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209节

  所以麓川的各方势力一直是对嫡长子敬畏有加,对于土司的其他儿子面子上能过去即可。

  但是思任法是个例外!

  相比较大哥思行法,思任法精明干练,文武双全,在麓川威望极高,隐隐有压倒自己大哥的势头。

  这次也是他主动提起要混入使节团,为的就是一窥大明的真实面貌。

  由此也可见思任法的胆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按照原本的历史,在明军强大的压力之下,麓川大土司思伦法也被迫接受了明朝的册封,成为了大明的一个内藩之主。

  不过这只是思伦法的一个缓兵之计,等到明军大军撤离之后,思伦法立刻宣布独立,并驱逐了大明朝廷派遣过来的官员。

  大明朝廷一开始还只是劝解。

  但是思伦法始终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终于惹恼了洪武大帝。

  明军在沐英的率领下三征麓川,打得思伦法落荒而逃,最后死于惊惧之中。

  长子思行法继位之后,麓川势力进一步衰落。

  不仅其麾下的各大小部落纷纷脱离掌控,它的地盘也越来越少。

  到了最后,就只剩下勐卯和勐宛两块地盘。

  内忧外患之下,思行法将大土司之位禅让给了二弟思任法!

  在思任法的统治之下,麓川重新兴旺起来。

..1.2”0)

  不见占据了云南三分之一的领土,它的疆域甚至扩展到了现在的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

  国力达到了麓川历史上的极盛!由此可见思任法的才能和魄力。

  “…“泰奇头人,那些明朝的官儿和你说什么了?”

  见莽泰奇执意如此,思任法也不再坚持,转口询问明朝官员和他说了些什么。

  “那些明朝的官儿询问咱们是要居住在金陵城内还是城外”莽泰奇说道。

  “城内城外?”莽泰奇皱了皱眉头:“大明一向是礼仪之邦怎么会把咱们安排在城外?这是他们的待客之道?

  “这倒不是,只不过有的使团主动要求住在城外,所以明朝的官儿才会这么问。”莽泰奇回答道。

  “主动住在外面?是谁?”思任法好奇地问道。

  相对于周围的各国来说,大明就是物产丰富的花花世界。而金陵作为大明的首都,那更是天堂中的天堂。这些人居然不想着住城内而是住城外?搞(诺赵的)笑呢这是?

  “就是那些蒙古人。他们说自己习惯了逐水草而居,住不惯房子。要在城外搭建毡包。据说梁王一伙儿也搬到城外去了。”莽泰奇回答道。

  为

  “哼!自欺自人!

  思任法不屑地说道:“这群鞑子才被从中原赶出去几年,就住不惯房子了?说得好像大都的宫殿不是他们建造的一样。别的不说,那梁王在昆明几时住过毡包?恐怕让他住,他也不住。”

  “少主人所言不错。”莽泰奇在一旁频频点头。

  作为思伦法大土司的心腹,他也去过梁王所在的昆明。金碧辉煌的王府实在是让他印象深刻。

  从麓川一路走到这里,莽泰奇还真没见过有比梁王府更加奢侈的府邸。

  现在居然还说自己住不惯房子肺?简直就是无耻啊!·

  0318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这些蒙古人之所以不敢居住在城内,恐怕是担心那朱皇帝对他们有什么企图。可笑啊!在金陵周围,你入城和不入城有什么区别?”

  思任法无奈地摇了摇头。

  金陵作为大明首都,光是驻守这里的卫所就有五十个卫所,接近二十万人!

  想要灭掉北元的所有使团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正因如此,思任法才搞不清这帮蒙古人的脑回路。

  “泰奇头人,那些居住在城内的都被安排到哪里去了?”思任法接着询问道。

  “听说被安排到什么寺的会什么馆了。大明这是没钱了?怎么把所有人都安排到和尚庙里?”

  “不是和尚庙,是鸿胪寺会同馆。”莽泰奇还没说完,就直接被思任法打断。

  虽然麓川土司的人基本都是夜郎自大的井底之蛙,但是思任法是个例外。

  他非常喜欢研究中原文化,否则也不会借着参加拍卖会的机会进入大明腹地。

  “有哪些使团入住会同馆了?”思任法接着问道。

  “朝鲜、日本、西番和安南..反正一大堆国家。大理的段天洋也要去那个会同馆住。”莽泰奇想了一下说道。

  “看来除了那些蒙古人,其他各方使节都选择进城居970住。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入住会同馆,看一看这大明的繁华”

  思任法一拍大腿,豪气万丈地说道!

  “这么说,各国使团都到了?”

  金銮殿上,洪武大帝朱元璋正在向群臣问道。

  按理说,这次举办的香水拍卖会只不是一个商务活动,目的是做买卖挣钱,顺便吓唬一下这些人。

  所以各方势力只要派些知道君主爱好的心腹过来就行了。但是各方势力都觉得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务活动,纷纷派出了自己国家的重臣,有几个国家甚至直接就是国君亲临。

  这下弄得大明朝廷也不得不提高接待规模。

  到了现在,香水拍卖会已经成了大明的一项顶格的外务活动,其规模甚至比各国来朝贡还要大!

