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第207节

  “你们让临洮府做好防守准备,在城里给我集结一万人的守军,并且准备一些粮草。”张勇思索片刻开口说道。

  先布置一些防御力量,等南宋大军攻过来的时候。

  给窝阔台一个大惊喜,也给南宋方面一个大惊喜,你们这真是来千里送人头啊!

  “王爷!我们要如何应对南宋大军?

  需不需要向草原方面,还有西夏方面请求一些援军?”文官胡鑫开口问道。

  毕竟是十万大军,关中王只有几万军队,还是需要小心应对的。

  “不需要,完全不需要。

  实话告诉你们,这一次我在草原上参加忽里勒台大会。

  除了窝阔台大汗继位之外。

  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攻灭金国,而且这一次的进军方向是从关中之地进攻潼关。

  几十万草原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现在应该在往我们这边来了。

  若南宋真的敢挑这个时候来进攻关中之地,那他们这十万大军就别走了。”张勇冷笑一声说道。

  一帮子文官,还有张勇提拔起来武将听到这话,顿时两眼大喜,几十万草原大军在关中之地集结。

  这样一来,他们确实很安全,南宋要是真敢来的话,简直就是羊入虎口啊!

  这十万大军真不够打。

  “现在府库当中一共有多少存粮?”张勇开口问道。

  “王爷!现在京兆府的府库当中一共有六十三万石粮草。”一个负责仓库管理的文官开口说道。

  “你立刻传我命令,马上拨出二十万石粮草,准备给即将到来的大军使用。

  还有通知各地官员扫出一条足够几十万大军通行的官道。

  并且告诉他们安抚好百姓,这些大军只是经过当地,并不会在沿途驻扎逗留,也不会抢夺他们的牲畜,更加不会随意的践踏农田,让大家不要害怕。”张勇开口说道。

  “是王爷,我等知道了,必定通知下属地的所有官员,让他们做好准备。”胡鑫和一众文官开口说道。

  “再派出一些探马,给我密切关注川蜀之地的动向,让临近的城市做好防守准备。”张勇考考说道。

  在给文官们下完命令之后,张勇立刻也是书信一封,将南宋在川蜀之地集结大军的消息告诉窝阔台。

  接下来的时间,张勇除了忙着春耕之外。

  就是给窝阔台的大军开辟一条官道,准备足够的粮草,并且在京兆府城外修建一座大型的军营。

  顺便密切关注南宋方面的大军。

  十来天之后,窝阔台的回信也来到了张勇这边。

  窝阔台的回信很简单,那就是告诉张勇,不用怕。

  若是南宋胆敢打过来,那么他们就把这十万南宋大军先灭掉再说。

  这一次来的是真正的蒙古精锐大军。

  同一时间,窝阔台的蒙古大军大规模集结,从草原上出动的消息也是传到了南宋和金国耳中。

  金国上上下下开始了最后的动员,所有女真族的男人,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者全部参军。

  然后开始加强防和黄河放线,加强潼关一带的防守,并且向潼关之内运送一些粮草,免得蒙古人使用围城之计。

  在金国和蒙古,上上下下进行备战的同一时间,南宋方面也召开了大型的朝会。

  “官家!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这一次,草原大军并没有进入河北境内。

  而是进入了西夏,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走关中之地,进攻潼关。”一位南宋武将开口说道。

  毕竟马上就要进攻关中之地,最近一段时间,南宋的大量武将都在关注关中之地一带的情报。

  蒙古草原大军一开始行动,他们就收到了情报,并且开始猜测他们的行军路线。

  在草原大军进入西夏黑水城附近之后,这才确定草原大军很可能会进入关中之地,然后出关中打潼关。

  “蒙古人疯了不成?潼关乃是天下第一雄关,有天险可守,墙高城宽,他们怎么可能走关中之地去打潼关呢?”一位南宋文臣开口说道。

  若是蒙古大军真的打算从关中之地进入金国,难度会成倍上升,而且也对他们南宋十分的不友好。

  毕竟南宋可是在川蜀之地集结了十万大军,粮草兵甲都已经齐备,就等着一声令下,杀入关中之地了。

  现在倒好,要是蒙古草原大军到了关中之地,那他们是打呢!还是不打呢?这真是骑虎难下啊!

