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曹冲监国 第128节

黄忠率先开口说道:“荆南兵本就更适合在南方行动,我请求带领这支部队,继续前往荆州作战。”

“你们的战区不只是在荆州,甚至可以推进到益州、交州、扬州等地,也不要总想着打仗,能够拉拢当地的蛮族,日后为我所用也是你们部队的重点。

不过这也要看荆南的局势,还要等马氏兄弟传回的消息,正好这段时间你们好好休整。而且怎么联络,怎么运输物资,怎么保证人员安全和退路,这都是你要考虑的重点。我也会安排马氏兄弟配合你们行动,你们以后一明一暗,就是我打入荆南的一个钉子。”

这个年代让北方士兵深入南方,气候和水土不服,都是个大问题。要在荆南拉起一支部队,应对本地战事,才是最好的选择。

魏延有些迷糊,他真是不知道要去和谁打仗?让他去进攻汉中,他这点兵也不够啊!

“主公,延也想继续征战,可是实在不知道哪还有战事?难道让我们去平叛么?”

“当然不是,我你和文烈去长安,你们可以自行安排任务,不论是训练还是北击匈奴,还是羌胡都由你们自行安排。”

曹休一拍大腿,他刚刚也一直在琢磨哪战事,“好啊!雍凉二州只是暂时平定,小战事频发,正好适合我们练兵。”

曹冲急忙叮嘱道:“不要和马超,马孟起有太大的冲突,可以和其有来往。”

魏延疑惑的问道:“主公想要招揽马超么?据说此人武艺绝伦,但高傲好战,不好相处!”

“能招揽当然好……你们只要不和其起大冲突就好!”

曹冲还不了解马超此人,但既然能够不顾父亲和兄弟的死活,突然造反,那想必可不是一个容易招揽的武将。这样的人,是否真的会甘于人下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忠诚度也会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魏延欣然答应下来,要说最好的练兵对象,那当然就是草原那些外族人了。他们反复无常,今年投降,明年就可能反叛,都杀光了也无所谓吧!

这场会议暂时就告一段落,但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那要等到报告递交上来的再说。曹冲还要询问更多的武将,关于这个时代怎么训练士兵的细节,对于这些他完全不懂,也就没有在这次会议上提出。

……

合肥。

曹操也正在召开会议,不过他开的表彰大会,加官封爵,这一套曹老板非常熟悉。

他可是等了一段时间,才召开的会议,就是为了等郭嘉的到来。

今天郭嘉终于到了,曹操没有和其交流,就直接召开了这次表彰大会。两人十分默契,绝大多数情况根本不用特别沟通。

封赏完毕,曹操下令道:“文远、曼成驻守合肥,文远为主将。曼城也要负责周围部分的屯田事务,合肥西北有大片荒废的土地可供开垦。”

两人欣然领命。

曹操又认命了蒋济为丹阳太守,也算是对其能力颇为肯定。

最后,曹操轻叹一声:“为了让百姓避祸,我想将他们都迁移的淮河以北,诸位可有异议?”

第179章 是否移民

荀攸立刻跳出来说道:“臣赞同,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并不是南方,将百姓迁走后,才能更方便的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刘晔犹豫片刻,没有说话,他能够理解丞相的想法,只是这么做有些粗暴,大概率会损失一些民众,至使他们逃离到东吴。但如果不迁徙,那下次战事再起,东吴可能趁火打劫,到时候损失的只会更大。

蒋济眉头紧锁,“丞相,臣不赞同迁移百姓。以前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只是略微犹豫,就坚持道:“迁徙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

郭嘉笑着说道:“臣本来也是赞成迁徙百姓的,即使有一些逃到东吴,也没有关系。但仓舒有不同的看法,臣也就改变了看法,愿意相信他!”

曹操微微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我的军师什么时候被冲儿抢走了!那军师说说看,冲儿不让我迁徙百姓的理由?”

“我觉得仓舒公子自己也没想好理由,他只是觉得丞相能够保护好治下的臣民。为此,他愿意将所有的水泥拿出来,修建坚城!”

郭嘉实话实说,没有任何美化曹冲的话语。

曹操陷入了沉默,他在犹豫。

荀攸上前一步,“如果仓舒公子支持不迁徙民众,那臣也支持不迁徙。仓舒带来的惊喜太多了,臣愿意再相信他一次。”

刘晔和蒋济对视一眼,从丞相、郭嘉、荀攸的态度上看,仓舒公子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曹操平静的问道:“仓舒说愿意拿出水泥建设坚城,那他的水泥原本是想干什么的?军师可知道?”

郭嘉点了点头,“一年前,仓舒就动过修一条水泥路的想法,从合肥修建到舞阴工厂,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水泥。扩大水泥的产能!”

曹操点了点头,“好,我同意不迁移民众,但这是我的决定,可不是听了那孩子的建议。既然用了他的水泥,也要给他一些补偿,看看能不能扩大点产能,让冲儿的自己的想法也快点实现吧。”

其余文臣都默默偷笑,看起来丞相要树立儿子的完美形象啊!即使因为此事民众被掳掠到东吴,那也是他的责任。

“文远、曼成,你们负责配合工匠,修建合肥坚城,保护好领地内的百姓!”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曹操之前已经利用芍陂(今合肥西北)开建屯田。此次既然决定不迁徙民众,那就更要大力开展屯田和挖掘沟渠,种植稻、麦,他可不会蠢到将土豆拿到这边来种,那是需要保密的重要物品。

PS:芍陂是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相传为春秋时期楚相公孙敖所修,周回二、三百里,灌溉田地四万余顷。曹操在此屯田取得很大成效,成为与孙权相持的重要物质基础。

解决完这些事情,曹操决定即刻返回谯郡,在那里视察船坞后,他打算去看看自己的儿子!

