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98节

如果连你都不敢跟朕说知心话,那朕真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李芳道:“皇上。景王已经得到了平倭大功。这回要是掌了京营兵马,在蓟州击退鞑靼......恐怕军功太盛啊。不是好事。”

嘉靖帝眉头一皱:“你是在质疑圳儿对朕的忠心?”

李芳道:“皇上,景王是您的亲儿子,对您一万个忠心。

可是,奴婢想到了当初在兴献王府学堂时,高盛庸老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

嘉靖帝问:“哦?什么故事?”

李芳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对后周皇室也很忠心啊。可他的部将们为了得到从龙之功,永享富贵。愣是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如果赵匡胤不从,那些部将铁定会杀了他,再立一个李匡胤、孙匡胤。

赵匡胤为了自己的性命,也只能叛主自立!

景王是最得盛宠的皇子。如果他的军功太盛,对军队的掌控太深,武将们唯他马首是瞻。这不是好事。有可能会害了他。也会害了皇上!

故而,这回防御鞑靼,奴婢建议派裕王为统帅。”

嘉靖帝陷入沉思。

李芳见嘉靖帝动摇了,趁热打铁:“除了陈桥兵变的故事,高老先生当时还给您讲过玄武门之变。

世人都说,唐太宗是被太子李建成所逼,无奈下才带着一众武将,杀兄囚父的。

那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后成为了千古明君。一俊遮百丑。

奴婢想,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原因亦是他的军功远超李建成。

武将的拥戴让本来忠于唐高祖的他,生出了二心。”

嘉靖帝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朕不能拿大明的江山社稷冒险。坖儿没有任何领兵打仗的经验。圳儿却平定过东南倭患啊!”

李芳道:“皇上,刚才裕王爷说的很对。难道景王前往东南平倭之前,就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嘛?

再有,鞑靼此次南下入寇,只有三万人而已。您要是不放心,可以让裕王领着京营全部十五万兵马驰援蓟州。

十五万京营兵,外加四万蓟州兵。怎么也能守住蓟州。

且,您还可以派兵部尚书杨博随军出征。给裕王爷出谋划策。”

李芳的一席话,彻底让嘉靖帝改变了主意。

他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决断:“命内阁拟旨,封裕王朱载坖为征虏大将军,领十五万京营兵马前往蓟州御敌!另命兵部尚书杨博随行!”

第15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啊哈哈

第二日下晌,永寿宫大殿再次召开了御前扩大会议。

此次进入永寿宫的,不光有文官,还有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们。

朱载圳看到武将们也来了永寿宫,他心道:看来今日父皇会颁布命我统兵迎击鞑靼的圣旨。

文臣武将们聚齐。青纱帷帐内的嘉靖帝敲了一下铜罄。

司礼监掌印李芳展开一张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裕王朱载坖为征虏大将军。领京营十五万人马前往蓟州迎击鞑靼。务求御敌于国门之外。另命兵部尚书杨博为参军,随军出征。”

朱载圳傻眼了:怎么可能?让我三哥统兵?父皇您就不怕三哥当留学生啊?

怪哉。圣旨都是内阁草拟、司礼监批红的。严嵩父子拟旨之后,为何没有告诉我?

司礼监的黄锦、陈洪也没有提前告诉我?

朱载圳望向了严嵩。严嵩似乎有意躲避朱载圳的目光,他低下了头。

严嵩父子没提前告诉他,是因为这对父子两日前商定“最近先离景王远点”。

至于黄锦、陈洪,他们根本没参与批红。批红是掌印李芳独自完成的。

裕王一脸喜色,他叩首道:“儿臣领旨,谢恩。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信任!”

朱载圳想要提出异议:“父皇......”

嘉靖帝直接打断了朱载圳:“圳儿你是想预祝你三哥旗开得胜,对嘛?

呵,朕的两个儿子,一个平定了东南倭患。这回另一个又要大胜鞑靼俺答汗,扬我大明国威。

朕真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之帝王,有两个英武的皇子。”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朱载圳也不好提反对意见。

嘉靖帝又叮嘱杨博:“杨博,你要好好辅佐裕王,打好这一仗!”

杨博也没办法,只得叩首领旨。

嘉靖帝笑道:“好了,朕就在永寿宫中,静待坖儿得胜的消息!”

朱载圳的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把京营全部兵力都交给三哥带到蓟州去?越想越悬啊!

当日,户部左侍郎张居正、右侍郎王国光来到东宫,拜见朱载圳。

朱载圳给二人赐了座。

这二人面面相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好开口。

朱载圳道:“叔大、汝观,咱们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王国光道:“王爷,裕王此次带十五万大军驰援蓟州。粮草供应是个大数目。怎么供应,还请王爷您明示。”

朱载圳闻言色变:“汝观、叔大,你们在侮辱我!

你们以为我会因夺嫡之争,故意让你们户部卡三哥的脖子对嘛?

你们太轻视我了!

在外敌入侵时,一切个人恩怨都要放下,一切以大局为重。难道你们认为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不懂?

还问我怎么供应。自然是敞开供应。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三哥如果能击败俺答汗——他好,大明好。大明好,我就好!”

