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论老六,还得是爷爷您呐 第130节

“这梅山你是从何人手中购买的?”

老朱有些好奇地问道。

这样大的一座铁矿,上交给朝廷。

老朱凭良心说,不给人家一个富贵与国同休的允诺都有点说不过去。

现在偏偏被朱寿三万两银子就给买到了。

这简直是太值了!

所以,老朱也忍不住有些好奇。

那个大冤种到底是谁?

朱寿面露古怪,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是翰林编撰黄子澄黄大人。”

闻言,老朱不由得愣了愣。

皇家的产业太多,这些事情老朱自己也没有怎么关注过。

他之前只是隐约记得,梅山好像给了一个臣子。

不过,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老朱也没有在意,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现在朱寿提起来黄子澄的名字,老朱立马就想起来了。

这是当初黄子澄刚刚成为朱允炆的老师的时候,朱标赏赐给他的。

那个时候黄子澄刚刚当官没多久,在应天府也没什么产业。

所以,朱标才会给他一块地方。

那个时候朱标倒是跟老朱随口提了一嘴。

父子二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兜兜转转,这梅山居然又回到了自己家手里。

但是,老朱的脸色却没有丝毫的开心,反而阴沉下来。

“这个混账东西,居然敢坑你?”

老朱的逻辑是这样的。

现在,别人不知道梅山有铁矿。

所以那破地方,最多也就一两百两银子能搞定。

如果超过这个价,那就是自己的孙子愿意给的,那倒是没啥。

毕竟,千金难买我愿意嘛……

但黄子澄之前怂恿朱允炆,图谋朱寿的雪花盐,这件事情老朱记得清清楚楚。

两人之间有过节,朱寿还愿意跟黄子澄做生意,掏了三万两银子。

在老朱想来,肯定是黄子澄见朱寿态度坚决,所以才漫天要价。

好你个黄子澄!

咱乖孙想方设法,为咱排忧解难,你却背刺一刀,你还是个人吗?

老朱的脸色极为阴沉,恨不得现在就把黄子澄给噶了。

朱寿哭笑不得。

“爷爷,说起来,名义上是花了三万两银子,但实际上我一文钱都没给他。”

闻言,老朱疑惑不解,问道:“哦?具体说说。”

紧接着,朱寿将徐增寿卖诗的事情,说给老朱听。

老朱听完之后,凝神不语,随后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徐增寿他当然知道,是那么多小辈之中,老朱比较喜爱的一个。

要不然,他也不会让徐增寿入宫做自己的带刀侍卫。

他没有想到,这俩小子,不知不觉居然搞出来这些事情。

但老朱回头一想,又觉得莫名的爽快。

老朱出身草根,有一说一,虽然他也清楚只有科举取士,才能治理好国家。

但他看重的是读书人的能力,而非他们所谓的什么诗词歌赋。

所谓的文才,在老朱眼中一文不值。

本来老朱就挺厌烦那些朝臣动不动引经据典,现在自家大孙却和徐增寿一道摆了那群人一道。

呸!

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几日之后,朝廷再次发放告示。

告示上指明,凡是徽州来的流民,都可以去梅山做工赚取收入。

同时,还呼吁金陵城中的富户,为安置流民出力。

第165章 让富户为安置流民出力?

一时间,全城哗然。

实在是,这次朝廷安置流民的办法,跟所有人的认知都大相径庭。

以往,一个地方有了灾情。

朝廷要做的,自然就是开仓放粮,让灾民不至于饿死。

至于灾情过后,自然是让灾民回到自己的籍贯地。

以前该干啥,现在照样干啥。

但这一次,朝廷的处置方法,却别出心裁。

让富户们开设粥棚,赈济流民。

这个不用多说,本来也就是应有之义。

但后续的措施,却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让富户为安置流民出力?

这个到底作何解释?

随后,朝廷又给出来具体的办法。

那就是,家中有生意的富户,缺人手可以到流民之中招募。

这个举措,立马就遭至百姓们的一致反对。

这年头,做生意招活计,讲究个身家清白。

用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

让富户们撒撒币,弘扬一下自己泛滥的爱心,他们十分情愿。

但是让他们招收流民做工,想都不要想!

招了本地的活计,有个是是非非,还能找到人头上,不至于没个下场。

但愿意留在本地做工的流民,大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懒汉,多少有点问题。

这种情况下,谁愿意招啊?

拖家带口的那些人,人家在徽州都有产业,也不愿意丢了祖业,背井离乡到你应天府安家不是。

这年头,除了跑到应天府坐馆经商的,谁也不愿意跑到别的地方常住。

现在可没有京飘的说法,你应天府的籍贯,远没有后世那么值钱。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居住在城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恒产。

平时,他们就靠着给那些富户帮工谋生。

如果让流民入城,那不是抢他们的饭碗吗?

朝廷发布的这个措施,自然是要坚决抵制!

另外,流民们,对朝廷的举措也有些不满。

很多人心里想的是,我们都已经被迫背井离乡,只是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最不济也要饿不死。

你朝廷倒好,直接让我们去挖矿?

讲道理,挖矿这种事情,是正经人干的吗!

在古时候,只有犯了重罪,才会被判到矿上做苦力。

哪怕是到了现在,做矿工,在普通人眼里也是最低贱的贱业。

收入没多少,还是用命换钱。

那种地方,三天两头就死个人。

死了也是自己倒霉,没有任何保障。

只有实在活不起,没办法的人,才会选择去做矿工。

朝廷大笔一挥,直接把咱这十几万人全部弄去挖矿,这是让咱们去死啊!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沸沸扬扬。

老朱即位以来,虽然对当官的十分狠辣。

可是对百姓却极好,名声不错,一向有爱民如子的评价。

现在突然做出这种事情,百姓们都觉得如同天塌了一般。

与此同时,朝臣对老朱的这个决策,也颇为不满。

有些人宣称,这种状况,自己早有预料。

还有一些不怕死的言官,已经开始劝谏老朱了。

说虽然皇帝金口玉言,但是现在毕竟是涉及百姓民生的重大决策。

错了就是错了,哪怕你是皇帝,也必须收回这个命令。

然而,老朱却固执己见。

那些不说话的朝臣,也都在冷眼旁观。

他们想知道,这一次,老朱想要怎么收场。

毕竟,朝廷的政令如果无法实施,对老朱这个皇帝的威望,绝对是一大打击。

如果这道政令,哪怕有一方获益,也就罢了。

可是照目前的情况去看,政令之中提及的各个群体,对这个政策都极为不满!

首节 上一节 130/1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