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193节

  可是没想到眼前这个小伙子居然说知道自己的底细?这是诳自己吗?

  “呵呵呵,罗先生是山西太原人,十四岁的时候随父亲侨居到了苏州。成年之后,罗先生看不过鞑子肆虐汉民,加入了陈友谅的队伍。

  “先生大才,可惜得不到陈友谅的重用,故一气之下投奔了张士诚。”

  “施先生乃泰州人,是张士诚的同乡。因为施先生文武双全,所以张士诚起义之后立即拉拢施先生入伙。施先生也看不惯元廷作孽,950加入了起义大军。

  “罗先生投奔张士诚之后,二位先生志趣相投,遂结为好友。因为施先生经常指点罗先生兵事,所以罗先生以半师之礼待之。”

  “我大明天子横扫九合,一统天下之后,二位隐姓埋名,直才定居在浙江金华。期间悬壶济世,教化乡民,做好事无数。

  “二位先生,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方云飞十分细心地将这些年二人的经历娓娓道来。施耐庵和罗贯中对视一眼,同时心里一惊!

  自己的过往居然被人调查得一清二楚,难道自己早就被人盯上了?

  没道理啊!

  自己也是从刀头舔血的日子过来的,以前一直小心谨慎,断不会被人发现。

  怎么这小子知道得一清二楚?

  看到两个人的表情,方云飞也是心中一乐。

  二位不必这么吃惊,网上早就把你们俩的资料做成百科常识了。

  一查就有!

  “既然你知道我们二人的过往,还要让我俩去书院当老师你就不怕大明天子动怒?”施耐庵犹豫了一下问道。朱元璋的气度,他们两个还是知道的。

  就因为张士诚当年是反抗朱元璋最激烈的势力,所以打败张士诚以后,洪武大帝不仅下令将张士诚的部下全部贬为疍民,世世代代不准上岸,吃喝拉撒结婚生子都只能在船上!

  甚至他还迁怒张士诚根据地所在的苏松二府和浙江全身!导致这三个地方的士子不仅不能担任户部尚书,税负还比其他地方凭空搞出去一大截。

  就这个小肚鸡肠的性子,能放到过我俩?

  要是被他知道你收留了我俩,恐怕到时候连小子你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

  于人于己,老夫还是少和你有牵连好些。

  “这个你们放心!方先生已经在我们父皇面前替你求过情了。父皇也开恩赦免你俩。你们以后就和张逆再无瓜葛了。”

  “确实如此!如果没有父皇旨意,就凭你们两个,现在还能囫囵站在这里?你也太小看锦衣卫的手段了!”

  方云飞还没有开口,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就在一旁解释道。

  “二位先生你们也看到了,有两位殿下作证,你们的后顾之忧我已经解决了。你们只管安心来我书院教书,其他就不劳二位费心了。

  方云飞耐心说道。

  听了燕王、晋王和方云飞的话,施耐庵和罗贯中对视一眼。

  “这位方小友,老夫多谢你解除我和耐庵兄的后顾之忧。可是我和耐庵(Ccbc)兄放荡惯了,就愿意闲云野鹤一生,还望你见谅。”

  罗贯中边说边向方云飞拱了拱手。

  施耐庵也在一旁不住点头,算是默认了罗贯中的话。老实说,张士诚被朱元璋击败之后,作为他的部下,不论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都对朱元璋恨之入骨。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亲眼看到华夏在大明的治理下日渐昌盛,百姓也逐渐摆脱了衣食无着的处境。

  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是聪明人,又分别在陈友谅和张士诚手下效命。

  横向比对,发现自己以前的主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个地步。

  不论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加入义军的初衷其实和朱元璋

  一眼,都是驱除鞑虏,匡扶华夏。

  现在看到百姓摆脱了蒙元时器朝不保夕的生活,可以安居乐业;二人也逐渐消除了心里的怨气,甚至还享受起了现在的生活。

  不过出于对张士诚知遇之恩的感激,两个人始终不愿意出山替大明效力。

  否则以二人的才华,早就可以凭借朝廷颁布的招贤令步步高升了,还用等到现在?

  “做人可是要懂得知足感恩啊!要不是方先生在父皇面前求情,你们现在的身份还是朝廷缉拿的逃犯。现在你们一身

  清白,再也不用东躲西藏。就凭这个,难道你们不应该感谢方先生吗?”

  “四弟所言不错!方先生又不是让你们做什么为非作歹丧尽天良的事情。只不过是在书院教书。不仅包吃包住,每个月的钱也不少拿!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们居然不干?傻吗?”

  听见罗贯中婉拒了方云飞,朱棣和朱棡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甚至连毛骧都在一旁帮腔。

  可惜任凭他们几个磨破了嘴,罗贯中和施耐庵都是一个婉拒,一个不吭声;都是一副不食周粟的样子。

  看着二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朱棣首先受不了了,嗓门忍不住大了几分,却被方云飞及时拦住。

  “既然二位不愿意到我的书院教书,那我也不勉强。只不过我知道二位都是小说大家,恰巧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些手稿,还请二位斧正。不知道两位先生意下如何啊?”

