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第133节

  ……

  明仁宫,赵福金总算是搞明白了这段时间里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

  大战略没错。

  细节上的偶然性却不可控。

  只想着如何把戏演的真一些,让完颜宗翰这个老泥鳅乖乖地钻进套里来,却没想到一千个人看戏,便会蹦出来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局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动作。

  完颜宗望想着借此挑拨策反,十营官兵想着得先护住官家,唐恪等人想着朝局大变,赶紧站队求宠。

  局面能不乱?不乱才怪!

  还好,韩世忠此行不但稳住了局势,还把一支奇兵放在了宗望身旁,之后只需提醒偪王莫要听唐恪等人的骚操作,只需安安静静地当个蠢货,无为而治,然后就静静地等完颜宗翰发兵开封即可。

  “呵,完颜宗望也不蠢嘛,知道因势设计,还伪造朕的手书,也算是个人才了。”赵福金斜靠在贵妃榻上笑道。

  一旁的耶律余里衍抿嘴一笑:“也许他是发自内心的呢?”

  赵福金一愣,一脸不解的看向耶律余里衍:“救朕?”

  耶律余里衍摊摊手,笑着退了出去。

  十日后,十一月二十五。

  宋军三万人请降,这是完颜宗翰万万没想到的,这不合理啊。

  但等东路军传令兵将最近开封城发生的事一件件的告知后,完颜宗翰才终于相信,这是天佑大金国啊!

  “如此看来,宋廷内斗已经蔓延到了军中,那开封城岂有不破之理?”完颜希尹笑道。

  宗翰长叹一口气问道:“攻城辎重器械准备的如何了?再拖下去,不等咱们到开封,宗望说不定就已经把开封拿下了,到时候咱们吃屎都赶不上一口热的。”

  完颜希尹答道:“三日内,必完工。”

  最近几章,有读者姥爷提意见,说混乱了,说骚操作了,说主角降智了,比如为何要放弃太原,因为我不能让完颜宗翰死在太原,也不能让岳飞死在太原。再比如十营反叛,有人觉得是主角骚操作,其实是各方势力角力的必然结果,大宋又没电话,信息不可能完全通畅,就算能,也不可能全员通知:朕在演戏,要忽悠完颜宗翰尽早过来。所以罗生门式的情况,必然会发生,而真实情况之混乱,远比现在写的混乱百倍。我是原本打算再让局面乱一些的,但是衣食父母说不行,那我就赶紧收了,主打一个听劝。但是我还是想说一句,看书不要急,一路平推固然爽快,但是在混乱中求胜,也是好玩的。之后再遇见这种剧情,别怕,别慌,作者能制造混乱,就能把它们平回来。谢谢各位提意见的读者姥爷。

第219章 落雪

  靖康元年十二月十七。

  金国西路军在完颜宗翰的率领下,如期而至。

  与完颜宗望一起,合兵青城。

  这一日,天降大雪,天地间一片令人眩目的白,寒风怒号,呜呜咽咽,像是在唱丧。

  宋人是讨厌寒冷的,他们有江南的吉贝,有延安的煤,足以让他们舒舒服服地窝在家中过完整个冬季。

  但金人不一样,他们在白山黑水中,数百年的时间里都得直面寒冷,每到严寒,他们也会变的更加冷酷善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抢到更多的食物,更多的物资,才能保证自己和族人活下去。

  这也应了那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古至今,生活在苦寒之地的民族,他们发起的每一场重要战争,都是在冬天发起的。

  见雪势越来越大,屁股还没坐热的完颜宗翰,决定要趁着风雪,给宋朝送一份见面礼。

  于是完颜活女率军五千,趁着风雪突袭了离青城最近的东道路驻军营地。

  不知是因为风雪太大,天气太冷,东道路驻军压根就没想到金人会在这等天气突然发起攻击,还是原本就是军事不整,疏于防备,反正等完颜活女冲入营中时,东道路驻军统制胡直孺,还正裹着被,烧着炭火在大帐中呼呼大睡。

  完颜宗翰命人将胡直孺捆绑起来,押到开封城下枭首示众。

  完颜宗望觉得不妥:“如今开封城外宋人驻军足足有二十多万,若是如此行事,恐怕会激怒他们,若率军掩杀而来,咱们怕是不怕,但是徒增伤亡,不利之后攻城啊。”

  完颜宗翰摆摆手:“开封城内的情况,二太子应该是比我了解,怎会如此多虑?”

