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368节

“不会是曹操曹阿瞒吧?”

糜竺听了顿时不悦

了,“曹阿瞒也是你叫的!”

“世人不都如此叫么,我也是与自家哥哥说话才这般说的。”糜仁说着娇俏一笑,妩媚动人。

“罢了罢了,小儿之见,谅你也不敢猜,伸手!”糜竺不耐烦道。

糜仁乖巧的伸出芊芊细手,糜竺在其手上比划了两字。

意识到第一个“渤”字时,糜仁还是一头雾水,可当糜竺再写出“海”字,糜仁不由得用左手捂住了自己的鼻息。

“这……怎么可能?”糜仁满眼不可思议。

“你的消息太滞后了,渤海王已入主青州,百万黄巾,望风而降,你说这算不算得风云人物?”

“自然算得。”

“那你想不想嫁?”

被直白的一问,糜仁原本就泛红的脸颊,变得沱红,她低着头,含羞低声,以微不可闻的声音道了一声。

“想!”

言罢,便夺门而出,娇羞难当。

糜竺看得直摇头,妹妹长大了,却也知羞了。

糜芳见得妹妹娇羞逃出,招呼也没跟他打便离开了,好奇的来到书屋之中。

“兄长,你怎么妹妹了,为何如此女儿状?”

糜竺见糜芳来了,笑着示座。

“妹妹女儿状,是因为妹妹长大了,我给她说了一门亲事。”

“哦?是何家世?”

糜竺一想,又突然想戏弄一下弟弟。

“刘氏。”

“刘氏?”糜芳若有所思,眉头旋即舒展开来,“哦……是琅琊王刘容吧!”

琅琊王刘容刚刚嗣业,也算徐州的大事。

糜竺就知道他会猜琅琊王,得逞的笑着,摇了摇头。

“那是琅琊王之弟刘邈?”

“非也非也!”

“总不是彭城王之子吧。”糜芳又猜道,显然越猜越远。

糜竺摇了摇头,道:“啊芳,为人当怀大志,谋大业,我就这么一个妹妹,贤良淑德,岂能随意嫁予此些只知落难而逃的落魄藩王?”

一猜再猜,皆猜不出,糜芳也不乐意了,“兄长快说,是何人物!”

糜竺伸手招了招,示意其贴过脸去,糜竺也前倾,轻轻道:“渤海王。”

“渤……渤海王?兄长,你可糊涂了?怎么将妹妹嫁得如此远……等等,你刚说是谁?”

渤海王?

那个并州牧,冠军将军,收降青州黄巾百万的渤海王?

糜芳愣住了。

兄长这是做了什么,如何能与这般人物搭上话,并且将妹妹嫁给他?

糜芳怎么不太相信呢,将女儿或者妹妹嫁给渤海王的人,那是御史,是司空,是司徒,是陛下。

兄长是何身份,不过陶谦帐下幕僚,为如何能将妹妹嫁给渤海王。

糜芳灵光一闪,发现只有一条可能——

定是将徐州都作为嫁妆送出去了。

糜芳意味深长的品了品,毫无疑问,糜竺此举,十分危险,哪怕走漏消息,都会给糜竺带来许多麻烦,甚至灭顶之灾。

糜芳认真的看着糜竺,道:“兄长,你可想好了?”

糜竺回道:“啊芳,我等出身并非士族,光光有财富,未必可行,需仰仗权势!而士族未必看得起我等商贾出身,当今天下,豪强并起,萧建不过琅琊土狗,却能掌控一国,而纵观天下最有权势者,除了渤海王,还有谁?”

糜竺说着突然站起,似在宣告。

“我想好了!”

……

(PS:月底啦,求推荐票,月票支持一波。)

第362章 诸葛氏的双子星

在琅琊国,萧氏的统治结束了,不仅家产全部被查抄,在田甫的协助下,刘擎的人开始接管萧氏在各县的田产。

所得粮草,一方面就地供应张辽与赵云,余下则命人运往齐郡,供沮授调配,以资归降的黄巾所用。

刘擎离了莒县后,不仅不慢的南下,两日后到达阳都,也就是诸葛氏所在。

诸葛珪自刘擎给他放了假之后,便径直从青州回到阳都,期间,他也听闻了萧氏变故,说起来,因为诸葛氏有些名望,萧建对诸葛氏,还是亲善的,族中利益,皆有保全,所以萧氏突然倒台,诸葛珪心中还是欷歔的。

渤海王来徐州琅琊,声称是讨黄巾的,然而第一个收拾的,便是琅琊国最具权势的萧氏,当然,萧氏的存在,本就是不合法度的,萧建作为琅琊相,是不合格的。

诸葛珪赶至城门时,刘擎已经入城了,诸葛珪一边寒暄问候,一边在前引道,行至半途,阳都蒋县令也来了。

“不知渤海王大驾来临,有怠慢之处,还望恕罪。”

县令拱着手,一个劲的致意,就像拜财神一般。

“县令说笑了,本王此来乃是游玩,并非公干,无需客套。”

一行人直接前往诸葛氏府邸。

诸葛府邸坐落城西,到达之时,瞧着素色的原木门庭,十分淡雅,倒也十分符合刘擎对诸葛氏的印象。

“寒舍简陋,大王见谅。”

“简洁雅致,别有意味。”刘擎夸赞一声。

“曾听闻徐州一带士族作风朴素高杰,尤以广陵为甚,今日得见,亦算开了眼了。”郭嘉附和。

一入府宅,刘擎想着第一件事就是:“快叫孩子们出来瞧瞧!显得热闹!”

