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第195节

  “是啊!是啊!此举实在有辱圣人教诲,有辱先贤之学问!若是上古圣贤在天有灵,怕是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呐!”

  “别的不说,这等荒谬之事,要是传与周边诸国得知,我大康国祚蒙羞也,那是要遭人笑话的啊!”

  瞬间,偌大的太阿殿内,更是嘈杂不堪乱作一团。

  群情愤慨七嘴八舌之下,有两个御史台言官更是身体踉跄,气得都快昏死过去。

  其中一个须发皆白身体削瘦,穿着朱红色官袍身材削瘦的老头,更是脸色铁青浑身直哆嗦,胡子都一根根翘起。

  满腔悲愤恼怒,声音悲怆眼角含泪,声声沙哑悲嚎,“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那王修竖子,他不是读书人!”

  “蛊惑国子监祭酒孔令先,大肆鼓吹什么‘知行合一’歪理学说,叛经离道,质疑侮辱圣贤学问也就罢了……”

  “主政临州,一道道政令,大肆扶持鼓励商贾经营之事,还大张旗鼓将那些走卒贩夫的地位提升到与士子农家等同也就罢了……”

  “如今他竟又胆敢如此作为?”

  又一声仰天悲呼,“他是天下读书人的耻辱!”

  “大康的诸位列祖列宗,各位先帝先王,你们在天之灵都睁开眼看看吧,咱大康朝出了为祸苍生的妖孽呀!”

  “陛下若是执意,继续宠信此等祸国殃民的奸臣,执意继续助那奸逆推动这医学院的建立……”

  “老夫……老夫宁死,愿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内,以证忠烈,以彰乾坤朗朗也!”

  话音未落,那叫一个悲愤交加性子刚烈,竟还硬是将头顶官帽一摘,披头散发,身子颤颤巍巍,便朝前方一根一人合抱的朱红色柱子,猛地冲过去。

  刹那间,更是将旁边几人,吓得够呛。

  说时迟那时快,一股脑冲过来,拽的拽胳膊,抱的抱腰,“赵公,不可,万不可如此呐……”

  瞬间,更是让大殿内,乱作一团。

  可越是这样,如火上浇油般,密密麻麻的大臣们,更已是悲愤不已怒不可遏。

  待到那老头好不容易被人拽着,没一头撞死在柱子上,一边痛哭流涕一边状若疯癫嚷嚷个不停,万念俱灰情绪倒是总算平复一点……

  一个身着盔甲头戴顶翎,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中年大汉,却站了出来,破口大骂!

  “瞧瞧!瞧瞧!这都叫什么事啊?”

  “直娘贼的!呸!本将军与诸位同僚倒是不同,一介鲁莽武夫,摇头晃脑写诗,或者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事,干不来,看着就脑瓜子疼!”

  “也不在乎那什么临州医学院教授什么,也听不懂你们说的什么乱七八糟圣人学问之类!”

  “今日能位居骁勇校尉,也全靠战场上拿鲜血拿命换来的!”

  “说实话,咱这些武将,没你们文臣这么多弯弯绕绕。军营中也罢,战场杀敌也罢,从来最敬重便是能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真汉子!”

  “所以一直以来,那王修小子,平定南楚之乱,又是一手主导了居屿关大捷,让咱将士们扬眉吐气,本将军还一直挺敬重他的!”

  “之前还一直琢磨着,若是能有幸与这等英雄结识一番,定要浮一大白!”

  话锋一转,“可是眼前,你们也都看见了,陛下的政令中……”

  黝黑的老脸一阵扭曲,狠狠一跺脚,“哎,只可怜我家那小女,才年方十七,长得也算俊俏可人,又识文断字颇有学识……”

  “本还想着过一两年,便为她寻个好人家!”

  “结果现在,还必须得去临州那什么卵医学院,学上四年医术……”

  “抛头露面不说,还天天就学那什么给娘们接生的技术!”

  “学成之后,这还让她还怎么许配人家呐,可怜我家婧儿,是为父害了你啊,早知如此,去年就该赶紧给你寻摸个人家嫁出去啊!”

