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27节

法正忽然加重语气,并指朝张温一点,立刻就让对方心中咯噔一下子,面露慌乱之色。

张温虽及时调整好表情加以掩饰,终究是暴露了心迹。

刘禅看着被法正一语破防的张温心中大定,此人虽有些胆色才学,和法正等心上窟窿眼比蜂巢还多的人相比,火候还是差得太多了。

张温压住心中的慌乱,并没有去否认曹丕打算伐吴的事情,这种事情人家敢说出口,自然是有可靠的消息来源,否认只会显得缺乏诚意。

“曹魏势大,吴王迫于其威,为保江东百姓,只得假意称臣。然终究心向汉室,曹丕自然容我等不得。”张温脸不红心不跳的给孙权脸上贴金。

法正冷笑一声:“呵呵,既是有求于大王,又何必故弄玄虚,这般毫无诚意,我等又如何放心?”

张温道:“江东若被曹魏所据,巴蜀、汉中之雄关险山皆无用武之地也,届时汉中王岂非危在旦夕?又怎是故弄玄虚。”

法正还要再说,诸葛亮已起身相劝:“欸~孝直,张中郎所言亦有道理。如今曹魏势大,我与江东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何必如此?”

“孔明,非是我言语相逼。只是吴王分明是怕曹丕伐吴,欲相求于大王,却反说什么搭救,实在毫无诚意。”法正一挥袖,显得十分气愤。

“欸~我此前对张中郎多有接触,若吴王当真没有诚意,以张中郎之品行,必不会答应前来游说。”诸葛亮说罢笑着看向张温。

张温也一脸感动得看向诸葛亮。

上次他在巴蜀就多受诸葛亮照顾,而且对其一心为公的高洁品行、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甚是折服。

此刻闻听诸葛军师之言,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那般耀眼。

知我者,诸葛军师也!

“不错,吴王此次派我前来,乃是真心欲与汉中王联合抗曹,此诚天地可鉴!”张温又一指身后厅外,“吴王特备厚礼赠予汉中王,聊表诚意。”

激动得张温也不提谁救谁于危难水火了,实话实说起来。

孙权临行前的叮嘱在这一套白脸红脸的拉扯之下,情绪大起大落间已被他抛在了脑后……

“呵呵,吴王自此前我荆州北伐以来,可是没少送来‘厚礼’啊。”刘禅话里有话道,“孤是不是还得跟吴王说声‘厚礼谢’?”

这个跨语种谐音梗,张温自然是听不明白,但刘禅语气不善,和话中所含之意他却是听得明白。

张温不禁暗道好险,幸亏他来之前对此早有预料,忙拱手道:“太子,荆州之事已在公安了结,此时大敌当前,还望太子以大局为重。

“至于其他事情,吴王也已作出安排,想必近日便会给汉中王一个交代。”

南中的事明面上是不可能承认的,一旦承认对于江东乃至孙权的名誉都是极大的打击。

只能以双方心照不宣的方式给个交代。

刘禅挑了挑眉,和刘备对视一眼,父子二人皆是有些不可思议。

也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出其中的火热。

孙权居然会在南中的事情上妥协,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看来情况比刘禅之前的猜测更加紧迫,要不是孙权判断曹丕一定会发兵,无论如何也要拉着老刘一起扛,是绝不可能会对南中之乱负责的。

刘禅方才故意提起,其实也只是想让自家在未来的联合中获得更高的地位罢了。

不过老刘久经考验,自然不会轻易亮出底牌。

他捻须沉吟道:“虽如此,起兵事关重大,尚需时日考虑,张中郎不妨逗留些时日,待寡人商议一番。”

“是。”张温恭敬拱手。

如此大事,他原本也没想三言两语便能得到明确答复,至少今天刘备没有直接回绝他。

作为第一次见面的结果来说,他已经很满意了。

待张温退下之后,原本一个笑脸温和、一个略带不忿的诸葛亮和法正对视一眼,忽然齐声大笑起来。

他们又同时转向刘备,拱手齐声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刘备自然也看出了这天赐良机,此时笑呵呵捻须道:“曹丕挑选此时伐吴,确是天助我也!北伐的准备切不可马虎懈怠,此次定要再胜一阵!”

老对手走了是真的不一样啊,他相信若是北方仍是那曹孟德主持大局,断然是不会出此昏招的。

“是。”众臣躬身拱手,皆是面带喜色。

刘禅也笑道:“此次那孙权不仅为我们分担了许多压力,咱们还能趁他有求于我趁机敲上一敲,他到时还得谢谢咱呢。”

“哈哈哈。”这句话显然说到了老刘的心坎儿上,笑得畅快不已。

“此正是天命在刘,而不在曹也。啊?哈哈哈……”法正说罢,厅中的空气再次欢快起来……

289.第284章 大义灭亲

从张温口中得到了曹丕真的极有可能发兵伐吴之后,老刘这边上下皆如打了鸡血一般。

越是追随刘备日久的元老,此时便越是难以抑制身体里沸腾的热血,不做点什么真的冷静不下来。

多少年了。

匡扶汉室,还于旧都,自从董卓等一众权臣作乱,天子被当作傀儡摆设之后,这个口号喊了多少年了?

他们跟着老刘南征北战,一度惶惶如丧家之犬,那些年最惨的时候,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有,军粮匮乏之际,甚至含泪吞食先死袍泽的尸身……

如今,他们终于第一次觉得,梦想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

当然这其中最激动,还得说是刘关张赵四人,以及诸葛亮。

能看到今天,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其中的艰难险阻,那真就是一个个的奇迹才砸出来的一线胜机啊。

以弱搏强,一次重大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而益州本土能上得了台面的家族,现如今也通过利益的捆绑、政治地位的提高,逐渐提高了参与或者支持北伐事业的热情。

看不见希望还损害利益的画饼,这些大多想着偏安一隅的家族自然不感兴趣。

但眼看真有希望能一口吞到嘴里的鸭子,他们又怎会甘心落于人后?

