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95节

  张任并没有把张谦的话当真。

  张谦再问道,“将军可有子女?”

  “当然,我有二子,皆护卫公子刘循(刘璋长子)左右,此乃主公之恩,张任唯有以死来报。”

  烈士岂甘从二主,

  张君忠勇死犹生。

  高明正似天边月,

  夜夜流光照雒城。

  历史上,张任战败被俘,刘备劝降,张任只说了一句,“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便被杀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是所有人都这么刚烈持节,那么某次战败之后,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会消亡。

  可若是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群体肯定早早就被灭绝,或者同化了。

  正是这些有气节,有骨血的忠贞之人铸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不凋亡的灵魂。

  张谦此刻就和曹老板想要得到关羽一样。

  要说服张任背叛刘璋是肯定不可能了,只能换别的办法。

  “将军身受刘益州大恩,却是只享受着高官厚禄,丝毫不为刘益州的安危着想,难道就想靠几句‘以死来报’来搏获世人的好感?”

  “你说什么?”听到张谦这么说,张任瞬间怒了。

  “难道不是吗,益州有八郡三属国98县3道,可是张鲁仅凭一郡之地就打得你们抬不起头,今年割地,明年赔款,这难道还不是你们为将者不肯尽心出力?”

  听到张鲁,张任更是来气,若是刘璋肯派他们出战,又何愁汉中迟迟不能收复?

  “我蜀中历来行仁义,主公更是不愿刀兵相见,所以才屡屡败于张鲁。先生若是以此指责张任不忠,张任无话可说,只求无愧于心便是。”张任一手重重拍在桌案上,不服气的说道。

  张谦心中一叹,这张任为将勇猛,作战心细,可是大势方面却不过关。

  在经过诸葛亮和法正讲述蜀中格局之后,张谦明白,刘璋之所以不派张任等人出战,哪怕后来引刘备入川,也不肯动用身边的三万东州兵,完全是因为他的危机感。

  刘璋身边的三万东州兵就是他的底牌,有这三万人在,刘璋就不怕蜀中世家反上天去。

  昔日,刘焉因为有称帝的想法,所以对蜀中世家压迫过多。刘璋即位之后,已经大大缓和了两者的关系。这并不是刘璋的政治手段有多高,而是刘璋彻底放弃了出兵关中的想法,他只想做一个守冢之犬,没有欲望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财力,物力,所以对蜀中世家的压迫少了许多,蜀中近些年比刘焉在位时反而安定不少。

  甚至张谦又想到,刘璋故意杀害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其实就是向蜀中世家表明自己没有进兵关中的决心,毕竟汉中是益州北面的门户。

  而留着张鲁,有这个外患存在,蜀中本地派与东洲派即便有矛盾,也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要不然,汉中弹丸之地,怎么会一直被张鲁牢牢占据?

  “将军多心了,刘益州的仁义在下也深知于心,只是刘益州困守益州,只求一夕安寝,难道诸将就忍心看着自家主公如同刘琮一样沦为阶下囚吗?”

  “这不过是先生恫吓之词,何以为信?”

  “其实将军已经相信了。益州处于天下一角,若是益州归降曹操,天下必然已定。如今天下未定之际,曹操尚需收买人心,即便如此,他也未能履行荆州的承诺;他日天下大定,曹操安能坐看刘璋雄踞益州?此中因果,三岁小儿也能看清,将军难道不是故作不知?”

  “若真有那一日,我既受我主大恩,便跟随我主而去,为奴为仆又何妨?”张任知道这一日终会到来,不由得哀叹一声。

  “这就是将军的忠君之道?若连被称为蜀中豪杰的张任将军也只能说出这般言论,那我可真是要小瞧蜀中之人了。”

  蜀中豪杰?

  张任一愣。

  “当然,昔日我出使益州之前,我主曾对我说,蜀中武将之中,唯有张任吴懿堪称豪杰,而这二人之中,又以前者为优。我主还问我说,这人也姓张,莫不是五百年前曾是一家?”

  张谦:备备,你可知道,背地里我帮你说了多少好话!