张居正个和王国光闻言,离座跪地叩首,齐声道:“臣糊涂。”

朱载圳又叮嘱二人:“宁、泉、广三个贡赠使司的银子,这几个月来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国库。国库现在宽裕了许多。这回供给给大军的粮草,不但要足,还要精!米要精米,面要细面。盐巴、菜蔬、猪肉亦不能少!

蓟州离京城只有两百里。这些东西要保质保量的往蓟州运。

不要心疼银子。银子花了还可以再挣。我费尽心思从东南弄银子,不就是为了富国强兵嘛?”

就在此时,黄锦禀报:“王爷,申时行奉您的谕令进宫了。”

朱载圳道:“叔大、汝观,你们立即回户部操持军粮供给的事。黄锦,带申时行进来。”

不多时,申时行来到了东宫大殿。

朱载圳吩咐申时行:“汝默,你是做过状元的人,文采斐然。你立即草拟一篇文章,为裕王出征壮行。记住,一定要在文章里大力褒扬裕王。”

申时行一愣:“用咱们的报纸褒扬裕王?”

朱载圳道:“错,是大明的报纸!我三哥带着明军弟兄们抗击外敌,我总该替他敲敲边鼓,壮壮声威。”

申时行拱手:“景王爷跟裕王爷果然是兄弟情深、兄友弟恭。”

朱载圳道:“那是自然!毕竟我们是亲兄弟。记住,一定要在裕王出征前,将报纸印刷出来,这一期就免费发放给百姓吧。”

申时行有些为难:“您定的是报纸七日出一期。下一期要六日后......”

朱载圳道:“这不成问题。可以印刷‘号外’。所谓号外,就是朝廷发生大事件,为了让百姓及时知晓,临时印发的报纸。”

申时行拱手:“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

翌日,京郊演武场。

裕王身披御赐的金盔金甲,腰间系着尚方斩马剑,威风堂堂的检阅京师三大营。

三大营十五万人马聚齐。这些年在杨博的编练下,三大营将士军纪严明、军容肃然、杀气凛然。

十四万六千名五军营士兵,个个高大威武。手持长枪、刀剑等兵刃。比卫所军的那些老弱残兵、废物点心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三千营的四千名蒙人骑兵,个个骑着高头大马。他们的弯马刀已经出鞘,阳光一照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神机营的五千名士兵,个个手持火铳。他们的面前还摆着洪武炮、驴吊子炮、七稍石炮,杂七杂八一共有几百门。

裕王挥动令旗,十五万将士齐声高喊:“杀敌,报国!”

那声音震天撼地!充满着杀气!

裕王望着京营十五万大军凛然的军威,情不自禁的高举双手大喊了一声: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啊哈哈!”

就在此时,杨博禀报:“景王爷来了。”

裕王眉头一皱:“他来做什么?此次北御鞑靼又没他什么事。让他等着吧。待我检阅完三军再见他。”

一个时辰后,裕王终于检阅完了三大营。

朱载圳来到了裕王面前:“三哥,我把兵部造办处最近造的七十门虎威速射炮、十八门嘉靖龙威炮、一万九千枚手榴弹、一百三十支五管转轮枪全给您带来了。此次增援蓟州你一定用得上。”

朱载圳没想到,他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裕王冷笑一声:“呵,大明以十五万京营兵、四万蓟州兵迎击区区三万鞑靼骑兵,是必胜无疑的。我何须用你的那些火器?

我要是带上了你的那些火器,等打赢了这一仗,功劳是不是还要分给你一些?算了吧。”

裕王这是典型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五更了,不求催更不求打赏,只求五星好评。评分上不去,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收入。没有收入就没动力啊啊啊)

第159章 我在宁夏负过伤!我在宣府流过血!我为皇上立过战功

朱载圳抛下了一切矛盾,尽全力协助裕王北御鞑靼。然而裕王却不怎么领情。

永寿宫大殿。

黄锦滔滔不绝的跟嘉靖帝禀报着朱载圳的事:“皇上,景王命令张居正、王国光,让户部那边全力供给裕王的军粮、军饷。

《大明时报》出了一份号外,通篇都是夸赞裕王英明神武,此番北御鞑靼必胜之类的话。

景王还命兵部造办处拿出了所有新造的火器,送给裕王。但裕王似乎不怎么领情,给拒绝了。”

嘉靖帝派黄锦到朱载圳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有时候,照顾跟监视没什么两样。

朱载圳的事,黄锦总会事无巨细讲给嘉靖帝听。

嘉靖帝听完,感慨道:“圳儿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相比之下,坖儿就显得有些小肚鸡肠了。”

黄锦是个蠢直的人,他直言不讳说出了心中所想:“皇上,请恕奴婢直言。奴婢觉得,还是景王更适合领兵打这一仗。”

嘉靖帝道:“蠢奴婢。你都明白的事,朕又岂能不明白?只是这两年朕专宠圳儿,冷落了坖儿。这一回,坖儿的世子又稀里糊涂的薨了。

朕总要补偿补偿他。手心手背都是肉。朕总要给坖儿个机会。

横竖近二十万大军,不管怎么打都能在蓟州挡住三万鞑靼人。

罢了,你去宣坖儿、圳儿、兵部的杨博、唐顺之、锦衣卫的陆绎入殿,商议军略。”

三刻时辰后,永寿宫大殿内挂起了一副大明九边地图。

首节 上一节 98/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