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汉帝 第375节

帝国图书馆也随之设立州分馆、郡分馆以及县分馆,设立在天京的总馆藏书量突破一亿册,州分馆藏书量为千万册,郡分馆为百万册,县分馆为十万册。

藏书涵盖方方面面,很多藏书是一本复印成数本,而并非孤本。

帝国图书馆、皇家图书馆以及大汉图书馆,三馆设立就是避免只有一个馆,万一出了差错,比如说起火,烧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如果有三个馆,即使有一个馆不小心起火了,也不至于出现烧毁失传这种不可弥补的大问题。

古代不比现代,知识记录可以电子化,书籍烧毁了那就真有可能失传了。

也因此,安全起见,三馆设立虽然以帝国图书馆为首,但皇家图书馆和大汉图书馆的藏书量,其实与帝国图书馆的藏书量是相当的,几乎可以说是帝国图书馆的分身。

天京城因为多所博学府、高级学府、中级学府以及初级学府的设立;三所国家级图书馆的设立;皇家工业生产基地的设立;皇家工匠院的设立;赫然已经成为大汉帝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经济中心。

不仅如此,皇家医院因为有三大神医坐镇,皇家医院在天京也设立了几大分院,天京成为大汉帝国医院数量最多的城池时,同样也成为了大汉帝国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城池。

此外,天京城的人口,也是大汉帝国人口最多的城池,人口规模已经突破六百万人。

如果是古代城池,六百万人口的城池,肯定是拥挤不堪了,天京则不同,它几乎是推倒重新打造的城池,且是按照现代化八千万到一亿规模的超级城池设计建造。

比如说天京城的主干道,宽度达上百米,最小的小巷设计,宽度也能容左右停车两车道行走,至少三五个车道的宽度。

六百万人口规模,还远不是天京城人口承载的底线…

进入五月底,贾诩他们班师回朝,近百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天京城外。

天京赫然也成为了全国的军事中心。

凤凰军、七星军、镇北军、野战军、杀神军、护都军,大汉帝国所有作战兵团的兵力加起来,天京城外通京河两畔,集结了莫约一百五十万的兵力。

即大汉帝国作战部队总兵力!

当然,护都军并没有驻扎在天京城外,而是在城内拱卫天京城的安全。

另外龙牙虎卫拱卫帝宫的安全,还不算在内。

天京城外的通京河两畔,如今已然成了大汉帝国的军营或者说,军事基地扎堆区。

这次刘协让贾诩他们把所有作战部队都拉回天京,就是要做一次大汉帝国统一后的第一次大军改大整编。

比如说,七星军、杀神军、野战军、镇北军的番号极有可能会被撤掉。

镇北军是刘协的便宜父皇汉灵帝刘宏册封给他就藩渤海等三郡之地时用的,现如今他刘协已经一统全国,乃至把侵犯大汉的北方异族都屠了个干净,其他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都逃出了草原,草原被划分为三大牧州,镇北军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或许需要,因为辽东方向还有四只小爬虫,那些残兵败将还有可能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他还没有做到真正屠灭异族,除非消灭那四只小爬虫。

不过刘协还是觉得,全国统一后,这样的军番有点乱,做一次全国性的军事大整改非常有必要,那四只小爬虫与东海岛的五只小爬虫勾连在一起,暂时没有动他们的必要。

因为,动一发而牵全身!

九国联盟还是很有威胁的,刘协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后是能分化碾死这九只小爬虫。

战前的军事大整改,同样也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势在必行!

首先要明确的,是主要兵种。

即:

陆、海、空!

大汉帝国之前,海军和空军是不突出的,海军主要表现在内河水军,空军更是前所未有。

但在这次大汉帝国统一之战中,海军表现非常给力,横空出世的空军更是对敌军降维打击,海陆空联动无不表明,海军和空军如果强大,对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将非常重要。

这种降维打击的立体战争在谋士们和武将们的脑海里,变得从未有过的清晰。

兵种中必须要有海军、空军,成为谋士们与武将们共同的呼声。

之后就是根据情况划分各兵种的人数。

大汉帝国乃是大陆国家,虽然内部已经完成大一统,但陆军兵种还是最主要的兵种…

第519章 帝国头等大事

贾诩他们近百万作战大军班师回朝,这近百万大军中,包含了董氏王朝归顺的二十多万大军。

董卓与女帝宣布董氏王朝并入大汉帝国后,董氏王朝内部就彻底发生分裂,王允与华雄带走十几万军队,董卓他们则有二十多万人数的军队。

董氏王朝到底是以董卓为首的董氏王朝,且不说有李儒这个绝世谋士在,不可能真让王允与华雄压他们一头。

华雄是绝世武将,号称是董氏王朝第一武将,但西羌诸部落大叛乱时张绣的异军突起,光芒却是要盖过华雄。

很显然。

论武力,董氏王朝军方二号人物张绣已然胜过一号人物华雄,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给华雄这个兵马大元帅一点面子而已。

也因此,无论是在武将上,还是在兵力上,亦或者谋士上以及权力上,董卓一方都是完全碾压王允一方的。

只不过,为了江山社稷,朝局稳定,加上王允一方也确实势力不容小觑,董卓、李儒他们最终没有选择与王允他们翻脸。

五分之三比五分之二的局势。

翻脸?

