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55节

陆绎感慨道:“死了好,死了干净啊。”

贺百户面露愁容:“可是,王爷给咱们的谕令是将王翠翘接到陆上,让她找个地方隐姓埋名过日子。”

陆绎道:“难道在大海里隐姓埋名不是个好归宿嘛?

老贺,咱们这些做家奴的,除了听主子爷的话,还要背地里维护主子爷的名声,且不一定要让主子爷知道。”

贺百户恍然大悟:“明白了,回去咱们就奏报王爷,说王翠翘趁咱们不备跳船自尽了。”

第88章 从徐阶鼻子里抠出一块鼻屎,扔进徐阶的嘴里

汪直死了、徐海死了。浙江倭患基本平定。

现在朱栽圳要做的,是分兵前往南直隶、福建、广东三地抗倭。

在这三地登陆的倭寇,除了福建的井上八郎有一万多人,其余都是几十人、几百人至多上千人一伙的小股倭寇。可以各个击破。

这几天朱栽圳把钦差行辕从巡抚衙门搬到了浙直总督衙门。

浙直总督衙门议事厅。

朱栽圳的面前挂着一幅《大明堪舆图》。

胡宗宪、王国光、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戚夫人、瓦氏夫人、邓子龙、徐文长等一众文臣武将排排坐。

黄锦以司礼监秉笔之尊,跟刘五七殷勤的给众人端来一碟碟果子,倒上一碗碗茶水。

胡宗宪站起身:“怎么敢劳动黄公公。”

黄锦道:“胡部堂快坐。你们跟王爷议军国大事,咱家是个无用之人,也只能伺候伺候果子、茶水。”

嘉靖帝以家奴治天下。武官怕文官、文官怕太监。太监们出京办差,无不飞扬跋扈,对地方官颐指气使。

黄锦则不同,这个宫里出了名的弥勒佛待人和善,从不摆架子。

朱栽圳凝视着《大明堪舆图》,做出了决定:“诸位,接下来我们要分兵三省!将三省大大小小上百股倭寇各个击破!戚继光!”

戚继光起身拱手:“末将在!”

朱栽圳下令:“你与戚夫人率领八个火铳团、四个步卒团前往福建。限四个月内完全平定福建倭患!”

戚继光声如洪钟:“末将领命!”

朱栽圳又道:“俞大猷!瓦氏夫人!”

二人起身拱手,齐声道:“末将在!”

朱栽圳下令:“你二人率四个火铳团、两个步卒团以及狼兵本部三千人,前往南直隶。限三个月内平定南直隶倭患!”

“末将领命!”

朱栽圳又下令:“唐顺之何在?”

唐顺之起身拱手:“下官在。”

朱栽圳道:“你率四个火铳团、两个步卒团,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前往广东。限四个月内平定广东倭患。”

唐顺之拱手:“臣领命!”

朱栽圳又道:“戚家军剩余人马,驻扎杭州。受浙直总督胡宗宪统辖,以备不时之需。”

胡宗宪拱手:“臣领命。”

朱栽圳正色道:“离一年军令状之期,只剩五个月!五个月后,若四省倭患未平,父皇要杀我的头。我先杀诸位的头!”

朱栽圳这叫恩威并施。

朱栽圳又望向了王国光:“开拔的军费,由汝观兄你负责。”

王国光面露难色:“南直隶、福建、广东抗倭的军费,由浙江藩司衙门出,似乎有些......”

王国光这个会计头子有时候有些吝啬。

朱栽圳道:“东南抗倭一盘棋。再说了,南直隶、福建、广东的三个巡抚衙门,穷得裤子都露着腚。他们拿得出军费来嘛?放心,用不了半年,我会让你愁银子花不完!”

王国光道:“王爷教训的是。”

唐顺之、戚继光、戚夫人、俞大猷、瓦氏夫人接了军令,各自离开议事厅下去准备。

朱栽圳忽然问胡宗宪:“你手下是不是有个叫海瑞的县令?”

胡宗宪惊讶:“王爷也知道海瑞海笔架?他如今在杭州府淳安县做县令。”

朱栽圳道:“让海瑞到杭州来,我要派他大用场。”

胡宗宪连忙劝阻:“王爷,不可。”

朱栽圳微微一笑:“哦?有何不可?”

胡宗宪叹了声:“唉,王爷,此人不可重用啊!他的确是个世间难寻的清官。可这人太过于偏执了。

他在淳安做县令,遇到打官司的,不论对错,只论贫富。判案一定是穷人赢,富人输。

且他认死理,不知变通。上回犬子......”

胡宗宪话说到这儿戛然而止。

朱栽圳道:“贵公子途经淳安,按官场陋规跟海瑞索要程仪,被海瑞痛打了一顿,完事儿还说贵公子是冒充的,对嘛?”

胡宗宪尴尬的一笑:“是这样。不过臣不让王爷重用海瑞,并非出于私仇,而是出于公心。这人用百姓家的话说就是一个一根筋的二杆子啊。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

朱栽圳喝了口茶:“我知道汝贞兄的意思。你是想说海瑞做不了什么实事。只能当成一个道德楷模,供在神龛里受万民敬仰,对嘛?”

胡宗宪目瞪口呆,他暗道:王爷这人简直太可怕了,能够窥破人心!

