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258节

所以岳乐派费扬古让人把伤兵营从宝莲山下搬到了另一个角落,看起来更像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火药已经剩的不多了!”

军营里,得知今天损耗了一百多门大炮的时候,岳乐等人也惊讶的发现,他们带来的火药竟然已经损耗的七七八八,一天时间里把火药与炮弹都送掉了一大半。炮兵今天打疯了的时候,别说是节省,就是忙中出错塞了两份火药,导致火炮炸膛的都大有人在。

明军可以依靠锦江船运,清军的火药可是从锦州自己带过来的。

伤兵满营、火药消耗,儿子也死了,岳乐只感觉仿佛当头一锤,打的他头晕目眩。

今年已经六十八的老头子感觉神魂失措,仿佛要追随着他的塞楞额步入地府。

清军除了战略失误外的另一个失误,或许就是把六十八岁的老头再扶上主帅的位置。以这个年龄人的精力,还吃得消吗?

旁观的副将费扬古、孙思克都感到了压力。

“明天冲阵,火药要省着用。”岳乐安排了一个平庸无奇的战法。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的月票!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丈夫

次日,清军毫无动静,然而明军却主动射去战书,要求清军即日对战。

惯例的开始火炮对

战。

但是今天双方的炮战就显得非常悠闲,都打的很保守。在覆盖了几次火力后,清军就开始组织士兵渡河强攻。

明军把绝大部分的主力都撤退到了阵地之后,虽然极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也缺乏了及时反制敌人的时间。

所以清军可以慢悠悠的用搜集、临时组装来的小船,把士兵运到河对岸,还能列队前进。

此时,八峰山炮台和上岑山炮台开始发挥优势,专门向敌人多的地方轰炸,迟滞清军的进攻步伐,让明军可以组队跨越壕沟,冲上去对战。

大炮已经冷却,可炮手们逐渐也聪明了,只对着人多的地方轰,人少而散乱的就交给地面上的步兵去决战。因此炮火的互相支援,在朝鲜支离破碎的地形分割下,也让部队决战打的七零八碎。

这又出乎了双方的预料。

设想中的千人、万人大阵,九进十连环,全都没有用。战斗都是以千人、百人为组织开展的,拼的就是士兵素质和军官水准。

就在双方在河边越打越乱,甚至逐渐分散到了百人级别的互相浪战时,锦州八旗火器营的一个佐领带着二百人,与明军一百人在河边对阵。

八旗的军制非常复杂,平常管理的时候由各旗的佐领们控制自己的丁口,临战时再抽丁组成骁骑营、前锋营等部队,而武官如护军校、蓝翎长等军官,则在战时另有安排,所以明军也搞不清楚他们的组成。

但接敌就要开打。

明军按照天干地支的排序方法,排列千人的营和百人的队,小旗则以十二生肖排序。

年轻的队长大喊一声:“戊营卯队,应敌。”

然后他便退回第一排,与鼓手、号手站在一起,按照军事操典让士兵排列成三排,开始紧张刺激的装弹。

轰!

第一次排枪射击,大群将士闷着头倒地。

第二次排枪射击,又一群将士像破纸片一样倒下。

这是一场再次改变宣慰司战史的死亡对攻,双方的伤亡率超过50%仍然在对轰。

明军枪手已经开枪了五轮,清军也断断续续的反击三次,双方在距离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上持续开火。然而十分罕见的是,没有一方因为人死的多而溃败,反而不断紧凑队形,用一个个倒在枪口下的生命填补每一次开枪的机会。

凶悍。

清军给明军的感觉,就是凶悍的像野外遇到的狼,怎么打都带着噬人的眼神。

年轻的队长已经注意到再这么下去,是完全打不出结果的,毕竟他们只有一百人,而对面可是双倍的兵力。正常情况下,操典告诉他,如果伤亡超过30%就应该组织军队有序带着伤兵退出战斗序列。无故遗弃一个伤兵降官一级,标记战场事后回来收拾战友的骨灰。

可是如果在这里输了,那还有什么骨气!

