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142节

  一个士卒过来禀报:“张将军,有不少曹军逃进陇山深处,估计……估计是,抓不回来了……”

  张绍摆摆手:“逃就逃吧,我们这点人,能攻破三万人的敌营已经很好了,你还想全歼啊!”

  他看向东方连绵的大山,笑道:“逃进去容易,活着出山就难了,不知道有几成人马能囫囵地回到陈仓。”

  *********

  与此同时。

  徐晃带着两万大军刚刚驶出长安不久。

  他坐在战马上,心里骂道:“张郃太不地道了,明明知道我随后就到,竟然将洛阳至长安一线能抽调的人马都抽走了。

  害得我只带了许昌附近四州的人马。如此去雍州,估计连个残羹剩饭都没有。”

  “哒哒哒……”

  一个斥候飞奔而来,高喝道:“将军,属下打探清楚了,张将军已经兵出陈仓,往北走陇山而去。”

  “去了几日了?”

  “十日了!”

  徐晃点头,心道:“如此,他应该已经到了天水,说不定已经对上刘备大军了!”

  想到这,徐晃高叫:“加速行军,每日多行10里,争取三日内到陈仓!”

  **********

  许昌。

  刘协看着再次被退回来的玉玺和禅位诏书紧皱眉头,抬头看看剑拔弩张的曹休等人,欲哭无泪。

  主动说道:“朕懂,朕都懂,魏王心怀汉室,不愿接受朕的禅位,但是朕必须顺应天意、民意,还有朝廷衮衮诸公的意思。”

  他站起身,朗声道:“笔墨伺候,朕要再写一封禅让诏书!并且先行明发天下,让世人都知道,魏王德威广大,福泽深厚,上天垂青,万民拥戴,纵使他再怎么忠于汉室,也不能拒绝朕的禅让,不能伤了朕的一片真心,不能辜负了万民和朝堂诸公的期待!

  呜呼……朕将真心对魏王,无奈魏王对苍生!魏王之忠,‘日’月可鉴!”

  华歆欣慰地点头:“天子长大了,懂事了!”

  **********

  诸葛亮大营。

  一众将领看着李严送来的战报,皆露出惊愕之色。

  “怪不得建业王如此推崇铁服屠,想不到竟然有如此战力。”

  “五千对三万,完胜!难以置信!”

  看着众将啧啧称奇的神态,诸葛亮道:

  “建业王那边大胜,渭水这边也要取得如此大胜,令曹丕再也不敢动进攻天水的念想!”

  众将一脸振奋,抱拳道:“末将必杀曹军一个全军覆没!”

  这时,一个文职来到帐前,探头探脑地往里看。

  诸葛亮见了,喝道:“为何擅闯军议?”

  来人在帐外沉声道:“许昌传来消息,天子禅位了!”

  话落,军帐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第197章 徐晃兵到

  赵云、黄忠等人皆惊,脸色都变了。

  诸葛亮微微一愣,旋即继续轻摇羽扇,心道:“这么快?发生了什么特别的大事吗?”

  他想了想,道:“进帐说话。”

  那文职进帐,正是杜义。

  赵云见之急问:“消息可确切?细细说来!”

  杜义拱手道:“天子的禅位诏书已经明发天下,不会有假。”

  “怎么这么突然?可发生了什么事?”

  杜义回答道:“曹丕四路大军伐吴,孙权不敌投降,送子嗣入许昌为质,曹丕就此得了扬州、交州。许昌文武以此大功和些许祥瑞之事,齐头劝进。曹丕本已经当众拒绝,谁想天子自行禅位……哎……”

  黄忠叹道:“大汉400年矣,天子怎么这般轻易将皇位拱手让贼?”

  诸葛亮明白了:“曹丕不愿担篡汉的骂名,故而拒绝群臣劝进,今天子虽禅位,曹丕为了自己声誉,也不会马上登基!但是他早晚会篡汉称帝!”

  黄忠站起喝道:“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笑:“如今曹丕羽翼已成,孙权连子嗣都送去了,我们不宜莽撞东征。待我们在渭水破了曹丕援军,继而兵入关中,夺得长安,再做打算。”

  赵云皱眉沉思,并不言语。

  黄忠则沉沉一叹:“希望上天护佑天子。”

  诸葛亮沉吟一会,对着许义道:“你速将消息送往上邽!”