  完颜宗望明白他的意思,在完颜宗翰看来,城外宋军虽多,但都是一盘散沙,城内政斗正烈,无法下达有效的命令,这些驻军也不可能自发为战,只需一一击破便好。

  宗翰看着地图笑道:“为帅者,应将不利之势变有利之势,二太子不觉得,这些驻军看似驻军,实则是我大金的物资补给之地吗?”

  在宗翰眼中,城外的宋军非但不足为虑,而且就是个移动的补给站,什么时候想拿什么时候拿。

  所以此时将胡直孺押到城下枭首示众,非但不会引起宋军的大规模报复行动,还会对城外宋军形成震慑,更会让城内的大宋朝廷知道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已经合兵一处,让他们心惊胆颤。

  只有这样,金军才能使出自己最大的杀手锏:和谈!

  仔细研究过金国对辽宋的战争,就会发现,女真崛起,连续灭亡辽、宋两国的最大杀器,不是他的铁浮屠,也不是他先进的攻城器械,而是和谈。

  它温水煮青蛙般的迷惑性,让辽祚帝耶律延禧像个傻子一样做着美梦,觉得亡国末日遥不可及。

  也让宋朝的君臣始终觉得,自己还是有退路的,眼下的局势远远没到最后一步……

  听到完颜宗翰也想用和谈一招,麻痹宋廷,完颜宗望点点头:“也好,只是押胡直孺去示众可以,枭首就算了,留着他以后跑个路,传个信也是好的。”

  完颜宗翰也不再坚持,拍了拍宗望的肩膀:“二太子还是菩萨心肠啊,开封城里不是已经有你的人了吗?”

  完颜宗望一愣,心想与自己传信之人,完颜宗翰是怎么知道的?

  ……

  ……

  明仁宫内,听到胡直孺被押在城下,朝着城头守军炫耀示众,赵福金心中大喜:“西路军来了?”

  偪王脑袋点的像个拨浪鼓:“对对对,城下叫嚣之人,正是西路军大将完颜活女。”

  不等赵福金再说话,偪王讪笑道:“既然完颜宗翰那条老泥鳅上钩了,那咱这戏,还唱吗?”

  赵福金笑道:“那得看你想不想再过过皇帝瘾了。”

  偪王摇头摆手:“不了不了,这龙椅烫屁股,哥哥我是完全做不好啊。”

  偪王的态度,让赵福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成长,都是从认识到自己是个傻逼开始的。

  如今的偪王,对当皇帝这件事,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他只想在赵福金的庇护下,安安静静地做个闲散王爷,只要大宋不灭,他倒也过得潇洒。

  赵福金没再理他,转身进了寝殿。

  两刻钟后,赵福金走了出来。

  通天冠盖顶,玉犀簪束发,内里一件白纱中衣,外披云龙纹饰的火红纱袍,领口、袖口束着黑金缘边,腰间缠着金色玉带,上挂罗玉佩绶,下裳是红色纱裙,脚穿黑色翘凤头,款款而行时,隐约露出雪白罗袜。

  这身打扮,是宋朝皇帝极为正式的打扮,仅次于登基用的衮冕服。

  偪王赵桓抬眼看去,只觉刚刚还如邻家小妹般的赵福金,突然间就风华无限。

  一双如秋日星辰般的眸子,沉稳坚毅又温婉流动。

  嘴角微微上翘,似笑非笑:“走,陪朕上朝。”

  偪王抿了抿嘴,上前搀扶:“雪天路滑,哥哥扶你。”

  ……

  ……

  “垂拱殿上朝。”

