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164节

这不是不讲武德,这简直就是不顾廉耻。

不过看着董太后与董重一派气得不轻,何皇后觉得这封诏书,就算不生效,也令她很爽。

“皇后,新君事关大汉社稷,尚需从长计议,臣请皇后,收回诏命。”杨彪率先表态。

随后一帮跟从者,纷纷跟随请求皇后收回成命。

倒是董太后与董重,毫无回应,显然还没从何皇后的卑劣手段中回过神来。

“大汉社稷之根本,便是要遵循祖宗礼法,自古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废长立幼,终至招来灾祸,反对的各位大臣,有谁家是立幼子的?”

袁隗一问,百官顿时噤声,正如他所说,其实所有人心中,皆是忌讳废长立幼的。

“废长立幼,并非不可,立君要立贤立德,皇子协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气度,此乃上天赐先帝之真命天子,先帝对之亦十分喜爱,此事天下皆知,若非陛下突然薨逝,必会行废长立幼之举!”杨彪针锋相对道。

袁隗:“司空消息好灵通,本官在朝数十年,从未听闻过,从未听闻过陛下有此意。”

杨彪:“袁太傅年事已高,未曾听说,亦是寻常,故先帝委你太傅以养老,将太尉重任,交予张太尉。”

“杨文先!尔敢!”袁绍突然出头,不过被袁隗一个眼神,使退了。

袁绍退了,群臣议论却没退,一时嘈杂又起,而且议论的主题,似乎又跑偏了。

所以又是毫无建树的一天,而且伴随着满无休止的廷议,双方都开始意识到——

廷议是不会有结果的!

权力争夺尚会刀兵相见,何况是为了帝位!

袁隗不急,因为根据董卓回信,他已经抓到大鱼了,再有两日,能可回雒阳。

原本袁隗还想着拖一拖,没想到何皇后今日朝堂上弄出了这一出,直接将辩论变成了争论。

袁隗不由得想:这手法,是何皇后自己想出来的吗?

这个女人什么时候有这脑子了?

另一边,历来气度不错的董太后,今日被气得不轻,回宫后还摔了一只平日里十分喜爱的玉碗,并将那种心疼与惋惜化作对何皇后的恨意。

在她看来,何皇后之举动,已经是挑衅了。

散朝之后,董重与杨彪直接被董太后哦叫上,商量对策。

“太后,事到如今,以廷议胜出,已再无可能,有袁氏在,实难达成共识,看来,此事唯有倚仗骠骑将军了。”杨彪道。

“早该如此!看我

率军围住长秋宫之时,她还要不要刘辩上位!”董重道。

“那此时宜早不宜迟,不如就在今夜行事,大事必成!”杨彪提议道。

董重似是而非的点着点,没有说话,显然是看太后意见。

“这何氏气煞我也,今夜切莫动手,我欲以牙还牙,拟一太后诏书,明日朝上宣读!”董太后说着,双肩依然一耸一耸,显然还未消气。

“太后,大局为重。”杨彪提醒道。

“不差这一日,袁氏既然以我作对,动不了袁隗,我还动不了袁绍么,那何氏欲挑拨我与刘擎,我便同行此事,封刘辩为渤海王,再令袁绍为渤海太守,两人一起去看海吧!”董太后道。

“太后不可!”杨彪直接反驳,“我与刘擎在颍川有过交往,此子身怀大器,胸有大志,且用兵入神,作战之时常身先士卒,曾以百余骑击溃波才数万大军,当场将其斩杀,如今公子戍边雁门,身负守疆重任,万万不可吃罪,只有何氏这等无知女子,才会招惹刘擎,不过,袁绍为渤海太守,倒是可取!”

封国与郡守,历来是独立的,渤海太守,并不与刘擎相冲,只是名字膈应人。

以袁氏去恶心刘擎,令刘擎厌恶袁氏,这倒是杨彪喜闻乐见的。

昔日在颍川,杨彪可是亲眼见过刘擎杀敌的,颍川家族争相拉拢的情景,真是叫人难忘,他杨氏,如何能错过结交此等人才。

“那刘辩,该封何处?”董太后问。

杨彪冷笑一声:“便封弘农王吧,由臣之家族,来招待他。”

……

(求推荐票、月票)

冷芝士:历史上刘协最初是真的被封为渤海王的,后来改封成陈留王。

第196章 杀人诛心,董卓送大礼

翌日朝议。

太后如约而行,将昨夜拟定的诏命宣布,再度令朝臣沸腾了起来。

“这不是朝议,这是争斗!”

“太后与皇后已彻底翻脸,恐无和解之可能了!”

“慎言,慎言!”