第236章 南宋,绝道之策

  “潼关确实难以攻克,但从这一次蒙古的行军路线来分析,蒙古大军确实想攻打潼关。”一个南宋武将开口说道。

  这是他们十几位武将集体分析出来的结果,因为现在蒙古人走的路明显不是去河北的,也就是说不会渡黄河去进攻金国,那么想进攻金国,只有走关中之地了,总不能是借道他们大宋吧?

  这个说法太过于荒谬,而且他们大宋也不会答应,所以直接被十几位武将否决了。

  “依我看,未必吧,河北方向的蒙古大军也在集结,大量的粮草、攻城器械和军队也在黄河边上集结,这是金国给我们的消息。

  这些关中的蒙古大军,搞不好是吸引火力的,估计只是一帮牧民前来凑数而已,真正的蒙古精锐大军应该还在北方。”一位南宋文官开口说道。

  毕竟俗话说的好,兵不厌诈,兵书上说的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帮子武将难道连这些都不懂吗?

  现在蒙古大军确实集结起来了,但谁是诱饵,谁是主力,这还很难说呢!毕竟他们的探马也到不了蒙古大军的面前。

  “官家!现在不能派着十万大军进入关中,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抽调出来,然后北上前去支援金国。”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黄河防线上的那支蒙古军队,应该才是真正的诱敌之兵,根本不是蒙古大军的主力,只是河北的一些世侯军队而已。”

  现在将这十万大军派出去进攻关中之地,若是真和草原上的蒙古主力大军撞在一起,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十万大军可全是步兵啊!让他们攻城略地可以,但让他们对付大规模的骑兵部队,甚至是远胜于他们的骑兵部队,那基本上就是被屠杀的份。

  甚至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

  龙椅之上的宋皇赵询也是捂着脑袋陷入了思考之中,不过他却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史弥远。

  毕竟有时候这位大人说话比自己说话还顶用。

  但史弥远也没有吭气,毕竟这种军国大事,他实在是不好判断,自己虽然位高权重,但论到打仗什么的,他确实不如这帮武将。

  “诸位将军!汝等可以确认蒙古人确实要走关中之地来强攻潼关吗?”史弥远看向了众位南宋将领,开口问道。

  兵者,乃国之大事也,自己要慎重考虑,还是先问问这帮武夫的意见吧!

  “史大人!这是我等分析了十几遍得出的结果,现在这是最有可能的,就是黄河防线上的蒙古大军全部都是佯攻,而真正的蒙古主力大军绝对是去攻打潼关的。

  即使潼关的城墙非常的坚固,但蒙古人确实是想要正面强攻。”一位南宋武将开口说道。

  尽管这个说法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强攻潼关,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蒙古的大规模骑兵部队也不擅长这种攻城战。

  围起来倒是有可能,但根据金国回馈给他们的情报,潼关当中储备的粮食足够守军吃上一年多,蒙古人即使围困也不一定起效。

  史弥远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若真如这位将军所说,那么确实不能出兵关中之地,而是要在关中地边界线上尽可能的防御蒙古大军突袭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留守一些兵力,防守汉中、川蜀之地,然后再调集一部分兵力,北上前去支援金国吧!”史弥远说完,看向了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昀,询问起这位皇帝的意思。

  “史大人言之有理,我们应当收缩防线,不再进攻关中之地了。”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也是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提议,这一次倒是没有再嘲讽武将,而是选择站在了史弥远这一边。

  “且慢!官家,诸位大人,如果蒙古人真的要走关中之地,前去进攻潼关。

  那么我们更应该出兵攻打关中之地,而不是调集兵力北上前去支援金国。”一位文官却是起身开口说道。

  “刘卿家!你这是何意呀?”赵昀略微疑惑的开口问道。

  “官家,还有诸位大人,大家都知道黄河防线的力量,蒙古人想要正面突破黄河防线,那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如果黄河防线上的那支蒙古军队真的只是用来吸引金国火力的,那么必然不会发生什么重要的战争。真正的决战之地一定在潼关。

