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20节

巴基斯坦的美空军基地。两小时后,一架在跑道边长期待命的U-2放射性情报侦察机升空。

通过对U-2收集的情报的解读,五角大楼搞清楚了中国这次核试验的具体细节。这是中国进行的第五次核试验,美国给这次核试验的编号是CNTO5。1961年中国进行了两次核试验:1月31日的CNT01,22000吨当量弹塔爆。7月份的CNT02,22000当量环弹空爆,美国分析CNT02是实现武器化(可空投或弹道导弹搭载)的小改型。1962年中国也进行了两次核试验。第一次是一枚14000吨当量的环弹空爆,美国认为这是中国在做小型化核弹头的尝试,或者为是一种为氢弹而设计的专用裂变核心,第二次是一枚22万吨当量的增

强型核弹空爆。每次核试验人民日报都在头版发文章宣传。

1963年7月的这次核试验,又是一枚增强型核弹。造一枚原子弹做核心,在原子弹外头包一层气化锂的皮”。这层皮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能有一小部分氙发生聚变反应一一很小的一部分,比例非常少。聚变反应释放能量,也放出中子,这点中子可不能浪费了,因此要在这层气化锂外面再包一层铀238的"皮”,铀-238在吃一枚中子之后会发生两次快速衰变,最后发生裂变反应释放能量为了再充分利用这一层铀238释放的能量,还应该在铀238外头再包一层气化锂6外皮...增强型核弹/千层饼氢弹就是这么一个臃肿的东西。中国1962年和1963年连续试爆了2枚增强型核弹,美国空军是懂行的,他们一眼就看出了中国核弹科技树正要走的发展方向:氢弹。真正的氢弹,辐射内爆点燃聚变物质的热核武器。辐射内爆结构非常高效,对聚变物质的利用率高,这能减轻核工业尤其是核材料生产的负担;由于它的聚变反应非常高效,因此氢弹的尺寸重量还会远远小于增强型核弹。增强型核弹做核试验,是为了给辐射内爆氢弹的设计提供原始数据。美国在突破氢弹技术前就做过这样的增强型核弹试验。和中国同样境界、原子弹成功了正在嗑氢弹的法国,最近也在做这种增强

型核弹试验。

但是,法国和中国能掌握氢弹技术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试爆自己的氢弹?美国的核专家给予了比较悲观的预测。其中有的专家认为法国和中国从原子弹突破到氢弹需要五年一一这是最乐观的估计。有的专家认为需要8到10年。有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和法国没有得到外国

的提示,这两个国家可能永远研制不出氢弹。

认为中国和法国突破氢弹技术“只"需要五年时间的核专家,是美籍波兰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泰勒-乌拉姆构型的那个乌拉姆。于是,虽然在圈子里所有的核物理学家都很尊敬乌拉姆先生,但乌拉姆的这个推断,大部分核物理学家都是不认同的。乌拉姆教授,不不,乌拉姆大神,您不能因为您是在1948年几个月冥思苦想然后突然"天启”,把爱德华·泰勒提出的问题给解决了,就以为其他人也能这样把氢弹的构型给想出来啊。这是个偶然事件不要说中国人了,就是把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放到1948年您的位置上,也都想不出来啊!乌拉姆收到了同事和同僚们的一圈"反对”,不过他也就笑笑,还是坚持自己的推测,说五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和合理的时间差”,就如美国1945年首次原爆,1951年爆炸氢弹的时间差一样。不但如此,乌拉姆还写了一封信给白宫,大致意思是:按照一般常理推断,法国可能在1965年爆炸自已的第一枚辐射内爆氢弹,中国则是1966年,误差是正负1年。我不知道美国的国际战略对这两

