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125节

  通常是后面的士兵负责控制方向和瞄准,前面的士兵负责稳住枪身和点火。

  因为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操作,所以火门枪击发一次后间隔的时间非常长。

  六十秒一发的前装火绳枪的射速已经够慢了,但是火门枪的速度足足比它慢了四分之一,平均射击一次需要一分十

  五秒。

  就这速度,单兵发射的火门枪根本无法形成密集的弹幕,这能拦得住冲锋中的战象才有鬼!

  “方小子,咱大明军中就是用的这种火铳。你有改进的方法吗?”

  朱元璋向方云飞询问道。

  “改进的方法有不少,不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要想迅速形成战斗力的话,最好的方法是三段击。

  方云飞难得认真地回答道。

  要想提高射速,最根本的方法肯定是改进火统结构和配套装备。

  比如把火门枪和弹药改成燧发枪和纸包单,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射速。

  但是从明军还使用火门枪就可以看出,大明现在制造火统的技术非常低劣。

  以现有的工业水平,没个个一年半载造不出来来合格的燧发枪。

  要想批量生产下发军队,那就更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所以最直接高效的方法,就是改变火门枪的使用战术。

  三段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恩公,这三段击是什么?

  听到方云飞有可以提高火铳射速的方法,沐英顿时大感兴趣。

  在洪武年间,对火器钻研最深的大明将领只有两个。

  一个是朱棣,另一个就是沐英了。

  朱棣提前拿破仑四百年发明了「大炮轰,骑兵冲,步兵跟着扫战场」的要你命三板斧战术。

  而沐英则早欧洲二百年发明了火枪的三段击战术。没错!

  沐英就是三段击的发明者本人,而他之所以发明整个战术,就是为了对付那些战象。

  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想到这个点子,反而被方云飞提前

  一步剽窃了创意。

  “其实这个三段击很简单,就是将士兵分为三排,第一排射击后退到最后一排装填火药和弹丸,原本的第二排负责射击。

  “第二排射击完毕后,退回最后装填火药,由第三排负责射击。”

  “第三排射击完后退回最后,重新由第一排来射击。如此不断循环,就可以火铳生生不息不再中断,形成一道弹幕来阻挡战象冲锋。”

  “之所以叫三段击,是因为这个战术最少需要三排人。如果想弹幕更加密集或者射手不太熟练的话,也可以增加到四排、五排甚至六排、七排。”

  方云飞向沐英解释了一下三段击战术。“居然如此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

  听完方云飞的解释,沐英顿时有一股恍然大悟的感觉.朱元璋更是个实干派,直接叫了几个标兵开始演练三段击。

  三段击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

  再加上这八百标兵又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皇帝亲军,各个都精明强悍。

  方云飞只不过稍微点播了几下,这些人就学会了三段击。朱元璋让这些标兵演示了一下三段击,惊讶地发现射击效果居然出奇得好。

  火门枪击发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断过。

  几个人一直将火门枪打到枪管发烫才停止了射击。用作靶子的大树更是被打成马蜂窝。

  “不错不错!有了这三段击之术,云南定亦!”

  “只要明军官兵学习三段击,不用半年,我大明天兵定然横扫云南。

  “可惜,刚才只是射击树木,就是不知道真得面对战象会怎么样。”

  见证了三段击之后,众人都异常兴奋。

  只有蓝玉意犹未尽,觉得光是射击树木体现不出三段击的真实水平。

  “这还不简单!让城外军营效仿田单的火牛阵准备一些键牛。到时候咱们用三段击来对付这些火牛。效果应该相差不大。

  朱元璋随口说道。“父皇言之有理!”

  “如果能对付得了火12牛,那自然也能对付得了战象。”“火牛虽然不如战象力大皮厚,但是速度却远远超过。真的比拼,谁胜谁负尚未可知。”

  众人也纷纷开口附和道。

  战国时期,燕国上将军乐毅率领六国联军攻打齐国,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短短半年时间,昔日九合诸侯的强国齐国仅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

  眼看就是社稷倾覆。

  关键时刻,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六国联军。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短短几个月就将六国联军赶出了齐国国境,让齐国避免了亡国的风险。

  至此之后,田单名扬天下。

  和他一起名留青史,还有大名鼎鼎的火牛阵!

  0167我李善长憋屈啊!(感谢139.05读者老爷

  的催更鼓励!)

  “父皇,这火牛阵和三段击都需要时间准备。你看七日之后可好?”

