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49节

  “如有谎言,天打五雷轰!”张谦亦是认真的说道,然后在心底默默加了“诸葛亮”三个字。

  “嗯!”孙权点了点头,无论真假,这话说的就让人舒服。

  “既如此,子敬曾有意撮合两家结亲,贵使为何不应啊?”孙权一句话,就把孙尚香与张谦的亲事定义为了鲁肃的自作主张。

  “在下福薄位卑,吴侯之妹却有千金之贵,我又岂能唐突佳人!”张谦告罪道。

  “可我听说贵使不仅风采飞扬,更有文昌侯名,论爵位已经不在我之下,这已经是福缘深厚,年少有成了。”

  张谦听完,连忙摆了摆手,说道:“实不相瞒,这封侯文书上写的乃是‘徐庶’二字,至于现在吗,别人愿意称我一声侯爷,不过是给我主刘皇叔一个面子,在下何德何能,能与吴侯位高权重,分疆一方相比?”

  若是张谦硬把文昌侯往自己身上塞,别人反而要不断挑刺,说什么文昌侯其实是徐庶,说什么现在这个侯位已经被废了;

  但是张谦不断谦让,世人反而得承认:虽说文书上写的是徐庶,但是那时的徐庶就是张谦冒名顶替的。你说侯位被废了,世人要笑的不是张谦,反而是曹操。

  “贵使谦虚了!”孙权淡淡说了一句,便沉默了下来。

  这时,鲁肃开口了。

  “刘皇叔与我主联合抗曹,以致有赤壁之胜,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如今,肃心中却有一个疑问。”鲁肃先后对着孙权,张谦拱手,然后说道。

  “子敬请讲!”

  “你我两家本是同盟,可为何刘皇叔要瞒着东吴擅自攻取益州呢?”

  张谦一听,愣愣的说道:“子敬这话从何提起,我主何时攻取益州了?”

  “那张飞魏延先后从水陆两路进军,后又大败张鲁于葭萌关,先生莫非觉得我东吴上下不知?”鲁肃生气的说道。

  “哎呀,子敬误会了!”张谦很是遗憾的说道,“那刘璋恐惧张鲁之威,派遣张松向我主求救,我主本着同宗之情伸出援手,如此这般,岂能说是攻取益州呢?幸好子敬今日提及此事,否则日积月累,这误会可就大了。”

  “我听闻,智者识人,不闻人言,独顾其行。先生这般狡辩,难道就能把进军西川一事给隐瞒下去吗?而且,我还听说,刘璋为了请刘皇叔入川,可是割据了大半个巴蜀!”

  “不闻人言,独顾其行。子敬此番话实在是让人茅塞顿开,不愧是吴侯帐下第一大智大慧之人。”张谦坦诚的说道,“既然如此,我恐言语无力,不如就以实际行动来表明。”

  “赤壁之前,我曾受我主所托,前往西川求救于刘璋,奈何刘璋暗弱,为臣下所欺,不曾出兵;赤壁之后,张鲁犯境,刘璋孤立无援,求救于我主,我主有心救援,我却言道我主,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刘璋不可救!奈何我主以仁义立身,与我言道,刘璋不仁,其却不能不义。于是派我二入川,言说出兵一事。我深恐刘璋他日反复,于是才索要了江水沿江要地。”

  “今日东吴既以此为诘问,我想,吴侯与我主有同盟之情,东吴将士与我主麾下有袍泽之义,何不请派兵入川,驻守沿江要塞,以表我主大公无私。”

  “同时,我主麾下人才短缺,东吴贤士如云,何不请吴侯派遣可用之人,赴任沿江城池,担任县令郡守。如此,你我两家结为一家,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你们看中了我的地,我却看中了你们的人,就看双方谁的胆子大了。

  张谦说的如此言之凿凿,掷地有声,孙权鲁肃反而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

  “贵使既然如此诚心,足见刘皇叔心中坦荡,此事容我三思后再做答复!”孙权开口说道。

  “吴侯深思熟虑,有谋有断,实在是人主典范,在下深感敬佩!”张谦抱拳行礼。

  孙权点了点头,又问道:“贵使先前言说是为了东吴霸业,不知有何教我?”

  “不敢言教,只愿言以厉害,能为吴侯提供三分助益。”

  “请!”孙权请教道。

  “敢问吴侯,如今天下,谁为大敌?”

  “自然是曹操!”

  “没错,方今天下,曹操坐拥青、幽、并、冀数州,即便是遭逢赤壁之败,损兵数十万,亦不曾伤筋动骨,如此这般,非合孙刘两家之力,不得以自保,何况图强?”

