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146节

  一道铜锣声响起,弩兵扣动扳机,数不清的弩箭射向曹军。

  冲在前方的曹军骑兵纷纷中箭,血水四溅,战马悲鸣,就像是割草一般,瞬间倒下一片。

  与此同时,战马不断踩进绊马坑,摔到地上,又是一片伤亡。

  “冲!冲过去!”

  徐晃嘶吼,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

  曹军骑兵确实勇武,不论身边死去多少人,他们一直在用更快更猛的速度向前冲,丝毫没有停顿的意思,而迎接他们的是无情的弩箭。

  200名弩兵,2000发弩箭,瞬息间就带走了300多曹兵的生命,加上倒毙在枪阵的曹兵,徐晃带来了骑兵,折了500余人。

  等他们再近一点,距离赵云30步时,徐晃身边只剩下了40余人。

  此时,弩兵已经撤离,赵云身后出现了百余名士卒,一齐做了个抛的动作。

  一根根长枪呼啸地飞出,只要飞到曹兵身前,定是个洞穿身体的结局。

  徐晃似乎受了天神保佑,一直无伤地冲到赵云身前十几步。

  胜利的喜悦在他脸上绽放:“赵云,老夫拿下你,纵使死在这里,也值了。”

  “嘣!”

  一道绳索紧绷的声音传来。

  徐晃马前突然弹起一条粗麻绳,正好拦住飞奔的马蹄,将他和周围的骑兵尽数绊倒。

  因为前冲的惯性太大,所有战马和骑兵向前翻滚滑行,一直冲到赵云脚下才停住。

  赵云缓缓蹲下,对着满脸痛苦的徐晃道:“摔疼了吧,要不要我扶你起来?”

  徐晃忍着全身的剧痛,狠狠地抬起头,冷笑道:“搞偷袭埋伏算什么本事?”

  赵云无语了,道:“不是你先快马偷袭我的么?你要按部就班地行军,我怎么伏击你?”

  徐晃一窒,脱口道:“有本事跟我真刀真枪的斗上一场!”

  “斗了呀,我杀了你百十个骑兵,把你杀下马去,是你不讲规矩非得放箭,怎么好意思说真刀真枪的斗上一场?”

  徐晃脸都黑了,原来自己才是小丑,他一时无言以对。

  赵云笑笑,拿出一个锦囊,挥手打开里面的白纸,放到徐晃面前。徐晃就这么趴在地上,扫了几行,眼睛突然瞪得大大的,张口结舌道:

  “今日的伏击,你们半个月前就谋划好了……甚至,预判了我的行动!”

  赵云笑道:“很难么?”

  徐晃拳头捶地:“诸葛孔明端的狡诈,果然……不是人!”

  “错!”

  赵云纠正道:“第一,此计是建业王谋划的,第二,诸葛军师是个人!”

  徐晃瞳孔缩在一起,惊道:“建业王?刘禅?他才十几岁?武力盖世也就罢了,还有如此韬略?”

  赵云点头:“对呀,你说气人不?”

  徐晃闻言差点喷出一口老血,好半晌才缓过来,恶狠狠地道:“我是败了,可是你也中箭了,虽然不能亲手斩杀你,哈哈哈……但是我……”

  他话还没说完,赵云侧过身,反手拔下背后的箭矢,问道:“你是说这个?”

  “你……我……”

  “我有甲胄护身,这三支箭只不过挂在身上。”说着赵云捶了捶自己后背,又道:“本将完全没受伤!”

  徐晃表情僵住了,感觉自己被人在思想层面玩弄了,内心受到一万点暴击,直接击穿了心理防线,嗓子里不受控制地低声嘶吼。

  他看着赵云云淡风轻的脸,想想今日自己糟糕的表现,听着周围士卒的惨叫,只觉得胸口翻滚、头脑混沌,突然气血一涌,昏死了过去。

  赵云微微摇头,取出第二个锦囊,仔细看了,眼皮一跳,不禁怜悯地看了徐晃一眼,低声道:“公明,你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来人。”

  “将军请吩咐。”

  “把徐晃带回大营,投入马棚,着人看管,权且做个马夫!”

  “遵命!”

  ***********

  翌日。

  诸葛亮、赵云、黄忠看着近万被粗绳拴在一起的俘虏,不由得心潮澎湃。

  黄忠笑道:“两战灭了曹丕8万援军,其中还有3万骑兵,想必许昌那边得心疼死吧。”

  赵云点头:“曹操给儿子留下了至多三四十万兵马,其中精锐应该不足二十万,经此一战,曹丕短时间只有自保的能力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

  “中原人口众多,兵源充足,曹氏、夏侯氏文臣武将不少,曹仁、曹休都是将才,内能练兵,外能御敌,张辽等将也能镇守一方,近日损失的兵马,一年半载就能恢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更不能因为两次大捷便有了轻敌之心。”

  诸葛亮抬起羽扇,指向东方:“半个月内,司马懿的骑兵就到了,那可是曹丕手下最精锐的虎豹骑,头一次交到外姓将领手中。司马懿得此殊荣,只会死战!”

  这时,姜维骑着木质自行车,咯噔咯噔的赶了过来。

  到了三人身前停下,抱拳道:“将军,属下已经统计完成,目前共有8764名战俘,其中有1462人受伤,675人伤势颇重,短期内无法劳作,787人轻伤,尚可用于劳役。”

  诸葛亮满意地点头,拍了拍他肩膀,道:“做得很细致,很好。”

  赵云也很看好这个干事精练的小伙子,笑着道:“伯约入营时间不长,做事已经很老练了,是个可造之材!”