“全体弃弹,白刃冲锋!”队长捡起死去号手留下的唢呐,吹响了冲锋号。

明军残存的数十人其实很难说他们英勇无畏,因为大多数士兵都是麻木的,表情几乎呆愣到令人惊讶,仿佛在战场上被抽走了灵魂。但他们的手没停,脚没有停,肩并着肩,手勾着手,还在向前走。

就像一朵小小的红色浪花,义无反顾的扑散在沙滩上,被碾碎,被晒干。

一身灰色棉甲的清军火器营也到了极限,他们没有抓住这个时机再组织一次伤害极大的近距离齐射,反而望着一抹红色的浪潮向自己奔涌着、扑进着。明明人数更少,却率先发动白刃战,他们的眼花了,手也逐渐迟钝了。

当两军逐渐接近的时候,不足二十步的地方,按照操典,明军突然掏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手榴弹,点燃后扔进清军的阵型中。

谁也没想到还有这一茬,锦州清军没见识过这东西,还在疑惑怎么扔棒槌砸人的时候,这棒槌突然炸裂开,破碎的铁片席卷肉身,刮烂一颗颗惊讶的脸庞。

“冲!”

明军趁着这个机会,举着明晃晃的刺刀列队撞入清军队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刺刀很快也破碎,将士干脆挥舞起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榴弹、铁锹或者铁锤,和清军搂抱在一起翻滚着殴斗。

清军火器营也没有近战武器,手里只有小刀和石头块。

没有人逃跑,人人都像野兽般的嘶吼。

最后,只剩下十一个人的戊营卯队的将士,用刺刀结束了最后一个对手的生命。

三百人,只剩下十一个人。明军清军厮杀到了最后,留下一些重伤兵在地上喘息哀嚎。

这里厮杀的太凶残,以至于附近的队伍看的惊心动魄,当场丧失了继续战斗的斗志。明军敲响了退兵的鼓声,清军也再次推出大炮,一边警惕一边呼喊渡河的清军坐着小船再回来。

天色渐晚,乌鸦在天空中翔集,蝙蝠在夕阳里集群飞翔,明军士兵在打扫战场,把大量的伤兵送进伤兵

营。清军的伤兵轻伤也送,重伤则当场斩杀。

朝鲜夫子们被驱逐出打扫战场的队伍,让他们去收集确认身份的死尸烧成骨灰。因为这些家伙有暗中杀害俘虏的嫌疑,在俘虏身上发泄他们被压迫的伤痛。

“把清军的骨灰、军牌收集起来,派几个在战地医院里治疗过的轻伤伤兵,将能带回去的送给岳乐。”郑诛和突然告诉众人,他的决定。

不杀?

不羞辱?

还要把骨灰军牌送过去,这要是在朝廷里,可是要直接弹劾郑诛和通敌卖国的。

“攻心为上!”一直在奋笔疾书记录战事资料,准备写一本《清州军鉴》的水鹿祐蹦出来一句,打压下去指挥使们的混乱情绪,又继续奋笔疾书写今天的见闻。

“是的。攻心为上。我们要打垮的不只是岳乐的脊梁。”郑诛和点点头。

对敌人做瓦解军心的操作,不需要唱四面楚歌,只需要把他们阵亡士兵的腰牌和骨灰送回去,已经足够了。

不管岳乐接不接,都将粉碎清军继续作战下去的决心。

果不其然,得知竟然还会放自己回去,还要把死去士兵的骨灰、腰牌带回的清军伤兵,士气肉眼可见的倾颓下来,他们遥遥的冲郑诛和下拜,然后背着骨灰和腰牌进入夜色之中。

但这只是一点点的好消息。

然后就是阵亡八百余人的恐怖伤亡,连上昨天,一万精锐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一。

最后,那位队长的尸体被送到了郑诛和的面前。

郑诛和神色复杂的看着年轻的面孔问:

“他叫什么?”