  张谦这般话,孙权鲁肃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我主与吴侯本该精诚合作,但如今之时,东吴忌讳我主出兵西川,我主麾下亦因困守长江以南不能建功而心生不满,若只因眼前小利而忘了天下大义,这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今我主愿与吴侯共享益州之地,使双方盟约更上一层楼,吴侯何不予以方便,使得我军将士能够从容北上,于襄阳之地,与曹操决一死战!”

第255章 商贾言江陵 职称大元帅

  “先生空口白牙,便想向我主借取江陵,先生不觉得有些过了吗?”鲁肃为人赤诚儒雅,但是利益面前,却从不松口。

  “子敬说的哪里话!”张谦反驳道,“益州沿江之地,我主可供吴侯随意挑选,这哪里谈得上空口白牙,又哪里谈的上‘借’呢?”

  “益州山高水险,距离江东甚远,我主得其地却不能得其利;江陵却是荆州腹心,南郡要害,两者岂能相比?”

  “子敬此言差矣!”张谦摆了摆手,“若得襄阳,南郡百姓才得安稳,南郡土地才得以耕种,否则,空有江陵,即便陈兵十万,也难以抵抗曹兵骚扰犯境。于吴侯而言,江陵不过是一个鸡肋之地!”

  “何为鸡肋?”孙权问道。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孙权思考了一下,周瑜得到南郡之后,光是建城,就耗费了巨资,若是要再往南郡迁移百姓,这又是一笔天大的花费,最关键的事,若是江陵一直在东吴手中,那他要面对的就是曹操和刘备的夹击。

  “公瑾身经百战才取得江陵,先生莫非以为以鸡肋作比就可使得我主主动放弃江陵?”鲁肃问道。

  “当然不是!”张谦一口回绝,“我听闻子敬效忠吴侯前就精通商贾之道,商贾何以取利?此之破缕,彼之锦衣,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不过是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罢了!我主与吴侯精诚合作,已有赤壁之胜,周都督进攻江陵之时,我主亦曾派关张二位将军协助,事成之后丝毫未取,如今曹操陈重兵于合肥,以东吴一己之力势必难以同时防守两面,以吴侯之聪慧,自当知晓如何舍弃己弊,扩大己利。”

  “先生所言虽有几分道理,只是先生既言商贾之道,又能拿出什么诚意来交换江陵呢?”鲁肃听闻张谦这么说,自然知道张谦所言和孙权所想一致,不过,江陵可以让,但是不能白让,于是乎,鲁肃与孙权对视一眼,问出了这番话。

  “当初刘表想让荆州,我主拒而不受,如今孙刘已然结盟,我主岂肯徒受吴侯之地?若非我主志在中兴汉室,我主此生闲居公安已足矣!”张谦叹了一口气说道,“今天子陷入曹操之手,我主夙兴夜寐,寝食难安,吴侯若肯予以方便,我主愿献上最大的诚意。”

  孙权与鲁肃对视一眼,说道:“我孙氏亦是大汉臣子,父兄都曾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若江陵是我一人之地,自无需刘皇叔付出任何代价,可是江陵乃是战士苦战所得,南郡土地更是百姓衣食所依,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让战士寒心,让百姓无依啊!”

  见张谦用大义来压,孙权则是扯出了民意。

  张谦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老狐狸,同时,也越发觉得刘璋这个益州之主的难能可贵了!

  见张谦沉默,鲁肃开口道:“不知道先生所谓的诚意具体是什么?”

  “若说土地,我主现今连半个荆州都不到,又如何比得上吴侯雄踞整个江东?”张谦摇了摇头,排除一个选项。

  “若说文臣武将,东吴三世基业,贤臣猛士多如繁星,车载斗量,更是无法与东吴相比。”张谦继续用排除法。

  “若论钱粮,江东富庶,更兼吴侯励精图治,大汉州郡之中,若论第二,何处敢称第一?以上三者,恐怕皆非吴侯之所急,亦非我主能表诚心也!”

  鲁肃:……

  孙权:……

  张谦见两人都用惊愕的目光看着自己,才恍然的说道:“我主苦思日久,终于想到何者才是吴侯所需之物了!”

  “哦?是何物啊?”孙权问道。

  “曹操虽为奸臣,可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博得师出有名;我主乃天子皇叔,又曾于衣带血诏签字,更有声名传出‘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如此方可凝聚民心;可反观吴侯,坐拥江东六郡,良将千员,带甲数十万,府库充实,粮草无数,可爵不过侯,职不过讨逆将军,如此这般,又如何使得世家黔首诚服,使得民心归附呢?”

  “所以,刘皇叔的意思是?”孙权问道。

  “我主愿与荆州牧刘琦,益州牧刘璋联手上表天子,册封吴侯为奉天讨逆大元帅,以此号令天下诸侯,共伐曹贼!”

  “大元帅?”孙权嘀咕了一句,又问道鲁肃,“我大汉可有此官职?”

