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86节

在这半个月里,智氏营寨内高耸的攻城塔多了七座,加上不辞辛苦携带过来的那些,总数达到二十八座攻城塔。

其余体积小一些的攻城器械不是站在城头可以看到,能看到的就是连绵接近二十里的营寨。

在天气恢复晴朗之后,魏斯发现城外的智氏辅兵大肆出动,干的是清理进攻路线上的积雪,知道距离智氏发起攻城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魏斯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智氏的辅兵清理积雪,派出部队出城干扰,演变成双方小股部队在不知道多少人注视下的小规模交战。

智氏这边不是没有想过趁着城门洞开抢占,双方历经好几次较量,一次次是智氏这边吃了亏,还是乐此不疲地一再尝试。

“智瑶……”魏斯发现了什么?尽管距离有点远,还是能认出智氏营寨前方站在巢车车斗之上的智瑶。

这当然不是魏斯第一次见过智瑶了。

在魏氏和智氏没有翻脸之前,互相之间的拜访比较频繁,有交情的几个人,他们的子嗣大多还被抱过。

智瑶也看到魏斯了,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后来可以说是直觉或什么玩意,反正就是认出孤零零站在城头的那人是魏斯。

“看上去很孤独的样子?这是成了傀儡,还是心境的问题。”智瑶并没有多少好奇心,多少是会产生一些感概罢了。

第412章 没人是纯傻子

智瑶率军来到“魏”城的第十八天,智氏对“魏”城的攻击正式开始了。

之所以说是攻击,又提到正式,主要前面都是一些小打小闹,再来便是不对“魏”城具有威胁。

十四座投石车集中在城北,它们被一字排开,反复装弹与投掷,一颗颗石弹抛向“魏”城引发各种动静。

操作投石车的士兵,大冷天之下都是浑身汗水。

他们有的负责搬运石弹,有的负责将机械复位,当然还有专门装弹的人。

一阵阵轰鸣声中,石弹或是落在城墙,也能是砸在城墙之上的过道,更可以是越过城墙砸进城内。

这是投石车的第二次亮相,第一个在“安邑”那个地方。

讲实话就是,智氏攻打“安邑”使用投石车不过是一次实战试验,初步了解投石车的实战威力,再规划接下来怎么用比较合适。

砸塌城墙?投石车被创造出来的理念是为了这个没错,后来则是成为一种震慑性的攻城器械。原因是投石车的准确命中率非常堪忧,压根不可能每次命中都一个地方,百次命中同一个地方两次以上都算运气好了。

既然无法一再命中同一个地方,不要把夯土城墙想得太过于脆弱,真不是一发石弹所能砸塌,想用投石车将城墙砸塌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夯土城墙的坚固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施工严格甚至比砖石城墙还要坚固。

这么说吧,后世的考古学家在很多地方还能找到春秋战国的夯土城墙,哪怕是被岁月腐蚀了那么久,它们并不是一推就倒;相反,开始使用砖石建设城墙之后,很难得才能找到一处砖石城墙段,并且几乎都不像样了。

可能是砖石被附近的居民偷走,才导致砖石城墙看上去很脆弱?反正有些人就是这么解释的。

至于看上去很完整的长城?谁说长城全段完整了呢!那些看上去完整的长城段,它们其实后面一再修复起来当作景点,并不是它们本来就保存得那么完整,某块砖上面也许就混有瓶盖,或是印着某某砖厂出产。

使用投石车砸城没什么好看的,某种程度上枯燥得很。

正在遭遇攻击的魏氏众人就不那么想了,他们第一次看到那种“怪物”,之前就在猜测干什么用的,等知道之后只剩下惊惧和忌惮了。

这一次,智氏并没有马上就使用专门制作的圆形石弹,其实就是从周边收集来合适的石块,再投掷攻击“魏”城。

那些被收集来的从八十斤到一百三十斤不等,其实一百七八十斤也能投掷出去,就是重量越大射程就越短。

智氏的投石车,投掷一百五斤的东西能达到四百五十米的射程,真不能说射程短了。

怎么就只有十四座投石车?因为智瑶把大部分工匠都集中去制作攻城塔了。

智氏平时当然也有储存攻城器械,只是冬季真不是作战的好季节,人走得多了道路会变得泥泞,更别提重量更夸张攻城器械的运输难度了。

所以是,智氏的大军抵达“魏”城郊外了没错,大批的攻城器械却是落在了后面。

投石车在不断投掷石弹,大批的智氏士兵列阵静立。

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攻城,纯粹就是保护投石车不受到破坏,再来就是偶尔做出要冲锋攻城的姿态,诱使魏氏守军上城墙挨砸了。

得说的是,一开始魏氏见到智氏的步兵要冲锋,确实一次次让士兵上城墙准备防御,后来智氏部队的假动作做得多了,魏氏也就不再上当,仅仅是派出少量士兵上城墙。

这样挺好的。

真的!