啊。

个国家是打算怎么样,不过白宫应该按这个日期做好准备。

肯尼迪看了乌拉姆写的信,非常重视,叫来了美国空军核武器部门的德克尔上校,再加上CIA远东情报部门的一个情报中校,一起商量这件事。“德克尔上校,您也认为乌拉姆先生对氢弹研制的难度过于低估了?”肯尼迪问。德克尔点头:“我是伯克利的物理博士,我的导师和同学有一些就在洛斯阿莫斯或军队的核武器研发部门工作,他们上个月就不赞同乌拉姆教授的这个论断。乌拉姆教授或许以为其他人的头脑也如他

一样聪明,但这是错的。无论美国的还是其他国家的核物理学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拥有乌拉姆和泰勒那样的敏锐的物理直觉。

肯尼迪:“如果中国和法国研制出氢弹的时间没有这么快,那就是不止5年,或许10年。…….上校,他们会一直研制不出来吗?”德克尔:“这一点存在看争议。有的科学家认为会一直研制不出来,而有的科学家会。美国空军对此的看法是,如果能够进行无限次数的大气层核试验,最终还是可以试出来氢弹。”肯尼迪:“为什么是试出来?为什么一定要大气层核试验?”德克尔:“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可以派出飞机或气球,在多点进行采样,分析核爆之后产生的物质,多点采样的物质成分、加上对核爆当量、核闪光谱的精确测量,可以反推核弹爆炸一瞬间发生的反

应过程是什么样的。地下核试验就不行,它的爆炸产物被封在地下的空腔中,瞬间混合在了一起难以分开。试出来就是下一枚核弹头根据上一枚核弹头爆炸的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一点一点地修正和改进,最终找到正确的氢弹构型。”

肯尼迪:“迪安,我们得赶紧推进五个核国家签署禁止大气层核试验协定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应当加紧。这有充分合理的理由,维护地球大气层的清洁。我想,现在很有把握,让现在的核武五国1965年达成一个共识,全面禁止大气层核试验。”肯尼迪:“我们取中间的猜测..8到10年。中国现在进行了5次核试验,中校,他们还要进行多少次才够?”CIA的中校回了一句:“我们观测到的两次增强型原子弹试验都可认为是中国在探寻氢弹的秘密。如果按照他们每年进行一次增强型原子弹试验的频率,最好是在1965年掐断这个过程,这样中国人就

会因为无法掌握到足够多的观测数据,氢弹工程卡在了关键阶段。

德克尔:“或许是永远不能掌握氢弹。”肯尼迪笑道:“永远对于我们没有意义,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中国研制不出氢弹,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次小会之后,美国决定提高氢弹技术的封锁程度。

对法国和中国都封锁。英国的氢弹是美国默许默他们直接使用一些美国搞出来的公式以及观测数据,反正总体上英美是一家人。法国?没门。至于中国,不用特别强调封锁,以前就一直是在严密封锁的。法国和中国拥有氢弹都是对美国的威胁,别看法国是属于西方阵营的,但美国还是得提防。对了,法国现在好像又说要独立,戴高乐这个人个性真是太强了。中国如果拥有氢弹,对美国的威胁程度又远大于法国。除了中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这个政治原因之外,技术的原因更加明显一中国现在的弹道导弹和火箭技术远远领先于法国!中国1961年1月31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法国现在还没有人造卫星,只有探空火箭。而且美国知道,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用洲际导弹直接硬打上去的。1962年中国发射了6颗人造卫星,其中包括那颗在全世界都引起了一阵热度的相对论试验星一一清华星。这颗卫星在科学界引起的感叹是中国人够有想象力。工业界则对中国的原子钟很感兴趣,中国的精密仪器制造水准很强。在美国空军,则被清华星近3吨的单体重量吓了一跳。美国水星计划的飞船都

没那么重。

(实际上清华星并没有用完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极限运力)1963年上半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次数就达到了6次,成功5次,和去年持平。这6次航天发射中,有4次是长征-2运载火箭,有2次是长征-4轻型运载火箭,发射了2枚小型卫星一一电子侦察卫星没太大

