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63节

至于说智氏从魏氏那边获得什么?当下魏氏并没有太杰出的人才,要点其它什么又会显得市侩,只能是留待以后。

包括智瑶和魏驹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为新时代的到来加了一把力气,有了子夏的这个前例,先是晋国内部人才流动频繁,后来干脆带动了列国的人才流动。

“已经进入大变法的时代了啊!”智瑶怀抱智可,说了一句谁都听不懂的话。

不是听不懂大变法时代是什么,纯粹是智瑶用普通话讲出来。

晋国的赵氏最先迈出变法的一步,后来智氏在智瑶的操作下迈出的步子最大,魏氏等家族跟上,等于晋国正在进行变法。

强大如晋国都在寻求改变,其余国家就不想有更多的自保能力,乃至于某些国家不想超越晋国吗?

近期跟晋国联络频繁的楚国率先跟上,楚君章委托新任令尹白公胜全权主持变法。

白公胜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邀请各地的贵族来到都城,设宴款待时突然摔杯为号,呼啦啦一大群武士冲出来杀死了前来参加宴会的一部分贵族,其余则是按照名单进行抓捕。

事情是发生在楚国,哪怕楚国挺不讲规矩,还是会令人听到之后惊掉了下巴。

曾经的赵鞅杀死执礼上门的赵午被骂了那么久,也成了赵简子无法回避的黑点之一。

白公胜一杀就是二十来个受邀参加饮宴的贵族,还囚禁了三十来人,能说事情不够大吗?

后面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白公胜联合屈氏、景氏和昭氏出兵,一家又一家地横扫过去,比较轻易地扫灭了群龙无首的各个家族。

屈氏、景氏和昭氏之中,屈氏出现的时间最早,昭氏则是刚刚崛起,他们现在并不算楚国最大的权贵,不过有了这一次行动,真的让白公胜剪除掉那些不听话的家族,屈、景、昭三家的崛起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白公胜那么做就一个原因,想用这么激烈的手段结束楚国内部的割据局面,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吴国就那么看着?”智瑶很不懂这个。

讲实话,智瑶真被白公胜的狠辣和果决给惊到了!

大肆杀戮贵族一定会背上恶名,关于这点根本就是毫无疑问,原因是话语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贵族看到那么多同类被杀,不会去管什么原因,首先就会产生一种“物伤其类”的共情。

这种事情,干成了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没干成就是爆发大规模的内战。等于说风险着实太大,白公胜也是拿自己在当柴火烧,想要照亮楚国啊。

现在的情况是楚国遍地烽烟,吴国不可能没有察觉到楚国的情况,夫差怎么还光看着呢?

这一天,智瑶又来参加宴会了。

地点是在韩氏的宅院,参与宴会的人并不多,主要是互相之间的等级差距摆在那里。

这么说吧,人与人都有阶级差距,会各自形成自己的圈子,真的不是说想进就能进。

再则说了,互相的差距太大,到时候难受的会是弱势的一方。

讲一句良心话,知道自己弱势就别硬凑,奉承话什么的别人早就听腻歪了,稍微磕到碰到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今天组局的是韩庚,到场的不是“卿”就是“卿”的子嗣,算得上是一种高端局。

一开始韩庚就点明了主题,交流一下各自革新的心得。

这种饮宴智瑶的兴趣不大,不来又不行。

但凡老韩家的菜式有点新意,不至于让智瑶动了几下叉子,后面干脆坐着听他们讲一些可行或不可行的花样。

大多数看着能执行,其实真的执行会有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魏驹提到全面废除“井田制”,只是又没有说拿出什么新方案来替代。

然后,韩庚提到了对奴隶的释放,不免要提起在鲁国那边闹得极凶的奴隶起义了。

在传闻中,盗跖带着队伍在鲁国境内到处横冲直撞,几度击败鲁国前来进剿的部队,一再肆虐之下已经靠近几个小国的区域。

不出意外的话,鲁国三桓应该进入到发力阶段,逼着盗跖带队伍进入几个小国?