现在不积极,等到战胜分配利益的时候,可就会被荆州、东州人光明正大的摁在地上摩擦了。

当然……也少不了覆手之间灭了雍家给他们带来的震撼。

这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甚至也感染着出使而来的张温,让这个年轻人不自觉的跟着激动起来,但同时也难免有些黯然和遗憾。

“江东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倘若士族也能如此一般团结一心,何愁不能更进一步?”

看着成都车水马龙的繁华,往来行人充满活力的脸庞,张温忍不住暗叹了一口气。

但他也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四大家族与孙家,还有淮泗集团之间,从前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这种景象……

张温在成都的时间里再次受到了诸葛亮的热情接待,如果说上次他完全是出于江东的未来发展,以及三国格局做出的判断。

那么这次……他真的有些掺杂进个人感情在其中了,只是他自己尚未察觉。

另外老刘等人对于正在筹备,即将称帝的事情也并没有刻意瞒着张温,既然已经决定称帝了,这便不再是需要隐瞒的事情。

对此,张温惊讶之余也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与真挚祝愿,同时高度赞扬了老刘当仁不让,扛起兴汉大旗的“义举”。

当然,有些事情那还是要高度保密的。

比如典礼的具体时间地点、老刘与刘禅的当日行程轨迹……等等这些事涉君主安全的事项都是绝对保密的。

当然,身为外交使节的张温也不会没常识到去打听这些。

刘禅和老刘对于联吴抗曹的事情,自然是同意的,但并没打算那么快就表态。

虽然他们很急,但更急的应该是东吴,在谈合作的时候,谁越急就越吃亏。

他们已经打算将回访东吴的事情放在登基之后了,曹丕那边再怎样,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草率出兵。

就算真出兵了,东吴凭借长江也不会说败就败,甚至真出兵了更好,到时候面对压力,孙权就有可能会做出更大的妥协与让步。

别说什么不厚道,他吴老二不厚道的事情干的可太多了。

没打算借曹丕伐吴之际趁虚而入,看准时机将东吴一举拿下,摘了桃子让曹丕变成究极打工人。

而后以江淮秦岭为界二分天下,再图北方,刘禅感觉自己已经足够厚道了。

当然,要不是曹丕篡汉,让他从道义上必须先伐曹魏,这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表面上,老刘与刘禅对是否要再次与东吴联合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实则父子俩完全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依旧各忙各的。

张温那边则总是得不到肯定答复,被诸葛亮与法正等官员一手太极打的欲仙欲死……

日子就在张中郎的患得患失之中一天天过去了。

关于登基的大事早已做好了安排,如今的准备与安排只需下面的人操办即可。

诸葛亮再度抽身出来,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北伐的准备工作中。

他的单兵连发弩的研制工作暂时遇到了瓶颈,威力与连发就像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让这位大发明家一时也难以攻克。

于是他暂时停了下来,亲自投入到了普通士兵的操练之中。

这其中又分为了两部分,中央军士兵主要接受的是战阵训练,而另一部分特殊的新兵,诸葛亮则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份训练计划。

这些得到特殊对待的士兵,自然就是自南中发来的夷民军队。

这些战士军纪较差,凶悍的同时又不服一般人管束,只有诸葛亮、刘禅出面能镇得住他们。

刘禅正在全力打造再度转职的赤星军,因此这些夷民军队便被老刘交给了诸葛亮亲自训练。

其中青羌五部士兵因其悍不畏死的勇猛,被他单独拿出来独立成军,号“飞军”,也就是后世所称“无当飞军”。

而其他夷人战士也都被编组成军,授予番号,集中训练。

出于扬长避短的考虑,诸葛亮并未让他们去演练复杂的战阵,而是基于他们原本的战法进行改良。

军中多配弓弩,箭簇上继续沿袭他们的习惯进行淬毒,并且给他们配备了“铁蒺藜”这种针对骑兵的好用小道具,增加他们对上骑兵时的战力。

临邛那边生产能力拉满,一座座高炉就没有哪天是停歇的,源源不断的打造兵器、制作铠甲。

除了刘禅重新调整了他们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效率之外,铁匠们制作新式装备的熟练度也日渐升高。

不合格产品的减少与制作速度的提高,也让临邛生产的新装备越来越快的被送到了军中。

除赤星军外,老刘的中央军也开始替换使用这些新式装备。

而这些新式装备,也理所当然的成了最高机密。

会用探子、会收买线人的可并不只有刘禅,自第一批新式装备研发成功以来,已经有十余人默默地消失了。

这些人中有匠人,有士兵,甚至有基层官员。

巴蜀的反间谍工作,也呈现出了越来越严峻的形式。

当然对于信息保密工作,诸葛亮与法正等人都足够重视,还不至于需要刘禅出动影卫解决。

王猛这个“金牌打野”自上次见面之后,已再次被他派了出去,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南阳。

倒不是他和老刘已经定下了主攻南阳的战略,而是……只能往南阳派。

西边武都一带被曹老板拆迁之后地广人稀,再往西北的那些地方与外部交流很少,派过去太扎眼,再说那边也并非曹魏的战略重心。

至于关中,一来不会作为主攻重点,二来防卫严密,间谍工作相对困难,刘禅只安排了少量人手负责打探情报。

钱粮兵马、武器装备、军情谍报,在正式发兵之前,这些准备事宜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首节 上一节 227/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