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98节

要知道,成祖龙潜北平时,太祖爷赐给他的皇庄不过三千亩而已。

现而今,一个藩王拥有十万八万亩良田是常态。即便宗室中最低一等的奉国中尉,有个一两千亩田也是常态。

这都是历代宗室兼并百姓土地所得。

臣认为,应清丈宗室田亩。定出一个合理的宗田标准。高出标准的土地,一律没收。”

朱载圳笑道:“你跟予想到一起了。黄锦,把宗田制度表发给诸位。”

(作者注:关于朱载圳穿越五年后的大明国库白银收入,可参考清朝末年完全开放通商后的数字。

开放通商后,大量白银内流。甲午战争期间,清朝国库总收入为九千万两白银。

到了宣统年间,国库总收入达到了恐怖的三亿两。

所以,以后别在书评区吆喝嘉靖年间大明一年收入才多少银子了。这种评论一律删。

主角穿越是来干嘛的,不就是来刷银子的嘛。要是国库收入跟真实历史一样,那主角还穿越个卵啊。)

第313章 宗田,拿来吧你

《宗田制度表》,对每等宗亲能拥有的宗田数做了具体规定。

亲王宗田五千亩;郡王宗田三千亩。

镇国将军宗田两千亩;辅国将军宗田一千五百亩;奉国将军宗田一千亩。

镇国中尉宗田五百亩;辅国中尉宗田三百亩;奉国中尉宗田两百亩。

张居正看完《宗田制度表》后问:“敢问皇上,清丈田亩后,超出规制的宗田如何处置?臣建议直接充公。”

朱载圳道:“不。如果直接充公,定会有人编排予迫害宗室。

予打算让朝廷出面,以市价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购那些土地。购地款分一百年发放。

老子等不到收完购地款,还有儿子、孙子。也算是宗室一种长期收入。”

朱载圳又望向王国光:“汝观,该你算账了。”

王国光侃侃而谈:“按照皇上所定的策略,户部按照宗人府名册估算了下。近三万宗亲会保留两千万亩宗地。

开关通海后,大量白银内流。各地田价如今已涨到了约二十两一亩。十分之一的价格就是二两一亩。

也就是说,朝廷要花两万万六千万两收购一万万三千万亩土地。

分摊为一百年,每年付给宗亲两百六十万两。

相比于以前每年付给宗室的一千三百万两俸禄,区区两百六十万两实在不值一提。”

太祖洪武帝对官员们狠,对朱家的子孙却好得不得了。

譬如一个亲王,朝廷一年要供给米五万石,银两万五千两,金三百两,锦缎四十匹、贮丝三百匹,纱罗千匹,夏布千匹、冬布千匹,绢五百匹。

杂七杂八加起来,朝廷养一个亲王,一年要花六万多两。

即便是八等宗亲奉国中尉,一年俸禄供给也要三百两。

而朝廷正一品大员,年俸折银不过三百两而已。

宗室一手大搞土地兼并,一手掐着朝廷的巨额俸禄。

怪不得后世史家有个很靠谱的观点:宗室吃垮了大明王朝。

朱载圳这一招对宗室来说够缺德的。实质上没收了宗室海量的土地,名义上却是“买”的。

不愧是远德皇帝。

若换了弱势皇帝这么搞,藩王、宗亲们指定会“清君侧,奉天靖难”。

然而朱载圳是强势皇帝。手握精锐新军,哪个敢造反?

成祖爷是藩王造反出身,即位后大肆削弱藩王的力量。

经过后面八代皇帝持续百年的削藩政策,藩王手中掌握的军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藩王护军制度,现在几乎名存实亡。就比如湖广的辽王,名义上有三护军。员额应该是一万多人。

实际上却只有几百人,且根本算不上“军”,撑死就是家丁。

张居正道:“敢问皇上,朝廷没收,哦不,朝廷购买的宗田如何处置?那可是一万万三千万亩田。”

朱载圳答道:“这些田归于朝廷,属于官田。无主佃农可以承种。收获的粮食三七开,七成归无主佃农。

朝廷获得的三成收益,全部用来兴办教育!在全国各地创建蒙学。凡八岁到十四岁的孩童,皆可入蒙学免费学习。”

张居正算道:“保守估计,一亩地夏麦秋粟收成是两石。一万万三千万亩田,年产粮是两万万六千万石。约折银一万万三千万两。

三成就是三千九百万两。

这么大一注银子,全部拿来兴办教育?皇上,是否太多了?”

朱载圳道:“并不多。予计划用十年时间,让蒙学遍及全国。二十年之内,大明的青年无论高低贵贱,人人识字。

呵,你们知道天下第一邪书是什么嘛?”