  暴跳如雷,“王修小儿,从此以后,本将军与你势不两立!”

  顿时,更惹得大殿之内,无数人满腔愤怒附和不停。

  “谁说不是啊……”

  “可怜我家那宝贝孙女,还不是一样,下个月就不得不去临州了?这可如何是好,愁死本官了?”

  “是啊,是啊!诸位有所不知,下官家那犬女,自昨日得知陛下的诏令,昨晚可是哭了整整一宿!今早下官来上朝时,还跟家里婆娘大吵了一架……”

  “那蛮不讲理的泼妇,非得逼着下官赶紧找陛下求情,放过犬女,或者赶紧想办法将犬女送走!她这没见识的……她这不是要逼我去死吗?这是杀头大罪啊!”

  “王修小儿,从此汝为吾之死敌也!”

第290章 搅动朝局

  一时间,偌大的太阿殿内,更加混乱热闹起来。

  叫骂声,怒吼声,叹息声,声声讨伐,都快将房顶掀开。

  宰辅陈无相站在最前端,扭头讪讪望着这群情悲愤混乱不堪的局面,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得出奇。

  当朝右丞相、卫国公曹牧,着一身深紫色官袍,站在另一侧。

  虽与以往如出一辙,只是微眯着双眼,依然一言不发,只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可此时,也忍不住眼皮突突地跳,几分动容与错愕。

  户部左侍郎郑明礼与礼部尚书唐明,早已不知什么时候,缩在了大殿最后面角落,瞠目结舌望着周围愤怒谩骂个不停的大臣们,却是面面相觑,几分生无可恋欲哭无泪之态。

  半晌,倒是郑明礼,终于有些忍不住了,压低声音,“乖乖也,唐公,咱俩这女婿,不得了啊,这是捅了马蜂窝,要与满朝文武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啊!”

  “可下官就想不明白了,这建医学院,虽闻所未闻,听着也足够新奇,可终究跟临州的政绩没多大关系,也挣不到钱……”

  “即便是将来办好了,也无非是咱这女婿的政绩考核上,教化这一块添上一笔而已。”

  “可依照下官对这小子的了解,他是根本不在乎这什么年终政绩考核的,甚至连官都不想当,一门心思只想着当他的闲散小富翁……”

  “临州推出那一系列刺激商贾经营的新政,下官倒还能理解。可莫名其妙,怎就折腾出这么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来?”

  苦笑着手一摊,“这下好了,看这架势,就连咱俩在朝堂上,都快成众矢之的了!”

  “还不能站出来替那小子说两句话,否则,陛下必然对那小子心生猜忌!”

  唐明又何尝不是脸色难看得厉害,眉头都快皱成两只大麻花,“谁说不是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不是一般的邪乎了,人在临州,小酒喝着太阳晒着,偏偏不但能将朝廷搅动得翻云覆雨,还能好端端活着,而且还一路升官晋爵!”

  “就凭这份能耐,咱两个都望尘莫及啊!”

  景隆帝身着龙袍,端坐前方高台龙椅之上,双目如炬死死望着台下混乱怒气冲天的场面,面无表情,满是帝王威仪!

  然而,心中又何尝不是叫苦不迭得厉害,心脏都有点抽搐。

  而面前龙案上,更是早已摆满了满朝文武,甚至包括附近各州府官员呈上来的折子,都快堆成了一座小山。

  不用看,只用屁股想都能猜得到,毫无疑问,几乎全是声色俱厉弹劾状告那混账小儿的!

  弹劾的理由倒是五花八门……

  可又如何不知,这新年开朝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那混账东西便惹来如此惊天动地的口诛笔伐,到底是为何?

  说到底,不就是因为医学院的事?

  去年在临州城,听那小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洋洋洒洒一大通关于创办医学院,什么大力提高大康整体医疗水平,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医学技术的创新与传承,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理论……

  虽听得晕乎乎的,胃里直倒酸水,可回头细细想来,不得不承认,颇感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

  这医学院的创办,绝对堪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身为天子,自是没有理由横加阻拦,更当大力支持!

  可偏偏,这学生的来源,就成了天大的难题!

