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反派皇子,专灭位面之子 第185节

  但因为此计关系到之后能不能将城中守军诱出城去追击,因此谁去诱敌可谓是至关重要,对身手有很高的要求,既要中箭受伤,又绝不能落入敌人手中,免得反而被识破。

  而在凉州军中,有如此身手的除了萧璜自己就剩下他的副将王升了,萧璜身为主将自然不能以身涉险,因此王升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可没想到,王升最终在长安城下身中数箭,尽管被其他人冒死突围救走,可最终还是因为伤势太重,生命眼看危在旦夕。

  一攻进长安城,萧璜就下令找来城中最好的大夫救治王升,可没想到还是无力回天。

  当萧璜匆忙赶到王升的病榻前时,只见床上的王升面色蜡黄,气若游丝,目光游离,已经到了最后的弥留之际。

  见王升如此模样,萧璜只感觉心中堵得难受,紧紧抓住王升的手,低声唤了一句:“王升……”

  一听到萧璜的声音,王升脸上竟然有了一丝血色,目光也有了一丝异样的亮光,他艰难转过头看向萧璜,露出了最后一抹笑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殿……殿下,今后……王升……不能再为你效力了……你……你要多多保重……”

  言罢,眼神渐渐涣散下去,彻底咽了气。

  萧璜眼眶瞬间湿润了,紧紧握住王升冰凉的手,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天下间最相信他的人,终究还是离他而去了。

  郭亮木然跪在王升床榻前,面色木然,眼角却划过两道泪水……

第448章 对峙关中

  秦王萧璜抢在援军抵达之前一举攻破长安,天下皆惊。

  要知道长安不仅仅是关中重镇,还是大宁的西都,位置极为险要,易守难攻,如今长安一失守,朝廷再想从叛军手中夺回来可就难了。

  就在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关中,想看太子萧玠如何率军反击叛军,夺回长安之时,萧玠却做出了出乎全天下人意料之外的举动——

  他派右金吾卫将军周彦率三万右金吾卫进驻广通仓,派冠军将军吴疾率两万东宫诸率驻守蒲津关,他自己统领三万兵马镇守潼关,三路兵马各自镇守一处,丝毫没有继续向关中进军,从叛军手中夺回长安的意思。

  地图有点粗糙,但是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形势

  消息传到洛阳的朝廷,很快就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精妙之处。

  要知道,大宁人口众多,但分布很不平衡,尤其是大量人口都集中京城洛阳所在在司州一带和西都长安所在的关中一带,但司州和关中出产的粮食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司州和关中的百姓。

  宁朝为了解决司州和关中粮食不足的问题,宁太祖在位时就在京城洛阳附近修建了河阳仓,在长安附近修建了广通仓,两座粮仓都是修在黄河边上,通过黄河漕运将其他州郡的粮食运到河阳仓和广通仓,分别供应给司州和关中一带的百姓。

  因此可以说,关中尤其是长安一带的百姓,基本都得仰仗广通仓囤积的粮食才能吃上饭,如今叛军攻占了长安,凭空多出了十几万张嘴,即使长安城内囤积的粮食再多,也迟早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而潼关和蒲津关分别扼制黄河上最重要的两大渡口风陵渡和蒲津渡,只要朝廷的军队能够守住潼关和蒲津关,叛军根本无法再东进半步。

  自古以来,不管是何人反叛朝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速战速决,迅速攻取都城才有一线成功的机会。

  因为起兵反叛朝廷在天下人眼中本就是大不义之事,叛军上到将领下到士卒,其实每个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谁都是清楚,不管他们是主动参与叛乱还是受到旁人裹挟,一旦叛乱失败,不仅他们自己难逃一死,他们的家人甚至是族人也可能一个都活不成。

  正因如此,一旦叛军久攻不下都城,拖的时间越久,军心越容易动荡,一旦动荡到了某个临界点,士气必然溃散,到时候不需要朝廷的军队打过来,只怕叛军自己内部就乱起来了。

  洛阳朝廷尚且有有识之士能够看清这一点,萧璜自己身为局中人,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萧玠如此安排的用意呢?