的重量,100多公斤肯定够。

长征-4轻型运载火箭据说是用中程弹道导弹的第一级加上专用的2、3级改出来的,可见中国今后会批量发射电子侦察卫星,构建一个天基被动侦察系统。如果卫星发射得够多,比如超过30枚,甚至可对全球任一地区进行持续的电子侦察。

现在的情况很明白:中国有洲际导弹,射程肯定覆盖美国全境,现在就差做一次全程弹道测试,中国人在国内肯定做过全燃料的高弹道测试了。如果估计得没错,在没进行全程弹道测试的时候,中国肯定也量产了这种洲际导弹,现在就有几枚中国导弹,用2万吨的原子弹弹头瞄着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如果中国导弹带的弹头不是2万吨的原子弹,而是200万吨的氢弹,那就更糟了。

第七十三章,钱!钱学森上电视了!

中国进行第五次核试验暨第二次增强型核试验后,墨西哥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发起一个议案,呼吁有核国家尽快禁止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墨西哥:我这个美国的白手套,哎不说了不说了)这个议案的论据是非常充分的:1945年以来,核试验已经导致了大气层基底放射值节节攀升,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钢铁行业和精密仪器行业一一炼钢时向高炉吹的氧气是简单从空气中分离而得,因为

大气带的放射性同位素越来越多,现在炼的钢如果用于制造X光机、射电望远镜等超精密仪器时,钢的放射性甚至会让这些仪器出错。

比如射电望远镜的底片上突然出现一个亮点,你以为那是一颗未发现的恒星?错,其实是望远镜的钢壳和底座的辐射污染所致。现在世界各国的精密仪器制造业已逐渐意识到要寻找“老钢"才行,在1945年以前冶炼出来的钢材。比如日本在建造自己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时,就把当年自爆沉没在港口的“陆奥”号战列舰的炮塔基

座给拆了,运过来当望远镜的旋转底座。

地球上已经有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五个核国家在进行大量核试验,美苏两国的核试验占世界核试验总数的90%。五个核国家应该为地球着想,避免地球这个唯一的家园被人类毁掉,因此建议五国在1965年以前禁止大气层核试验。

议案没说要求禁止所有核试验,只是提议大家不要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除非是翻车,否则基本不会有放射性物质弥散到大气层中。这个议案提出来之后,一个上午就得到了联大二十多个国家的支持,其中美国表态支持,说地下核试验确实可以,美国对此表示赞同,说我们美国一直就在计划把所有核武器的测试工作转移到地英国在美国之后表态支持。苏联也表态支持。中国表示,世界和平和世界环境也是中国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如果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有利于维护地球环境,中国愿意在1965年这个时间点停止在地面、空中和海上的核试验。美国:哦?中国竟然原则上同意1965年停止地上核试验?看来中国人的氢弹研发进度挺快啊!不会乌拉姆教授的预测是对的吧?

下。

法国代表则咕噜咕噜讲了一大通废话,说禁止大气层核试验这件事呢,这个呢,这件事是一件大事。当然呢法国也不是表示反对,法国也爱好和平维护地球环境,但是,这个嘛,这个呢,禁止大气层核试验充分地考虑各国从地上转型到地下核试验的技术难度,总之法国的意见是,这件事呢是可行的,未来是一定要做的,但是,不建议用一个准确的时间表强加到各国头上。

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哦,知道了,你的氢弹研制现在还没有头绪。联合国大会一天的嘴炮,到散场的时候,多数国家都支持禁止大气层核试验。但是呢,核试验这个事情它是个军事装备问题,是个防务安全问题,所以不是由联合国大会的嘴炮团们决定的,安全问题在联大初步通过之后,得交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讨论。到了安理会想都不用

想,法国投反对票一票否决就gg了。

在联大的演讲中,中方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核政策,表示自己的核武器是用来防御的,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同时中国还内涵了至今核政策还一片模糊的美国:你美国至今还不肯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个原则。