  太子朱标在一旁询问道。

  “方小子,你觉得怎么样。”朱元璋扭头向站在一旁的方云飞问道。

  “我没什么意见。”

  “不过陛下能否从工部和御用监掉一些工匠和手艺人,我想改进一下现有火器。

  方云飞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七天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要是用来设计一款新的火铳肯定是不行。

  但是在现有火器的基础上做些改进还是可以办到的。只不过对于火器,自己只知道理论但是缺乏动手经验。所以需要向工部和御用监借调人手“朕准了!等咱回去就给你派人。

  朱元璋大袖一挥,果断答应了方云飞的请求。

  方小子主动献计献策,那说明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明子民,而不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过客。

  像这种事,朕自然是希望越多越好了。

  朱元璋和朱标得到了预防和治疗疟疾、血吸虫的方法。沐英学到了三段击。

  朱棣、蓝玉和常茂他们几个七天之后可以看热闹。即便是奉命修建22公厕的常升,也获得了事成之后加官进爵的承诺。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皆大欢喜。

  约定七日之后去京郊军营验证大规模使用三段击的威力。

  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朱元璋他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文渊阁内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文渊阁位于紫禁城内,离朱元璋办公的御书房不远,方便他随时召集成员商议国策。

  所以虽然文渊阁简陋无比,但是洪武大帝还是把他作为内阁成员的办公地点。

  此时的文渊阁里,李善长和罗复仁、茹太素几个内阁成员长吁短叹,如丧考妣。

  神色相对轻松的汤和也是如坐针毡,一副随时准备跑路的模样。

  没办法!

  本来以为郭桓案只是通了天了,事实证明他们想简单了。这哪是通天啊?

  这分明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

  御史余敏和丁廷所说郭桓勾结北平官员贪墨二百万石粮草就足够骇人听闻了。

  可是经过这几天的审查,他们发现这个贪墨的数量实在是太惊人了!

  郭桓不仅在北平布政使司大肆贪污,大明各地官府,除了直隶以外,其他十二个布政使司也被他上下其手,侵吞了大量的粮草。

  除此之外,茹太素还查到同郭桓一起作案的除了各地官员之外,还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朝中高官。

  贪墨的粮草更是高达了惊人的两千四百万石!

  要知道红洪武十四年朝廷所收赋税不过两千三百万石。郭桓他们贪墨的粮饷居然比大明一年的赋税还多一百万石!

  屋子里的众人都是洪武朝的老臣,自然知道按照朱元璋的脾气,绝对会大开杀戒!

  凡是沾手这件事的,一个都别想跑!

  以前洪武大帝乾纲独断,他们这些人还能置身事外。现在朱元璋让他们给自己出主意,那他们还怎么独善其身?

  万一以后民怨太大,上位/陛下不会杀了他们来平息官民的怨气吧?

  “诸位老哥哥,俺老汤是个粗人,这贪赃枉法的事情俺也帮不上忙。

  “你们尽管忙,需要用兵的时候派人告俺汤和一声就行了

  “俺还有点事,就先告辞了!”

  汤和拱了拱手,就准备快步离开文渊阁。

  谁知道刚一动身,眼前就闪过一道黑影,工部尚书罗复仁挡在了汤和的面前:

  “信国公,这郭桓案可是陛下亲自指定的案子,你我俱为内阁成员,怎么还能分出彼此来啊?

  “是啊信国公,你我几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可是咱们内阁经手的第一件事,务必要办得漂亮,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啊!”

  “我说汤老弟,莫非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聪明啊?老夫给你交个实底,这件事咱们几个一个也跑不了。你想提前溜号?门也没有!”

  茹太素也在一旁劝汤和留下。

  李善长更是毫不客气地戳穿了汤和想提前开溜的用意。反正现在大家都是一根儿绳上的蚂蚱。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你汤和想提前开溜,就看我李善长答不答应吧。“哎!李老哥你这是何必呢?

  见自己没法脱身,汤和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想

  让俺留下来一起顶雷也行。不过诸位也要拿出个章程来吧。总不能一直在这儿耗着吧?”“这个…

  听到这句话,罗复仁和茹太素顿时哑口无言。我特么要是有好办法,还能急得团团转?你叫我想招,这不是纯粹为难人吗?

  “依老夫的意见,不如等诚意伯来了一起商议可好。”“诚意伯计谋通天,应该有个好的解决方法。

  看着其他几个人的样子,李善长摸着胡子,一脸无奈地说道。

  身为淮西乡党的老大哥,李善长和浙东群臣之首的刘伯温明争暗斗好几年。

  虽然凭借和朱元璋是老乡的关系力压刘伯温一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两个其实不分伯仲。

  但是这番话出口,就是默认了自己在计谋这方面比不过刘基刘伯温。

  863不过这也没法办,谁让自己当了这遭瘟的内阁首辅呢?

首节 上一节 125/2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