这一波,鲁国的损失最为惨重,其余各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奴隶的起义规模没有鲁国大,要命的是屡次频发,再来就是国人刺杀贵族的事件一再增多的问题了。

老智家借着鲁国的大乱,不到七个月的时间吸纳了十来万的鲁人,着实是狠狠地赚了一波。

“我闻吴国亦有大乱,掘河越隶暴起,云从者众也。”韩庚说道。

智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了起来。

原来吴国没有抓住机会搞楚国是因为也爆发了奴隶起义?

“怎么是韩氏最先得到消息的?”智瑶比较困惑这点。

智氏对南方的关注度很高,尤其是夫差重新振作起来,眼见着勾践各种暴躁,还不知道情况会是怎么样。

韩氏会先于智氏将消息传回,主要是他们派人前往吴国寻求获得冶炼技术,似乎还有了什么成果。

不开玩笑,冶炼技术方面还真的是一开始南方比较领先,老韩家去吴国取经,老魏家不也派人去了楚国取经吗?

为什么不向智氏寻求先进技术?这个问题过于深奥,不方便给予答案……

第386章 老子认证的圣人

从周敬王做了古之后,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各种光怪离奇,没有想到南方也会先后曝出那么大的事件。

不管是楚国的新任令尹白公胜展开对割据贵族的清算,又或是吴国的运河工程出了问题,总之对晋国就是利好的消息。

其中,老智家的受益最多。

难道不是吗?

智氏刚启动第二个五年计划,先是鲁国暴雷,并且还引得列国也出现频繁的国人暴动和奴隶起义,明显就是让各个诸侯国陷入自顾不暇的窘境。

随后,楚国和吴国也各自出现了状况,代表着最可能打断智氏既定计划的两个国家,他们也陷入了自己的麻烦。

那么看的话,除非智氏自己不甘寂寞,要不然三五年内没有什么能够打断智氏的既定发展计划。

在冬季中旬时期,周王室那边突然有公卿来到“新田”,随行的竟然有秦国使节团。

“甚?求和?”智瑶的老爹是晋国的‘元戎’,邦交一定会进行汇总的。

没错,秦国拜托周王室当中间人,很诚恳地想对晋国服软,结束韩氏一再的西侵。

站在智氏的角度,老韩家的西侵并不能算是成功,相反是屡次遭到秦国的挫败了。

可是作为当事者一方的秦国绝对不那么看,他们先折损了三万大军,甚至储君还遭到俘虏,后面在抗击韩氏的入侵中被打断了生产,先后又折损进去一两万士兵。

战争是发生在秦国的地界,再有那么多能看见和看不见的损失,秦国君臣都不用太会算账,看着越来越空旷的国库,摆明了就是会越打越难受。

智申咳嗽了有一小会,缓过气来才笑着说道:“自曝其弱,绝非明智之举。”

刚才智瑶看到智申咳得那么厉害,着实是一颗心跟着提了起来。

每一到冬季,智申就会这样,怎么预防都没有效果。

“大人,来年往‘濮阳’常驻,便于督造地宫。”智瑶说道。

要不是老智家没有一块不下雪的封地,智瑶都想把智申长期塞在那边了。

“怎可如此?”智申知道智瑶关心自己,可是作为‘元戎’哪有长期不在国都的道理。

智瑶摆出事实,说道:“我家迁都,如何无有大人主持?再则言,盟誓之余,各行其是,非有国战,无有国事。”

看上去划分各自的扩张方向让把持“元戎”宝座的智氏挺亏的?事情却不能只是看一方面。

在晋国担任“元戎”的家族不光只占便宜,一旦爆发战争的话,出兵最多的就是担任“元戎”的家族。这个叫有付出就得有收获,谁付出最多理所当然拿最多的那一份,才不是单纯的以官职压人。

轮到各个家族搞自己的事情,固然是智氏放弃了一些权柄,同时也不用参与西征或南征,出了什么事情由韩氏或魏氏自己去负责,智氏也能集中力量东扩或是北扩。

因为“元戎”的职位还是老智家担任,随时都有掀桌子的前置条件,掀起桌子还能干得名正言顺。

那种现状之下,谁吃亏或是谁占便宜,着实是一眼能看得出来的。

最后,还是智申说不过智瑶,只能接受明年春暖花开去“濮阳”坐镇的任务了。

“开随我同往。”智申说道。

也行。反正智开已经七岁,确实是时候出去转一转见见世面了。

智瑶其余的子嗣?他们的出生与长兄智开隔得比较远,年龄相差了五岁,目前最大的就两岁四个月。

年龄小的孩子不适合出远门,乃至于平时多吹风都有忌讳,怕的就是有个发烧感冒,于当前医疗条件下容易夭折。

话说,智瑶还没有把医疗搞起来吗?