肯尼迪上台后其实有点想把美国的核政策固定下来,也就是公布“从现在开始,我美国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无论军方还是政界都没人提这事了。美苏前些年的缓和局势正在一点一点消退。1959年的厨房辩论公众还记忆犹新,尼克松摆出了美国的优势,而赫鲁晓夫之后也宣布要和平发展压倒美国一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比提高苏联核弹头数

好让人安心一些。

但现在,1963年,苏联的核武器制造产业在疯狂开工,早在五年前苏联军方就提出的每年增加1000枚核弹头的计划,赫鲁晓夫压了5年不让实现,今年终于要全部开动了。除了核扩军,常规力量的建设苏联也在加速,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排出200艘军舰迎候6艘苏联小破船过去还不到1年呢。在各大国当中,防务政策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就是中国了:中国的国防政策白皮书,1963年4月版,和前些年的基本一样。核武器是防御的,常规武力也是防御侵略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在中国周边,中近海地带维护海上安全,建立区域反介入能力。就这区域反介入能力不是什么新名词,从1960年起就是这个词,内涵也没有扩充,有军事基础的读者一看就明白,这是如果台湾需要以武力统一的时候,打消外国势力介入台湾的意图就好像一一1962年11月之后美苏关系重新紧张的冲击波没有传递到中国一样。“7月1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通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通一号通信卫星是世界上第一枚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运行在距地面35800公里的轨道上,以0度倾角运行。”“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在35800公里高的轨道运行时,速度3.1公里/秒恰好可以使它的摆脱地球引力。在这个速度下,卫星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4小时,与地球自传周期相同。因此,从地面看中通一号

些。

卫星时,它相对地面是完全静止的。

“同步轨道卫星是通信中继的良好平台。地面的无线电发射或接收装置只需将天线对准太空中的中通一号,就可以远程接收或发送高频无线电信号。”“中通一号通信卫星带有4个转发器,可为远洋航行的军舰和民船提供电报服务、为岛屿众多的国家提供无线电报服务、未来还将开通卫星电视节目转发服务。”这是《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为了让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明白什么是通信卫星,《人民日报》还耐心地用了两段话解释。不过这条教小学生物理常识的新闻却让NASA有点破防了:这是世界第一枚同步通信卫星,没错!比美国还抢先!美国这时候在研制SynCom同步通信卫星,今年2月发射了SynCom1,这是颗试验星,不带实际功能。但就是这枚测试性质的卫星,打上天之后丢了一一它的电子设备失灵,失去了控制,反冲发动机

也没能完全工作到位,这让它实际上是“不同步”的。

SynCom2预定在7月底8月初发射,卫星刚刚出厂,经过最后一轮检测之后打算运往卡纳维拉尔角。SynCom计划被中通一号抢先,有点让美国没面子。不过还好,中国在《人民日报》刊登新闻的第二天,在电视台里也播放了中通一号发射的现场画面和相关报道。首先是火箭发射的现场场面,NASA又看见了那令人熟悉的火箭一一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电视报道已经有过了,长征-3号看起来直径和长征-2号一样,第一级也基本一样。只是长征-3比长征-2明显长出

一截一一这也很好理解,一定是加了个第三级,把卫星从近地轨道继续推到同步轨道。

火箭介绍完了介绍人。首先是聂帅一身军便服出现在航天指挥中心,祝贺此次航天发射圆满成功。接着是钱学森。在一众航天精英的拥簇下,钱学森先是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现场,观看长征-3号星-箭联合体的转运,然后是钱学森也出现在卫星发射指挥中心。“是钱!就是那个钱!钱学森上电视了!”这电视节目辗转传回美国之后,钱学森的不少老熟人一下子就认出了他。“钱1951年回到中国,十二年之后,他在中国复刻了一套航天和火箭体系,是这样吗?”NASA的局长詹姆斯·韦伯找来了威廉·皮克林,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钱学森是JPL的早期创始人。皮克林:“中国1961年发射人造卫星之后,钱逐渐出现在了中国的新闻视野里,但1961年之前中国的航天和导弹一直在发展,他们是从零起步的,现在中国没有详细地报道那个时候的事情,但我相

