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698节

那谁去对付李思敬带回的五千骑兵?

或者说你们东山部根本没有诚意,只是想看着我们跟平夏部火拼?你们趁机坐收渔翁之利?

是不是想的太好了?”

听到高宗益这么一说,另外两名汉人将领也都脸色不善地看着东山部来人。

“这。。。”两名东山部的来人对视了一下后,脸上有些犹豫,最后其中一人咬牙道,“我们可以出动七千骑兵,但是我们要整个宥州。”

高宗益三人点了点头,对视了一眼,便做了决定。

“可以!”

宥州,取名就是宽宥的意思,可想这里主要是什么人。

汉人在这里只占了不到两成的人口,更多的是回鹘、鞑靼、党项等一众大小部落。

这样的地方给高宗益他们管,也没法管。

但是对于夏州,两边都没有做决定。因为谁都知道谁拿下夏州,谁就是下一个节度使。

现在谈这个还早,先把李思恭及其亲信消灭了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什么时候动手?”东山部的人追问道。

“等!”高宗益说道。

“等?再等下去,李思谏带回朝廷的旨意,到时候一切都白费了。”东山部的人不满道。

他们争的只是节度使之位,但对于朝廷,却是无意对抗。

自己几斤几两,他们还是清楚,跟朝廷对抗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就算是他们其中一人夺取了这个节度使之位,依然要奉朝廷为主,该缴税的缴税,该听从调动的听从调动。

“急什么?不等外援,难道让我们这点人跟平夏部打仗不成?”高宗益鄙夷道。

别看他们加起来有将近两万大军,但是李思恭手上也有一万多步骑。现在李思敬也带回五千骑兵,加上李思恭的部队就是两万多人,真要打起来,谁输谁赢都不敢保证。

“外援?什么外援?难不成你还跟朝廷搭上了关系不成?”东山部的人有些不善地看着高宗益几人。

“想什么呢?跟朝廷搭上关系,我们几人还至于跟你们东山部合作?”

“那你们说的外援是什么?”东山部的人追问道。

“自然是振武赫连铎,他一直想吞并天德军,现在对于他来说可是好机会。若是有赫连铎出兵,我们取胜的几率就会更大。”高宗益说道,“据高某得到的消息,赫连铎已经在调兵遣将,肯定短期内会有动作,我们等着就是。”

“赫连铎?若是他出兵,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好消息。”东山部的人点了点头。

赫连铎和李思敬之间没少发生冲突,虽说天德军比振武军实力弱,但是夏绥一直帮助天德军,这才能占据上风。

在有了外援后,两边的人便达成了合作。

“派人假扮党项人去袭击李思谏!”在东山部的人走后,高宗益沉声道。

“你想干什么?万一惹恼了朝廷怎么办?”旁边的人大急道。

“所以说让人假扮党项人,假扮东山部的。若是能杀了李思谏最好,杀不了也无所谓。

想要除掉东山部,我们必须要借朝廷的手!”

高宗益冷冷笑道!

第660章 夏绥之乱(六)

“节帅,李思敬已经带着其手下最精锐的五千骑兵回了夏州。在这天德数座城池里,不过才一万多老弱病残,而且那些回鹘、鞑靼部落也不会给李思敬卖命,拿下天德军不是问题。”

东受降城以东数十里处,一个低矮的山坡上十几人骑着骏马屹立于山坡之上,而在他们身后,则是黑压压的士兵,足足有好几万。

“这是我们振武军多年等到的绝佳机会,只要拿下天德军,那我们就能坐拥这富裕的河套草原。”赫连铎勒着马缰大笑道。

“节帅,可以的话,末将建议不要让下面的士兵乱杀人。”旁边一名吐谷浑打扮的将领沉声道。

“为何?”赫连铎不解。

“节帅,私自攻打天德军,本就是不被朝廷允许的。若是我们在攻打天德期间,胡乱杀人,甚至会给朝廷借口,到时候振武就会面临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

虽然朝廷削藩的企图很明显,但是随着宣武、魏博、成德等强藩被朝廷平定后,剩下的藩镇根本不敢跟朝廷作对,也没人敢去当这个出头鸟。

若是我们振武军当了这个出头鸟,肯定会被朝廷针对。

那个时候,就算是幽州也不会出兵帮我们!”

卢龙军跟赫连铎之前的关系很好,在李克用占据河东的时期,双方不止一次联手对抗李克用。

但自从李匡威被其弟李匡筹给夺去了卢龙军节度使之位后,卢龙跟振武军的关系就差了。

当然卢龙军的实力应该是天下藩镇中实力最强的唯二之一了。

卢龙军因为地处燕地,战乱不像中原那么频繁,所以本就是天下藩镇的强藩之一。

如今朱温以及河朔的魏博、成德都被平定,拥有十万步骑的卢龙军一下就成了数一数二的强藩。

剩下的藩镇也就拥有淮南、宣州两镇的杨行密可以跟卢龙军媲美。

其他的藩镇实力都不如这两个藩镇强大,即便是振武、义存、镇海军,都不足以跟这两个藩镇比肩。

恐怕也就夏绥和天德联合可以成为第三个强藩,但是夏绥、天德如今的局势却是不妙。

而且卢龙再强大也不会此时跟朝廷作对,更别说卢龙还有契丹这个大敌的存在。

“那算了吧,吩咐下去,都给本帅收敛点,我们的目的是占领天德,不是抢了东西就跑的!”虽然赫连铎有些不爽,但想到朝廷的强大,他还是怂了。

“节帅,末将请战!”

就在命令下达的期间,赫连铎旁边的一个汉人将领高声道。

首节 上一节 698/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