豫一眼,心道:

  “田豫已经提前安排了此事,却依旧接受军令,对自己的安排只字不提,这性格和魏延简直是南辕北辙。

  就从他打开城门和安排收拢尸首两件事上,便能看出他的能力!

  怪不得在历史上能北打鲜卑、乌桓,逼的轲比能远遁漠北;南救合肥,逼得孙十万退兵。”

  田豫有些尴尬,解释道:

  “末将原本下令疏通浮尸,让其顺流而下,全然没想瘟疫这个问题。是太子点醒了末将,这才说焚烧和填埋的!”

  阿斗微微颔首:“田将军办事,我放心!”

  ***********

  翌日。

  大雨依旧。

  辽隧西边的辽河和东边的太子河都涨了水,河道宽了一倍。

  城外广阔的平原上,处处都是水洼。

  辽泽再现。

  阿斗站在城头,看着城外的景象,心道:

  “高句丽崛起之后,蚕食辽东和朝鲜北部,逐步强大起来。

  因为辽泽的存在,高句丽能够多处出击,而中原王朝的兵力必须在越过辽泽之后才能展开。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在渡过辽水前,由于不能登岸,损失很大,很多人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辽泽里。

  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到了辽泽才发现泥淖二百余里,人马不可通,若不是阎立德布土作桥,李世民有可能困在辽泽,重蹈杨广覆辙。

  到了明朝,辽泽成了隔绝蒙古人的天然屏障,被放在了长城之外。

  如今我若是想全面掌控辽东和更东边的半岛,必须要治理辽泽!”

  

  :此图是明朝辽东的防御图,可以看到中间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这里便是辽泽

  【PS:此图是明朝辽东的防御图,可以看到中间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这里便是辽泽。】

  想到这,他看了看身边的田豫,缓声道:

  “国让,若是让你在辽泽屯田,可有把握?”

  田豫想了想,道:

  “此地遍布沼泽,土壤贫瘠,即便在冬季和春季开荒成功,播种育苗,夏季也会遭遇大洪水导致绝产。

  而且,没有多少谷物能忍受得了此地的气候。若是在此地屯田,实在是困难重重。”

  阿斗点头表示认可,他自然知道,历史上,辽东千百年都属于荒芜边陲,自是因为他恶劣的自然条件。

  中原王朝从来不愿意投入大气力开发这么贫瘠的土地。

  但是,作为后世人的阿斗,他清楚的知道此地的农业价值。

  虽然现在还没有抗旱抗寒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但是,早晚会有的。

  说不定十几年后,他便能找到马铃薯等农作物,虽然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培育,但总是有希望的。

  另外,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小麦、大豆、谷子、芝麻、大枣、油菜、白菜、芥菜等农作物,完全可以在辽东普及。

  见阿斗不说话,田豫心里一慌,忙道:

  “若是殿下有心在此地屯田,也不是没有可能!”

  阿斗笑了笑问道:“你细说。”

  田豫沉声道:

  “若要在辽泽大规模屯田,首要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同时培土为田,使之高于寻常地面,以便在夏季疏导洪水,不淹没农田。

  这就需要大量人力持之以恒的努力。

  只不过此地贫瘠,出产不高,十年二十年内,都需要中原往这里输送粮草。”

  阿斗闻言点头:

  “有方法就好!

  另外,此地并不贫瘠,待雨水过去,你派人深挖地表,露出黑土,那可是比中原黄土还要肥沃的土壤!”

  田豫闻言一愣,他委实不知道何为黑土,刚要询问,就见一个士卒急速奔来:

  “殿下,赵将军和蔡将军回来了!”

  阿斗闻言一喜,抬步往城门赶去。

  不多会,赵统、蔡秩率军入城,一见阿斗便下拜:

  “殿下,末将无能,没能杀掉曹彰!”

  阿斗扶起他们:

  “无妨,非尔等之罪,而是昨日那鬼天气的罪过!

  速速安顿士卒休息!”

  话罢,他抬头看了看,不见李宗文身影,心里稍稍不安,道:

  “速派人马出城,探查李靖情况,同时探查曹彰大军的具体情况。”

  **********

  午后。

  斥候回到城中。

  “殿下,曹彰大军已经在太子河东20里的一处高地扎下大营。从规模和旌旗看,应该还有两三万人马。”

  阿斗急问:“可有李靖消息!”

  斥候摇头:“没有。”

  “再探!”

首节 上一节 375/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