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60节

  “可别到时候,二叔都节度使了,我家才是个团练副使!”

  “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将来咱们的孩子,天生就要矮二叔家一头?”

  她这么一说,其他莺莺燕燕也跟着急了起来。

  向宗良更是把牙都要咬碎了。

  不久后,一个消息的传来,更是刺激的向宗良跳了起来。

  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因右相韩绛荐举,以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之功,特旨为秘书省正字,寄禄官升为承事郎!

  朝官!

  而且是相当于过去文散官阶大理寺评议的朝官!

  向宗良气的眼睛都要冒火了!

  特么的!

  司马康什么时候协助修过《资治通鉴》了?

  端茶倒水也算协助吗?

  谁不知道,资治通鉴书局里的那些人都是谁?

  不止是向宗良被这个消息气坏了。

  高家众人,也一样被恶心到了!

  而且,和向家就两兄弟不同,高家可是一大家子!

  高遵裕、高遵惠,都有好几个儿子,一大票女婿。

  这些人可都眼巴巴的等着新君推恩,升官发财!

  现在好了,就因为一个糟老头子说了几句废话,两宫都顾忌舆论物议,小官家亲自开口推恩赏官都得婉拒了!

  这一天,高家甲第的一个个院子里,骂声一片。

  人人义愤填膺,搞得好像他们不能升官发财,都是司马光的缘故一样!

  更是没有人在乎,司马康的这个恩荫,是因为韩绛举荐的原因。

  他们现在只知道——司马光的儿子加官进爵了。

  但他们却因为司马光的原因,只能憋屈的在家里吃大米。

  尤其是,看到了高公纪和向宗回的风光后。

  向家和高家人内心的愤懑,再次窜高!

  注:司马康历史上是四月底恩荫为秘书省正字。

第138章 广告牌

  司马光现在根本没有心情去管自己的儿子升官的事情。

  他拿着手中的书信,忧心忡忡。

  “伯淳啊!伯淳!”

  “明明入朝在即,为何偏偏病倒了?”

  “苍天不公!苍天不公!”

  洛阳群贤之中,除了已故的邵雍外,与他最合得来就是程颢了。

  程颢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治学严谨。

  一身儒学造诣,在如今之世,可居天下前列!

  程颢也本来是司马光选中的儒学理论助手,他本希望靠着程颢的儒学造诣,入京辅佐于他。

  主要是希望程颢能在经筵上,将圣人经义,大道至理讲与少主。

  从而在思想理论上,彻底的埋葬掉王安石的新法——只要少主认同了程颢的思想经义,那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没了三经新义的新党,就是没了牙的老虎!

  可惜,现在一切都完了。

  洛阳来信,程颢重病不起!

  没了程颢,他如断一臂——尽管程颐在儒学造诣上不亚程颢,但程颐不是进士出身,儒学造诣再高,在经筵上也天然矮其他经筵官一头!

  “苍天保佑,让伯淳可以度过此劫……”一生不信神佛的司马光,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向着冥冥中的鬼神祈祷。

  ……

  “伯淳居然病倒了……”

  文彦博也是叹息一声然后叫来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和他吩咐:“汝立刻入宫,去两宫面前请旨,乞遣太医去洛阳,为伯淳诊治!”

  只要不涉及权力斗争,文彦博其实是很惜才的。

  只要入了他的眼,只要能合他的胃口,哪怕是一个布衣,他也乐意举荐提拔。

  而程颢可不仅仅是他喜欢的晚辈。

  程颢之父程响和文彦博是老朋友!

  两家在洛阳,有几十年的交情。

  ……

  赵煦在傍晚时分,知道了程颢病重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赵煦也是惋惜了一声。

  二程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在现代人眼中褒贬不一,许多人都将明清政治僵化、八股取士的锅直接甩给了二程和朱熹。

  却从来没有问过,二程和朱熹,到底承不承认那所谓的程朱理学。

  反正,赵煦对二程,尤其是程颐观感不错。

  哪怕他上上辈子其实和程颐相处也就几个月。

  可程颐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细致,都让他感觉很舒服。

  除了那一次经筵上出言,让他及时得到了医药外。

  赵煦还记得,程颐替他说过很多话,也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么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

  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

  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么的。

  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

  所以程颐建议要么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么改造弥英阁。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热,官家年纪又这么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么小,能受得了吗?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

  甚至屡屡引发御史攻击和弹劾。

  攻击最猛烈、最凶悍的,就是以苏轼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御史。

  为什么?

  因为苏轼是蜀党,程颐是洛党啊!

  赵煦那个时候,年纪虽然小,可他懂事啦!

  于是,就将这些账一笔一笔记下来。

  所以说啊!

  苏轼这个大胡子到处流浪,真不是别人故意整他。

  很多时候是他自找的!

  当然程颐虽然好欺负,但他的学生可不是好惹的。

  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洛党为什么叫洛党!

  紧跟着程颐,被赶出汴京,苏轼也被程颐的学生,送上了一大堆帽子,赶出了朝堂。

  嗯……

  程颐是程颐程颐的学生是程颐的学生。

  这一点,赵煦分的很清楚。

  就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王安石的门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一样。

  惋惜着程颢,赵煦就和冯景说道:“传我的旨意给石得一,选些上好的御药,送到通见司中……让通见司用急脚马递,立刻送去洛阳程颢府邸……”

  “再给我准备笔墨,我要御笔亲书一封……”

  这种费而不惠的好人好事,是赵煦现在最乐意做的。

  也是现在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策略。

  程颢、程颐兄弟,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学生里,虽然激进派不少,可也是有人才的!

  “唯!”冯景听着,立刻去准备笔墨纸砚。

  赵煦写完,将之交给冯景,道:“将此手诏一并交于通见司,连夜出发,急脚送去洛阳伊皋书院!”

  ……

  元丰八年,五月甲午(初二)

  洛阳,伊川,伊皋书院。

  程颢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着围在他身边的弟弟程颐,还有几个学生。

  夕阳的阳光,落在了门前的门槛上。

  “老夫大约是去不成汴京了!”他悠悠说着。

  “正叔啊!”他看向自己的弟弟:“我死之后,汝要尽快入京!”

  “我担心啊……我担心司马公的犟脾气!”

  “熙宁、元丰的时候,朝堂上的大臣们用人,先分辨新党还是旧党……”

  “司马公执政后,万一也和元丰时代一样,那就是天下的灾祸!”

  “牛李党争的教训,还不够吗?!”

  程颐流着眼泪,说道:“兄长当将息身体,待康复后再去洛阳辅佐司马公,成就事业!”

  程颢苦笑一声:“老夫的身体,老夫是知道的……”

  “这一场,恐怕是没这么容易好!”

首节 上一节 160/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