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武夫 第39节

就在朱云飞率部打下寿张次日,张天禄率领三千京营人马,以及东昌府卫所五百士兵,在东阿城下,与叛军打了一仗。

虽然未能攻克城池,但叛军大元帅赵维修,却被张天禄射伤。

于此同时,山东镇总兵杨御藩,率领帐下五千人马,以临清关守备杨衍为先锋,一举攻克了张秋城。

斩杀张秋叛军渠帅贾望山,收降降兵数千。

东平城,原知州衙门。

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李青山,在接到寿张、张秋失守,东阿遭到朝廷围攻的消息时,一张黝黑的脸上,充满急切之色。

李青山家住寿张,与兄弟李明山,体魄健壮,臂力过人。

依靠祖传杀猪屠狗之技为业,因为受水浒传书中梁山英雄影响,从小就好打抱不平,为人豪爽,四乡流民投奔其门下避难者甚多。

“军师,朝廷大军围剿紧迫,为之奈何?”

李青山起事之后,更是学着梁山好汉任命了军师和大元帅,自称东平公,号称李敢当。

坐在下首的军师王邻臣,本是一个落魄秀才,虽然肚子里有些墨水,但当军师显然是抬举他了。

“公爷莫急,容我想想。”王邻臣强忍心中慌乱,极力让自己冷静道。

“有好啥可想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愿意率领一万精兵,迎战明军,让他知道俺的厉害。”

身高九尺,身高体壮,天生神力的艾双双,正是李青山封赏的中军大元帅。

手持一杆铁锤的艾双双,长得满脸横肉,犹如一头黑熊般威猛。

“公爷,大元帅说的是,末将愿意出战,夺回寿张城。”渠帅王肖武也拱手请缨道。

“公爷,寿张乃我等家乡,军中士卒皆有家小在寿张,先夺回寿张,方可安军心。”

“而后,我军再据城而守,等官军粮尽,自然就退了。”

想了半天的王邻臣,实在想不出什么妙计,只得附和说道。

以王邻臣之才,充其量也就陪干过军中文书,亦或者干个知府顶天了。

李青山虽然觉得此法,似乎有些不妥,但见大家意见一致,也只得点头道:“那就有劳大元帅,统军出征,务必夺回寿张。”

“请公爷等俺凯旋便是。”艾双双拱手一拜,与渠帅王肖武统兵一万,直奔寿张而来。

“明山,任七,东平城防就交给你们了,从今日起,进出人员必须严格盘查,防止官军奸细混入城中。”

李青山虽然对外号称十万之众,实际兵力不过三万。

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兵马,更是只有不到一万人马。

短短数月时间,依靠裹挟百姓,拉起来的队伍,一没有统一的思想,二没有兵器装备,三没有经过必要的训练。

这样的军队,要是有战斗力才怪。

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主要还是官逼民反,造成的结果。

东平州虽然地靠运河大动脉,可这些年来,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地方官吏不但不体谅百姓,反而巧立名目,不断压榨百姓。

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百姓心中积怨已深,这个时候李青山登高一呼,一时群情响应,起义之势犹如燎原之火。

事实上这几年,李自成、张献忠在陕西、河南、湖广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

归根结底,就是大明官僚体系的崩塌。

朝廷官吏,上到宰辅,下到县官,几乎人人贪污,根本没有人管百姓死活。

以至于李自成在进入河南布政司后,喊出了那句‘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时,受尽压迫的百姓,也不管真假,争相向李自成投降。

事实显然这不过是一个口号罢了,李自成十几万大军,被称之为蚁贼,足以说明问题。

原因很简单,李自成的大军不可能不吃饭,既然要吃饭,就肯定要收税,总不能吃土。

但百姓为啥宁愿相信李自成,也不相信朝廷,正是因为受苦太久了,积怨太深,总是要发泄的。

就好比寿张城里的百姓,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他们只能铤而走险,跟着李青山走上叛乱道路。

可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跟着叛军实际上对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

因为在抢掠官府,豪绅大地主的时候,他们依旧毫无所得,所有的钱粮都被军队抢走了。

而眼下的寿张城,就是这样的现状,饿殍遍地,城中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孤儿寡母,一个半大的孩子,还不如一条狗值钱。

命比纸薄,贱如草芥,就是最真实的现状。

走在街头的朱云飞,看着沿街百姓的惨状,也不由眼眶发红。

“赵岳,城中缴获多少粮草?为何不接济百姓?”朱云飞紧握着拳头,气愤的责问道。

“大人,现今正值青黄不接,城中粮食早就被叛军掠夺一空,现在咱们军粮都不够,实在拿不出粮食救济百姓。”

赵岳一脸苦笑,拿下城池,仅仅缴获五千石粮食,可俘虏了五千叛军,收编两千余人,剩下三千青壮俘虏。

虽然朱云飞已经下令,想要回家的士卒,都可以回家,可结果选择回家的士卒,却仅有一百多人。

因为被俘的叛军士卒们知道,要是回家他们就得饿死,留在军中好歹能够有口饭吃。

第52章 朱云飞的信念

“那就眼睁睁看着城中的百姓饿死?”朱云飞一脸怒色,冷声问道。

“钱呢?咱们不是缴获了一批钱财吗?”