魏氏的某些指挥官可能觉得自己很睿智,没有上了智氏的当,减少了无谓的伤亡,心里充满了得意。

等待哪一次智氏的攻城部队真的发起进攻,那些之前有多得意的魏氏军官,他们就会有多么懊恼。

当然,智瑶并不着急发动冲城,类似那种“狼来了”的游戏还可以再玩一段时间。

可以想象魏氏内部的气氛有多么压抑,极可能还做好了血战的心理准备,以这种状态绝对有勇气和血性跟入侵者拼命。

兵法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说法,野战或攻城都能使用。

明知道敌军士气正旺,或者心怀绝死意志,选择这种时机发起进攻的话,哪怕最终赢了,己方的死伤绝对会很大。

所以,不用孙武多说什么,智瑶挺愿意玩弄魏氏的心态。

等待后面的投石车被运输上来,不止“魏”城东面可以砸,其余方位也能安排投石车去砸。

“‘魏’城不是襄阳,不会砸上几十年都不坍塌。”智瑶其实不清楚襄阳在回回炮的攻击下,有没有发生过坍塌。

看一再被命中的“魏”城东面城墙,好些女墙已经被削平,个别城墙段出现了凹陷或龟裂。而这只是十四座投石车进行了半个月的攻击,证明魏氏在修建“魏”城的城墙时,要求好像不是那么严格呀?

其实也不难明白,魏氏筑“魏”城是在约一百四十年前,当时的魏氏并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家族,他们到了魏悼子那一代人才获得卿位,后来没有重新修筑“魏”城,城池的质量肯定无法往最好了去弄。

哪怕是魏氏想用最好和最严格的方式筑城,需要考虑时代带来的局限性,缺乏多种工具之下的筑城,各种标准都不一样。

那个时候没有抵御投石车砸城墙的需要,筑城时要求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些。

说白了,每一个时代对质量的要求都不会一样,比如到了青铜炮出现的时代,筑造城墙肯定会有抵御实心弹丸的需求。

“或可攻城?”孙武问道。

主要是韩氏有人过来,告知魏氏正在猛攻“韩”城,韩氏一度丧失了大片城墙段的控制权,付出极大死伤才重新将城墙段的控制权夺了回去。

另外,近期已经逼得韩庚下令将城门给堵死,怕的就是守不住城门,一旦城门被魏氏夺取的话,几乎就能宣告城破了。

不是韩氏弱……,也不对,韩氏的战斗力是比较弱,比起魏氏更弱,何况现在正是魏氏需要拿命去拼的阶段,显得韩氏看上去更弱了。

如果韩固没有说谎,魏氏已经在“韩”城葬送了两万以上的兵力,韩氏损失数量也达到六千。

前往攻打“韩”城的魏氏所部含括辅兵在内超过十六万男女,里面有着大量被临时武装起来的青壮,还有一支魏氏的重步兵。

怎么会那么多,并且还有妇女?智瑶理解魏斯的布局,攻打“韩”城很重要,一旦无法逼降韩氏,魏氏的老巢“魏”地又陷落,那一批魏人会立刻展开逃亡,成为魏氏继续存在下去的保证,也是某日进行复仇的主力。

另一方面,魏氏还在进行迁徙,大批的青壮男女往“少梁”北面的山区转移,韩氏竟然行了一些方便,连带狐氏也当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们在干什么?

韩氏和狐氏怕的是魏氏彻底完蛋,接下来智氏会拿他们开刀,肯定不希望魏氏真的彻底完蛋的呀。

偏偏智瑶知道了也不能逼得太狠,只能派出骑兵前往拦截,算是能拦下多少算多少。

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与需要,一旦智瑶把他们逼得太狠,局面又要产生新的变化了。

所以,没有人是绝对的纯傻子,各自都有自己的多种准备。

智瑶要讲话,听到帐外一阵阵的欢呼声。

没有多久,有人前来汇报,说“魏”城东面的城墙出现坍塌了。

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啊!

