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玉京 第33节

其后贾琼再献一计,他们在镇远关内布下火攻之计,又在关外设下伏兵。

鞑靼大军撤退时本来就已经军心涣散,心急返回河套。

不察之下,果然在镇远关内中了火攻之计。

鞑靼人仓皇逃出关外,又被提前埋伏在外的楚军骑兵突袭。

徐山再发神威,阵斩右贤王拓阔,箭伤鞑靼王察汗。

鞑靼人士气瞬间尽丧,只顾仓皇逃窜,被只有他们数量十分之一的楚军杀的大败亏输。

丢下了两三万具尸体,才终于逃回了河套草原。

如今两路蒙古兵马加在一起也只剩了七八万人,比来时少了一半,可谓元气大伤。

而且他们已经被楚军杀破了胆,就像杨震业说的,恐怕十年之内,鞑靼人都不敢再南下犯边了。

数日之后,大明宫,奉天殿。

今日举行早朝,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在京四品以上高官,宗亲、勋贵,还有科道言官。

这几日朝会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陕西三镇的战后安抚和重建工作,今天也不例外。

兵部尚书司马显首先出班启奏:“陛下,兵部刚刚收到榆林镇总兵侯瀛送来的塘报,进攻榆林的蒙古大军数日前已经退去。

因为提前有准备,榆林镇的损失不算大,预计伤亡百姓应在两万以内。”

隆庆帝闻言面露喜色,这样看来蒙古人是真的撤军了。

“这一次蒙古十五万兵马犯境,全赖诸位爱卿用心任事,处置妥当,才让胡虏无功而返。”

“陛下英明神武,得上天庇佑……”

就在君臣正在互相吹捧的时候,外面突然隐约传来一阵阵喧闹声,众臣都不由得安静下来侧耳倾听。

此时的长安城中,一名传令兵正在策马狂奔。

他背上背着一面令旗,手上举着一个绑着红布的竹筒。

用嘶哑嗓音兴奋的高喊着:“镇远关大捷!斩首三万,缴获无数!镇远关大捷!.”

沿途的百姓听到喊声,全都激动的欢呼起来,笼罩在长安城上空的战争阴霾在这一刻终于散去了。

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进来,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慢慢传进皇城之中。

一刻钟之后,隆庆帝拿着魏文通派人日夜兼程送来的捷报,双手激动的颤抖个不停。

十几天前,满朝文武还在担心蒙古人攻破黄河防线威逼长安,几天前他还在为凤阳府的战事忧心。

没想到今天会突然收到如此捷报,太原总兵杨震业真的是打了个振奋人心的大胜仗!

隆庆帝激动的不能自已,他长笑一声说道:“杨卿家不愧是我军中柱石,此胜可保我西北边境十年无战事矣。

贾琼和徐山也是少年英杰,来日必成栋梁之才。

戴权,传旨下去,明日举行大朝会,宣布对有功将士的赏赐。”

“奴才遵旨。”

重臣听了隆庆帝的话面面相觑,不明白杨震业怎么跑到镇远关了,这里面怎么还有贾琼和徐山的事?

突然接到这封捷报,隆庆帝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于是他先宣布退朝,只是叫了几个阁臣去开小会。

第二天的大朝,只要是在京的官员,七品以上的都要参加,他们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聚集。

隆庆帝意气风发的坐在丹陛上前的龙椅上,命戴权当众朗读杨震业昨夜派人送到的详细奏报。

虽然众臣都已经知道了镇远关大捷的消息,有了心里准备。

但是了解详情之后,还是激动的不能自已,许多老臣直接就是老泪纵横。

杨震业的报功名单中,贾琼和徐山并列头名。

他们两人不但横穿河套,策划了这场战役。

贾琼还先献计智取镇远关,用火计重创撤退的鞑靼大军。

徐山先是先登夺城,在夺取镇远关之战立下大功。

更在其后的伏击战中枪挑拓阔,箭伤察汗,威震敌胆,勇冠三军,使得蒙古大军彻底溃败。

隆庆帝论功行赏,赐两人轻车都尉之爵,加锦衣千户衔,赐斗牛服。

另赐每人骏马十匹,绸缎百匹,黄金千两。

这是二十多年来,大楚对异族作战中最大的一场胜利,隆庆帝自然不能吝啬封赏。

不过两人还没有入仕,所以隆庆帝直接赐给爵位,还有赐服和财物赏赐,这绝对算是厚赏了。

但是跟两人立下的功劳相比,似乎又有些太轻了。

按照这次战役的重要性来说,不说封侯封伯,封个男爵绝对是没问题,封子爵也没什么问题。

之所以只封了他们轻车都尉,一是因为张纯阳一伙人的强烈反对封两人高爵,二也是因为隆庆帝对贾家还有忌惮之心。

所以他也就顺水推舟,只封了两人九等爵。

不过随后又用锦衣千户衔和赐服、财物来堵大家的嘴,“王党”和四王八公集团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除了贾琼两人,其他人也各有封赏,这个且按下不表。