  “启禀陛下,各国使团都已经到达。”李善长站出朝班说道。

  虽然这个事情是由礼部和鸿胪寺具体负责的,但是身为内阁首辅,李善长才是第一负责人。

  “嗯,很好。看来各地官府办事还是很得力啊!居然能拖这么长时间。”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向群臣问道:“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事要说吗?”“陛下

  “陛下,这拍卖会什么时候开始啊?”

  朱元璋话音刚落,本该由担任内阁次辅的刘伯温接话。可是他还没有开口,担任刑部右侍郎的赵翥就跳了出来。这下朝堂君臣可就感到好奇了。

  大明建立已经一十五年,早已不是打天下时的草台班子,各种规矩也逐渐完善。

  大家都会十分默契地让官最大的先说。可是今天怎么了?

  怎么一个刑部右侍郎抢先跳出来了。

  要知道正三品的刑部右侍郎虽然放在大明官列中也是十分牛逼的存在,但是在冠盖云集的朝廷,那实在不算什么。

  那些没有官衔只有爵位的空头勋贵先不说,就是实打实比刑部右侍郎高的就有内阁阁老、五军都督府都督、宗人府正副主官、各部尚书以及虽然同级但是位次更高的左侍郎这些官员。

  哪里轮得到他一个刑部的右侍郎开口?这个右侍郎也太不懂规矩了吧?

  不仅是这些官员,就连赵翥的顶头上司茹太素都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这个下属。

  茹太素从刑部右侍郎升为刑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以后,是他推荐赵翥接替了自己右侍郎一职,看重地就是赵翥为人稳重。

  可是今天怎么就不稳重了呢?

  “原来是赵爱卿啊!你有什么事?”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

  赵翥这个人他也是知道的,干得多说得少,老实人一个。今天这是不是(ccbc)遇上什么难题了?

  “启禀陛下,那些居住在会同馆的使臣这几天整日闹事。但是碍于他们使节的身份,不论是应天府还是刑部和五城兵马司都对他们束手无策。

  “如果再不把他们弄走的话,微臣担心激起民变啊!”赵翥哭丧着脸说道。

  他原本是工部官员,每天和砖瓦泥石打交道。结果因为内阁的设立,原本刑部右侍郎茹太素不仅入阁,而且还成为了尚书。这空下的刑部右侍郎就由他接替了。

  在士林中,虽然主管刑法的刑部在六部中排名靠后,但是也比排名倒数第一的工部要强。

  况且从正五品的侍郎提拔成正三品的侍郎,赵翥也算是

  一步登天,迈入了大明的高级官员序列。

  本来赵翥还挺高兴的,但是自从各国使团入驻会同馆之后,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些使节团虽然也有安南、朝鲜和日本这种深受华夏儒教影响的国家,但更多都是不通诗书只知道弱肉强食的蛮夷之辈!

  这些人一开始到了会同馆还能老实两天,但是几日之后就故态萌发。将自己在老家的习惯带了进来。

  要知道能跟随使臣来到金陵的那在本国都是一些权贵之辈,所以在他们眼里,那些大明的老百姓也和自家的奴仆差不多。

  只不过都归大明皇帝管而已。

  虽然因为身在金陵,这些人还不敢太过放肆。但是一直就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

  什么强买强卖,什么调戏妇女,什么打架斗殴,什么随地大小便那是接连不断。

  惹得会同馆附近的金陵百姓怨声载道。

  负责城内治安的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和县衙捕快每天都快累惨了。

  特别是会同馆所在的江宁县知县,更是一日三次向自己上司应天府发诉苦公文。

  但是洪武年间的使团也有类似

  所以应天府、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无奈之下,把所有的案件都堆到了赵翥这个负责直隶治安的刑部右侍郎面前。

  看得如同小山一样的案牍,赵翥整个人也麻了!这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刑部右侍郎把握得住的。

  可是那些大佬这几天一直在洪武大帝面前忙着拍卖会的事。

  赵翥就算想要汇报也没有机会。

  一个不好,在天子脚下万一出个什么事.

  别说自己了,就连茹太素这个刑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也负担不起啊!

  所以赵翥干脆心一横,绕过正常的程序在金銮殿把这件事捅了出来。

  反正事情我说了,咱有什么情况,那就勿谓言之不预了

  0319朱元璋:给朕选个电闪雷鸣的好日子!

  听了赵翥的话,所有人都看了看朱元璋。

  毕竟外交无小事,摊上这么些无赖使团任谁都会头疼。

  一时之间,众人对赵翥的看法也从莽撞变成了同情。“朕还以为什么事,原来只是这个啊!”朱元璋无所谓地摆了摆手:“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那些番邦之人难道还能高得过王子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必问朕。

  “陛下!可是这些人毕竟都是各国使节。两军交战尚且不斩使臣。更何况是咱们主动邀请他们前-来的拍卖会?“齐寺卿所言不错!况且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如果这么草率行事的话,恐怕不妥!

  朱元璋刚说完,主管会同馆的鸿胪寺卿齐天木就站出来说道。

  礼部尚书刘仲质也在一旁点头附和。

  “二位爱卿多虑了!如果我们任凭这些人在我大明胡作非为,那才是丢了我天朝上邦的颜面。”

  “况且齐爱卿不是也说了嘛,这不过是一场拍卖会,那些参加拍卖会的这些人也只是顾客,算得了什么使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

  朱元璋点头说道。“微臣遵旨!

  赵翥立刻领旨谢恩。

首节 上一节 209/2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