郭嘉意味深长的看了刘擎一眼。

主公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小孩的?难道是想要孩子了?

诸葛珪也是一愣,渤海王乃是贵客,并非亲眷,怎么会想到见家中小孩呢?

不过也并未多想,便吩咐下人将两位公子唤来。

片刻之后,诸葛珪的两个儿子便出现在刘擎面前。

“快拜见大王。”诸葛珪在一旁催促道。

大的那一个,恭恭敬敬的行礼,作揖,小的那一个,东张西望,一会瞧瞧刘擎,一会又瞅瞅赵云,好像家中没有出现过这般装扮的人。

“这是下官大儿,单名一个瑾字,这是小儿,单名一个亮字。”诸葛珪介绍道。

刘擎打量着两人,诸葛瑾身型高挑,如今不过十二岁,已长至众人胸口位置,以前世标准,应该已经超过一米五,而诸葛亮此时才六岁,正好能抱人大腿的身型,两个孩子都生得异常俊朗,而且都是高个,比较而言,与诸葛瑾年龄相似的万年公主,不过才长到刘擎腰间,妥妥的小家碧玉型。

“两位公子果真生得人中龙凤,君贡好福气呐!”刘擎笑着,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开口。

“大王见笑了!”诸

葛珪也陪着笑,心中忐忑,不知渤海王此举,有何深意。

是不是借小孩在暗示着自己什么?他仔细的观察着渤海王,想从一举一动中发现些端倪。

刘擎走到诸葛瑾面前,问道:“在何处读书?”

“回大王,族中自有先生教授。”诸葛瑾淡淡一答。

至于读的是什么?刘擎没好意思问,因为自己也不懂。

刘擎再走到诸葛亮面前,蹲下身子,问道:“那你呢?可有蒙学?”

诸葛亮眨巴着大眼睛,摇了摇头。

“可是族中没有蒙学先生?”

诸葛珪连忙上前道,“都是下官忙碌,在他州为官,未来得及给亮儿安排。”

刘擎就势道:“本王在魏郡兴办学堂,专门请蒙学先生为适龄孩童教授,君贡,不如将两人送至魏郡求学,如何?”

诸葛珪连连拱手:“岂敢岂敢,犬子蒙学小事,不敢烦劳大王!”

心中却泛起嘀咕,渤海王此举,有何深意?是要将两子置于魏郡为质?

可至于么?

他不过区区泰山郡一名郡丞呐,他又不是刘虞公孙瓒之流,为了博得渤海王信任,争相将儿子送往魏郡为质,当然就是打着学习的名号。

刘擎自觉一片好意,诸葛珪只是谦虚客气,于是坚持道:“不烦不烦,本王最喜年少英才,这天下,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大汉之未来,皆系于少年之身。”

刘擎的话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正好刺在诸葛珪心头,令他为之一震。

哎呀!我想到哪出去了!诸葛珪懊悔不已,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龌龊不堪!

龌龊不堪!

渤海王这是心系大汉社稷,如今大汉风雨飘摇,黄巾未息,外敌环伺,各地豪强又起,渐成割据之势,在这风雨之中,唯有渤海王,平黄巾,御外敌,所到之处,百万黄巾望风而降。

在并州边地,不仅使鲜卑不敢犯境,还收复了诸多被羌人占据的领土,简直是大汉柱石。

而渤海王欲将相中的少年英才收去魏郡,竟是为了培养下一代忠臣良将,所谋之深远,为人所不及!

惭愧,惭愧呐!

诸葛珪觉得无地自容,于是道:“承蒙渤海王厚爱,若是不弃,便将瑾儿送至魏郡学习。”

嗯?诸葛瑾?那诸葛亮呢?

刘擎可是连老师都找好了,胡昭胡孔明。

本王连后续剧情都想好了,等胡昭见了诸葛亮,一见如故,收为弟子,喜爱得不得了,等到诸葛亮及冠,便将“孔明”之字,送给他。

世界线收束,完美!

刘擎拍了拍诸葛亮小肩,道:“不光诸葛瑾,诸葛亮亦可前往,胡昭先生,可是在魏郡,本王欲让胡昭先生,亲自教授,除此之外,本王还会让蔡伯喈与荀慈明指点。”

诸葛珪不自觉咽了咽口水,大书法家、隐士大能胡昭,大文学家、书法家、乐师蔡

邕,大经学家荀爽……

吾儿何德何能啊!

诸葛珪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了,允允允,再推辞,可就不是人了。

他颤颤的跪下,向渤海王致以最高叩首礼,这波操作,是要将诸葛氏直接带飞啊。

首节 上一节 368/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