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161节

裴文安麾下八万大军,已经分出四万人,四万人又分为五路,绕过蒲津关,直逼渡口方向,以延缓对方援军渡河。

他自己则亲率剩下的三万主力,在蒲津关外的几个地区,与李靖的大军展开全面厮杀。

少了的那一万人马,说出来有点丢人,攻打河东县,折损在那了。

他也没有想到,河东县那个守将那么厉害,能给他造成这么大的伤亡,打听之下才知道,是特么韩擒虎的亲外甥,这就怪不得了。

裴文安心里清楚,能不能拿下蒲津关,事关重大,所以他这边毫无保留,除了留下近卫亲随之外,其它全都被拉上了前线。

乔钟葵从代县带来的四万援军,就快到了,自己这边首先要保证战线不垮,介时援军一到,便可以在这一带的山区,借助形势之利,全歼来军。

他的计划,其实是对的,要不是因为蒲津关守军出乎预料的难啃,他完全可以一面围打蒲津关,一面派大军逼近渡口设伏,将匆匆渡河的敌军消灭。

可惜,昨晚河东县打的异常惨烈,不但损失惨重还延误军机,使得对岸援军已经登陆。

所以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拿下蒲津关,

双方大军已经接触,只能硬碰硬。

虽然裴文安已经派人传下去,说是打着越公旗号的是杨玄感,不是杨素,借此来安定军心。

他不能承认杨素来了,毕竟他们扯旗造反,目标是诛杀杨素,如果在这给杀了,那还怎么去关中?

再者,杨素在军中威望尊隆,他怕士卒们胆怯。

至于死鬼秦王,这理由不好编,于是裴文安和门客一合计,干脆说是一个叫秦玉的将领,反正大晚上的,少个点,也没人能看清楚。

对面是不能有王旗的,因为他们这边也是王旗,汉王旗。

王对王,诛杀杨素清君侧的口号,就站不住脚了。

好在士卒就是用来湖弄的,只需下面的将领心知肚明就好,普通军士只管用命即可。

李靖这边,伤亡惨重,麾下死伤大半,再加上战场混乱,很多都被打散了,还有不少熘走的,眼下的他,手里只有三千人,且战且退,往后方的蒲津关退去。

他心知肚明,三千人,最多只有一千,能够顺利退回关城。

他这一次,是收到杨铭手令,只余千人守关,剩下的都被他带了出来,依靠蒲津关周边山川形势打游击,因为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正面交锋会被一口吃掉,所以他只能小股分散扰乱对方,以拖延裴文安主力西进。

尸体遍地都是,李靖下令将火把全部扔掉,摸黑后撤,以免目标明显。

一时间,漫天的箭雨攒射而来,好在距离只要足够远,弓箭的杀伤力还是很有限的。

最可怕的是敌方的小股轻骑,骑兵收割战场效果巨大,而且可以很好的撕裂防线,以至于李靖身边减员迅速,不多时,已经只剩下八百人,好在关城在望,只要再奔数百米,就可以顺利退回蒲津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处小路杀出一股步军,装备精良,人数虽少,却能迅速摆开阵势,如同一把楔子插入到了李靖和叛军中间。

一看旗号,史万岁是也。

史万岁一把年纪了,仍是全身披甲,左盾右刀,骑马立于军阵中间发号施令。

这个人是天生的勐将,他就是为战场而生的。

三千人横在中间,直接将对面追杀李靖的近万人给挡住了。

没办法,史万岁这边全员披甲,抗揍的很,又是身经百战的精兵悍将,而对面叛军迫于地形施展不开,真正和史万岁对上的,也就是先锋军那一两千号人。

形势一下子反转过来,反到成了史万岁占据优势,将叛军杀的阵脚大乱。

一九七章 战场形势

裴文安的大军,昨晚刚拿下河东县,紧接着就打蒲津关,将士疲惫。

他不得不这么做,正所谓兵贵神速,从征调大军,一直到大军开拔奔赴河东县,裴文安一直都是紧赶快赶,因为他要抢在京师反应之前,拿下蒲津关,从而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但眼下形势已变,京师援军这么快就赶来,河东县那个李靖太会拖了,硬生生把他的八万大军搅和成眼下这副烂摊子。