  刘备现在危在旦夕,张谦丝毫没有“势”可借,而这没有“势”也有没有“势”的好处,那就是你说出任何话,别人都不会认为你是在笼络他,收买他。若是真到了刘备有图谋益州能力的时候,那张任立刻就要怀疑张谦别有用心了。

  加上张谦补上后面戏谑的一句,让这番话显得更为逼真。

  听完张谦的话,张任向着东方拱了拱手,说道:“我算什么豪杰,蜀中名将,当以庞羲、严颜两位将军为先,只不过两位将军坐镇一方,不在成都罢了。”

  “将军何必妄自菲薄,你难道就没想过为益州开辟一番新格局,以此来报答刘璋的知遇之恩吗?”

第164章 曹真怒刘晔 荀攸愁见曹(第五更)

  “先生何意?”

  “曹操若得天下,汝主势必难以保全;可若是有一刘姓中人,克复中原,恢复汉室,那刘璋身为汉室宗亲,不仅能稳坐州牧之位,甚至还能加爵封王。将军认为对否?”

  “先生说的莫非是汝主刘皇叔?”张任盯着张谦,一副你在痴人说梦的模样。

  “将军不用管能或不能的问题,只用回答对或不对。”

  “这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张任说道。

  “将军既没有否认,那我便当将军内心深处是认可了的。”张谦毫不在乎的说道,“若将军能促成此事,岂不既能报答州牧的知遇之恩,又能封侯拜将,泽被子孙?”

  “先生确实一张巧嘴,不过这一切只是镜中月,水中花,任凭先生说的天花乱坠,我也只当是无稽之谈!”

  “无妨,将军沉着冷静,非等闲人可比,就当是我喝醉酒说的醉话罢了。”张谦本来也没指望一次说服张任,而且还是在这赤壁未分胜负的时刻。

  “对了将军,你是蜀中名将,我听说张鲁年年犯境,若是汝主派将军领军,那将军该当如何击败张鲁,收服汉中呢?”

  说到进攻张鲁,张任瞬间就感觉专业对口了。反正张谦也不是张鲁的人,先前刘备还称赞自己是蜀中豪杰,于是就把进军的一些方略和张谦说了一遍,以便证明自己的才学。

  张谦听的很仔细,不时还问一些细节的问题。

  张任与诸将对蜀中多处地形都做过推演,而汉中也和张谦扯不上关系,于是便把一些非是机密的说了出来。

  张谦听得大为满意,不时称赞两句。

  而从中,张谦也明白,哪个为将的没有功名之心,张任等将只不过被刘璋关在笼子里太久了……

  许久之后,张谦趁着月光回到后院。

  又倒上了一杯。

  谁说蜀中无好酒?这既甜且糯的正适合他坐小孩那桌喝。

  ……

  城东驿馆。

  曹真一拳头狠狠的砸在桌案上,刘晔则是面色憔悴的坐在对面。

  “我一入蜀中就直奔成都,到底是谁把我的行踪泄露了!”曹真眼神瞪着刘晔。

  刘晔也没好脸色,“将军看着我干嘛,我可是将军到了成都才知道的。”

  曹真气的一脚踢在板凳上。

  事实上,张肃在得到广汉太守这个职位的时候,就写信告诉了家人,然后张松就知道了。张松知道,接着法正就知道了,法正知道,于是张谦就知道了。

  “刘子扬,我令你明日去见刘璋,质问他为什么要包庇张谦?”

  “将军以什么身份命令我?我是丞相的臣属,可不是将军的。”

  “你就不怕我把蜀中之事告诉丞相,将你满门抄斩吗?”

