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53节

有的围着篝火一边跳,一边哼着小曲。

不远处,还有数人正在追一只老鼠奔跑寻乐,气氛甚是欢快……

俨然没有半分战事的压迫感。

若不是他们都穿着铠甲军服,苏良都以为这是一大群闲散的百姓在野外露营。

若是打仗打赢了,这种氛围也无可厚非。

但现在,却是攻击了一个多月都未曾拿下贝州,竟无一人感到羞愧。

从这些士兵的状态便能看出军营将领的能力。

文彦博和苏良都皱着眉头,显然对这种情形非常不满。

一旁跟随的王信似乎看出了二人的不悦,连忙解释道:“毕竟是在年关正月里打仗,士兵们都未能回家团聚,所以晚上会放松一些。”

听到此话,文彦博和苏良都没有回应。

随后,众人来到营帐中。

王信笑着道:“当下正值饭点,二位要不要先用一些饭菜?”

文彦博摇了摇头,沉声道:“先议事。”

当即。

王信、王凯、麦允言、田京四人便开始逐个汇报起来。

苏良当下在军事上的造诣只能算作一般,又无任何实操经验。

便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大宋的一些战事,正是外行指挥内行太多,才导致战斗力越来越烂。

苏良在对当下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绝不会贸然提出建议。

半个时辰后,四人汇报完毕。

苏良一下子明白,为何围贝州城一个多月都没有将其攻下来的原因了。

首先。

王信、王凯、麦允言三人,打从心里就没将自己当作攻克贝州城的主力。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认知是:帮忙。

所谓帮忙,就是打赢了有功,打输了无过。

帮谁呢?

帮贝州提点刑狱田京。

如今,贝州城内,战斗力最强的不是那些军贼,而是城内的囚犯。

犯人被释,田京担有一定罪责。

他是最急于破城的。

田京在城外四处招募兵丁,打击白莲教徒,看似忙碌,其实对解围贝州城并没有什么大作用。

他自知能力不足,但还是要装出一副比其他三人要忙碌的样子。

其次。

导致四人都未倾尽全力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他们觉得朝廷后续一定会招安。

这是朝廷几十年来最常见的手段了。

无法降伏便招安,化贼为兵,屡试不爽。

他们也愿意朝廷去招安。

此举,最省事。

正是因为他们心里有这种想法。

导致下面的士兵们觉得,没准儿打到最后,朝廷突然招安,敌人变成了兄弟(同事),那就白费劲了!

故而,谁都不想拼了命地进攻。

至于军功,很多士兵也都不在乎。

军功哪有性命重要!

更何况还有可能是自己拿命换的是上面官员的军功。

这些士兵和范仲淹培养的西军、富弼培养的青州兵,实力水平简直有云泥之区。

人人想法皆如此,行动上就更是无力。

因贝州城墙极高,易守难攻。

王信等人便根据常规的攻城方式,在城墙对面修建了一种名为“距闉”的攻城工事。

其与城墙等高,建成后便可登高攻城。

而军贼王则在城楼上立马修建战棚,待“距闉”建成后,一波火箭攻击,便将距闉全都烧毁了。

如此反复,忙了近一个月,贝州城墙依然稳固如初。

这哪里是攻城守城。

看上去就像小孩子过家家。

苏良甚至怀疑,这些人都是在拖延时间。

等着朝廷下发招安文书。

当然。

王信四人不会承认在拖时间,他们都为自己找好了理由。

比如:王则在城外的信徒太多,贝州军资库被抢导致叛贼实力强悍……

文彦博似乎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他丝毫没有发火。

在问询了几个叛军的防守细节后,缓缓开了口。

“兵贼王则以邪教诱民,称王立国,罪大恶极,官家已言明,定然不可能行招安之策,贝州对河北有多重要,本官不再赘述,若再拿不下,自本官始,人人皆是重罪,希望你们也能明白!”

“下官明白!”四人齐齐拱手。

文彦博想了想,又补充道:“明日清晨,本官将在军前训话,你们记得吩咐下去。”

说罢,文彦博摆了摆手,四人便都下去了。

……

军帐内,只剩下文彦博与苏良二人。

文彦博长叹一口气,道:“唉!攻城并不难,难在士兵毫无士气,朝廷招安招多了,令造反者肆无忌惮,令下面的士兵毫无战意,根茎已腐,枝叶难救。明早只能尽可能地以军功奖赏,提一提士气了。”

苏良微微点头。

若士兵无士气,无论才用什么手段都难以攻下贝州城。

突然,文彦博看向苏良。

他有些兴奋地说道:“景明,军功奖赏可能令军将动心,却不足以令士兵动心,不如明早我讲完,你再讲一番,不,不是讲,是骂,骂醒他们,你可有把握?”

“骂?”苏良略微一想,便明白了文彦博之意,笑着说道:“文相放心,论军事,我不在行,但论骂人,我绝对是内行!”

“哈哈哈哈,好……”文彦博不由得笑出声来。

152.第152章 重振士气!苏景明口吐芬芳

翌日。

不到五更天,天色还很黑。

军营士兵们便被密集的鼓点声吵醒。

士兵们迅速穿上铠甲,有些不情愿地朝着沙场中间集结。

大宋采用募兵制。

很多人当兵,只是为了赚取银钱和口粮。

根本没有想着自己能靠着军功上位。

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知晓自己不识字、无背景,想要由兵变成将官,难度不亚于参加科考。

故而。

很多士兵的想法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混一天就能领一天的俸钱与口粮。

更何况,很多士兵本就是懒汉、地痞、流氓、盗匪出身。

此外,因大宋采用更戍法,将士都是三年轮换一次地方,有时甚至半年轮换一次。

这就导致兵无常帅,帅无长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此法一定程度上使得武将无法成势,但也严重削弱了大宋禁军的战斗力。

甚至一些将官根本没有能力驱使着士兵为其尽心做事。

……

很快,士兵们集结了起来。

除却在外围站岗巡逻的士兵,足足有近两万人。

最中间,有一处高台。

此刻。

文彦博、苏良、王信、王凯、麦允言、田京六人全都站在高台上。

王信率先站了出来,高声道:“诸位将士,昨日官家已派遣特使,总领平判贝州兵变之事。”

“这位乃是当朝枢密副使文彦博,现为河北宣抚使,总领所有平叛事宜;这一位乃是监察御史苏良,监察贝州军事。”

文彦博虽然官高,但却没有苏良有名气。

当王信提到苏良的名字后,许多士兵都纷纷扬起脑袋看向高台。

其中,还有人喃喃道:“他就是本朝最会吵架的官儿?”

一些人对朝堂官员的了解,甚是浅显。

仅限于陈执中是官家的应声虫、夏竦爱包养小妾、欧阳修与外甥女有私情、苏良乃是全朝吵架第一人、包拯是个大清官……

随即,文彦博站了出来。

他环顾四周,高声道:“诸位将士,首先,本官要讲的是,贝州兵变,兵贼王则以邪教妖术建国称王,乃十恶不赦之大罪,但凡与其相近者,必当重惩!”

“其次,朝廷对于这类反贼,绝对不可能招安!”

首节 上一节 153/2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