  “兵之长者,可称为帅!乡有乡帅,县有县帅。”鲁肃对着孙权说道,又看向张谦,“请恕在下孤陋寡闻,未闻元帅之名,亦为听说我大汉有大元帅一职。”

  于是,张谦解释道:“《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载: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另有《汉书?循吏传序》: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

  “帅者,不仅为三军将领,更是天下表率;元者,初始也。故而,大元帅,为三军最高指挥,帅中之帅,地位可等同于大将军,大司马也。”

  听到张谦这么解释,孙权有些心动。

  张谦的话里是说,虽然大元帅不是朝代固有的职位,但也不是他杜撰的,元帅一职古来有之,更兼萧何曹参这样有德才的人也被称为天下帅,那么,由他来做一个大元帅也很不错。

  这时,鲁肃开口问道:“既然大元帅等同于大将军,大司马,为何刘皇叔不直接上表天下,册封我主为大将军,大司马呢?”

  孙权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刘备不实打实给他一个“大将军”的名号,反而要用一个世人不清不楚的“大元帅”之名呢?

  “那不知吴侯是中意大将军之名,还是大司马之名?待我遣人回公安一问再回复吴侯如何?”

第256章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

  张谦和孙权的第一次交流很友好的结束了。

  孙权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超越父兄了;

  而张谦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把孙权从用江陵换什么,转移到用江陵换什么职位上了。

  只有鲁肃内心不安,结束之后,就去找了周瑜,把商讨的结果告诉了周瑜。

  “拿益州刘璋的土地做人情,刘备诸葛亮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周瑜不屑的说道。

  “我也觉得不妥,可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可否请公瑾解惑?”鲁肃忧虑的说道。

  “子敬不妨试想一下,那刘备诸葛亮岂会拿出险要关键之处交予东吴?若只是贫瘠乡县,东吴要之何用?更何况,这些地方目前还是益州的官吏在任,若是东吴与益州斗个你死我活,最后岂不是便宜了刘备?”

  周瑜轻轻一点,鲁肃恍然大悟。

  至于派兵的事,周瑜提都没提,派的多了,东吴没那实力;派的少了,真的就是去帮他们守城了,到时候两家闹掰,这些兵都会葬身虎口。

  孙吴虽然联合,但双方还没到亲密无间的地步。

  “那公瑾觉得刘备上表天子册封我主为大将军,大司马,此举可对东吴有利?”鲁肃问道。

  “不可, 主公既不能当大将军,也不能当大司马!”周瑜面色严峻的说道。

  “为何?”鲁肃疑惑道。

  “赤壁之后,我军虽取得大捷,但曹操心中所忌者仍是刘备。曹操和刘备都互视对方为大敌,若是主公妄登高位,只会将曹操目光引向东吴,此举恐怕正是诸葛亮的祸水东引之策!”

  “那大元帅呢?”鲁肃心想,莫非诸葛亮正是担心这点,所以才提出了这个不在朝廷体系中的职位,只是自己不经意的问话,反而使得事与愿违。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瑜这句话却把鲁肃吓了一跳,“我知道公瑾想表达的是名声不应该大于实力,可是公瑾这般语言,主公若是得知,心中必有愤懑矣。”

  “我知道子敬乃是君子,自然不会去做那种搬弄口舌的小人。”周瑜莞尔一笑,随意说道。

  鲁肃点了点头,他是那种心中很难藏私的人,只能说孙权若是问起,尽量把话说的委婉一些。

  “只是公瑾,若是主公不接受大将军大司马之称,那我们又该如何呢?刘备刘璋已然结盟,除非我东吴同时与他二人宣战,否则,势必难以进攻益州,即便是真的宣战,而且打胜了,恐怕到时以疲惫之师,也难以抵挡曹操兵临江北。”

  听到鲁肃这么说,周瑜脸色一变,只觉心中一阵绞痛,口中感叹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公瑾!”见周瑜面露痛楚,鲁肃连忙上前。

  周瑜伸出手,“无恙,医官告诉我,只需静养即可。”

  “都是我的错,不该拿这些小事来劳烦公瑾的!”鲁肃自怨道。

  “不,子敬,你先前已经帮了我大忙了!”

  ……

  另一边,张谦回到驿馆后,心中想到,用问名一时拖延住孙权,自己就有时间在东吴拜访寻觅人才了。

  只是他刚拿起桌子上的一些拜帖,就看见关平急冲冲的走了进来。

  “先生,发生大事了!”

  “何事惊慌?”张谦问道。

  “我今日走访各处,听到不少传言,说先生此来,是来向吴侯之妹提亲的!”

  哐当!

  张谦手中的拜帖掉到了地上。

  “先生!”看张谦惊慌失措的模样,关平连忙唤道。

首节 上一节 149/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