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武夫 第34节

有清蒸石斑鱼,红烧带鱼,水煮大虾,白灼鲍鱼、干炒扇贝,还有红烧羊肉……

“来,我敬你们一杯,感谢二位姐姐,对我的抬爱,还有圆圆。”

“我希望今后咱们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好不好?”

端起酒杯的朱云飞,一脸真诚的看着三女说道。

“谢谢云飞哥哥把我当家人。”陈圆圆高兴而激动的举着酒杯。

“姐姐,也需要关爱的,云飞弟弟,那你什么时候,关爱关爱一下姐姐呗?”性格开朗泼辣的娜木钟,抛了一记媚眼,舔着红唇话里有话的轻笑了一句。

“咳咳咳……”朱云飞被娜木钟这话,惊得一个激灵,口中的酒水当场喷了出来。

“云飞哥哥,你慢着点。”陈圆圆嘟着小嘴,白了娜木钟一眼,连忙起身拿起手帕,帮朱云飞擦拭着嘴唇。

“净说胡话。”海兰珠也没好气的瞪了娜木钟一眼,看着朱云飞关切的问道:“没咽着吧?”

“没事,没事,来吃菜。”朱云飞笑笑,拿起筷子,给三女分别夹了一道菜。

对于朱云飞的体贴,几女也都十分高兴。

吃过晚饭,朱云飞陪着陈圆圆和海兰珠她们,聊起有关肥皂,香水、甘油润肤的知识。

还聊到面膜对脸部的保养,听得皮肤一直干巴巴的娜木钟,恨不得立即拉朱云飞去作坊,研制制作面膜去。

第43章 登州知府孔嘉

知府衙门后院,刚刚下值的孔嘉,就被宠妾刘夫人,哭哭啼啼的拉住了袖子。

“老爷,你可要为咱爹做主啊。”

孔嘉今年已经五十岁,原配夫人也人老珠黄,现在最得宠的就是这位刘夫人。

这位刘夫人如今才二十岁,三年前孔嘉升任登州知府时,嫁给孔嘉,成为孔嘉的第七房小妾。

其父刘良福也是登州本地豪绅,说起来刘良富如今也才四十五岁,比孔嘉还要小几岁。

这位刘夫人之所以得宠,除了长得妖娆娇媚外,最重要的是他给孔嘉生了一个儿子。

虽然孔嘉有一个原配夫人,六个小妾,但除了正房夫人,早年给他生下两个女儿外,其她妾室都没能生出孩子。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孔嘉好歹也是进士出身,朝廷正四品知府,后继无人,岂不遗憾?

为此,当刘夫人生下儿子后,别说孔嘉,就是孔嘉的原配高夫人,也因为刘夫人生下儿子,而爱屋及乌的,对刘夫人格外的顺眼。

因为作为小妾的刘夫人,生下的儿子,对于正房的高夫人来说,这儿子得喊她母亲,喊刘夫人这个亲生母亲为姨娘。

这也是古代正房夫人,能够容许丈夫纳妾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像高夫人这样没有生出儿子的正房,这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甚至一旦丈夫早逝的话,正房夫人要是没有儿子,家产都得由家族继承。

可要是有儿子,那就完全不同,无论是不是正房夫人所生,只要是丈夫的儿子。

正房都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生母只是庶母。

而且也拥有家产继承权,而且儿子还必须得孝顺母亲,若敢忤逆,那就是不孝。

在古代一个人要是套上不孝之名,那就会人人喊打,成为世人口中,指指点点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不孝之人,不能考取功名,不能享有社会地位,总之会很惨。

这也是正房夫人,在没有生出儿子后,不但不会反对丈夫纳妾,甚至还会主动张罗的原因。

“夫人,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老爷给你做主。”孔嘉一张老脸,满眼都是心疼,拉着刘氏的手,连忙问道。

虽然忙碌一天,身心疲惫不堪,可看到爱妾梨花带雨的样子,孔嘉一颗心立马就融化了。

“你自己看,这是咱爹下午送来的,那些田也是他买下来,可卫指挥使衙门的人,说是不补税就要收回田地,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孔嘉接过公函看了眼,立马生气的表态道:“金明达这是腰杆子挺直了啊,咱家老丈人的田,他也敢染指?”