  我们北上去支援金国,无论派出多少大军,都是无用,因为蒙古人根本不会进攻。

  这是完全的浪费兵力,我们应该集中优势兵力,直接进攻关中之地,在蒙古人忙着攻打潼关,和金国人死磕之时,切断蒙古大军和草原上的后路粮道。”刘姓文官说道。

  这话一出,让满朝的人物百官顿时大为惊讶!这有没有搞错?派出十万大军去切断蒙古人和草原的后路,断掉他们的粮草供给。

  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风险好像有些大吧。毕竟蒙古人可是几十万大军南下,估计下也有二三十万人的大军。

  且大多数都是骑兵。

  “刘卿家!此计怕是不妥啊!我等只有十万之兵,恐怕难以切断蒙古人的后路。”赵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官家!兵行险招,若是派兵支援金国,那么我们只能干瞪眼,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可蒙古人攻打潼关,绝对没那么轻松,金国刚好也可以从黄河防线上抽调一部分兵力。

  然后和我们组成联军,将这支蒙古军队彻底歼灭,哪怕不能将他们歼灭,也能重创蒙古国,给我们赢得数年,甚至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时间。”刘姓文官说道。

  “是啊,刘大人说的对,我们在关中之地,可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关中之地的百姓一定心向我们大宋。

  关中的地形,也不利于骑兵大规模作战,再加上蒙古军围困潼关,短时间之内必定不能克,若是此时出兵攻打关中之地,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对啊!以后我们哪怕打下关中之地,也要防备蒙古人前来偷袭。但若此计可成,那么蒙古人就只能干瞪眼了。”

  一时之间,满朝的文官似乎都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位刘大人提出的策略确实是个好策略。

  蒙古人确实要走关中之地,也确实有大军,但他们未必是来攻打南宋的,而是去围攻潼关的。

  他们派出军队,出川蜀,进攻临洮府,只要拿下临洮府,就可以扼住关中之地,和西夏草原联系的咽喉部位。

  让他们的粮草补给路线直接断裂开来,到时候只要守住临洮府,蒙古人就没有丝毫翻盘的可能性,因为他们连撤军的路线都被断掉了。

  一帮武将倒是想出言反对,但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大宋好像真的就只能兵行险招了。

  若不兵行险招。金国搞不好就要被灭,而下一个就要轮到他们大宋了。

  而且,这条计策也确实有可行之处。前提是金国人必须得死守潼关,短时间之内绝对不能让蒙古人攻破潼关。

  然后他们南宋这边能够迅速的攻破临洮府,这样才能派遣军队对蒙古大军进行合围,将他们困死。

  “官家若行此计,那么需要的大军可就不止是十万人了,至少十五万甚至二十万大军,此计才可。”一位南宋武将起身开口说道。

  这还是要加上金国援军的情况下,因为这是几十万蒙古大军,可不是个小数目,若让他们冲出来,那就完蛋了。

  “我们大宋几年前才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现在百姓也是不堪负重了。”一位文官摇了摇头说道。

  还要派出3万人马北上前去支援金国,这是和金国已经谈好的。再加上10万大军出川蜀。足足13万大军的调动,已经让大宋的国库见底儿了,再调集大军,恐怕南宋的经济就撑不住了。

  南宋毕竟不是像蒙古那样的军事管理的草原国家,大汗说调集兵力就立刻可以调集。

  “不如将川蜀之地的五万守军全部调集出来,然后加入这一次的远征大军凑齐十五万人马。”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别的地方抽调不出来兵马,但川蜀之地却可以,那里原本的守备军队,还有大量的屯田军,就可以抽调出来。

  “可这样的话,川蜀之地根本就没有兵力防守了。”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我等进攻蒙古人的地盘,也不需要留后备部队防守,若此计不成,我等也可以退守川蜀之地,由十几万大军守川蜀之地。”

  “就依此计吧!我们这样做也可以减缓一下金国人的压力,抽调川蜀之地的所有守备军队,配合十万大军,北上攻打关中之地。

  同时派出三万大军,带一些粮草前去支援金国,传令,密切关注蒙古大军的动向。

  在蒙古大军开始围困潼关的同一时间,我们派出大军前去攻打临洮府,切断蒙古人的后路。”史弥远说道。

  这条作战方案应该是最有利的。

  最终。南宋的文武百官商量出来了一条可行的计策,关中之地还是要打,而且是加派人手去打。

首节 上一节 207/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