如今再想要顺利渡河,就必须将上岸的敌军全数歼灭。

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

敌军来势汹汹,杨素史万岁都来了,他裴文安不过一介无名之辈,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心里也很紧张。

但更多的是兴奋,能和杨素史万岁一战,若胜,他裴文安必将名垂青史。

一封封军情谍报送至大帐,敌方的中路大军已经沿着官道,逼近蒲津关。

如果没有乔钟葵的援军,以现在的情形,他必须撤了。

但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他这一撤,乔钟葵必然会阵脚大乱。

乔钟葵有四万生力军,只要谋划得当,形势依然占优。

“敌军到底有多少?”裴文安询问斥候道。

刚进大帐的斥候说道:“逮住一些伤兵,但是他们的口风不一致,河东守兵说是二十万大军,过河的军士,说是有五十万大军。”

“放他娘的屁!五十万大军,撒豆成兵吗?怎么过河?游过来?关中所有军府加起来,也没有二十万,”

裴文安嗤之以鼻,环顾左右,冷笑道:“敌军用此疑兵之计,可见他们兵力不足,立即传信乔柱国,请他在河东县以东的虞乡扎营布阵。”

裴文安料定京师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征调足够军士,所以渡河的大军,大约应该在五万左右。

敌方人困马乏之际,正是决战之时。

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蒲津关了,敌方主力已经渡河,想要拿下蒲津关,会付出极大代价,得不偿失。

于是他下令大军后撤,撤往河东县整顿。

战场上,只要一撤军,必然会出现大量减员,但是裴文安不在乎,只要保留主力,与乔钟葵汇合,便可从容摆开阵势,与其决一死战。

杨铭的平叛大军,所有的骑兵都交给了长孙成,因为长孙成常年跟突厥打交道,深知骑兵该怎么使用。

第二天晌午,长孙成才率领骑军渡河,渡河之后,一刻没有休息,直接沿着河岸率军北上,绕开河东地区,直扑晋州方向。

杨铭和杨素都认定,晋州绝对空虚,杨素是靠经验判断出这个结果,而杨铭是靠历史知识。

与李靖汇合之后,杨铭才得知萧摩诃的动向。

李靖手里有杨铭的调兵令,萧摩诃不敢不听话,已经率领那帮由当地土匪盗寇组成的王府部曲,埋伏在河东县周边区域,伺机而动。

古代行军撤军,全靠两条腿,杨铭也是在中午时分,才得到确切消息,裴文安在撤军,撤的很有章法,一开始都没有看出来。

而他这边,一来没有骑兵不好追,二来军士非常乏累,所以杨铭下令,不得追击。

“看样子,裴文安是打算将军队整合于一处,与我们决战,”蒲津关内,杨素史万岁等人都在。

关城虽然保住了,但形势还不乐观,杨素指着地图道:

“我军仓促渡河,又经连夜大战,颇为分散,周边并没有适宜大军扎营的地方,唯有去河东县休整,而裴文安一定就在河东县等着我们。”

蒲津关周边,连个村落乡镇都没有,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供大军休息。

史万岁也点头道:“裴文安一定认为我军连夜渡河,正是疲乏之时,想要在河东县以逸待劳,收拾我们,在我看来,干脆布下疑阵,让裴文安以为我们会就地休整,实则我大军直接北上,不要河东县了,直取晋州。”

杨素赞同的点了点头,目光看向杨铭,看他是什么意思。

起初,大家在兵部定下的计划,是直接与裴文安主力决战,一举击溃对方。

但眼下出于情形考虑,杨铭猜到杨、史二人是不想在这里与裴文安过度消耗,不然到时候怕没有足够的兵力攻打晋阳。

杨铭沉吟半晌后,道:“诸位看这样如何。”

只见他指着地图道:“我们反过来做,郭衍领一万人,直接北上,但要营造出声势,让裴文安以为我们不要河东,大军直接会去晋州,如果裴文安上当,北返拦截,那我们就衔尾追击,来个南北包夹,如果裴文安不上当,我们则死守蒲津关,只要长孙成郭衍陆续拿下晋州各县,想来裴文安也坐不住了。”

“此计可行,”杨素点头道:

“我们将士疲惫,裴文安也是一样,兴许他在指望着乔钟葵的援军,周边地区,唯有虞乡地势开阔,适宜大军交战,乔钟葵军极大可能在这个地方驻扎,介时可由史万岁领一部兵马,去虞乡拖住乔钟葵,我们集中兵力先收拾裴文安,再掉头收拾姓乔的。”