信钱一定是其中的灵魂人物。”

韦伯:“钱离开美国之前就已经是著名的火箭技术和宇航专家了。….我们怎么让他走的?太不应该了。”皮克林:“据我所知,是美国政府赶走了他。”

韦伯:“..钱学森的技术理念是什么?我是说,以他的偏好和习惯,他会把中国的航天工业带到什么方向?不会也让中国搞登月工程吧?皮克林摇摇头:“韦伯局长,我不太清楚。我是1944年进入JPL的,那时候钱已经离开JPL参加军方的导弹项目,成为JPL的传说了..…韦伯:“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我只希望阿波罗计划能抢在地球的其他国家前头。”皮克林:“阿波罗计划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苏联。至于中国,我想,应该,还不会成为严重的威胁。中国至今还没有宣布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也没有宣布自已有巨型火箭的研发计划。实际上,中国人

的航天工程相当强调实用。今年他们的航天发射,要么是电子侦察卫星,要么是照相侦察卫星,要么是气象卫星,他们甚至都没有往月球发射一枚绕月卫星或月面撞击卫星。

韦伯皱眉思考:“他们对月球、火星、金星探测毫无兴趣,这我也知道。或许是中国出于极端的实用性来规划航天工程,但另一种可熊,或许是因为月球、火星、、金星早就有人类发送过探测器,中国人认为抢第一名才有意义,第二或者第三名没有意义。皮克林,还没有国家完成过的成就恐怕才是中国人的下一个目标。如果载人登月是中国的国力难以完成的奇迹项目,那么,还会有什么项目是我们的的盲点呢?

第七十四章,6亿人民市的风险投资,手抖不手抖?

“长征-2号和长征-3号证明,两级入近地轨道、3级入同步轨道,是在当前技未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但是,偏二甲耕-四氧化二氮发动机现在已经成为限制我们的火箭性能提高的瓶颈。”"YF-7的海平面比冲是268秒,YF-7A有望提高到275秒,估计275秒就几乎是极限,很难再往上提了。YF-6的海平面比冲是264秒。在当前,甚至今后几年,我们的运载火箭可能还要靠YF-7和YF-6,

改改改,发射各种卫星、载人飞船甚至第一代空间站,但是今后的下一代运载火箭,必须采用效率更高的发动机,不能在原地打转转了。

任新民在阐述他的火箭发动机发展路线图。钱学森在下面听任新民讲。火箭发动机钱学森可熟悉了,这是他在加州理工炸宿舍楼的时候就开始从事的老行当了。但今天钱学森并不想亲自下场,他要让任新民和屠守号制定火箭发动机的战略规划,自已只担任最后的评判

和指点工作。

任新民:“苏联同志给我们透露了很多他们正在进行的航天计划。8K7系列,包括R-7、东方号、上升号火箭用的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当然它上面那款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比较落后,和肼类发动机拉不开差距。但是,现在苏联正在设计的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秒比冲可能会达到300左右,这是他们的设计指标。

“我们呢,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探索进行得也比较早,到现在.…快5年了吧。即使以我们的材料能力和加工工艺,加上.…..我们室的设计,最后做出来的样机,也达到了300级别。”“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两款火箭发动机样机,说是样机,但是第一款已经颇为成熟了,地面试机做过很多次了。第二款还处于设计阶段,现在的问题是.……火箭构型尚未确定下来。”任新民把一张简图钉在黑板上,这种液氧-煤油发动机是适配现在长征-2的箭体直径的一一万恶的马屁股定律,要想走铁路运输,火箭主箭体直径不能超过3.4米。破解马屁股定律?火箭厂和航天发射中心都靠海,就可以规避3.4米大限。海南岛确实是个上佳的火箭发射场场址,但现在台湾海峡处于军事对峙,从天津出发绕道台湾以东,从太平洋腹地绕一个大