  姜维受宠若惊,连忙抱拳道:“将军谬赞了。”

  赵云一笑,指着自行车道:“我看你学这个挺快的呀。”

  姜维点头,朗声道:“建业王发明的自行车,在军营里用很方便,近日属下一直在练。”

  他顿了顿,又道:“属下认为,在城中和平原地形,可以大力推广自行车,能节省很多草料,空出更多战马用于作战。”

  赵云三人相视一笑:

  “你提的这个早就开始实施了,只不过制作复杂,推广起来有些缓慢。伯约能看到这一层面,说明你眼光独到,很好,以后继续努力,等我们老了,这大军终究是要交给你们年轻人统领的!”

  姜维一口吞了大饼,浑身充满力量。

  ***********

  榆中。

  阿斗刚刚吃了早饭,坐在杨仆给他安排的书房中看书,就听窗外传进来一道声音:

  “锄禾日当午。”

  阿斗一愣,旋即回复:“初日照高林”

  “昨日登高罢。”

  “今日云景好!”

  “吱……呀……”

  一个小厮轻轻推开门,闪身进入书房。

第203章 霸气外露

  小厮进屋,跪在案前高声道:“大王,小的是谛听在榆中的密探,代号“李白”。

  阿斗听到他的代号,知道这人是个高级别的密探,沉声问道:“是‘唐诗’派你过来的?”

  “正是。”

  “嗯。直接说情报吧。”

  李白点头,自袖中取出一本册子,呈了上去,低声道:“小的奉命在雍凉州侦查世家、官宦的情报。现在已经整理成册。”

  阿斗点头,翻开册子边看边听李白介绍。

  “大王,天水郡的世家大姓有姜、阎、赵、孔等七氏。南安郡有赵、庞二姓,庞德就是出自此氏。安定有皇甫、梁、胡三氏,胡轸和皇甫嵩就是出自此郡。

  敦煌有张、周生、索、盖、窦、田、孟等大家。酒泉有庞、赵、李、黄、杨、苏等大姓。

  武威有颜、贾、段、张四个大姓,投靠曹操的张绣和贾诩,便是此地之人。张掖郡有郭、张、和三姓,祸乱长安的郭汜出自此地。

  陇西郡有董、宋、李姓,乱汉之首董卓就是陇西郡人氏。此外马腾是自扶风迁徙至陇西定居的,原本马氏族人众多,但前几年被曹操斩杀殆尽。

  金城郡是护羌校尉营所在地,人口众多,有边、韩、郭、阎、成公、淳于、窦、毛等十几个大姓。几年前起兵反曹的韩遂就是金城人氏。”

  阿斗点头,心知此地是杨仆的地盘,不宜与密探长谈,示意李白停下,道:“你捡册子上没有的说。”

  李白拱手道:“所有情报都在册子上。”

  “嗯,你退下吧,免得遭人怀疑。”

  “是。”

  密探悄声离去,阿斗细细翻看册子,为近期的招降和控制做准备,大约半个时辰后,杨仆派人来请他赴宴,阿斗欣然应约,起身而去。

  待他走到宴厅,杨仆和榆中官宦都已到齐,一番礼仪后,众人落座,边吃边谈。

  杨仆高声道:“自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道通玉门,我等氐人、羌人、胡人渐渐融入大汉,逐步内迁,后王莽逆天,倒行逆施,将我们赶回西海,不得已放纵为寇。不时抄掠凉州南部的金城和陇西郡。直到光武帝时才安顿。

  到桓帝、灵帝时羌乱又接连不断,不论汉人还是氐人、羌人都深受其害。

  幸建业王来此,我等族人又能过上好日子了。”

  阿斗点头,他知道,杨仆虽然号称氐王,但是实力一般,饱受羌人、胡人欺凌,不得已投靠曹操,才有了一地栖居。

  他朗声道:“氐王看得透彻!今,本王既然带兵过来,自然是要平定刀戈,与民休息的。”

  他看了看在座的人,知他们大多不是汉人,笑着道:

  “大汉天子麾下虽然无数良臣猛将,但和凉州的距离较远,尔等祖辈时常反叛,雍凉地界上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数百年,但是此地连同西域,关系着商路,还是产马之地,我大汉朝廷必须控制在手中!不论是羌、氐、胡还是番,都必须效忠!”

  在座众人闻言一惊,他们没想到,建业王竟然如此直白地表明了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因“控制”“效忠”两个词感到不安。

  毕竟,什么才算控制?怎么才算效忠?这可没有个标准。建业王准备如何达到他的目的,也不曾说清。

  杨仆作为太守,深知麾下官员的心思,扫视一圈,又看看阿斗,沉声道:

  “董卓年少时就出入羌人居地,尽与豪帅相结,麾下集结数万精兵猛将,压得诸部族抬不起头来,生活得甚为辛苦,马孟起的祖父马平、父马腾同样如此。虽说是控制了凉州,但是也包藏了祸水。”

  阿斗闻言,瞬间起了杀鸡儆猴之心,这个杨仆当众就言语威胁,实在是不宜久留。

  杨仆顿了顿,接着道:

  “吾闻建业王在天水等地抄没了曹操的军屯,一视同仁地平分给所有人,不知,在凉州,是否也同样行事?”

  阿斗眼神有些冷,笑道:“氐王,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杨仆感知到杀气,微微有些心颤,低声道:“洗耳恭听。”

  阿斗端坐,目光锐利地扫视所有人,高声道:“本王给你们的,你们拿着!本王没给的,你们不能索要,更不能抢!”

  他声音越来越厉:“在本王手底下安安稳稳做事,老老实实领兵,必能过上好日子。若是朝三暮四,心怀鬼胎,是会死人滴!”

  这几句话把在场人镇住了。

首节 上一节 146/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