  他原本的计划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长安,而后封锁消息,再趁洛阳来的援军还不知情,一举击溃他们,如此一来,再无人可以阻拦他进军洛阳。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甚至搭上了自己最为亲信的副将王升的性命。

  可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想到最终还是让秦桓突围而去,还去给周彦和吴疾通风报信,导致这一路援军没有继续前往长安城送死,反而退守到了潼关。

  他更没想到的是,随后赶到的萧玠并没有重新夺回长安的意思,反而以兵分两路驻守蒲津关和潼关,牢牢扼守住了他们凉州军的东进之路,还派周彦抢他们前面进驻了广通仓,切断了长安城的粮食供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

  一是尽快派兵攻下广通仓,因为只有夺取广通仓,他的大军才有充足的粮食跟萧玠的军队对峙,否则单凭城内囤积的粮食,根本不够他们十几万大军和长安几十万百姓吃多久,一旦粮草不足,军心必乱,到时候根本不需要萧玠出手,他们凉州军自己就不攻自破了。

  但广通仓身为供应关中粮食的重地,城防修得并不下于长安,想要攻下本就不容易,如今又有三万右金吾卫驻守,想要攻下更是难如登天。

  况且广通仓离潼关极近,一旦他派兵攻打广通仓,萧玠随时会从潼关出兵截断他们的后路,到时候他跟周彦前后夹击,他们凉州军很难抵挡得住。

  而且一旦他们出兵攻打广通仓,蒲津关的吴疾随时都会袭取夺回长安,毕竟天下谁不知道他到底有多能跑。

  二是死守长安跟萧玠对峙,因为只要再等上一个月左右,黄河就会结冰,到时候他完全可以绕过蒲津关和潼关渡过黄河,直捣兵力空虚的洛阳。

  但萧璜知道此举绝对不可行,不说没有广通仓的粮食,城内的粮食够不够维持他的十几万大军一个多月,单说军心,若是十几万大军都龟缩在长安城中一个多月,将士们每天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迟早有一天会出大乱子。

  三就是撤离长安城,退回凉州。但萧璜知道此举更加不可行,他以子反父,以地方反朝廷本就是大不义之举,若是他面对朝廷军队的围剿,一仗不打就撤回凉州,下面的将士会如何看他,弄不好只怕大军还没撤到凉州,下面的骄兵悍将就哗变了,随时都会趁自己不备,拿自己脑袋向朝廷邀功,换取朝廷的谅解和宽恕。

  三个选择都是死路一条,萧璜一时之间也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世上最无奈的事,就是自己明明一眼看穿了对手的图谋,却根本想不出任何的应对之策。

  但萧璜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他既然选择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就一定要让父皇和天下人知道,他们都看走了眼,他萧璜绝没有半点地方不如萧玠。

  如今这场与萧玠的正面交锋和对决,他只能赢不能输。

  萧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眼前悬挂的巨大舆图,他的目光渐渐离开广通仓,离开潼关,离开蒲津关,越过大宁的边境,最终定格在了大漠深处。

  他脑海中浮现起那天晚上他跟赫连涛在湖边的密谈,嘴角突然勾起了一丝冷笑。

  如今中原内乱,他相信赫连涛很难不会不为之心动,虽然他也知道如今狄胡人自己也在内乱,但他知道赫连涛绝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的,一定会想办法结束狄胡内乱,尽快率兵南下好分一杯羹。

  只要狄胡人一出兵,自己破局的时机也就到了。

第449章 人心难测

  想到此处,萧璜当即唤来一个亲兵,对他吩咐道:“派人去叫王副……”

  萧璜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也突然想起王升已经不在了,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阵深深的失落。