“姚天理,滑县人,信红阳的。戊营里基本上都信。”戊营的营指挥使有些沉默。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熔炉,不管信什么教,进来都是一个兵。

郑诛和擦了擦眼角,很难想象如果他自己在指挥这个队的时候,会选择怎么打。

可能会在士兵受损之后撤退吧。

他说:“把戊营表功为清州营,卯队表功为清州队,回去以后授勋奖励。队长姚天理表为五品武节将军,超阶安葬,诰封家人。不管朝廷同不同意封赠,都按照我说的去做。随便他们弹劾我。”

最后,郑诛和拿毛巾轻轻的擦拭干净英雄的遗容,忍痛的告诉众营指挥使:

“忍耐,就是我们最大的勇气。这是伤亡最大的一天,以后每天的伤亡都会更少,男子汉大丈夫,没有过不去的坎。”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单身快乐,也很快乐。

第四百五十二章 谁才是汉人王朝

伤兵在河边找到一艘破船,慢慢划了回去。

“开门,开门!水波洞天。”

他们回到城寨,喊出了防守时的通行口令。

清军和明军一样,有差不多的按期更换的秘密口令,而且不同地方的口令还不同。

寨门打开,一群营兵迎了出来。

背着大量火热的骨灰,还有一大堆腰牌的伤兵带着包好的伤口,心情热切的喊着:“我们回来了,兄弟们的骨灰和腰牌都在。”

虽然听起来有点地狱,但活见人死见尸,实在不行有骨灰也可以。锦州八旗与汉人本质上已经没什么区别,同样追求一个入土为安。一群守门营官急忙冲过来,试图把自己好朋友、好兄弟的骨灰带回家。

突然,黑夜里雷霆声音炸响,带着马队巡逻到这里的临时署理朝鲜办事大臣赵良栋瞠目,结舌的看着被随意打开的寨门,差点一头昏过去。

一个百战精锐之师,竟然就这样轻易地打开了大门?

待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赵良栋更是吓得头皮冒烟。

如果明军就在伤兵后面怎么办?

如果伤兵已经叛变怎么办?

满人大规模叛变到明朝那边本身就不稀奇。很多时候清军里的汉人比例都远远高于明军里的汉人比例。譬如察哈尔总兵下面汉人兵只有两成,满蒙回则占到八成,广西、云贵的军队里,不考虑自认为汉人的那部分,汉军则可能只有一两成。川藏上的藏兵也很多。

就连郑诛和那边,汉人的比例也只有四成。

如此来看,甚至会分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汉人王朝。但仔细察辨,才会发现谁说满语,谁说汉语,谁自认为汉人,谁自认为旗人。

“干什么!说不定里面根本就不是骨灰,就是他们拿来骗人的。”

赵良栋气得拿马鞭直打人。

“我们亲眼看着,认好了才烧的...”伤兵们委屈的还想解释,却被赵良栋立刻下令羁押,和这些知道真相的守门营兵一样,关在别营,决不许轻易见人。

但纵然如此,巡逻马队又不瞎。

伤兵带回骨灰的消息,还是迅速在大营里传播起来。

到凌晨时分,一夜未睡的满清营将已经镇压不住局势,数十上百的老卒冲进他们的营帐,喊着要家人的骨灰。

下面的佐领弹压不住,马上就闹到参领这边,参领管不住,又冲到都统一级。

岳乐不得不紧急召集各部将领,商量对策。

前锋营都统孙思克知道这事后大吃一惊:“好狠毒的攻心之计啊。真是砸又砸不得,杀又杀不得。”

“正是。如果让将士带着骨灰走,必然毫无斗志。可若是不发骨灰,军令又该如何?”岳乐苦着脸,连续两天的惨烈血战,已经让岳乐感到了渺茫的无望。

海参崴时郑诛和两千兵马就能和清军数万人抗衡,现在他一万人,照样和五万人打的有来有回。

果真是一汉当五胡?

甩了甩头,岳乐立刻把自己是胡的事抛之脑后。

“军令如山,不得不杀。”以兵部尚书挂监军职务的富察阿兰泰,富宁安的父亲,他就斩钉截铁的下令。

但在众将军看来,这就是文人好战的愚蠢空想。

把闹事的抓起来杀了,是准备让军队更乱吗?

此时,一直枯坐的皇太子胤礽突然开口说到:“当断则断,不受其乱。我大清以宽仁厚爱为治国之本,理应把将士的骨灰还给家人。难道这点恩德都不能节省吗?”

眼看着身穿蟒袍的皇太子发话,众人却并没有开心有个背黑锅的倒霉蛋。

首节 上一节 258/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