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53节

  不多会,皇宫武卫军首领,王朗之子王肃率军赶来太极殿,见到曹丕就拜:

  “陛下,西城失守,刘贼马上就冲进来了,臣护送您出城!”

  曹丕摇头:

  “没必要了,朕的身体经不起颠簸了。你若是能出城,便去许昌辅佐新君吧。”

  他拿出一份圣旨:“这是册封平原侯曹叡为太子的圣旨,你拿去许昌,做个辅政大臣。”

  话落,曹丕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半晌才堪堪止住:“速去!时间不多了!”

  王肃是个当机立断的人,拿过圣旨,极速走了。

  曹丕唤来贴身宦官,道:

  “作为帝王,要有帝王的骨气。

  朕在殿外准备了几十桶火油,你全部倾倒出来,寻来火把,将这太极殿外点燃,便逃命去吧。”

  话落,曹丕将传国玉玺交到宦官手上,一字一句地道:

  “交给太子!告诉他,他父皇无能,大魏的天下,靠他了!”

  宦官泪流不止:

  “陛下,奴婢背您出宫,背着您去许昌!”

  “朕,去不了了!你速速去吧,晚了,就出不了城了!

  大魏的未来,有一半在你手上!记住,不要死,一定要把传国玉玺交给太子!”

  宦官抱着传国玉玺,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洒泪离去。

  一刻钟后。

  太极殿燃起熊熊大火,火舌高达三丈,几欲冲天。

  **********

  汉军从十几个缺口冲入城中,在各路将领的带领下,收降魏兵,占领府衙,控制街道。

  全城陷入混乱,无一人抵抗。

  有人打开了各处城门,豪门世家族人紧急逃离,皇室宗亲和部分文武大臣夺门而逃。

  文聘站在城头,俯视城内,耳中尽是嘈杂,眼中尽是撩乱。

  他的亲子文岱带着家人站在他身边:“父亲,我们冲下去,和刘贼拼了!”

  文聘摇头:

  “先皇待我隆恩,陛下待我几如亲信,我不能降。我要以身殉国。

  但是,你们不能死!”

  文岱急道:“父亲,覆巢之下无完卵呐!”

  文聘又是摇头:

  “我文家本就是汉臣,如今汉帝归来,你们去投靠,保住文家香火。但我作为叛将,应死!

  我儿一定要活下去!”

  话罢,他抬起手中短刃,横在脖颈处。

  文岱缓缓跪下:“父亲!”

  文聘眼光柔和:“我儿,活下去!”

  话落,利刃划拨气管。

  文聘坦然赴死。

  *********

  骠骑将军府。

  司马懿眼看大势已去,自行回府,遣散了家丁,脱去甲胄,穿了寻常便服,打开正门,带着12岁的司马昭跪在府门外。

  他看了看皇宫深处的大火,自语道:

  “金蝉脱壳?以死明志?”

  “不重要了。”

  *********

  汉军以极快的速度在洛阳城中奔驰,占领一个又一个府邸,拿下一个又一个官衙,控制一个又一个军事要地。

  到子时,满城的噪杂渐渐平息下来,空气弥漫着烽烟的味道,各处都灯火通明。

  成群的达官贵人跪在路边,成队的汉军四处巡逻。

  洛阳就此易主。

  皇宫。

  阿斗和诸葛亮借着火光缓缓前行,二人来到刚刚扑灭的太极殿前,看着士卒清理火场,轻轻一叹:

  “曹丕算是有骨气的!”

  这时,张南来报:

  “殿下,曹丕后宫诸妇和子女被堵在城外,不知如何处置?”

  阿斗道:

  “不要伤害她们,妥善安置。尤其是东乡公主。”

  “遵命!”

  不多会,糜武来报:

  “殿下,司马懿投降了。”

  “文聘自刎了,他长子带着家人投降。”

  阿斗点头:“先控制起来吧。”

  糜武又道:“许褚的儿子许仪差点自刎,幸亏被咱们将士救下了,现在寻死觅活的,不肯投降。”

  阿斗笑了:

  “他要是自刎了,那可真闹乌龙了。怪不得许褚给了我一封亲笔信啊,他是了解自己儿子的。”

  他自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糜武:“拿给许仪看看!”

  “遵命。”

  糜武领命而去,负责清理太极殿的法邈走过来道:

  “殿下,太极殿中只有一具尸体,经宫中宦官辨认,其体型和曹丕相似。

  另外,盛放传国玉玺的漆盒被烧成木炭,但空空如也,似乎有人提前转移了传国玉玺!”

第492章 泼天富贵

  “不在殿里?”诸葛亮沉声道,“不幸中的万幸,没烧坏就好。”

  阿斗道:“你不怕他丢了?”

  “不论是皇室宗亲或宦官藏起来了,还是被人送出皇宫,甚至送出洛阳了,只要他落入某些人的手里,终有一天会被拿出来的。”

  “那倒也是。”

  阿斗点头:“当年孙坚在洛阳捡到传国玉玺,结果没命用被克死了,其子孙策拿去换了兵马,占据江东四郡。

  袁术得到后急不可耐的称帝了,然其志大才疏,终究身死,几经辗转,宝玺被荆州刺史徐璆(qiú)得到,送到许昌,重回孝愍皇帝手中,后被曹丕夺走,今天又丢失……”

  诸葛亮赞叹:

  “殿下对二三十年前的旧事熟悉的很啊。”

  他顿了顿又道:

  “如今天命在长安,传国玺必然重归汉室。”

  二人说着,上前查看曹丕的焦尸,阿斗心道:

  “我尼玛,烧成非洲人了……”

  诸葛亮看了半晌,检查了焦尸随身玉佩,看了看已成黑灰的龙袍内的金丝,道:

  “衣服和配饰应是曹丕的。”

  法邈闻声道:

  “据宫中宦官说,城破后,曹丕一直端坐在太极殿,下令焚烧宫殿后也没有出来。”

  诸葛亮迟疑:

  “会不会是金蝉脱壳?”

  阿斗道:“不急,我在皇宫中有布置的密探,相信天亮前就会送来准确消息。”

  诸葛亮一惊:“殿下在曹丕身边都有密探?”

  阿斗一歪头:

  “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诸葛亮深深一拜:“臣自愧不如。”

  半个时辰后。

  一个身影悄声来到黄皓身侧,低语几句悄声离去。

  黄皓立即寻到阿斗,附耳低语几句。

  阿斗闻言微微一笑,沉声道:

  “割下曹丕头颅,令工匠好生处理,待能长期保持,便在皇宫外展示,公示天下。

  然后封存在皇宫,和王莽头颅一起传世。”

  黄皓问道:“那曹丕的尸身呢?”

  “我只管头颅,尸身你问诸葛司空。”

  黄皓领命而去,亲自割下曹丕的黑头,寻人制作传世展品,然后来到诸葛亮住处,静待诸葛亮睡醒。

  *********

  翌日清晨,金鸡报晓。

  洛阳在战火中迎来新的一天,百姓小心翼翼的走出家门,发现街道上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尸山血海,竟如同往常一般。

  心情由战战兢兢渐渐转变为好奇,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出家门,四处查看。

  很长时间后,百姓们才确信,汉军没有霍霍百姓的意思,终于一扫心中阴霾,各行其是。

  卯时三刻,日光照进诸葛亮卧房,将他耀醒,侍从赶紧伺候他洗漱,告知他黄皓等在门外。

首节 上一节 353/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