  “这个好吧。

  罗贯中看了施耐庵一样,点头答应。

  能让大明天子赦免自己,无路如何也是天大的人情。自己因为立场的原因不能加入书院,但是帮忙修改一下方小友的书稿总没有问题吧?

  见两个人答应帮自己修改手稿,方云飞顿时一乐。鱼已经咬饵了,剩下的就是看他们什么时候上钩了!·

  龟

  0289老夫一直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见罗贯中和施耐庵答应替自己斧正小说,方云飞也没有多做纠缠,拉过一个小厮吩咐了几句就乐呵呵地坐在牢里和

  二人谈天说地。

  施罗二人走南闯北,生活阅历极其丰富。方云飞则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眼界要远远穿过现在所有人。

  两老一小,三个人居然聊得津津有味,好像将押入诏狱和替书院揽才两件事都忘了。

  “公子,您的书稿。”

  就在三个人相谈甚欢的时候,刚才被派去取书稿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从怀来掏出一沓手稿,~毕恭毕敬递了过来。

  罗贯中刚想接过书稿,却被方云飞抢先一步-那在手里。方云飞翻了一下手稿,然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罗贯中和施耐庵:“闲来无事,写了两部小说。二位老先生可以各看一份,好节省时间。

  罗贯中神色古怪地瞅了一眼方云飞,接过自己那份,顺手将另一份手稿递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也是暗叹一口气,不动神色地摇了摇头。要知道古人写作态度比后世的网络作家认真多了。后世的网络作家每天保底的工作量都是一万字,这在古代小说家眼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古代又没有什么版权费,费时费力写了半天书不仅赚不到钱,说不定还要倒贴印刷费用。

  图啥?

  图的就是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所以这些人对待自己的作品极其认真,删删改改也是平常,讲究的就是慢工出细活。

  四大名著里的《红楼梦》,曹雪芹「历经十载,增删五次」;《西游记》,吴承恩「七易其稿」。

  即便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两个人也是修修改改,写了十几年才写完。

  对于这些古代的小说家,一辈子能有一本出名的小说就极其欣慰了。

  像方云飞这样一下写两本,还是两本同时写的,这在罗贯中和施耐庵眼里简直就是胡闹!

  不过出于感激方云飞在朱元璋面前替自己求情,罗贯中和施耐庵已经打定主意,就算方云飞把这两本小说写成了翔,自己也要认真品读,好好修改。

  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词啊!”

  罗贯中接过手稿,只看了一下开场词,就感觉极为惊艳!短短几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个朝代的兴旺更替和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当得住大气磅礴四个字。

  罗贯中很快稳了稳心神,从对这首《临江仙》的沉醉中清醒过来。

  毕竟诗词写得好并不代表小说写得好,否则最有名的小说家应该是李白和苏轼!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哦!原来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情啊!”

  定居金华以后,罗贯中也想根据自身的经历写一本小说。但是直接写元末明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罗贯中选了历史上两个时期作为自己的创作背景。

  个是群雄并起的隋末唐初,另一个就是三国分立的东汉末年了。  没想到方小友居然和自己想到一起了,竟然也是以东汉

  三国为背景。

  而且从遣词造句来看,似乎这本小说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差啊!

  最起码比世面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三国小说要考究得多。有点意思!

  罗贯中在心里点了点头,读得又认真了几分。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

  “这是神鬼志异?还是北宋年间的?

  ····求鲜花·

  施耐庵翻看了一下前面几页手稿在心里嘀咕道。

  刚才罗贯中小声阅读手稿的声音他也听见了,本来施耐庵也以为自己手里的稿子和罗贯中的差不多,也是以前朝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可是没想到的是,背景确实是前朝的,可是却不是历史小说,而是神鬼志异。

  神鬼志异也就罢了,但是和那本用词考究的历史小说相比,自己手里的这个小说描述极其直白,基本就是市井用语。

  不过好在虽然用词比较市井,但是胜在行文通顺,让人读起来不费脑子,也能看得进去。

  最关键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正在构思的小说好像啊?

  难道这小子也看过《宋史徽宗本纪》和《东都事略侯蒙传》这两本书。0

  怎么老夫感觉一直生活在这小子的阴影之下啊?

  想到这里,施耐庵抬起头诧异地看了一眼方云飞,然后又埋头开始仔细读书。

  很快,施耐庵就被书里的内容所吸引,沉浸在文字的描述里不可自拔。

  旁边的罗贯中也同样如此。

  不仅看得十分仔细,甚至有时候还会翻到前面来回溯一下讲过的内容。

  看到两个人看得这么认真,朱棣忍不住好奇地看了方云飞一眼。

  朱棣知道方云飞写了两本小说。

  但是方云飞写的小说不想其他人一眼从头开始慢慢写,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片段。

  五弟本来还想看一下,但是听到这种情况也放弃了。怎么这两本书片段的魅力这么大吗?眼前这俩老头看得这么认真?

  看到罗贯中和施耐庵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方云飞就忍不住好笑。

  他们当然能看得进去了,因为罗贯中和施耐庵读的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写的小说。

首节 上一节 193/2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