弯抵达海南?不但远,而且美国人的第七舰队你以为就很“友善"吗。

就算美国海军不找你的麻烦,可别忘了海南岛现在头顶还有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越南战争。这个中央是知道的。苏联破解了马屁股定律,但他们有自己的有利条件:从火箭厂到拜科努尔一马平川,可以修建或改建超宽铁路。现在呢,从天津到太原或者酒泉,路上的隧道很多很多。你说要把限宽3.4米的隧道改

造刨成5米?过几年5米不够了,又要刨成10米?铁道部长估计拎着盒子炮就来找你谈心。

液氧-煤油发动机如果定型,估计会被叫做YF-9。它的直径和长度与偏二甲肼的YF-7/7F完全一样,甚至可以装进长征-2/3的第一级里面而不需要太多的改装。当然现在任新民和屠守都认为,YF-9

的新火箭应该有一个新设计的箭体,直径虽然还会保持3.4米不变,但结构可以再优化优化。

YF-9的推力90吨,比YF-7的75吨有一些提高。海平面比冲297,四舍五入就是300了,世界先进水平。长征-2B现在是起飞重量232吨、推力300吨,采用YF-9的新长征火箭推力360吨,起飞重量可以达到近3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长征-2B是4.05吨,正在设计的采用等网格结构的长征-2C预计可达

到4.7吨,新长征更进一步,可能达到6吨左右。

况且现在还有一个增加运载能力的法宝:捆绑式结构。钱学森:“新长征、捆绑构型的新长征,应该可以满足未来10年我国发射卫星、飞船、空间站的需求。在十年之后...”屠守号:“十年之后就是1973年甚至更远了,那时候我们应该有新一代的重型火箭甚至超重型火箭,对了,超重型应该叫巨型火箭更加合适。”钱学森:“守号,不要把新长征看做一种过渡产品,,它可能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型号。,重型和超重型火箭是为了发射少数极大质量的航天器而定做的,即便在未来它做出来了,发射频率也是比较低的。

卫星,不会有那么大的重量,用新长征,最多是新长征捆绑型就可以满足。但是要长期使用持续发射几十年,新长征要做到以下几点:足够廉价、足够可靠、可扩展能力强、甚至在远期一一我是说很远的远期,最好是能够重复使用。

屠守锷点头:“是的,要朝这个方向走。但是它廉价不廉价,和这种火箭的产量有关系。一年生产一两枚,和一年生产10枚8枚,价格是完全不同的。”钱学森:“未来中国航天的发展,一年10枚8枚都是保守了。守号、新民,你们二人组做这个新长征,一定要设计得完善。我们现在有长2、长2捆、长3、长3捆在顶着,你们甚至可以1968、甚至

1970年搞定,时间都来得及。可以不急,但是争取性能达到最优。

这次会议标志着新长征火箭进入工程项目研发阶段。在定下来研发计划后,钱学森就离京和蒋英去休假了。不但钱学森休假去了,聂师也到外地去了。他们一齐挑这个时候离京,是故意玩消失。就在这三周的时间,国资委、国防科委、科技部、航关部门和空军要联合召开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决定一个可能持续10年、投资巨大、风险巨天的重点项中央希望这个重点项自的决策由上述几个部门的负责小组自主做出,而不用中央下指示进行直接干涉或钱学森、聂师、李强的“提示”。这个重点项目就是卫星导航系航统。在1963年,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典型的前沿、前瞻性项目,耗资极大、风险极高,如果路线走错,国家肯定要有损失。压力来到了评审小组一方。

自。

进入最后一轮角逐的一共有3个卫星导航方案:A方案由是美国"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山寨版。B方案和C方案其实是一个大的技术框架下的两个分支。两个方案都采用原子钟授时+码分复用通信体制,都采用四星三维定位。区别在于,B方案规划的是在2万公里的中圆轨道部署24枚卫星,C方