一众阁员面面相觑。

朱载圳道:“是《商君书》。《商君书》竟然主张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者若不能见效,杀之。

愚民,让百姓蒙昧;弱民,让百姓孱弱;疲民,让百姓疲于奔命;辱民,让百姓相互揭发;贫民,让百姓赤贫,勉强能够糊口不死。

简直是一派胡言!

一个国家,只有百姓人人识字明理,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予已决定,由叔大负责筹建大明教育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专管科考和普及全民教育。”

如今朝廷除了有六部,还有与之地位平等的“三院”,即大明科学院、大明国医院、大明教育院。

张居正叩首:“臣领旨。”

朱载圳笑道:“宗室皇亲把地吐出来,也算是为大明的教育事业尽了一份力。”

张居正道:“此事的关键在于清丈田亩。不知皇上打算派谁负责此事?”

朱载圳道:“予还没想好人选。你们有人选嘛?”

海瑞拱手:“禀皇上,臣有个人选。”

朱载圳笑道:“刚峰可不常荐人。说吧,谁。”

海瑞道:“都察院御史,邹应龙。”

邹应龙,在正史中踹了严党最后一脚的人。

朱载圳点点头:“拟旨,命邹应龙为宗人府宗田处置总执事。”

海瑞道:“皇上,宗室皇亲们可能会大加贿赂负责清丈田亩的官员。”

朱载圳道:“由皇家调查局、宫中太监分别派两千人,充任田亩调查员,统归邹应龙指挥,分赴各地清丈宗田亩数。

陆绎、黄锦,告诉你们的手下,皇亲贿赂他们,他们可以却之不恭,照单全收。

一个原则——礼收事不办!田亩调查员收皇亲的银子,朝廷不会追究。

若田亩调查员们统计错了一亩田,予罢他们的官职。差了十亩,予将他们流放岭南;差了五十亩,予要他们的脑袋!”

朱载圳是个老六。

礼收事不办的原则,让皇亲们就算送再多银子也是徒劳。

朱载圳在一天时间内,跟阁员们商讨了四件大事。

其一,改官制;其二,改俸制;其三,清丈、“收买”宗田;其四,在全国推广识字教育。

众人午饭都没吃,一直商谈到了傍晚时分。

黄锦提醒:“皇上,严阁老、徐阁老还跪在宫门口呢。”

朱载圳一拍脑瓜:“怎么把他俩给忘了!宣朝廷百官到乾清宫门口。”

一个半时辰后,在京正七品以上官员,全部来到了宫门口。

朱载圳跟一众阁员亦来到宫门口。

朱载圳质问严嵩、徐阶:“你们二人还是执迷不悟嘛?”

严嵩喊道:“皇上,摊丁入亩必将引起国基不稳。请您收回成命!”

徐阶道:“是啊皇上,摊丁入亩太过激进。不可施行!”

朱载圳龙颜大怒:“好!你们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黄锦,宣旨!”

黄锦展开一方黄绢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抵制朝廷新政、藐视新君。着即革去二人一切官职。

念二人为朝廷效力多年,颇有微劳,不予深究。

内阁首辅,今后由皇帝兼任。次辅之职取消。钦此。”

第314章 启用陈以勤

文武官员惊讶万分。因为反对摊丁入亩的新政,皇上竟然罢免了首辅、次辅?

可见皇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决心有多大!

严嵩、徐阶被黄锦摘去了官帽。

朱载圳高声道:“予不管谁的功劳有多大,资历有多老。凡抵制新政者,一律革职!

若有人敢挑战予的权威,尽管可以放马过来!”

老黄锦是个很有眼力价的人。他不失时机的扯着嗓子高喊一声:“效忠皇上,推行新政!”

一众官员们愣了片刻,随后齐声高喊道:“效忠皇上,推行新政!”

朱载圳道:“罢了,你们都下去吧。”

官员们散去。朱载圳又屏退了身边的太监。

他走到严嵩和徐阶面前:“二位阁老受委屈了。快快请起。”

严嵩笑道:“能够在归隐田园之前,为皇上办最后一点事,尽最后一份力,老臣不委屈。”

朱载圳问:“二位阁老今后有何打算?各自返回老家嘛?”

严嵩道:“臣在京城住习惯了,还是留在京城。”

徐阶附和:“臣亦留在京城。”

这两个老家伙是主动留在朱载圳眼皮子底下,以免朱载圳生疑。

朱载圳叹息:“唉。留在京城干也好。你们可以常常去永寿宫,陪太上皇说说话。

你们二人一生,对朝廷有功亦有过。过,予既往不咎。功,予会记得。

呵,放心,你们告老后,予不会再敲诈你们的银子。大明现在不缺你们手里那点银子。”

严嵩和徐阶给朱载圳磕了头。二人走向宫外。

朱载圳凝视着这两个苍老的背影,步履蹒跚的离去。正如他刚才所言,这是两个在史书上毁誉参半的人。

首节 上一节 198/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