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14节

  阿斗一挑眉:“父王能看到蜀地无法长存,儿臣佩服。儿臣在位42年,被曹魏第五代皇帝所灭。”

  刘备笑道:“第五代皇帝?哈,看来他曹家人丁均是早逝啊。篡夺大汉皇位,这是报应!哦,你继续说!”

  “大汉国祚彻底断绝后的第三年,曹魏皇位被司马懿之孙篡夺,国号晋,又15年,晋灭东吴。”

  刘备一愣:“司马懿之孙?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他后人问鼎!司马氏既有天命,他国祚几百年?可能媲美我大汉?”

  阿斗一叹:“哎,晋分南北两代。传十五帝,仅历一百五十五年,却开启了三百年大混乱。

  晋建国25年,内部宗室大乱,八王混战,继而北方五大胡族挥师中原,短短几年,杀汉家子民至少800万人。

  直到儿臣灭国后400年,华夏才安稳下来。”

  刘备有些心痛:

  “这么说来,我大汉国祚崩后,中原混乱了400余年?”

  “正是。”

  “怪不得上天让一个未来残魂弥补你的魂魄,原来是不愿大汉子民受400年苦难!”

  阿斗闻言心宽:刘大耳朵能这么想,再好不过。

  “为父听明白了,这一切苦难的源头,皆是因云长战败,丢失荆州,让我大业后继无力所致!”

  阿斗一叹:“是也不是。”

  “此话怎讲?”

  “表面上是。而本质上,与父王霸占益州而失声望,仓促称帝而失道义,妄自兴兵而失根基有必然关系。”

  “放肆!”刘备闻言大喝,呼吸急促,眼睛瞬间充血。他可不愿意把中原400年苦难的责任,安在自己身上。

  阿斗面色平静而视。

  片刻后,刘备一叹:“难道,真的都是孤的错?”

  阿斗沉声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父王仅仅是没能匡扶社稷,不能说引起灾难。”

  刘备松了口气,彻底被阿斗带着节奏思考了。

  阿斗正色道:“父王可准备好,听一听您一生的功绩和失误?”

  刘备低声:“既然上天给孤这个机会,自然要听一听,从中汲取教训,拼尽全力延续汉室国祚,解万民四百年苦难!”

  阿斗点头,缓声道:

  “父王前半生历尽苦难,后世评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说是惶惶不可终日不为过,好在父王声望极高,顶着皇叔的名义,用仁义之师苦苦支撑,直到胜了赤壁大战,才开启真正的帝业。

  然,击败曹贼后,父王趁着吴侯事忙,先一步夺取荆南四郡,又借来南郡,有了初步根基,但也因此引起东吴忌惮。

  后来,父王不同意和孙权一起夺取益州,继而平分巴蜀,自己却带兵入蜀,在孙权看来,这既是欺骗,又是威胁,为东吴不顾一切武力拿下荆州、杀害关羽埋下祸根。”

  刘备点头,表示初步认可。

  阿斗继续道:

  “好,现在儿臣回到最初,说一下诸葛军师的隆中对。

  按军师的构想,父王需要占有荆州和益州,再逐步成就霸业。

  但是父王的大业是要复兴汉室,如此大旗,必然要尊重刘氏道统,保证自己起兵的正义性,这就要求不能与益州同宗之刘璋为敌。

  可惜父王入蜀之后,采用计谋鸠占鹊巢,霸占了益州,这就有点不得人心了,直接压垮了父王的声望,成为第三个祸根。

  不仅在本质上与东吴决裂,还造成后来益州多地叛乱,始终无法完全挖掘益州的潜力为己用。”

  见刘备沉思不语,阿斗继续道:

  “父王是皇室宗亲,同时是‘衣带诏’唯一的幸存者,奉天子之命诛杀曹贼,在这些基础上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可是,天子下了禅让诏书,曹丕称帝后封天子为山阳公,极为善待。

  在这个情况下,父王要么听从天子诏令,恭奉新帝,要么举起大旗举兵讨逆,营救天子,恢复汉室!

  您不该宣称天子已死,贸然称帝,造成名不正言不顺的处境,这便是最大的一个祸根。”

  刘备默默,他在心里推演,自己如果真遇到阿斗说的情况,会怎么做。

  思来想去,他断定自己真的会散布天子被害驾崩的消息,继而自行称帝,延续大统。

  因为,他绝对不可能真去营救天子,甘为人下之臣!

第20章 再出王府

  刘备起身:“如今,按你之言,为父已经埋下三大祸根,你有何计策扭转之?”

  这话说得没错,四个祸根刘备已经做了三个,所谓大错已经铸成。

  好在祸根引发的事件还没发生,关羽还在,荆州未失。

  益州门阀的两次大规模叛乱,也是在他称帝之后。

  现在一切都来得及。

  阿斗跟随起身,缓声道: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帝。”

  “何解?”