杨铭补充道:“时间紧迫,大将军(郭衍)这就安排去吧,给你两个时辰休整,过后立即北上,途中只要发现追兵,确认是裴文安部的话,掉头冲杀便是。”

郭衍也没想到,第一次上战场的杨铭,竟然谋划的如此缜密,此举虽有运气成分,但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吃掉裴文安与乔钟葵部,那么北上晋阳,将是一片坦途。

“臣领命!”郭衍眼下,对杨铭已经颇为认可。

杨铭笑道:“记得把越公、太平公以及本王的号旗带上,这样才容易将裴文安骗走。”

郭衍一愣,大笑离开。

杨素则是和史万岁对视一眼,两人此刻的心里,都认为此番出征以杨铭为帅,陛下实在是选对人了。

人家是行军大元帅,又是亲王,吩咐郭衍的时候,却将他们俩人排在自己之前,很明显,这是放低身段,捧他们俩。

明知杨铭藏着一丝小心机在内,但两人还是颇为受用。

长孙成带走了两万骑兵,郭衍带走了一万人马,剩下的大军与李靖部整合之后,大约还有五万左右,其中有六千伤兵,已经安排返回对岸,剩下的也就四万四千人左右。

这六千伤员中间,一多半是因为夜里看不清道路,或是崴脚,或是摔断胳膊腿,已经无力再战。

李靖是真惨,除了萧摩诃带走的五千人之外,他麾下的一万六千将士,已经不足三千了,有的是死了,有的是伤了不能再战,还跑了不少。

这些逃兵,将来都是会被清算的,因为他们都是河东本地军府征调来的,有户籍可查。

不过这一次,李靖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死守河东县和蒲津关,以一万六的兵力拖住八万叛军,杨铭的大军不会这么顺利过河。

渡河一旦受阻,那是要出天大的问题。

再加上他是杨铭的心腹,有杨铭托着往上推,将来论功的时候,不会小。

杨铭现在,很想给李靖锻炼的机会,最好能独领一军,但是上面那几个,李靖暂时都替代不了。

蒲津关,地方小,放不下这四万四千人,除了关城的两万人之外,剩下的都需要在周边寻找适合休整的地方。

这些人才是真的苦。

军械辎重还没运过来,晚上寒凉,就地取材草草搭建的营帐,也是四处漏风,只能多寻些枯草覆在身上,才能熬过河东夜里的风寒。

但是这样熬,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是晚秋,将士们可没有冬衣,能熬一天两天,熬不了三天四天,不然无需裴文安打过来,他们自己就废了。

裴文安就是料定如此,才会安心返回河东县,静等杨铭来攻。

.......

昨晚的那场接触战,是在夜里,夜里打仗,真正死在敌军手里的,其实不多。

更多的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脚下情况出的事,还有部分逃兵。

逃兵也不傻,事实上,逃兵都是小机灵鬼。

真正冲锋陷阵的时候,察觉到形势不利便跑路开熘,导致更大范围的溃逃,休整的时候,他们见到援军抵达,又想办法摸回来了,

杨素治军极严,早就下令各部清点人手,当时不在场的,一律归为阵亡。

等到逃兵们返回来的时候,阵亡名单上已经有了他们的名字,怎么搞?

杨素令手下亲信传令各部,所有逃兵,全部枭首示众,这一下,直接就杀了三千多人。

还有临阵退缩,延误军机者,全部处死。

一场大战下来,杨铭加上李靖部,总的减员在二万人左右,其中六千为伤兵,死亡数量为一万四千左右,大多伤亡都出在李靖方面。

这一万四千人当中,单单渡河,就减员了两千,逃兵加上军法处置的,又有四千人,全都是被杨素杀的。

当然了,杨素需要请示杨铭,才敢动手。

而杨铭也认为,军纪必须要严明,只有消除那些不稳定因素,才能让大军上下一心。

要么说杨素在军中被称为杨阎王呢,死在他手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这一次,这些处死的军士,都会算在杨铭头上。

战场上,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犯了军法,就是个死,一个京兆韦、一个河东柳的骠骑将军,杨素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砍了。

裴文安那边,更惨。

首节 上一节 16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