  毕竟,那狗东西虽实在可恨了些,实在让他这皇帝各种不顺眼,一想起来就心里发堵,但看问题,倒往往是一针见血。

  放眼天下读书人,但凡有点才学,自诩饱读圣贤书,谁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高中科举入朝为官,这才是人间大道?

  更别提,这行医治病之术,在这帮自命清高的人眼里,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学问。

  毫不夸张地说,恐多少酸腐才子,宁可饿死,也是羞于学习这等不入流的歪理学问的。

  更不用说,还需要诸多读过书的女子入学,去学习妇科产科,这般羞于启齿的医术。

  因此,在那混账小儿一顿撺掇,在张嘴闭嘴什么“千百年来,每当重大的变革或者新生事物出现之时,必然是曲折的”“老赵,你是要做千古明君的人,要拿出魄力来,要稳住啊”的忽悠下……

  酝酿了四五个月,甚至还将朝廷好几个或许产生极大阻碍的官员都调离了京城,再配合些雷霆手段……

  才终于在前两天,新年开朝伊始,颁布了新年的第一道天子政令,便是大力推动临州医学院的创办!

第291章 老臣有一女,愿去临州学医

  政令的内容也简单。

  归根结底,其一,凡是大康文人才子,无论勋贵之后或是贫寒子弟,欲进入医学院学习,皆需先经过专门的考试,才能取得入学的资格……

  但是,若学满四年并且通过考核,顺利结业的,不但可获得朝廷认可的文书凭证,若是此后从事行医治病的活计,还可向州府申请一定额度的补助。

  不仅如此,若是在行医之术方面有重大突出贡献,诸如研究出什么新的治病方法,或者在诊治某个恶疾绝症方面有重大突破,或者什么重大发现……

  从此,不但可根据贡献大小,获得朝廷的官阶品衔,而且还有相对应的丰厚奖金,以及享受朝廷薪俸。

  甚至,破格录用直接入朝为官。

  这不但是朝廷对身份的认可,更算是极大的激励措施了。

  毕竟,对于太多太多科考屡试不中又举荐无门的穷苦读书人来说,也算多了一条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路子。

  虽然这条路,同样不好走!

  其次,便是针对女学员的招生。

  政令中明确规定,朝中凡是七品以上官员,无论京官或是地方官,凡是家中有读过书且尚未出嫁的女子,皆需朝廷登基造册。

  再由朝廷挑选合适的人选,前往医学院读书。

  这几乎算是,他这个皇帝用强硬手段,强制性摊牌名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今的大康朝,能识文断字的百姓不足两成。读过书又颇有才学的女子,那更是少得可怜,几乎全是出身勋贵官员以及富商。

  而又因为,医学院除了收取极少的书本费之外,不会再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

  因此,日常开销,包括授课先生与工作人员的薪俸、研究经费,包括日常运转所需的所有花费,户部将派遣专门的官员进驻学院内稽核账目,再由朝廷专项调拨款项。

  说实话,虽然早已料到,这政令一旦推出,必然如惊天霹雳般,瞬间引起满朝文武极大反对,口诛笔伐甚至朝堂震动!

  可他景隆帝还真没想到,反响竟然激烈到如此地步。

  但是,倒也能理解。

  毕竟首先,这满朝文武乃至各地州府官员,哪怕仅仅是没有品阶的吏员……

  因为传承几百年的取仕制度,要么压根是勋贵或世家子弟,直接入朝为官,要么是权臣门生得以举荐入朝。

  极少部分出身贫苦百姓的,那也是多少年寒窗苦读,自诩饱受圣贤熏陶自命清高的才子,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高中科考,才终于在官场有了一席之地。

  就连那些出身贫寒没念过多少书的武将,头顶的官帽,那也是实打实靠着汗水靠着鲜血,赫赫战功拿命换来的!

  谁能忍受得了,那些学了几年下九流难登大雅之堂的医术的学生,仅靠着研究研究草药汤剂,什么阿猫阿狗的,竟也同样可跻身朝堂,吃这朝廷俸禄,与自己一般有着官阶品衔?

  说到底,士农工商,身份地位带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呐!

  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呐!

首节 上一节 195/1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