  “将军这番话吓唬底下的士兵有用,可是对我等可没用。将军请看,这是我的请罪书,我办事不利,理当接受丞相处罚。可是将军入蜀也是兴师动众,若是徒劳无功,恐怕也比我好不到哪去。”

  刘晔这是破釜沉舟,坦白的告诉曹真,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曹真冷哼一声,他想到先前襄阳失利,就被曹操冷落了许久,直到后面征粮成功,才又被委以重任,这次的事情他可不想再搞砸了。

  “那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曹真没好气的说道。

  “这可不是求人的态度!”刘晔冷冷的说道。

  曹真胸中气涌难平,他是带兵打仗的,和底下士兵说话哪能文文静静,不都是靠吼的吗,所以除了面对曹操,他都会不经意流露出这方面的习惯。

  曹真努力平静了一下,恭敬的问道:“那请教先生,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刘晔也不是真想和曹真结仇,只是心中仅剩的自尊,让他接受不了曹真的呼来喝去罢了。

  见到曹真给了台阶,刘晔点点头,说道:“将军要我面见刘璋,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连刘璋怎么回复都想好了,他一定会故作不知,推三阻四,他既不敢违背丞相的命令,但也不会真正的执行丞相的决定。”

  “如此这般,甚是可恶!”曹真一拍大腿,不得不承认刘晔说的有道理,毕竟曹操一统北方之前,许多世家都是这么应对曹操的。

  “所以为今之计,我们还得靠自己,将军可派人盯住成都四处城门,张谦既是为刘备求援而来,如今丞相已将刘备困在江夏,张谦再留益州已经毫无作为,且其为将军所困,必不能有所作为,想必不久就会离开益州,到时,将军可于途中将其一网成擒。”

  曹真听完刘晔的话,觉得甚为有理,刘备被困,丞相一统荆州在望,此时该急的不是自己,而应该是张谦。

  数日后,曹真质问刘晔:“他妈的,为什么张谦一点动静都没有?”

  ……

  而处在曹营之中的荀攸也在日前收到了来自蜀中的诗稿。

  荀攸随手翻看几篇,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饶是他不喜欢张谦,也不得不佩服张谦的才学。

  只是当他翻到某一页纸的时候,他突然惊住了。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不是丞相几日前横槊赋诗才作的诗句吗?怎么会出现在蜀中送来的诗稿上?

  这其中必有一个是抄袭的,可是是谁呢?

  按照这诗的意境,更符合曹操的身份;可是按照蜀中来往的时间,明显是张谦写诗在前。

  而且张谦每首诗意境都不一样,说不得他是以自己代入各个不同的身份才写出了一百首不同的诗。

  荀攸很是踌躇,他不知道该不该把这首诗一起交给曹操。

  看了吧,难免曹操生气;可若是不递上去,日后曹操得知,肯定责怪自己有心作怪……

  事实上,荀攸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张谦和曹操都是抄袭的,两人都从一本古籍上看到过这首诗,而张谦来历神秘,说不得他看过更多的古籍,这也能解释为何他写诗如此容易。

  荀攸考虑了许久,将这这一页纸放到了最后面,然后朝着曹操营帐走去。

  藏是不能藏的,但最好曹操看到一半就把剩下的给放下了。

第165章 谁写《短歌行》 曹操夜难眠(第六更)

  荀攸前往大营的时候,正看到蔡瑁张允二将被拉出了大帐。

  而等荀攸进去,正看到曹操满面愁容,而帐下一人,蒋干却是满脸得意。

  荀攸心想,难道说,蒋干真的说服周瑜来降了?这不太可能吧!

  “丞相!”荀攸拱手行礼。

  “是公达啊,可是蜀中有何消息?”曹操摆正身子问道。

  “蜀中正有密信传来!”荀攸拿出诗稿说道。

  “嗯!”曹操咳嗽了一声,让帐中诸人都退了出去,随后让荀攸呈上诗稿。

  曹操翻阅诗稿的时候,荀攸问道:“丞相,那蔡瑁张允所犯何罪?为何要将这二人斩首啊?”

  曹操不假思索的回复道:“前日蒋干秘密渡江,见那周公瑾,不料却发现蔡瑁张允二人的降书,说是要取我头颅,随后投奔江东,故而我命人将其斩首示众。”

  “丞相,这定是周瑜之计啊!”荀攸急着说道,“那蔡瑁二子俱在邺城,且荆州与东吴交战多年,蔡瑁等人断断不会投降东吴啊!”

  “嗯!”曹操点点头,脸色丝毫不变,“我知是那周瑜之计,不过却正好将计就计,既然公达识破了周瑜的计策,那我正好有一件事拜托公达。”

  “丞相吩咐!”

首节 上一节 95/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