董氏王朝将陷入不休止的内战之中。

以董卓、女帝、李儒、张绣为代表的董氏王朝并入大汉帝国后,董卓与女帝被护送往天京,李儒与张绣则留下来与贾诩他们并肩作战,收复凉州。

在凉州作战的汉军与归顺的董军合并,人数也就达到了近百万之众。

董氏王朝的军队,称得上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是由西凉铁骑与并州铁骑为原班底组建而成的,这两支铁骑部队,可都是在边疆常年与异族喋血的杀神部队,不是那种不堪一击的杂牌军。

此外,在董卓入主西凉之后,他们又经历了内斗以及西羌诸部落大叛乱。

董军,是真正见过血的王牌军!

且还都是铁骑!

在贾诩、李儒等人的评价中,董军的战士丝毫不弱于汉军的战士。

所以,在接纳董军归顺时,把董军纳入大汉帝国的作战部队之中,而非地方安全部队,此举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乃至虽然可能有人有异议,但却都没有站出来反对。

汉军的军师们理智,汉军的武将们同样也很理智,军师与武将都无异议,战士们自然也就无异议,且不说,董军也确实是名声在外。

李儒他们是197年5月25号回到天京,刘协的登基大典则确定在197年6月5号。

距离登基大典刚好有十天。

这十天时间,政务大殿里的主要议题,便是军事!

文官朝中各部尚书、侍郎等官员,地方各州州长、副州长、州督、副州督、州团等官员;地方安全部队统领、副统领等武将,已基本完成任命。

剩下来的,便是作战部队的整编,作战部队武将们的任命…

这期间,还有插曲,那就是军费问题。

军费问题又牵扯到帝国财政支出,牵扯到财政部,主管财政部的甄姜、糜贞、邹容围绕军费问题也不断的开了数次会议。

财政部、情报部,这两个重要部门赫然已经被帝妃们把控。

情报部尚书是冰魄帝妃,左右侍郎是紫云帝妃与荀亦菲帝妃。

财政部尚书是甄姜帝妃,左右侍郎是糜贞帝妃与邹容帝妃。

此外,蔡琰帝妃为帝国图书馆、皇家图书馆、东汉图书馆三大图书馆的馆长、黄月英帝妃与甄脱帝妃同为副馆长,身份地位同等于一部尚书、左右侍郎。

图书馆可称为图书部,三大图书馆是国家级图书馆,下面还有各州分馆、各郡分馆、各县分馆,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凤凰军,火凤凰兵团团长是马云禄帝妃、冰凤凰兵团团长是欧阳典娜帝妃、金凤凰兵团团长是吕玲绮帝妃,凤凰军也掌控在帝妃们的手中。

大汉帝国哪怕是其他部队叛变了,掌控凤凰军的刘协怕是也不会轻易被灭掉。

那是他三个实力达到绝世武将层次的女人掌控的军队!

确切的说,是一个绝世武将两个一流武将。

鬼谷纵横一脉后人、阴阳家少司命的欧阳典娜是武智双绝,马云禄和吕玲绮是武智一流。

在欧阳典娜这位二十几岁的大姐姐面前,十几岁的马云禄与吕玲绮,到底还是一个稚嫩的小姑娘。

貂蝉帝妃是刘协身边的第一大秘书等。

三十六个帝妃,已侍寝的帝妃表现出来的实力都不俗,帝后甄宓如今的智力值也突破到绝世谋士层次。

王寝宫由甄宓这个智力值达到绝世谋士层次的帝后坐镇,后宫稳如泰山。

更别说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宓、甄妮、甄佳,甄家七姐妹团结一心,甄姜还被尊为准帝后,甄家姐妹在王寝宫中,就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她们每一个都是大家闺秀,每一个都是倾国倾城,每一个都是聪明伶俐。

就目前来说,甄家绝对是除开刘氏皇族之外,大汉帝国实力最强的家族。

甄家送七个姑娘入宫为妃,一个是帝后,一个是准帝后,其他的同样都是身份尊贵的帝妃,甄家家主即甄宓七姐妹之母张氏,被尊为大汉帝国的无冕之王。

不仅如此,二舅哥甄俨是外务部侍郎之一,三舅哥凭借把几个妹妹嫁给刘协取得刘协的极大好感,加上又是甄家商务话事人之一,如今成了大汉帝国商部的一部尚书。

另外还没有说,无极甄家,之前本就是冀州第一富族,现如今说是除开刘氏皇族之外的大汉帝国第一富族也不为过。

帝后甄宓,一国之母,身份地位比帝弱比王强。

帝后之母张氏,无冕之王,一连送七女入宫,最强丈母娘,身份地位同样可以称得上比帝弱比王强。

准帝后甄姜,甄家七姐妹大姐,财政部尚书,大汉帝国长公主之母,七姐妹入宫由她与甄尧策划而成,身份地位虽然低于帝后,但却深受帝后尊敬,同样是比帝弱比王强的存在。

还有其他几位甄家帝妃,身份地位亦是如此,只不过是稍弱于甄宓、甄姜和张氏而已。

三舅哥一部尚书,乃是位极人臣的存在,身份地位可以说同等于王。

二舅哥甄俨次了点,但也是仅比尚书弱一级的存在。

这都不算完。

甄家七姐妹中,甄姜、甄脱、甄道皆已为刘协生下公主,甄姜三胎,甄脱二胎,甄道一胎。

六胎全是公主。

生那么多公主,却没有一个皇子,甄家的地位是否因此而动摇?

显然没有。

因为至今为止,刘协差不多已经有了近三十个女儿。

是的,近三十个女儿!

那么多帝妃为他开枝散叶,竟愣是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谁敢笑话甄家的姑娘肚子不争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国储迟迟没有临世,这件事如今已经有些隐隐成为大汉帝国的头等国家大事。

这,关乎到大汉帝国千秋万代的延续!

第520章 女帝抵达天京

近三十个公主!

没有一个皇子!

首节 上一节 375/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