  “父王之根基,乃益州和荆州,只要从现在开始,增强防御,守住两地。

  吞并世家势力,吸收其家财人丁为己用,慢慢积攒家底,不暴露野心,静等敌人出纰漏,再行征伐即可。”

  “曹丕小儿称帝也不顾?”

  “到时只需要举大旗声讨,静心积累实力,最后兴兵北伐营救天子。”

  “若真的将天子救回来呢?孤何以自处?”

  阿斗笑了笑:“一策,攻破魏都,营救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天下一统,再行效仿尧舜之事。

  二策,攻入魏都,斩杀曹丕,天子不幸,在乱军中驾崩,父王算是从曹丕手中夺来帝位!为帝报仇!”

  刘备闻言,对第二条计策很是中意,脸上露出笑意:

  “天子不幸这条挺好!”

  “这么说,父王相信儿臣不是被妖魔附身了?”

  刘备溺爱的抚摸阿斗圆滚滚的脑袋:“相信你是吾儿啦!速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大朝会,你一定会大放异彩!”

  阿斗闻言心里狂喜:

  “大朝会啊,朝中文武都会参加,多少名将居于大殿,多少谋士站于朝堂,我的技能点,必然爆棚!

  ……

  阿斗走后,刘备唤来红服宦官:“自今日起,你加派人手,全天保护世子,每日给孤汇报世子日常。”

  “喏。”

  “包括穿衣吃饭、包括与谁见面说了什么,包括看了什么书。”

  “喏。”

  ……

  暂时取得了刘大耳朵的信任,阿斗心情尚可,他带上黄皓、吕方,出了王府散心。

  由于昨天走路太多,今日又是晨跑,又是被黄皓拖着剧烈运动三分钟,导致现在浑身酸痛。

  故此,这次是坐了马车出门的。

  看着不甚热闹的成都街头,阿斗兴趣不高,朗声道:“天色还早,我们出城走走!”

  黄皓闻言点头,让吕方朝城南驶去。

  马车吱吱呀呀,穿街过道,不多会驶出成都大城南侧的江桥门。

  出城行了一刻钟,大片刚刚收割不久的农田出现在路边。

  阿斗叫停马车,下车去看,只见大块大块的土地上,只剩下收割后的根茬,有稀疏的农户弓着腰,在田里捡拾落在地里的残粮。

  这个时代,农田里大多种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成都这边气候不错,五谷皆有种植。

  这些谷物一般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如今九月,粮食早就收入粮仓备用。

  他看着那几个农户,感叹道:“真是不愿意浪费任何一颗粮食啊。”

  黄皓闻言立刻道:“世子说的对,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小的这就去赶走他们!”

  “你什么意思?”

  “城南所有农田都是大王的私田,而那些人都是寻常人家,在大王田地里偷东西,不得赶走么?”

  阿斗指着田地:“我父王会派人来捡拾落下的这点粮食吗?”

  “不会吧,应该不会,没听说过。”吕方答道。

  阿斗闻言转向黄皓:“那你赶走他们作甚?能不辞辛苦的捡这么点吃食,定然不是富裕人家。”

  “世子仁慈!”黄皓立刻转了口风。

  阿斗抬脚步入田中,朝那几个农户走去,那几人见一富家公子走来,有些惊慌,皆站起身,不敢继续捡拾。

  “几位老人家,为何再此捡地中残粮,家中田产不能果腹么?”

  几人见阿斗还算和善,松了口气,壮着胆子回答道:

  “家里田地贫瘠,像汉中王这种沃土,一百亩年产不过三百石。我们的田地能少一半!”

  阿斗知道,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不和后世一样,但他看过相关资料,知道汉代亩产也就二三百斤,若在减半,确实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吃食。

  “老人家,你们种地可用过粪肥,滋补农物?”

  “我家没有牲畜,没那么多粪浇灌。”

  阿斗想了想,觉得可以用提高粪肥效力的方法解决粪土不足的情况,便道:

  “老人家,你可以在冬天地气回暖时,挖深潭,将粪尿、灰土、垃圾、糠粃、落叶堆积其中,封闭腐熟。所得之肥料称为蒸粪,可得数倍之养分!”

  几个农户见他年纪轻轻,面圆手胖,一看就没下过地,加上他所说闻所未闻,皆是不信,但也不敢拂了他面子,尬笑着道谢。

  阿斗见他们表情,就知道几人不信自己之言,心道:

  “等我回去,要设法在军屯中推广明代才发明出的蒸粪法,丰收后,自然会传到民间!”

  农户见富家公子不打算多管闲事,便继续躬身捡残粮。

  阿斗自觉无趣,抬步往回走,这时,几个农户聊起天来。

  “老周,你听说了吗?车官城那边一户姓谯的官家,被法太守给杀了满门!”

  “听说了,据说就是因为那个姓谯的私下骂了法太守!”

  “不止,这几年,大城内居住的不少贵人,都被法太守杀了!”

  “为何?”

  “还不是法太守心眼小,只要别人说一点他的坏话,就被报复!”

首节 上一节 14/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