  内侍官尖锐的嗓音在雪幕中回荡,文武百官在殿外分列两侧,整了整衣衫,扫了扫身上的落雪,便昂首阔步走上玉阶,朝着垂拱殿内走去。

  唐恪觉得氛围有些奇怪,文官一列,自然还是李纲为首,李邦彦随后。

  只是武将一列,却与这段时间大为不同。

  许久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又出现了。

  还有几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也站在了队伍中。

  种师道以枢密院使位列首位,后面跟着的是兵部侍郎韩世忠,再往后后看,是殿前司统制张叔夜,张叔夜身后跟着的,唐恪就从未见过,只觉此人浓眉大眼,俊朗非凡。

  再往后看,又见几名年轻的将领,眉宇间都是英气逼人,举手投足间睥睨之姿。

  等走入垂拱殿,百官分列两侧,等着临朝。

  这次大朝会是临时通知,也没说要议之事,唐恪想着,应是早些时候金军在城下叫嚣,这才着急议事,只是谁来临朝,唐恪有些吃不准。

  心里正嘀咕时,突听殿外传道:“太上皇到。”

  一听此话,唐恪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道君皇帝和偪王,到底还是把稳了朝局。

  等道君皇帝入殿,众臣见礼,道君皇帝颔首后,直接走到龙椅旁的位置坐下,随后,内侍官又宣道:“官家上朝。”

  众臣抬眼看去,只见一袭红衣从侧殿款款而入,而偪王赵桓则小心翼翼地在旁搀着,送到了龙椅处。

第220章 甩锅

  时隔一个多月,久未露面的赵福金,终于出现在了众臣面前。

  有人风轻云淡,有人心中狂喜。

  当然,也有人如坠冰窟。

  众臣见礼后,偪王笑道:“瞧吧,早说了官家偶染小恙,在明仁宫里静养,让本王暂监国事,这下都信了吧?”

  说罢,乖巧地走到了道君皇帝身旁,立在一侧。

  赵福金抬抬手:“这段日子,辛苦众位了。”

  “臣等惶恐,官家万福。”

  简单的施礼后,赵福金开门见山,沉声说道:“他们又来了!咱们大宋,怎么办?”

  赵福金话音刚落,就听武将一列有人嚷嚷道:“来就来了,干就完了!”

  这突兀的一声,是非常不合礼数的。

  宋朝的大朝会议事,都是文官先言,文官从宰执开始,一一议论,等宰执们说完意见,再由具体事务的负责人议事,比如朝议要讨论开封府的治安问题,那得先由宰执们说话,然后由开封府府尹说话,涉及到其他部门,再由其它部门的统制说话。

  议论一圈,提出具体的建议,最后再由官家定夺。

  若御史台觉得官家定夺的没什么毛病,此事便算议完了。

  若御史台觉得不妥,还得出言反驳,之后再议。

  就算是朝议军事,也是宰执们先说,之后枢密院和兵部再言,一般的将领,若是官家不点名,是不该发言的。

  这种安排其实是有道理的,若没有个先后次序,议事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是非常浪费时间,且效率低下的。

  所以这突兀的一声,瞬间就引得殿内众臣齐齐看去。

  就连闭目养神的道君皇帝也微微睁开双眼,看了过去。

  几百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时,总是让人不舒服的,高宠抬眼四下看了看,尴尬地挠挠头笑道:“我……说错了?”

  御史中丞李若水叹道:“这小将第一次上朝议事,上头也不教教规矩吗?”

  岳飞出列,拱手道:“高宠乃末将麾下,教导不周,还望各位相公海涵。”

  见岳飞出列,不认识此岳飞的人都开始窃窃私语,询问此人是谁。

  李邦彦笑着向众人介绍道:“此人乃太原大将,岳飞,岳鹏举,那位小将姓高名宠,都是第一次上朝议事,诸位就不要苛责了。”

  说罢,李邦彦偷偷瞄了一眼赵福金,见赵福金面色如常,不喜不怒,便知道自己这次嘴替的很成功。

  “罢了,议事吧。”赵福金摆摆手,看向李纲:“李相觉得此时该如何?”

  李纲躬身出列,一如既往的主战:“虽说这次金军南侵,东西路都已抵开封,兵力比上一次更多,气势也更嚣张一些,但是我大宋也比第一次时要准备充足,城外有二十万勤王军,城内有八万精锐禁军,可堪一战!”

首节 上一节 133/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