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57节

  桓著见他不说话,更来劲了:

  “没话说了吧,也不知你蠢蛋父母怎么教导的,一个小小的种田都尉,不想着怎么种好地,成天说话不着天不着地的!”

  此话一出,所有屯民都不乐意了,各个攥紧拳头。

  虽然自己的头确实天天研究排兵布阵,很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

  但,别人如此言语欺辱,不是他们可以忍受的。

  邓艾闻言停下脚步,脸色冷了下来。

  他自幼丧父,由母亲辛苦抚养长大,他不允许有人辱骂自己父母。

  狠狠压制的怒气被心底的血性激发。

  邓艾迅疾转身,一个箭步冲上去,挥拳就打。

  桓著自然不会任他出手,二人很快扭打在一起,在田里翻滚。

  “哒哒哒……”

  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骑快马急速奔来,大声喝道:

  “你们谁认识邓艾?”

  众屯民看看威风凛凛的汉军骑兵,又看看灰头土脸的邓都尉,一起伸手指了过去。

  那汉军翻身下马,对着打架的将领问道,走过去:

  “你是邓艾?”

  桓著拍拍身上的土,指着身边人,恭敬回道:“我不是那狗东西!这个土包子才是。”

  邓艾小心道:“小的是邓艾!义阳郡人氏。”

  汉军骑兵有些诧异,他只知道太子请的人有军事才能,以为是个将领,谁知是个屯田兵头子的打扮。

  他转向邓艾,郑重拱手道:“邓先生,太子殿下有请!请随我前往洛阳。”

  众人闻言大惊:“太子?哪个太子?”

  汉军骑兵向北方拱手:

  “自然是大汉太子!太子殿下听闻邓先生才华出众,特地请邓先生前往洛阳为国效力。”

  此话如炸雷,震入所有人耳朵里。

  小屯民们都惊呆了。

  一片寂静中,汉军骑兵又道:“邓先生,需要我帮你杀了这个揍你的魏军将领吗?”

第497章 赵云返乡

  桓著闻言大惊,要是把他认定为魏军,他不仅会白死,还能成为人家的战功,一时间慌了神。

  邓艾本就性格刚急,刚才又没能占到便宜,见来人点出‘魏军’字眼,大声道:

  “劳烦将军帮太子殿下,除去曹魏谋逆之贼!”

  桓著本是底层校尉,武艺平平,惊慌之下哪还有活路,三五下便被汉军骑兵斩杀于田间。

  鲜血汩汩的流淌,肥沃了一方田地。

  邓艾见了,心情舒畅,对众人拱手作别,回家带着母亲,跟着汉军骑兵往洛阳而去。

  上蔡自此流传了一个刘禅千里识英雄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典农都尉,邓艾。

  **************

  另一个方向。

  李宗文、蔡秩兵入广平郡,这两个年轻人有干劲,而且在这里没有任何熟人,动起手来毫不客气。

  即便邯郸刘氏是汉景帝亲子敬肃王之后,同样遭到了土地分配的洗礼,更别说广平赵氏、阎氏、眼氏、夏氏,全都“遭了殃”。

  平原大地上,几十万屯民、家丁、奴仆一夜之间翻了身。

  一首名为《谁养活谁》的歌曲广为流传,一句“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粮食一滴汗,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道尽了千年困苦。

  另外,一首童谣流传田间地头:“斗倒豪门和恶霸, 穷人拍手笑呀, 穷人拍手笑。分粮分地又分房, 感谢……”

  ***************

  冀州方面。

  赵云带着赵统直奔魏郡,原本以为会一帆风顺。

  谁料魏郡的信氏、景氏、乡氏、公孙氏等族人,被隔壁广平郡的“灾难”吓到了。

  竟然聚集了8万人马,要和赵云决一死战。

  赵云原本不愿多造杀孽,当他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豪门大军,看着挥舞着锄头的所谓士兵,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提起龙胆亮银枪,直接杀入敌军,用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于万军中,将敌将杀的人头滚滚。

