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371节

  向太后是高兴还来不及——军心归附,我儿必可为圣君。

  太皇太后则只能接受现实。

  甚至得配合着演戏,在赵煦面前表现出豁达、慈祥的样子。

  她已经被文臣和高家人绑架了。

  她或许自己感知不到这些,可她的行为却证明了这个事实。

  这一点,赵煦心知肚明。

  当然了,赵煦不会拆穿。

  他会继续扮演他的孝顺孙子的角色。

  毕竟,他还得让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帮着他去处理那些琐碎的国事。

  太皇太后看着赵煦的样子,慈祥的摸了摸他的头然后问道:“官家,既然抽调了禁军,委任了指挥使……依制,是该给这支禁军一个名目了!”

  赵煦点点头:“太母圣明!”

  “那官家给这支禁军,赐个军名吧!”

  大宋禁军的名目五八门,编制更是七零八落。

  在熙宁以前,禁军们经常是东边几个指挥,西边几个指挥,京城几个指挥。

  遇到战事,由朝堂委派文臣或者武将统帅。

  而统帅的部队,经常来自乱七八糟的各种禁军军种。

  一支不过万人的部队,混编了十几个不同军镇的禁军是很常见的事情。

  所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将兵法改革后,才总算理顺了这个关系。

  赵煦当然不会,也不想再给大宋禁军的架构增加一个新的冗余、无用的编制。

  于是,道:“太母,孙臣听说,皇考以将兵法,革新军制,孙臣想着这支新禁军,也用将兵法的名目吧!”

  “嗯!”太皇太后点点头,然后问道:“官家的意思是?”

  “狄咏是孙臣身边的人,也是御龙骨朵直的指挥……”

  “所以,他是代表孙臣去整军的……”

  “不如,就赐此军为:御龙第一将!”

  满编十个指挥五千人!

  刚好符合将兵法中,将一级作战单位的要求。

  同时,御龙第一将的名头,也可以算是赵煦打算重建大宋中央禁军的第一步尝试——过去的中央禁军,不止人员被抽调的七七八八,编制什么的也被拆的差不多了。

  偌大汴京城,现在最多有两万正规禁军,算上开封府的铺兵还有皇城里那些根本不能打的架子亲事官、亲从官,汴京城的守卫力量不过三万!

  这让人很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容错空间。

  重建一支强大的,拥有战斗力的中央军,是赵煦在此生必须完成的事情!

  上上辈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想法了。

  奈何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该从那里开始。

  但现在,赵煦经过在现代的留学后,就已经知道他该如何重建一支足以威慑四方的中央禁军。

  正好,如今碰到了机会,是可以尝试了。

  太皇太后听着,笑了起来,她认真的看着赵煦,道:“就依官家的吧!”

  她说完这句话,多少有些落寞。

  这个孙子太优秀了。

  所以,她已经知道,以后每过一天,就意味着她能掌权的日子又少了一天。

  这让她多多少少有些不舍。

  可事情就是这样的,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

  “幸好……这个孩子孝顺!”

  “老身百年之后也可以托这个孩子的福,在青史之上有一个好评价!”

  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心里面才舒服了起来。

  这一章,反复修改了一晚上!

第308章 狄咏:臣愿为陛下效死尽忠

  赵煦回到福宁殿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福宁殿的长明灯,也已经全部点燃。

  通红的炭火和橘红的烛光,互相映照,让福宁殿变得暖和且明亮。

  赵煦走入寝殿,让冯景屏退左右女官。

  然后,他就和冯景吩咐:“去通见司,让狄咏来见我!”

  “是……”

  冯景恭身退下去。

  赵煦则看向了从保慈宫到福宁殿,一路簇拥着他回来的石得一:“石得一,让探事司从今天开始,全面搜集汴京城内外,百姓和士林两个方面的舆论!”

  “重点关注瓦子、勾栏还有太学学生们……”

  “每天晚上,都给我编一份当日舆情简报。”

  “臣遵旨!”石得一恭身领命。

  “嗯!”赵煦点点头,他是很清楚的,汴京城的舆论引爆点,就是那三个地方。

  只要控制和引导好这三个地方的舆论,那么,基本上也就可以左右汴京城的舆论。

  再加上有着汴京新报,引导、鼓吹并制造舆论声量。

  基本上,就可以主宰汴京舆论场了。

  在大宋这样的士大夫文官为基础的社会,舆论就是裹胁士大夫们最好的武器。

  因为,士大夫们要脸!

  石得一慢慢抬头,请示着:“大家,这样一来探事司的人手,恐怕就不太够了……”

  “经费,恐怕也有些捉襟见肘!”

  自赵煦即位以来,探事司的工作压力大增。

  又要监视、搜集汴京舆论,又要每天统计汴京城主要商品的物价,还派了许多人出京,去沿边、熙河、广南西路等地。

  而探事司的逻卒们,和大宋禁军一样。

  想要让他们办事?可以!

  但得加钱!

  不加钱,他们就会敷衍,就会磨磨蹭蹭。

  所以,逻卒们在正常的俸禄外,还因为负责的事情不同,有了各种各样的贴职钱。

  于是,钱如流水。

  探事司过去的小金库,迅速枯竭。

  现在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毕竟,皇城司的拨款,还是那么多。

  赵煦听着,笑了起来:“此事好办!“

  “我写个手诏给童贯,让童贯把汴京新报的收益,每月输一半给探事司!”

  石得一顿时欣喜不已。

  在大宋,不管做什么,有钱就好办事。

  而汴京新报,现在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探事司的逻卒们,都看的眼红了。

  赵煦却道:“既然有了钱,那就要好好做事!”

  “另外……”赵煦看着石得一:“朕过些时日,会命刘惟简,带人入驻探事司……”

  石得一连忙恭身:“臣谨遵旨意!”

  赵煦笑着说:“放心,刘惟简去探事司,不是为了分你的权,他和他的人,也不得干涉探事司的正常运转以及人事……”

  “那……”

  “刘惟简是去管账的!”赵煦说道:“就像专勾司那样……只审查俸禄、支出,并负责驳回不合理的开支……”

  一个印把子,一个钱袋子。

  就是控制官僚系统的最好利器。

  情报机构,也是官僚系统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同样受到控制。

  而专勾司,则是赵煦的父皇的杰作。

  元丰二年,首先建立诸军专勾司,专门审查在京禁军的俸禄、赏赐发放情况,检核人数,检点条例,如有不当,既行驳回。

  自那以后,在京禁军的赏赐、俸钱就需要先通过专勾司检核,然后行文太府寺,再由太府寺指定时间,从指定的官仓拨付相关钱粮、俸禄、绢布,然后领取俸禄的人,还需要持券历领取。

  元丰三年,在诸军专勾司基础上,建立了诸司专勾司。

  上至宰执下至开封府的胥吏,以及皇城诸司、内臣、女官的俸禄、赏赐,从此都需要经过诸司专勾司的审核。

  赵煦知道,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因为要避完颜构的构字,所以诸司专勾司后来更名诸司审计司。

  石得一深深低头。

  赵煦看着他的样子,笑了一声:“放心!我是信得过都知的!”

  “只是信不过下面的人,而且这也是为了子孙计议!”

  “防止将来探事司势大难制,遗祸子孙!”

  特务机关一旦独走,那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赵煦在现代,听说过无数特务机构独走,引发的种种故事。

  所以,趁着探事司还没有起势,先加以制衡、控制,是必要的预防。

  石得一赶紧表态:“大家圣意,谋及子孙,臣钦佩不已,唯恭从之……”

  赵煦笑了笑,然后就问起了石得一的个人情况。

首节 上一节 371/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