质量靠谱的夯土城墙真没有那么脆弱,智瑶亲自出去张望,看到了坍塌的城墙段有不少木头,能够想象还混着麦秆之类,也就难怪一发石弹砸中就塌了。

等魏斯了解情况,一定会恨死了一百多年前偷工减料的那人吧?

智瑶下令所有投石车对着坍塌的城墙段继续砸,并且传令做好随时发起冲锋的准备。

投掷出去的石弹一再落下,足够多的石弹之下落点密集会让重复命中的机率跟高一些。

讲实话就是,之前智瑶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夯土城墙很坚固,使用投石车更多是为了对魏氏造成心理威慑,还真没有非要砸塌城墙的要求。

这下不一样了!

智瑶竟然看到城墙被砸塌,说明真的能够被砸塌。

哪怕有攻城塔,能不用打攀城战为前提,可以从豁口发起攻击,肯定是优先选择豁口,避免攀城战出现大量伤亡的呀。

能够看到很多魏人舍生忘死扛着东西要堵住坍塌的城墙,以至于石弹落下的场面很是血腥。

“发射碎石罢。”智瑶刚才去巡视即将发起攻城战的部队,来到投石车部队这边,下达了新的命令。

当然不是鹅卵石那种小玩意,哪怕是碎石也有成年人拳头以上的大小。

发射碎石本来会用在展开攀城战之前,用来攻击那些想要堵住豁口的魏人,也挺合适的。

命中率差?足够多的石块之下,散布面积足够大,还要什么准确命中率呀!

距离足够遥远,惨叫声传不到智瑶的耳朵,只是能看到一波齐射之后,城墙豁口处直接没有能够站立的任何人。

“攻罢。”

马蹄声率先作响,随后便是早在等待的步兵齐声高喝“攻!攻!攻!”,再发起冲锋……

第413章 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今天,智瑶干了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也就是竟然命令骑兵攻城。

讲实话,看一些连续剧会令人产生极大的困惑,非常不理解打城池攻防战,弄那么多骑兵驰骋的镜头做什么。

骑兵肯定无法攀爬城墙,关于这一点毫无疑问。

守军因为站在城墙上战局高度优势,弓箭的射程绝对比站在地上远得多。这个是一种常识。

那么,骑兵到底冲向城池做什么?无法攀爬,并且一定会遭到守军弓箭手的覆盖,用战马加快抵达城下的速度,哪一家富裕到这种程度,或者是派出骑兵上去白给?

其实就一个原因,导演以为观众是傻的。结果是导演自己成了傻子,并且以为弄骑兵冲城的镜头会很好看。

城墙段塌了,后面塌陷的长度增加到了七八米。这个就是智瑶派出骑兵冲锋的原因。

发起冲锋的骑兵数量仅有百余,他们的任务是冲进去,随后搅乱魏氏守军,为的就是给随之而来的袍泽创造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战鼓的敲响声中,智氏发动了对“魏”城四面城墙的攻击。

主攻方向当然是在东面,其余则是要看战事发展,一旦魏氏出现重大疏漏,北面、南面、西面也能成为智氏的突破方向。

事实就是这样,什么主攻或是佯攻,没有绝对的一层不变,只是一开始摆兵布阵的一种设想,战局出现变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十八座攻城塔,其中的十二座用在东面战场,余下分别布置在另外三面城墙。

冲向豁口的骑兵刚进去就遭到了箭雨覆盖,其实在智瑶预料之内。

魏氏怎么可能不会在豁口附近布置弓箭手?如果真的没有,他们不配让智瑶亲自率军攻打。

最先冲进去的十来名智氏骑兵,连人带马被射成了刺猬。

挽弓需要时间,随后冲进去的二十来兵智氏骑兵,他们吸引了魏氏弓箭手的注意力,固然同样倒在箭雨之下,却是为后面的袍泽创造了机会。

站在智瑶的角度看不到城内的状况,只看到百来名骑兵分成五波冲了进去,大约一百个呼吸之后步兵跟上,蜂拥着从豁口冲了进去。

“有射箭,只是密度不够。”智瑶知道骑兵的牺牲创造价值了。

事实也是那样,魏氏布置在豁口处的弓箭手,他们肯定优先攻击向自己靠近的敌军,顾不上从豁口处冲进来的那些,形成了一种应接不暇的时间差,随后预料中的崩盘出现了。

受于地形的限制,魏氏能安排在豁口附近的兵力有限,再来是时间过于仓促,着实不允许抽调来更多的兵力,别说智氏已经在展开四面攻城了。

“今日便可攻取城墙,克城则是为时过早。”孙武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86/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