百官交头接耳,小声嘀咕,只有派系明确之人,纷纷表示赞同或反对。

何皇后还未爽过一天,就被董太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摆了一道,弘农王?肯定是杨彪那厮出的主意,何皇后表示记下了。

袁隗原本是很淡定的,因为再过一日,董卓便入雒阳了,听说他派人在凉州老家招募了一批兵马,号称西凉军,等他到来,便是皇位之争结束之时。

然而太后的诏令中却提到了袁绍,这就令他不得不重视了。

太后封刘辩,那时使气,耍性子,与何皇后抬杠,可封袁绍的资格,还是有的。

若是加上杨彪、崔烈、张温通过,那这件事几乎就成了。

不行!怎么能让袁绍去做渤海太守呢,袁隗想,他是希望袁绍留在雒阳接他的班操持袁氏的。

袁隗继续沉默,权当没有听过这诏命。

他心中清楚,他越反驳,董太后可能会越使劲促成此事。

太后推举,三公通过,那袁绍可真就得去做那劳什子渤海太守了。

怕什么来什么,很快,董太后的声音就想起在袁隗耳中。

“三公以为如何?袁绍可担此任?”太后道。

司空杨彪率先回应:“袁本初年少为濮阳县长之事,便有清正能干之名,如今冀州先后遭受黄巾军、黑山军以及王芬叛军所害,继续袁本初之才,臣赞同。”

“杨彪!尔敢!”袁隗小声呵斥道。

杨彪一阵得意,昨日好想谁也说了这句话来着的,他即将要发配去看海了。

“我亦赞同!”崔烈急道,好似等着得一般。

“臣附议!”张温也同意。

三公通过,拟定文书,此事敲定!

袁隗听了沉默,袁绍听了欲哭无泪。

袁隗想:那便再等一日吧,只要董卓到了,将刘辩扶上皇位,此事便能作罢。

看了眼何皇后,何皇后今日却未多说话,好似对这无意义的廷议已经失去兴趣,连装也懒得装了。

还有奇怪的是,今日朝议未见骠骑将军董重。

不光袁隗奇怪,连董太后也奇怪,只有何皇后,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样子。

朝散后,大家依照律礼前去祭拜先帝后,才能离开。

午间时分,一件大事在洛阳东城炸响,骠骑将军府上,死人了,若是普通人,自然不会引起轰动,问题是死的就是骠骑将军董重。

而且,一则流言开始在雒阳城中传播,称董重乃是被婢女毒害,而此婢女,乃是董重强行霸占所得,不仅将她贬为奴婢,还时常对她多番凌辱折磨,终至婢女反咬一口。

传的更神的是,那婢女毒害将军之后,

自知死路一条,便投井而死。

离谱的是,在传言之后,东部尉带领衙役,真的从骠骑将军府的井中找出了依据婢女尸体。

这下“坐实”了传言,雒阳城中人人言之凿凿,骠骑将军董重仰仗官威,恃强凌弱,强抢民女,还行龌龊之事……

袁绍看到案卷时,几乎傻眼了,在这种节骨眼上,董重发生这种事,不用想也知道有猫腻。

这会不会是伯父做的?这么狠的吗?

同样疑惑的还有袁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除了惊讶,活该,他隐隐觉得,能将此事做成如此成熟的案件,倒可能是本初的手笔。

想不到这小子藏的这么深!

至于董太后与杨彪,则是脊背发凉,他们可是原先预定今日行事的,好巧不巧,今早董重就死在家中了。

他们之间,是出了叛徒?

可出去董重,此事也就三人知道……

难道所传之事,是真的?

董太后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长秋宫,何皇后慵懒的卧坐在长榻之上,下半身盖着绒毯,当宦官将外面所传之事一一说清时,何皇后美目轻眨,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李儒这么快就得手了?

而且这种方式……何皇后没来由的觉得一阵亲切。

下毒和构陷,这不是自己的拿手绝活么。

想不到李儒也是同道中人,而且以一人之力,这么快就完成,何皇后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次见面,得好好请教一下这个杀人诛心的法子。

董重死了,名声也臭了。

可不就是杀人诛心么。

……

北芒山此时的风景是极好的,树林有红的,黄的,秃的,斑驳错落,冷吹吹过,总能带走几片。

董卓立于潇瑟风中,望着一群跪伏在地的宦官。

昔日朝堂之上,皇帝身边的常侍,如今匍匐在自己脚下,董卓别有一番异样滋味。

舒服,受用,想要更多。

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在北芒山中被董卓率军搜到,一股脑子抓下山来,这些军人所穿五花八门,为数不多的铁甲,大部分是陈旧的革甲,还有许多只是裹着厚衣。

这不是雒阳之兵,甚至不像大汉之兵,各个长得粗犷不说,还十分凶神恶煞么,举止亦极为野蛮。

在路上,已有不听话的宦官当场被其斩杀,曝尸荒野,仅剁了脑袋,别在腰间带走。

宦官们都低着头,不敢看他们。

董卓麾下一众头领,也十分戏谑的看着这群猎物。

樊稠笑道:“韩遂数次举大军进攻三辅,打的便是诛宦官,清君侧的旗号,可惜都被董将军击退了,如今又是董将军,亲自逮住了他们,这大功,即将归将军所有!”

董卓笑着回道:“岂敢岂敢,皆是诸位之功,卓所得赏赐,尽归诸位!”

郭汜王方众人一阵欢呼。

“兄长,将此些阉贼交予袁公,定能得一大功。”

董卓一寻思,开口道:

首节 上一节 164/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