事实情况是,老智家对外伤的治疗领先世界,只要不死哪怕是肠子都能缝合,独独就是在药品的进步上非常缓慢。

并不是智瑶不重视对药物的开发,乃至于一再三令五申,很现实的是有些事业并不是靠行政指令就能快速推动起来。

动刀子的医疗手段能发展迅猛没太复杂的因素,纯粹就是素材着实太多。

能不多吗?

一次大战下来,敌我双方受伤的人几百数千上万,没有伤及内脏的伤势就是缝合,干多了总会手熟,其余则是一次次尝试治疗,过程中再进行记录,慢慢累积经验了。

冬季时分,绝大多数人进入到无所事事的阶段。

有条件的话,一些人会猫在火炉边看书,及时地汲取知识带来的营养。

这一天,智瑶正在跟老子闲聊,主要是听老子讲一些自己的理论。

老子其实是一个挺厚黑的人,提倡无为而治,又主张无所不为,同时极其追求小邦寡民的生态。

小邦寡民是个什么生态?用现代的理解方式,大概就是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能不互相打扰就老死不相往来。简单归纳就是小农循环经济,一切追求自给自足,认为这样才能够消弭战争。

在军事角度上,老子主张“被动反击”的理念,也就是不追求主动扩张,一旦有谁来招惹,要么不打,一打就彻底将对方打死,也就牵扯到了“谋而后动”的理念了。

需要承认的是,智瑶图谋齐国时用了不少老子的主张,只是绝对不会赞同“小邦寡民”那一套。

真的那么搞,看看西汉也就大体清楚,各地方绝对会出现各种大佬,其中郭解就是佼佼者之一,也是一个反面教材。

按照智瑶的理解,老子对民生的主张更多是趋向于有针对性的控制,并且官方不会自己下场,扶持一个或多个代言人,引领当地的发展,也是为了随时杀肥。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好多王朝就是这么玩的。

春秋时代提出来的主张到很久的以后还能使用,后面战国的各种理论更是那样,怎么都能将春秋战国视为一种理论大爆炸的时代了。

智瑶一直挺好奇的是老子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养生,纯粹就是作息很有规律,平时该喝就喝,能吃就吃,顶多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做运动,其余真没有了。

他俩正聊到秦国,主要是智瑶好奇老子为什么非得西出,以前老子并没有给予智瑶答案,今天却是想说了。

以老子的说法,秦国已经在逐渐胡化,需要有一个人再次带去文明。

“……”智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答案。

秦国确确实实是在胡化!那是他们兼并的异族数量太多太多,本身的数量不足以稀释兼并进来的异族,搞得秦人反而被异族带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乃至于三观和思维都在偏向胡化。

智瑶问道:“先生如何使秦人重归文明?”

老子笑眯眯地说道:“赠书。”

好吧,还真没有什么比带着一些书去秦国更合适,要是老子去了再搭上秦君的线,赠书的同时育人,累积足够的声望再向秦国君臣谏言,怎么都能让秦国君臣意识到自己胡化的严重性。

原版历史上,老子到底有没有进入秦国?反正关于老子的记录在出函谷关之后就没有了。

在这个历史版本,显然老子并没有完全断绝西出的念头,只是智氏这边的很多事情太过于吸引老子,想要参与,或者是进行见证,一直给拖了下来。

智瑶看到台狐出现,知道这是韩庚来了。

韩庚早就跟智瑶约好,老子过来才是一个意外。

“为秦国之事而来?”老子得到答案,缓慢站起来告辞。

智瑶尊重老子的学问和年纪,肯定是要送到室外的。

恰好韩庚过来,迎面跟老子碰上……,不是身体上的碰撞,只是互相照面。

韩庚很有礼貌地率先行礼问候。

讲道理,老子今年已经九十六岁的高龄,妥妥的就是祥瑞,别说学问那么深,韩庚表现出尊重是应该的。

首节 上一节 263/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