  ……

  上邽。

  城头上堆满了礌石和滚木,每隔20步便有数千支码放整齐的箭矢、叉竿,还有不少小型车弩、投石机。

  城下,有数千士卒在挖掘壕沟,拓宽护城河,叮叮乓乓忙作一团。似乎在准备一场大战。

  刘备背负双手,一脸阴郁地走在城头,阿斗走在他身后,一边推演着战事,一边等刘备说话。

  二人足足绕城一周,刘备才缓缓开口:“封儿,叛变自立了,为了区区汉中王世子之位,就背叛了孤……将来,他是不是还要进取称帝?哎……”

  话罢,他停了下来,扶着墙垛,看向远方,那里,是连绵的大山,无尽的荒原。

  阿斗站在刘备身后,感慨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论哪一代创世君王,都是为了一家之私,为了一人之位。甚至不顾亲情、不顾天下苍生,站在累累白骨上,踮着脚、伸长手,去摘下高天上的那顶皇冠,何必呢……”

  刘备收回目光,叹道:“世人莫不如此。”

  阿斗摇头:“世人如此无碍,但我们不能走这条路。”

  他转头看向天际,沉声道:

  “我们不应该将一家一姓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能只在乎功臣和世家的需求。

  泱泱华夏,千万子民,每一个都要吃饱饭、穿上衣,更要吃好饭、穿好衣!我们要带领子民开更多荒,种更多田,产更多粮米丝绸,让天下富,而不是仅仅刘家富。

  倘若有一天华夏的人太多了,田不够用了,咱们就翻山往南、越原往北、趟海往东、穿漠往西,为华夏子民拓来更多资源。”

  刘备眉宇间充斥着疑惑,问道:“各方臣民都富了,衣食无忧,便会有不臣之人痴心妄想,图谋九鼎!就如刘封一般!”

  阿斗笑了,不答反问:“父王觉得,是十万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的流民可怕,还是十万家底殷实、衣食无忧的百姓可怕?

  若是有一天,衣食无忧的人都揭竿而起,那只能说明,朝廷已经道德沦丧到了人神共愤的境地。真到那时,改朝换代就是,何必留着为祸华夏?”

  刘备微微颔首,努力消化这段话,很久后才道:

  “我汉室江山岂能拱手让人?”

  阿斗微微摇头:“日月更替,四季轮转,哪有不灭的王朝,纵使我们父子齐心协力再度开创一个盛世,十几代之后,也难免出现昏庸子孙。

  可是,前有王莽篡汉悲剧收场,现在马上就上演曹丕篡汉,有我在,曹丕也难免一个悲惨结局,若两次篡汉都落败,刘氏皇位的法统将固若金汤。

  即便后世连出昏君,外加天灾连年,也只会由各地刘氏宗亲取而代之。纵使是异姓之人,也得偷偷改成刘姓,庙堂供奉高祖、光武,才能为世人接纳。

  至于他叫刘渊、刘匡胤还是刘元璋,由他去吧。”

  “报……”

  一个士卒打断父子二人的谈话,跑到刘备身前跪下道:“启禀大王,天子已下诏将皇位禅位给曹丕!”

  “嗯,孤知道了。”

  士卒走后,刘备道:“公嗣,和你去年说的一样呢。”

  阿斗点头:“是呢。曹丕这就要登基称帝了,我们得送他一个大礼呀。”

  刘备笑了,指了指城头上的物资和城下的壕沟:“这不已经开始准备了么。”

  阿斗也笑:“那么,我也带兵西去凉州各郡,准备准备这份大礼。”

  **********

  成都。

  张莺莺、关凤、郑丽昭站在一个山岗上,看着山下士卒忙碌一番,妥善放置了一个方包袱,牵了条长长的绳子,撤到远处,然后向山上摇旗。

  郑丽昭挥舞手中红色令旗回应。

  士卒见了,伏于地上,引火点燃绳子,火苗嗖的窜了出去。

  “轰!”

  一声巨响传遍山谷,震人心弦。

  关凤兴奋道:“成了,夫君交给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张莺莺一脸欣喜:“太好了,这次的配方没有任何问题了,丽昭,速速安排量产。”

  郑丽昭点头:“我们储存的原材料很可观,量产没有问题!”

  **********

  与此同时。

  徐晃已经赶到陈仓,他看着城中区区1500士卒,气得咬牙,骂道:“张郃太不地道了,竟然没给我留下一点可用之兵!”

  他找来城中守将,问道:“张儁乂带多少人驰援天水?”

  “三万步兵,三万骑兵,共六万人马!”

  徐晃闻言一呆,心道:“如此多人马,此时张郃八成已经所向披靡地连续攻破刘备大军了吧!不行!功劳不能被他一个人抢了。”

  他对着自己的部下高呼:“明日一早即刻东去渭河谷地,要尽早赶到天水。”

  陈仓守将连忙道:“不可,据斥候探查,诸葛亮已经在渭水山口列阵严防死守。”

  徐晃大喜:“听到了吗,我们可以直击诸葛亮!哈哈哈哈!”

  “报……将军,陇山那边逃回来数十人马,称自己是张将军驰援天水的人马!”

  “逃回来?”

  “是的,据他们说,张将军已经全军覆没!”

  徐晃闻言一愣,旋即哈哈大笑:

  “张儁乂啊张儁乂,真是自作聪明,因怕我争功,竟然出此下策!他出兵不到半月,怎可能全军覆没,而且在我到达陈仓当日,败兵恰好逃回来,哈哈哈……欲盖弥彰!”

  他看向士卒,高喝道:“有人不想让我们建功立业,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

  “好!明日破晓时分,全军向西进发,直击诸葛村夫!”

首节 上一节 142/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