“夫人放心,老爷明天就去告诫他,让他知道知道,这登州还是老爷说了算。”

“老爷,妾身怎么听说,登州来了新的卫指挥使,丈量军田,补收十年田税一事,就是那指挥使搞出来的。”

刘夫人可不好糊弄,见孔嘉这么一说,她装着一副可怜表情说道:“人家可是正三品,他能够听你一个四品的?”

“哈哈哈,我的傻夫人,别说他一个三品,就是登莱总兵,本府也可以弹劾他们,本朝可是士大夫的天下。”

孔嘉一脸傲然的笑道:“那些武夫丘八,老爷我一句话,他们就得充军边塞。”

“老爷您真厉害。”刘夫人抱着孔嘉的手臂,用她那涨的鼓鼓的团子,挑逗着孔嘉,娇滴滴的奉承道。

“骚蹄子,这下放心了吧。”孔嘉气血上涌,搂着刘夫人就往屋里去。

因为昨夜太卖力,孔嘉睡到辰时才起来,毕竟年纪大了,起来的他,仍然感觉腰酸背痛。

“真是老了,想当初年轻的时候,老爷我可是挑灯战到天亮的啊。”

起床的孔嘉,享受着刘夫人按摩,犹自不服输的吹着牛皮。

“妾身知道,老爷你最厉害了。”刘夫人早早就起来了,刚喂完孩子的她,之所以叫醒孔嘉,是因为孔嘉的侄儿孔亮来了。

孔亮是孔嘉的堂弟的儿子,因为孔嘉之前一直没有儿子,原本是有意过继,让他继承香火的。

孔亮长得油头粉面,二十出头的他,虽然中过秀才,但却是一个纨绔公子。

因为经常出入孔嘉府邸,这小子其实早就跟刘夫人暗中勾搭上了。

只是二人做的隐秘,这事孔家根本没有人知道,甚至刘夫人生下的儿子,就是孔亮的。

“老爷,你那侄儿来了,说是有要事求见。”奉承了孔嘉几句,刘夫人话锋一转说道。

“那小子大清早的,能有什么事?”孔嘉之所以没有过继孔亮,一是他现在有了儿子,二是他发现孔亮不学无术。

就连那秀才功名,都是花钱贿赂考官买来的,若孔亮能够中举,孔嘉早就收下这个便宜儿子了。

只是孔嘉不知道的是,他没有过继孔亮为儿子,孔亮却给他戴了顶绿帽子,还给他送了个便宜儿子。

“叔父,咱们城外的五百三十亩田地,昨晚收到卫指挥使衙门的公函,说要咱们补齐十年田税,否则就要收回我们一半田地。”

孔亮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也不是个草包,在孔嘉这个叔父面前,他还是装的挺恭敬的。

“啥?那朱云飞和金明达这是要造反吗?”如果说昨天刘夫人哭诉,刘家的田要补税,他还能够睁一眼,闭一眼。

可事关孔家利益,他是断然不能忍。

他一个堂堂知府,要是被卫指挥使司衙门给收了田税,以后这登州府的官绅士子,岂不是笑话他无能?

“来人,去把朱云飞和金明达叫来,就说本府在大堂恭候他们。”

匆匆吃了一碗肉糜稀饭,孔嘉气呼呼来到大堂,并叫来同知梁玉瑞,通判吴韩起,以及府衙的推官和知事。

“大人,你得为我们做主啊,咱们的田地可都是合法买来的,指挥使衙门凭什么让我们补税收田啊?”

府衙的一帮官吏,那个没有三亲六故的?

这几天大大小小的官吏,以及官绅士子之家,都陆续接到指挥使衙门的补税收田公文。

只是大家心里多少有些心虚,毕竟谁心里都明白,卫指挥使衙门的军田,都是非正常被他们侵吞的。

所以敢怒不敢言,但这会孔嘉这个知府站了出来,众人立马就找到主心骨,纷纷向孔嘉诉苦了起来。

“诸位大人放心,本府已经派人,去传朱云飞和金明达前来,这事今天不给个交代,本府定要向御史台弹劾。”

面对群情激奋的官吏们,孔嘉一副正气凛然的说道:“本府定要让朱云飞那个武夫知道,这登州府乃是士大夫说了算。”