  这几日,他也在一遍遍回想,为了一座长安城,折了一个他最信任的部将到底值不值。

  但他也知道,如果可以重新再选择一遍,他还是会让王升去冒险,因为长安对于他而言太重要了,若是夺不下长安,他的十几万大军根本无法在关中立足。

  迟疑了片刻,萧璜还是吩咐亲兵找来了郭亮。

  不多时,亲兵就将郭亮带到了萧璜的面前。

  自从好友王升死后,郭亮整个人就变得沉默寡言,几乎不再跟任何人说话。

  萧璜深深看了郭亮一眼,目光有些捉摸不透,随后缓缓叹了一口气道:“郭将军,王升之死,你是不是对我心怀怨恨,觉得我不该让他去送死。”

  郭亮抬起头看着萧璜,随后摇摇头,苦笑道:“殿下言重了,我当初劝过王升,劝他不要以身涉险,不要为了一座城池丢掉自己的性命,可殿下知道王升是如何回我的吗?”

  萧璜面色不由微微有些动容:“他是怎么回你的?”

  郭亮低下头,又重重叹了一口气道:“他说,他既然选择效忠殿下,自然当效死命,既然长安对殿下如此重要,若是能为殿下夺取长安,他就是一死又何妨?”

  萧璜听完面色也有些黯然,随后也是长长叹了一口气:“王升从不曾负我,是我有负于王升。”

  郭亮依旧摇摇头,沉声道:“殿下不必如此自责,王升至死不曾后悔过效忠殿下。”

  萧璜重重一点头:“我记得王升还有一个儿子叫王谦,今后我将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育,待我攻下洛阳,夺了天下,一定封王谦为王。”

  郭亮默默一点头:“如此一来,王升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

  萧璜此时目光却紧紧盯着郭亮的面庞:“郭将军,你愿意如同王升一般效忠于我吗?”

  郭亮没有躲避萧璜的目光,随后重重跪倒在地,动情说道:“殿下放心,王升至死都没有后悔过为殿下尽忠,他临终前请求过我,说担心自己死后殿下身边再无可信之人,希望我可以代替他好好为殿下效命,这是他临终前唯一的心愿,我身为他的好友,不会让他死也不能瞑目的。”

  “好!”萧璜当即大喜,随后亲自扶起郭亮,重重一拍他的肩膀道,“王升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放心,我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效忠于我之人,待我将来夺了天下,登基为帝,也定然封你为王。”

  郭亮脸上却没有露出任何激动和兴奋之色,只是摇摇头道:“殿下言重了,我愿为殿下效忠,只是为了完成王升生前的遗愿,并非是贪图荣华富贵。”

  萧璜笑笑,淡淡说道:“你想不想要是一回事,但我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忠心于我之人。”

  郭亮没有再解释,只是点点头:“多谢殿下。”

  随后,萧璜从桌面上拿起一封早已用火漆印封好的书信,递给郭亮,面色郑重道:“我现在需要你替我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快马加鞭去一趟狄胡王庭,亲手将这封信交给狄胡可汗赫连涛。”

  郭亮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从萧璜手中接过信,看也不看就塞入怀中,随后郑重一点头,沉声道:“殿下放心,属下定当不辱使命。”

  萧璜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再次强调道:“此信事关到我凉州军的生死,你一定要尽快赶到狄胡王庭,亲手交给狄胡可汗赫连涛。”

  郭亮目光坚定,沉声道:“殿下放心,属下今晚就连夜出发。”

  萧璜点了点头:“那就辛苦郭将军了,我凉州军的生死就托付给你了。”

  郭亮也重重一点头,随后告辞离去。

  萧璜看着郭亮离去的身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王升的影子。

  ……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因黄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而得名潼关。

  潼关依山势而建,城关雄峻,易守难攻,是关中通往关东的重要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从萧玠率领三万兵马进驻潼关,就此按兵不动,与三百里外长安城叛军遥相对峙,互不攻伐。