第44章 南下扬州

河套这一战,不但重创了鞑靼大军,更重要的是还消灭了鞑靼部接近一半的人口。

此战让鞑靼部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来恢复元气,也使大楚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而且这一仗不但杀敌数量多,缴获也多。

其中光战马就有十几万匹,牛羊几十万头,此外还有大量金银,皮毛等财货。

陕西三镇这一次虽然也有不小的损失,但是跟巨大战果比起来,这些损失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尤其是缴获的这十几万匹马,可以大大缓解大楚境内战马紧缺的情况。

楚军实力短时间内必将大增,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边境的颓势。

这些缴获的战马有许多优良的种马,有了它们,大楚也可以自己大规模的繁育战马了。

这是辽东之战失败以来,大楚在军事上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不但让国人振奋无比,对其他草原部落也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而这场胜利从头到尾都绕不开两个名字,贾琼和徐山。

他们的传奇经历,也在这一次朝会之后迅速流传开来,为世人称颂。

贾琼的凯旋诗也连同捷报一起飞速传遍长安,进而传遍天下。

此时的贾琼和徐山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封了爵,虽然只是比较低的九等轻车都尉,但他们也已经跻身贵族行列了。

要知道爵位从来都不会轻授,除了开国之时爵位封的多,后面除非立下大功,否则绝不可能封爵。

皇家宁可多赏赐些财物,或者给人升官,也不肯轻易封爵。

而锦衣千户衔也很难得,这代表贾琼和徐山在必要时,是有权调动部分锦衣卫办事的,这一般是天子近臣才能有的殊荣。

至于隆庆帝赏赐的斗牛服,更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誉,很少有人能够获得。

斗牛服是第三等的赐服,最低等的是麒麟服,其上还有飞鱼服和蟒服。

但即便是最低一级的麒麟服,也是极难获得的。

文武百官官服上的图案都是补子,而不是直接绣上的,只有公侯伯还有驸马的朝服才能绣麒麟或者白泽。

这赐服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内阁大学士们一般都会被赐蟒服。

其他官员就很难获得了,六部尚书都未必能有。

不过这些赏赐贾琼三人还不知道,战后不久,他们就辞别了极力挽留的杨震业,再一次踏上了游历的旅程。

这次他们打算横穿黄土高原,重新按照原来的计划游历。

从镇远关向东,行进五天左右,就进入到榆林镇境内。

榆林镇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

下辖三十七座城堡,边墙内外墩台烽隧东西衔千余里。

在洪武年间早期,蒙古人曾多次从榆林进犯边境。

其后在多任总督,总兵的经营下,极大的加强了榆林防线。

修补和增筑了长城边墙,设置攻守器械,横截住河套进入内地的各个入口。

遇山铲削,逢谷填堑,彻底阻断蒙古骑兵长驱直入的路线,使榆林镇防守能力大大加强。

榆林边境因为有很大的地利优势,所以近些年来都相对比较平静,蒙古人不敢轻易从这里越边南下。

这次鞑靼部从宁夏镇杀来,绕过了边境防线,也给榆林镇下辖的延安府,绥德等地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三人一路行进,看见不少被毁掉的村庄,小镇,还有许多百姓的尸体。

英雄拔剑起,苍生十年劫。

本族之间的内战已经非常残酷,更何况是两个民族间的生存之争。

隆庆十四年九月末。

隆庆帝派出传旨的锦衣卫,终于在太原镇境内的临县县城,找到了贾琼一行。

这四个人八月就出了长安,赶赴镇远关宣读圣旨,结果被告知贾琼三人已经继续东行游历了。

圣旨没有送达他们回去没法交差,只能向东去追赶三人。

谁想这一追就追了快两个月,找到贾琼他们时,四名锦衣卫差点儿哭了。

贾琼他们行动路线飘忽不定,还总是喜欢往深山老林里钻。

要不是锦衣卫知道贾琼三人要巡视九边,而且他们特征明显很容易打听,这几个人估计早就放弃了。

这次他们只带来了给两人封爵赏赐的圣旨,斗牛服和锦衣千户腰牌,其余的赏赐要两人回京之后自己到内务府领取。

这次意外得来的赏赐让贾琼他们很高兴,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行程。

因为中间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无法赶在过年之前完成全部行程南下。

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月末抵达了蓟镇范围。

但是入冬之后天气寒冷,一场大雪又堵塞了道路,

三人只能滞留在蓟镇过年,等开春冰雪消融才继续启程。

却说传旨的锦衣卫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任务之后,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城复命。

这时候已经是十月末了,四人因为迁延时日太久要受到重罚。

他们赶紧拿出贾琼替他们写的陈情书,请求掌刑千户能从轻发落。

这份陈情书很快被送到了御前,隆庆帝看完之后不但免除了他们的处罚,还奖赏了他们,让这四人对贾琼感激不已。

贾琼三人在蓟镇停留了一个月,终于等到天气回暖。

首节 上一节 33/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