“不行就派人拿上钱财,前往汶上、兖州府买粮去。”

“大人,说的是,卑职这就安排人去办。”赵岳没有想到,朱云飞竟然为了这些灾民,竟然发这么大的火。

在辽东的时候,赵岳可是亲眼目睹,在辽滨、铁岭的建奴城池内,朱云飞下令劫掠屠杀建奴百姓的。

可真是丝毫不手软,犹如杀鸡宰羊一般。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原因,赵岳潜意识里认为,朱云飞对百姓死活,似乎不太在乎。

所以,对于眼下成中遍地的饥民,他虽然同情,但却没有采取响应的措施。

“赵岳,你给我记住,这是我大明的百姓,是我们的同胞。”

朱云飞见赵岳面色有异,一眼就看透对方心思的他,沉声告诫道。

“我等身为大明的军人,当有守土报国,护卫百姓的职责。”

“昔日汉昭烈帝刘玄德,为了救济百姓,宁愿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带着百姓逃难,这才让天下归心。”

“我等大明将士,若不能忠君爱民,与叛贼草寇又有什么区别呢?”

朱云飞这番痛心疾首的话语,让赵岳以及左右的军士,无不是深受触动。

“卑职受教了。”赵岳等人纷纷拱手,一脸恭敬的回道。

“立即把我们的军粮拿一部分出来,贴出告示,在各城门口开设粥棚,救济城中百姓。”

“传令李虎、李化鲸,带队帮城中百姓修缮房屋,登记造册,统计人口,受灾情况,做好安置措施。”

“赵岳,你亲自带钱取汶上,让范吉仁知县,购买一批粮草,并以我的名义,给兖州知府邓藩锡写一封信。”

“让他派遣官吏,准备一批粮草,前来接管城池,否则本官定要向兵部弹劾,他守土不力之罪。”

“卑职遵命。”如果说赵岳之前,一直对朱云飞言听计从,是因为朱云飞的救命之恩的话,这一刻的赵岳则是,由衷的对朱云飞打从心底的敬服。

寿张城的人口,在叛乱前有六万余口,经历叛乱之后,死伤过半,如今只有不到三万人口。

其中多是老弱妇孺,这些百姓都因为逃无可逃,只能在城中苟延残喘。

官军入城第一天,根本没有人管他们死活。

无助的百姓,也只能在无助饥饿中,渡过了难忘的一天。

“爷爷,我饿。”街面上一个头发苍白,满脸皱纹,双手布满老茧的老翁,瘫坐在地上,身边坐着三个孩童。

一家子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小小的孩子,眼神空洞,嘴巴干裂,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但这并不是独此一家,而是现在寿张城内,百姓普遍的现状。

“娃儿,饿就睡吧,睡着就不饿了。”老翁脸上露出充满哀伤之色,哀叹着把孩子抱在怀里,无奈、无助、绝望笼罩他的心尖。

因为他知道,孩子要是这样睡过去,定然会活活饿死。

“当!当!当!”

街头之上,突然传来一阵铜锣声,紧接着一队士卒,一路走来。

沿街张贴着告示的同时,扬声喊道:“指挥使朱大人有令,在城门内侧设立粥棚,救济百姓,请大家有序前往领取米粥……”

“军爷,军爷这是真的吗?”

街边上的百姓,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老乡,看到没,这是告示,指挥使朱大人,亲自下令的。”带队的什长扬了扬手中的告示,大声的回道。

“娃儿,娃儿,有救了,咱们有救了……”

怀抱的孩子的老翁,颤颤巍峨的跪倒在地,磕头拜道:“青天大老爷啊。”

“感谢青天大老爷,感谢青天大老爷……”

当赶到城门口的百姓,在领取到粥饭时,无不是喜极而泣,纷纷感激颂扬着朱云飞的仁德。

在朱云飞的有力安民措施下,城中百姓生活秩序,很快便得到安定。

这边刚刚安置好城中秩序,朱云飞便接到曹贵,带回来的消息。

“大人,叛军大元帅艾双双,率领一万人马,正向寿张而来,预计明日正午,可抵达城外。”

“大元帅?一万人马?还真是好大的官位啊。”朱云飞闻言,讥讽一笑,脑海之中不由想起,一段有关上将潘凤的梗。

“李化鲸,这个艾双双是何许人也?”朱云飞看着下首的李化鲸,开口笑问道。

“回大人,此人铁匠出身,身高九尺,天生神力,手持一杆三十斤大铁锤,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寻常百八十人,也难近分毫。”

李化鲸拱手回道:“此人有勇无谋,并不足为惧。”

“既然如此,明日就在城下,会会其人,我倒要看看是他手中的铁锤厉害,还是咱手中的陌刀锋利。”

朱云飞听李化鲸如此一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翌日一早,朱云飞亲率一千人马,以及李虎和李化鲸帐下收编的两千叛军,共三千人马在城外摆开阵势。

赵岳率领三百士卒,留守城池。

眼前是一片由东向西的开阔地形,因为是一片旱地,初春时节尚未进行耕种。

这也是朱云飞选择在此战斗的原因,因为城外其它几个开阔地带,现今冬小麦正在生长。

在麦田周围开战,势必有无数的庄稼遭到践踏,这将会对城中百姓的收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朱云飞前世身为一个军人,他并没有忠君的愚忠思想。

但他心中却有一个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那就是保家卫国,让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欺辱,让家中亲人,以及积弱积贫的百姓,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朱云飞最大的执念,这也是他能够对建奴,毫无顾忌的屠杀。

对于同胞百姓的苦难,感受深受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39/2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