  但尽管如此,潼关在防御上却没有半点松懈,毕竟十几万凉州叛军随时都会打过来,容不得将士们有半点懈怠。

  正因为如此,即使此刻已经是三更半夜,但潼关上负责值夜的士兵还是一个个身材笔挺站在城头上,目光一动不动望着西面的方向,严防任何来犯之敌的夜袭。

  而且还有校尉在城头上一趟趟来回巡视,只要发现有任何一个士兵精神稍不集中,便立即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甚至严重的话还要军棍处置,因此没有一个值夜的士兵敢稍有懈怠。

  四更天时分,关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每一个值夜的士兵都不由精神一紧,一个个纷纷亮起火把,探头朝关下望去,甚至有些士兵已经搭起了弓箭对准了城下……

  巡视的校尉也听到了动静,赶紧跑过来,探出半个身子往外望去,只见来的只是一人一骑,虽然对方身上穿的是平民百姓的粗布衣服,但胯下的马儿很是雄骏,一看就是上好的军马。

  不过好在对方只有一个人,校尉暗暗松了一口气,命士兵们不要轻举妄动,随后冲关下大喊一声:“关下何人?”

  来人在关下勒住了战马,借助关上的火光看清了“潼关”二字,随后不再迟疑,冲着关上大喊一声:“我是凉州军的建威将军郭亮,是从长安来的,有重要军情要面见太子殿下。”

  关上的众人听完顿时一个个面面相觑。

  什么状况,两军还没正式开战呢,对面就有人来弃暗投明了?

第450章 丧心病狂

  潼关身为关中与司州之间的重要门户,自然不会只是一处简简单单的关隘,而是分为东西两道关门,两道关门之间实际上从规模上来说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萧玠和三万大军就驻扎在这座小小的城池内,萧玠身为主将甚至还有自己的书房来处理来往的公文。

  而此时,萧玠就在自己临时的书房内见到了从长安而来的郭亮。

  在见到萧玠之前,他的亲兵早已将郭亮全身上下搜了个遍,不给他任何暗藏利器对萧玠不利的机会,毕竟常言道兵不厌诈,谁也不敢保证郭亮是不是以投降为名,行刺杀之事。

  那封信也被萧玠的亲兵搜走,此刻就静静躺在萧玠面前的案桌上。

  萧玠的目光落在眼前的书信上,上面的“可汗亲启”四个字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了。

  但他没有拆开书信,只是将目光游移到郭亮冷峻的面庞上,淡淡一笑,问道:“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郭亮看着萧玠,摇了摇头,沉声道:“我什么都不想要。”

  萧玠似乎有些意外,他又看了一眼面前的书信,随后笑笑道:“但你既然选择这么做,总归是有一个理由吧。”

  郭亮目光闪过一丝厉色,冷冷说道:“因为我想要萧璜一败涂地,我想要萧璜死无葬身之地,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到,但我知道你能对付得了他。”

  萧璜更加好奇,不由继续追问道:“萧璜怎么得罪你了,让你如此痛恨他。”

  郭亮也不隐瞒,直接将王升重伤不治身亡的前因后果都说出来,最后恨恨说道:“王升一向对萧璜如此忠心耿耿,可萧璜竟然为了区区一座城池不惜舍弃他的性命,身为他的好友,我岂能不为他报仇。”

  萧玠一时也有些唏嘘,他记得在原书中王升最后就是为萧璜尽忠而死,想不到自己重活一世,很多人的命运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只有王升还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萧玠拿起桌面上的书信,淡淡说道:“不管怎么说,你都算帮了我一个大忙,你这份人情我会记在心里,将来只要你有事需要我帮忙,都可以随时来找我。”

  郭亮看着萧玠,沉默了许久,而后还是缓缓说道:“其实我确有一事想要求殿下。”

  萧玠微微一笑,点点头道:“但说无妨。”

  郭亮迟疑了片刻,默默叹了一口气:“若是将来朝廷平定了萧璜之乱,殿下可否答应我,对王升的家人既往不咎,尤其是善待他的儿子王谦。”

首节 上一节 185/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