  然后带着8万人马,攻破了各处坞堡,放出了大批奴仆,史称魏郡大捷。

  平定了魏军的叛乱,赵云将具体工作分给了手下,自己带着儿子,来到了冀州最西边的常山国。

  真定赵氏举族振奋。

  他们只是中小豪强,终于迎来了史上第一个车骑将军,赵氏一族有了壮大的机会。

  因为提前得了赵云的消息,他们先一步将家产在全族内均分,更余出相当一部分给了家丁,助他们独立。

  因此得以保存相当田产。

  其他家族,诸如明帝子常山王刘侧之后,真定王之后,光武帝子简王之后,章帝子河间孝王之后。

  皆因看到了广平郡和魏郡的情况,痛定思痛,纷纷效仿真定赵氏的操作。

  常山国因此成为归降最快、分地最顺利的地方。

  **************

  待各项工作平稳后。常山郡各族推举赵氏族人,赵伦为太守,赵云为了安定人心,便允了。

  这日。

  赵云唤来赵伦,交给他一个册子,郑重道:

  “此乃皇帝和太子钦定的太守工作手册,罗列了种种工作任务,你定要好生执行,造福一方百姓。”

  赵伦一脸认真的接过,用心去看。

  只见册子上密密麻麻写了太守的执政内容:宣扬教化、编纂户籍、筑城修路、兴修水利、开拓农田、发展纺织……

  最后,还有专门一项,乃‘绩效考核’,罗列了细细的考核内容。

  比如,一个郡辖区内,庶民的人数多了会加分,流、氓多了会减分,豪门多了会减大分,豪门分户了可以酌情免减。

  又比如,产粮数量、农田面积、绢布产量、房舍数量、道路里程、税赋金额、底层人才数量……都会和过去五年平均值相比,或增或减各有加减分。

  赵伦看了半晌,小心问道:“族叔,矿产指数、冶金指数、教育指数……都是什么意思?”

  赵云笑道:

  “这些问题,将来会有专门的官员前来教导,到时候你好生学习就是,目前,你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所有百姓有田种,有衣穿,有饭吃,有屋住!

  只要我们努力,咱们大汉一定会国富民强!”

  赵伦皱着眉头,问道:

  “国富民强跟我有什么关系?广大百姓吃饱饭,穿好衣服,跟咱们赵氏有什么关系。

  不应该,是优先扶持咱们赵氏一族,让赵氏成为常山,乃至冀州的最强家族吗?”

  看着他无比认真却充满困惑的眼神,赵云一叹:

  “你还要将眼界再提一提啊!若是只能看到赵氏族人,看不到天下人、穷苦人,没有心思为他们谋求美好生活,那这个官,你不当也罢!”

第498章 太守主责

  赵伦闻言慌了神,连忙跪下:

  “族叔,啊不,将军,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先把族人安顿好,然后造福广大百姓!”

  赵云闻言怒了:

  “看来,你心里只有赵氏,没有天下人!罢了,你回家去吧,太守的位子不适合你。”

  赵伦不住的磕头:

  “将军,小的愚钝,没能领会天子治世的意图,小的现在懂了!”

  “你懂什么了?我且问你,为官之首要责任,是什么?”

  赵伦试探着道:“稳定?”

  他见赵云脸色依旧难看,又道:“税赋?”

  赵云无语,喝道:

  “你别说了!回真定吧!”

  赵伦急道:“将军,我是真的为了赵氏,为了天子啊,只有地方稳定,税赋充足,才能成就盛世,不是吗?”

  赵云摇头:

  “你只看到表象,或者看到稳定这类标准,而不知道地方是因为什么而稳定的。因而,你完全不懂得什么是太守的首要任务。”

  这时,赵伦身后一人道:

  “我觉得,为官之首要责任,应该是让治下所有人吃饱穿暖!”

  赵云闻声脸色柔和起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

  那人道:

  “小的乃南阳黄氏,黄霸,字温钰,幼年随父迁居常山,现任常山主簿。”

  赵云闻声道:“南阳黄氏,当朝卫将军也是出自南阳黄氏。”

  黄霸抱拳:“正是,卫将军与小的是同宗,按辈分,小的要称卫将军族叔。”

  赵云点头:“嗯……那你说说,为何吃饱穿暖才是太守的首要责任?”

  黄霸正色道:

  “所谓治国有堂,而利民为本,民之所呼,政之所兴。

  为民者,首在饱暖,《尚书》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吾以为,一切大业皆以饱暖为基石。

  故,为政者应胸怀天下、心系百姓,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以民为基,使仓禀足,而安天下!”

  赵云闻言频频点头:

  “以你的见识,做个主簿可惜了,这常山国,便让你代为管御,若有成绩,吾将你引荐给天子!”

  黄霸激动拜谢。

首节 上一节 357/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