案规划的是在同步轨道部署3~4枚卫星,然后在2万公里的中圆轨道部署3~24枚卫星。

美国首枚"子午仪"导航技术验证星于1959年7月发射,1961年发射了第一枚实用的定位卫星,等于说,A方案的路已经由美国人趟出来过了,选择这个方案,不需要担任何技术风险。但是一一子午仪卫星系统在试运行的时候,也暴露出了这种导航体制的缺陷。首先它只能二维定位,但实际上需要定位的客户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一陆地有海拔,飞机要爬高,只有军舰用起来毫无不适感。如果在陆地接近海平面的低地平原,子午仪额外增加的误差不多,几十

米。但在飞机通常的飞行高度,定位系统的客户端读数误差..….不能说误差了,是根本就定不出准确的位置。

其次它需要客户在定位的时候最好是静止状态,如果在运动状态下会有误差。在海上航行的舰船做定位时,额外增加的误差有100~400米一一对于军舰来说倒也能接受。但飞机和导弹那个速度一一还是那句话,白给。

第三,子午仪系统单星捕捉即可定位是一个优点,但带来的缺点是客户端体积重量较大,B方案和C方案则有极大的技术风险性,因为这个东西美国人现在还没有。当然,码分复用技术美国人有(本来就是他们先搞出来的),原子钟美国也有,但是,美国国防部尚未就这个项目展开正式

的讨论。

除了“美国人都没搞过”这一个大问号,B/C方案还有无数的技术难题艳原子钟要想普装到卫星里头,得把重量从现在的650公斤降到200公斤以下;接收器要能接收到2方公里甚至3.6方公里高的,还不一定正好在头顶的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不只是让你测多普勒频移的,它要带信息,包括卫星序号、识别码、加密授权信息、以及每秒钟每毫秒都在变化的时间信息;这个时间信息是由统一标准时系统发布给所有的平台的。接收器收到4颗卫星的无线电信号,根据里面带的理论上是标准的但又存在细微差距的时间描述,时间X速度(光速)=距离,再代入每颗卫星

的轨道方程,算出客户与每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客户本人与各卫星的距离,解算出自己的三维位置!

评审小组想了一想其中的难度,就觉得脑袋疼。这..能做到吗?南京电子集团的通信工程师席克前十分肯定地说:10年之内,一定能做到!评审小组再一看预算,10年之内,工程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脑袋又疼起来了。

“我知道这个选择很困难,我现在也非常了解B和C方案的技术难题,但是,从我本人的立场出发,必须要说,A方案虽然技术的风险小,但空军完全用不上。”评审小组当中来自空军的黄副司令员站起来说了一句。“陆军也用不上。”二炮也用不上。”黄副司令员:“四个军种,三个用不上,只有海军用得上。所以,单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空军倾向于采纳B或者C方案。”“技术风险大啊。如果我们投了这个项目,最后做不出来,或者工程严重超支,或者工程时间大大拖延,这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每年要几干方。评审小组的工作也是要接受国资委的监督的。”评审小组长说完这句话,看向在现场分桌坐看的国资委督查小组。督查小组:“督查小组的工作不是让每个项目做到包赚不赔,我们跟进是使得每一个项目的决策和执行符合规定,项目做成了不是说项目组就一定没有问题,项目失败了也不一定就是项目组有问题,

要看其中的决策是否民主、决策人员的立场是否公正和公平、项目全程的管理是否可控,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执行不力的问题。

督查小组说了一通“照章办事"的话,评审组长其实是早就知道这些原则的。可他还是很难下这个决定。6个亿,搁谁谁都手抖。“钱主任不在北京吗?”评审组长问身边的人。“钱主任休假,现在在新疆了。”“聂师呢?”“去太行山了,看看当年他打鬼子的太行山老根据地,其实也是休假。”“李强....李组长呢?”“去广州了,考察百事可乐刚投产的可乐厂。”评审组长:“.黄副司令:“各位,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搞出一个四大军种有三个用不上的东西来。”席克前:“同志们,国家一直在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只是跟着人家的步子走,要有创新,最终达到超越。其实我们现在在很多科技领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至关重要的