第44章 锦衣卫飞鱼服

“大人,你可算是回来了。”登州码头上,朱云飞的船只刚刚靠岸,百户周勇一脸焦急的迎了上来。

这次朱云飞前往长山岛,来回花费了七天时间,并带回一百士卒,以及五百匹战马。

“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朱云飞皱眉问道。

“今早知府衙门,把金同知叫去询问,大人您布置的收田补税一事,据说知府大人大怒,说是要上报朝廷,弹劾大人您。”

周勇低声汇报道。

“哼,那帮狗官,侵吞军田,还有理了吗?”朱云飞冷笑一声,道:“走,随我去知府衙门,我倒要看看孔嘉,要怎么弹劾本官。”

“大人,陛下派来一小旗锦衣卫,带来御赐之物,还在等您回去,聆听陛下口谕呢。”

周勇紧接着连忙补充了一句。

“那你不早说?”朱云飞跨上战马,对于周勇的不分轻重,表达着不满的他,策马而起,率领登岸的士卒,驾驭着战马,直奔城中而来。

朱云飞这次带回来一百精锐士卒,五百匹战马,其中三百匹战马,是用来披甲武装重骑兵的。

剩下的两百匹战马,因为受伤生病,已经不适合上战场,朱云飞准备给卫所,用来屯田耕地使用。

一行人马,进入登州城后,为防止扰民,朱云飞喝住战马,放缓步伐,回到了指挥使司衙门。

“不知上差驾临,怠慢之处,还望海涵。”

回到衙门大堂,见到正在堂上喝茶的锦衣卫小旗宋庆,朱云飞亲热的笑着拱手说道。

“大人公务繁忙,卑职岂敢怪罪。”宋庆头戴巾帽,身穿锦衣卫力士的绿袍常服,腰佩雁翎刀,身形高大的他,看起来倒是颇为威武。

三十岁上下的年纪,五官分明,面带微笑,表情温和,目光中透着巴结之色。

就这态势,朱云飞一眼就看出,对方前来,定是好事。

果然,下一刻宋庆就正色道:“陛下口谕,请朱指挥使听旨。”

“卑职朱云飞恭请圣安。”朱云飞双膝跪地,叩首拜道。

“朱爱卿与国朝有功,擢升其领锦衣卫指挥佥事衔,仍兼任登州卫指挥使之职。特赐四爪飞鱼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钦此!”

宋庆朗声说罢,左右站立的几名锦衣卫力士,出列把手中的锦盒,捧到朱云飞面前。

“恭喜朱佥事,获陛下赐服。”宋庆一脸羡慕的拱手道贺之余,说道:“卑职宋庆等人,奉指挥使骆大人之命,今后任由大人差遣。”

“同喜,同喜。”朱云飞看着眼前御赐的袍服,以及宋庆的笑脸,一时还真有些懵圈。

来到大明算起来,也有小半年了,朱云飞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也算是了解的比较清楚了。

御赐四爪飞鱼服,绣春刀以及那银鎁瓢方袋,这可是超高规格的赏赐了。

一般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吏,并且立下大功之人,或者皇亲国戚,才有此殊荣。

至于锦衣卫力士和校尉,甚至锦衣卫百户、千户根本没资格佩戴绣春刀,更别提穿四爪飞鱼服了。

“宋小旗,陛下如此厚恩,本官实在惶恐,不知你可知道其中缘由。”朱云飞上前一步,低声问了一句。

“具体之事,卑职也不清楚。”宋庆只是一个小旗官,那里知道这等大事,但见朱云飞问起,他随即想起一事。

“对了,卑职出发前,曾见过指挥使大人,他好像说了一句,此事与山西逮捕的奸商有关。”

“原来如此,多谢宋兄指教。”朱云飞闻言,心中已然清楚,看来那帮为建奴勾结的晋商,这次是被皇帝一锅端了。

虽说端掉了那帮奸商,但朱云飞并不认为,就能改变大明的局势。

大明如今的弊端,主要还是吏治和经济问题。

不解决吏治和改变经济方式,底层百姓依旧会继续穷困,朝廷依旧会没钱。

大明本身并不缺钱,百姓按理也不会这般穷苦,可现在的情况,却是百姓疾苦,皇帝缺钱。

首节 上一节 34/2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