曹操:好久没见到冲儿了……

……

舞阴工厂。

曹冲单独见了马钧,论动嘴他还是可以的,要是提到动手能力,马钧一个能顶他十个。

“德衡啊!真是辛苦你了,这场战争能赢,你的功劳很大。”

马钧受宠若惊的说道:“仓舒公子客气了,钧能接触到这些被称为机械的东西,真是三生有幸!现在我只担心才思枯竭,不能帮上公子的忙。”

“我也曾说过,机械才刚刚开始应用。发明更好的材料后,也会有更复杂的机械,但今天我主要是需要你对现有的机械进行改良。”

曹冲又拿出那几幅草图,讲给马钧听。拍杆什么的马钧之前就在研究的,床弩安装在船上的难度也并不大,只需要少量改进即可。

马钧盯着那艘大船,感叹道:“没想到简单的机械应用,瞬间就会变成破坏力巨大的武器。”

曹冲回想起后世那些设计精巧的机械,真想快点***啊!

“这是第一个步的工作,第二步,我需要你能改进连弩,让其更加小巧,哪怕牺牲一些射程。”

“嗯,这个我已经有了思路。”

“很好,接下来还有第三步工作,但这并不是武器了,而是关乎百姓民生的重要应用。”

马钧对此更感兴趣,他造机械的初衷也是让人类更方便,而不是杀人更方便。

因为要造别墅和办公楼的计划,曹冲想到了自来水和马桶,那样就少不了,将河水提到远处。

曹冲拿出一支炭笔,现场作画,“大概是一个改进版的水车,我要让河水,从这引到这里。如果能有一个蓄水池,再有个开关,那就更好了。”

马钧沉思着说道:“仓舒公子的想法很厉害,这样的东西在灌溉农田上有很大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龙骨水车,说起来非常简单,但真要落到实际还要马钧这样的专业人士。

“就交给德衡你了,如果你将这些都完成了,我还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机械,要让你研究!绝对是你所研究的最复杂的机械,而且这都是能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机械,而不是用于战争的。”

曹冲笑着说道,吊着马钧的胃口。想要让这样的技术人员更有动力,就必须有更多新鲜的东西,诱惑他们。

马钧急切的说道:“太好了,我现在就去完成这些工作!”

……

襄阳。

黄日旭正在监督船坞的建造。这时候的造船厂极其简单,在河道不远处挖一处低地,然后建设一些造船的必要设施就可以了。

伐木、运输,造船这都是需要曹操点头同意的,曹冲也没有办法,只能先让黄日旭来做些准备工作。

黄日旭激情满满,他想起仓舒公子的话,就是船坞的设计也有很大的门道,木料怎么堆放了,怎么才能更有效率啊!

他喃喃自语道:“仓舒公子,果然是个天才。”

这时,一名侍卫前来禀报:“黄公子,有个自称你妹妹的人,前来找你。你也知道,这里不能随便让外人进来,我们就将她拦住了。”

黄日旭不在意的说道:“你做的很好,我去见见她。”

他虽然不喜交际,但也不是真的傻,他明白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秘密,仓舒公子不可能让他回家,毕竟小妹的夫婿可是诸葛孔明啊!

第180章 架构完成

“月英,你怎么来了。”

黄日旭见到了黄月英,两人上次一别已经大半年了。

黄月英疑惑的盯着大哥,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充满了自信,这真的是那个被父亲不喜的大哥?

“大哥?”

“怎么了?”

“我怎么觉得你和原来有些不一样了。”

“哪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在信中不是说了么?我不能离开这里,我要为仓舒公子造船。”

黄月英叹了口气说道:“我要南下去找夫君了,以后很难在见面了。”

黄日旭看着家族中唯一挂念自己的妹妹,忍不住劝到:“见到孔明,帮我劝劝他,仓舒公子既仁义又有大才,千万别和他作对。”

他压低声音说道:“现在所有人都在传,仓舒就是丞相的接班人。”

黄月英盯着黄日旭,眼眶有些红,这一别两人就要成为敌人了么?

“大哥,你就不能跟我南下么?夫君那也缺少优秀的造船人才。”

“小妹,你不懂!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两人聊了片刻,黄月英偷偷摸着眼泪,和自己大哥告别离开。

不远处,数名侍卫紧盯着这边……

……

舞阴工厂。

曹冲将辛宪英单独叫到一个房间。

他盯着面前这个女孩,这个聪慧又识人是女孩。

辛宪英脸蛋微红,她前段时间回过家的,可家里人都已经当她是曹冲的小妾看待。虽然辛家的女儿不应该给人做妾,但那是丞相的儿子,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辛宪英只是和父母说了实话,但信不信的她也不知道。

“主公,你有事就直接说,干什么一直盯着我看。”

难道是……不可能!郭环姐姐比我漂亮多了,要是想试试那方面的事,也会去找她吧!

曹冲开口说道:“你觉得我父亲当前的用人政策怎么样?”

“丞相是真正的有大智慧的人,他敢于唯才是举,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务的先例。让很多中小家族的寒门学子,都能够参与政事,这让北方人才济济。”

辛宪英露出佩服之色。

这就是曹操能够在北方稳固统治的原因,虽然高官们还是由各大世家把持,但那也是因为这些人真的有能力。很多中小家族的子弟,在郡县中工作都很不错。

“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

“不够?”

“是的!国家的人才还是不足,我是想要国家有更多像邓艾这样的年轻人,让他们都去读书识字,有能力的参与政事。没有这方面才能的,也能干点底层的事务,更关键的是读书的人多了,才能带动他们的下一代去读书识字。”

首节 上一节 128/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