一步。尤其是,与导航星系统相关的半导体、电子、精密仪器、原子钟技术等等方面,我们要么达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要么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我们有这儿样雄厚的前置产业基础,却只是做出一个跟风美国的第一代技术水准的卫星导航系统,那就太可惜了。

评审小组长:“该陈述的现在差不多都陈述完了,我建议,三个方案的负责人可以先离开,评审小组进行一次内部讨论。”

第七十五章,我淘汰了我自已

评审小组的内部会从下午2点开到下午7点,通过两轮投票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定:采用较为激进的B/C方案。B/C方案现在还没分家。因为这俩确实技术是同源的,在项目的第一阶段不必分开。现在项目被分成了4个阶段,这是评审小组为降低项目风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第一阶段2年,技术论证预研。这个阶段如果顺利度过,在第二阶段,就要选择是B方案还是C方案了。第二阶段3年,进行分系统的研制、发射试验星。第三阶段4~5年,进行实用型号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天上应该有能正常工作的导航星。第四阶段是所有的技术研制工作基本完成,从1972或1973年开始,密集发射、组网,这可能耗时4~5年。每个阶段的时间到期时,项目都要经受阶段性评审,如果这个阶段该做的东西没做出来,那就是出问题了,评审过程中就会重新评估,出问题的地方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单纯的延误了,还是因为

技术走进了死胡同?如果技术走进了死胡同,阶段评审会上评审小组还有挽救的余地,赶紧把这个翻车了的项目弃掉,寻找备用方案。

因此阶段性评审制度能让已经失败了的项目少浪费钱。评审小组公布结果,南电集团是最后赢家。不过席克前还是有点抱怨的:第一阶段只给两年的时间,太紧张了,这个系统技术难度大是公认的,只给两年的时间要搞定技术论证和预研,太紧张了。评审小组说你们就是得两年之内给我做出来,这关系到支撑整个项目的基本技术到底能搞出来还是搞不出来。如果两年过去了,基本技术还没着落,国家还来得及改换方向。同时评审小组还问起了,如果支撑项目的技术的确搞出来了,B方案和C方案如何选择南电集团表示,B方案所有的卫星都在2万公里的中圆轨道,工程研制的时候可以省一些钱,但是B方案卫星未布满轨道的时候整个系统很不好用,只有大于16颗卫星在轨,地球上的用户才能拥有断

断续续的定位服务,24颗卫星都发全了,才能做到地球任何一个地点的用户都可以不间断地享受卫星定位服务(当然风雨雷电等强电磁干扰天象除外)。

C方案呢,包含同步轨道卫星,这等于在地球某个地方上空先预置了1或2颗导航定位卫星,客户端再捕捉到2~3颗流动的中圆轨道导航卫星,系统就可提供定位服务了。当然最终还是得达到24颗星以上的完全体。

C方案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分期建成”,比如在亚太地区打一颗同步卫星,亚太地区就可以先行完成区域组网,在这个区域客户可以不间断地获取自已的位置信息。至于全球组网,可以以后慢慢来。

但是,C方案的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可不好研制,毕竟在3.6万公里的高度,要让地面客户端能收到同步轨道的这颗星的信号,卫星上的无线电发射功率一定要很强才行。评审小组的组长以及下属的组员一一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和军队负责人表示知道了,这两年时间会好好考虑到底是选B还是选C“组长!组长!”从科技部赶来的组长秘书一路急匆匆地,看见了在会议室门口正要握手散场的人群,就朝着组长挥手大喊。“组长!苏联同志昨咋天送过来的航天科技交流简报,我们今天翻译完了!苏联已经启动了他们的'蝉式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低轨道太阳同步星座,多普勒定位!苏联这是打算模仿美国'六分仪"导航系统

首节 上一节 12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