胡宗宪道:“正是,王爷。”

朱栽圳道:“我与你看法不同。这世间有两种好官。一种如你汝贞兄,满腹谋略,处事圆滑,通晓人情世故。会做事也会做官更会做人。

另一种如海瑞,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官场是个大染缸啊。能够如淤泥而不染,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不过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我让海瑞来杭州,并不会授予他浙江的官职。”

胡宗宪问:“那王爷您打算任用他做什么官。”

朱栽圳微微一笑:“我刚看过邸报。徐海登陆松江时,松江知府带人参与抵抗,力战不支殉国了。咱俩抬举抬举海瑞,联名保举他为松江知府如何?”

胡宗宪一拍脑瓜:“王爷......高明哇!松江是徐次辅的老家。”

胡宗宪心里暗笑:王爷果然是缺德带冒烟。把海瑞那个二愣子弄到徐阶老家当父母官,以后徐阶有的受了!

朱栽圳睁着眼睛说瞎话:“汝贞兄此言差矣。我调海瑞去松江是出于公心。跟松江是谁的老家没有任何关系。”

胡宗宪忙不迭的点头:“是是。王爷一向是大公无私的!”

朱栽圳又道:“要说私心嘛,倒也有鼻屎那么大的一丁点儿。海瑞一个举人,能从福建的县教谕调任淳安县令,是靠着谭纶的举荐。这么一算,海瑞是我三哥的人。

我与我三哥一向兄友弟恭,我提拔他的人还不是应当应分的?”

按照官场的潜规则,官员被哪一派举荐,就是哪一派的人。

可是,海瑞从来都是一个只遵守法纪,不遵守潜规则的异类!

这就好比从徐阶鼻子里抠出了一块鼻屎,扔进了徐阶的嘴里恶心他。

胡宗宪道:“王爷跟裕王兄弟情深,东南抗倭之事千头万绪。您在百忙之中还不忘提拔裕王的人,真是让人感动啊!”

王国光刚才听到“兄友弟恭”四个字就憋着笑呢。

胡宗宪说出“兄弟情深”。王国光实在憋不住了,“噗嗤”笑出了声。

别说王国光了,连朱栽圳自己都哑然失笑。

第89章 视察战俘营

戚家军和狼兵弟兄正在打点行装、整理装备,准备分赴各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栽圳给了他们六天的充足准备时间。六天后他会亲自为将士们送行。

借着这六天的空闲,他在浙江藩台王国光的陪同下来到了义乌。

他此行来义乌有两件事要办。一件事是慰问军属。他从杭州采买了大量布匹,粮食,盐巴,荤油,准备分发给义乌的军属们。

要让戚家军的骨干——义乌将士心无旁骛的在各个战场抗倭杀敌,就要给人家解决后顾之忧,照料好他们的家里人。

另一件事则是视察八保山战俘营。

他先来到了战俘营。如今专管战俘营的是台州知府谭纶。

这一回谭纶见到朱栽圳,全无之前的无礼。他恭恭敬敬的给朱栽圳磕了头:“臣台州知府谭纶,叩见景川王。”

谭纶态度的改变,源于朱栽圳的三场大胜仗。

半年之前,浙江到处是倭警,到处是流离失所,逃避战乱的百姓。卫所军不堪用,屡战屡败。

景川王只带了几名随员,只身来到浙江。仅用半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一支铁军,前后歼灭倭寇八万六千人。

这样的能王、干王,即便身处敌对阵营的政敌们也敬佩万分。

朱栽圳笑道:“谭知府快快请起。让你一个堂堂四品知府当驯兽师,实在是委屈你了。”

谭纶道:“王爷这是哪里话。管理战俘,哦不,驯兽,也是为东南抗倭的大业出力。臣心甘情愿”

朱栽圳问:“如今八保山战俘营有多少战俘?”

谭纶不假思索的回答:“共有两万零八十一名战俘。”

朱栽圳惊讶:“不对吧。杭州大捷后送过来一千两百名俘虏。浙东大捷后送来了一万五千名俘虏。松江大捷后送来了八千俘虏。

总数大约是两万四千多人。怎么这么快就剩下两万人了?”

谭纶还以为朱栽圳是在怪罪他呢。他跪地拱手:“王爷息怒。那些倭人刚来战俘营时实在太难管了。又加上看守兵力只有一千多。臣前期只能杀一儆百,哦不,杀一儆十。

再加上那群倭寇平日里以抢劫为生,没干过重体力活,这两个月又累死了两千多。”

朱栽圳笑道:“你瞧你这人,怎么又跪下了?死四千多畜生而已,小事一桩。我怪你做什么?快起来。”

正是午时,八保山的矿工们纷纷离开矿坑吃午饭。

八保山的矿工分为两种。一种是战俘。

另一种则是义乌的军属。他们主要当监工或干一些轻体力活。

两千多名军属在一百多张长条桌子前坐定开饭,每个长桌坐着二十多人。

军属们的午饭是主食白米饭,不限量。每桌四盆菜。菜是大杂烩,茭菜、青菜、竹笋加上一些肥肉片、荤油乱炖。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伙食了!

朱栽圳来到了他们的饭桌旁。

谭纶道:“还不快拜......”

朱栽圳拉了拉谭纶的衣袖:“白米饭真好吃对吧?”说完他朝着谭纶眨了眨眼睛。

他今天和王国光来战俘营穿的是便服,军属们虽有些在“两村死斗事件”时见过他。但他们现在忙着埋头干饭,并未认出他。

军属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朱栽圳也端起一碗米饭,边吃边倾听着他们的对话。

首节 上一节 55/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